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化作文 >國學作文 >

【精品】國學作文集錦五篇

【精品】國學作文集錦五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學作文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品】國學作文集錦五篇

國學作文 篇1

國學作為學術名詞而存在源於20世紀初,也就是“西學東漸”之風盛行之時,早期的國學研究者(如梁啟超、章太炎)等為相對與西學而稱我國古典學術為國學,是為了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國學之中,其主流為儒家學説,內容包羅萬象,中國古代歷史、思想、地理、數算、醫學等均在其範圍內。國學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和中國傳統文化劃等號,但又不完全是。在更大範圍上講,國學不僅是漢學,還包括中國所有少數民族的文化。但也正因為其包羅萬象,所以內容就有精華與糟粕之分,和對待傳統文化一樣,對待國學也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近年來,國學大熱,整個國內颳起一股學國學之風,一些所謂的“國學大師”也就“應運而生”。試想,連季羨林老先生都堅辭“國學大師”的名號,其他小輩又安敢造次。在教育方面,一些學校已經把三字經、弟子規等列入課本,甚至要求學生全文背誦。

在我看來,國學大熱是好事,説明國人增強了對文化的歸屬感。但對於這股熱潮卻不能盲目跟風。國學內容廣博,就其中經典來看,也卷帙浩繁。我們該讀什麼?怎樣去讀?是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在21世紀這個世界高速發展、我國向社會主義更高階段邁進的時代,國學之中已經有很多內容不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比如“二十四孝圖”宣揚孝道,但內容多為愚孝,是不應該借鑑的。

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説》裏寫道: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所以,國學教育應從小抓起。為什麼我國近幾十年沒有大師級人物?為什麼沒有產生世界級著作?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傳統文化的底子太薄。中國古人的發明(如祖沖之推算的圓周率、畢昇的活字印刷、郭守敬的《授時歷》、張衡的地動儀等)都在當時世界上遙遙領先,可見古人之智慧,如能多加學習國學之中經典之作,那麼我們後世兒孫為什麼不能重塑中華之輝煌?

我國在現今施行的是九年義務教育,所以,課本就是孩子們接觸國學的最佳平台。但現在的學生,從小開始就揹負了沉重的學習負擔,如果在課本之中增加國學經典名段恐怕會給學生帶來更大的負擔。在我個人的小學、中學生涯中,我記得中小學生除語文課本外,還有一本讀本,其中不乏中外名著與國學經典,如能用國學經典替換其中一些篇目,應該是可行的。但從目前情況以及我親身經歷來看,學校學生都未對讀本引起重視,以至於編者的心血付之東流。

那麼如何從學生抓起,我認為在除讀本在一途徑外,還應該減少學生學習英語的時間用以學國學。我國現行的英語教育不得不説很是失敗,學生只是一味地背單詞、學語法,而日常口語卻不能流利説出,英語學習僅僅停留在書面上。為什麼現在出現了很多的英語培訓機構,那正是因為學校教育的失敗,學生才不得不花費額外的時間與金錢去那些英語培訓機構學習。眾所周知,孔子學院近年來在海外盛行,孔子學院正是向外國人講授以儒家為中心的'國學經典。看着越來越多的老外能説一口流利的漢語,能背誦唐詩宋詞,而有的中國人尚且不能達到,我不禁為之感歎。而中國的孩子,卻深陷英語學習的迷茫之中。文化開放不是一味地學習外來文化,學習外來文化的基礎是先鞏固民族文化之基石。近來韓國人大肆叫囂“端午節”、“清明節”是韓國人的傳統節日,並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國人聞之為其憤怒,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反映中國人對文化的保護意識不夠,韓國才會有機可乘。

國學作文 篇2

國學經典是平凡的也是偉大的,平凡體現在它常常會出現在我們的生活,比如説我們小時候讀過的《唐詩宋詞》、《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它們無一不是國學經典;偉大則體現在這些國學經典的精髓,自古就有“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説法,現在的社會核心價值觀又與此息息相關。

《論語》是本深奧的書,裏面有很多思想,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論語》中的誠信思想。“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是與他人交往時的誠信,是為人處事方面的誠信。這裏的誠信主要表現在朋友之間平等相待,不刻意討好,不做損人利己的事情。所以我們更不要明明對一個人心存怨恨,卻因為他的權勢去故意巴結,甚至利用他人對你的信任去欺騙他人。那樣太虛偽了。所謂真誠,難道不就是做到表裏如一,內外一致嗎?;“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是學習方面的誠信,孔子在教導人們如何面對自己的無知,一個人是否聰明不是全部取決於他知道多少知識,而是取於他是否能坦然的承認自己不知道什麼。在學校裏我們每天都會接受到很多很多知識,但我們不能只看見自己學到了什麼,而應當知道自己沒有學會什麼。所以對於知識,我們不僅要虛心,還要得寸進尺,要學到老,活到老絕不滿足於自己已經學到了多少知識。

誠信思想對於社會核心價值觀的形成,對於和諧社會,都具有重要的借鑑和促進作用。而國學經典則是它的源頭。國學經典是本永遠也看不完的書,所以我們要珍惜這巨大的精神財富,不要讓它們在我們手中消失。

國學作文 篇3

媽媽給我買了一本《宋詞300首》。隨手一翻,我發現我家牆上的字畫《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就在這本書上,一下子就愛不釋手了。天天讀,天天背。

剛開始我背的很慢,媽媽見了,便和我一起背。媽媽不愧是大學生,指導背誦很有方法,她讓我按詞牌名去背。我先背《如夢令》,因為她節奏明快,短小精悍,非常好背。如吳潛的《如夢令·江上綠楊芳草》:“江上綠楊芳草,想見故園春好。一束海棠花,昨夜夢魂驚擾。驚曉,驚曉,窗外一聲啼鳴。”這首詞中“驚曉,驚曉...”的節奏令我大感興趣。諸如此類的還有“休掃,休掃,管甚落英還好”。“留戀,留戀,待我停杯深勸”等。我一下子就把李清照,秦觀等的十來道如夢令全背過了。照此方法,我又背過了《採桑子》《長相思》等詞牌下的十幾首詞。

當我感到乏味時,媽媽又想出了獨特的方法—“唱詞”,就是把自己喜歡的曲配合以合適的詞來歌唱。我便把《山水迢迢》的歌曲配在《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中:“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這首難以理解的抒情名篇,頓時化作如泣如訴的相思戀歌。唱到情深處,我禁不住為李清照“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處可消愁,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孤寂與惆悵熱淚盈眶。

我激動的吟誦着偉大詞人的千古絕句,體會他們的愛國情懷,充分領略到了宋詞的雄偉氣勢。我的胸懷被壯士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的激情充滿了。

國學作文 篇4

一杯茶,須要細細呷着每一口,才能體味它的濃郁馨香;一處景,要有懂得欣賞他的人,才能綻放他迷人的美;一種美食,只有當人稱讚他美味的時候才算真正的美食。國學經典何嘗不是如此呢?他要有人去讀,要有人去讀懂,更要有人去理解他。

而我很幸運,成了國學經典眷戀的人兒。

國學是先人用盡自己畢生所學而總結出的人生倫理,他們像一盞明燈,為我們照亮人生前行的路。那裏有世人的滄桑,有歷史的痕跡有濃郁的書香……國學將我們帶進一個新的世界,從小時候牙牙學語到垂暮老年時候都在那兒度過了?對我來説,最重要的不是閲讀和了解儘可能多的東西,而是在自由地挑選那些會令我們陶醉的經典學作,從而與全人類的生活和心跳建立起一種很微妙的關係。

記得小時候讀的最多的便是關於愛過的唐詩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漢心”顯現了文天祥的傲然爭氣!“事定猶須待闔棺,未卑敢忘憂國”頌揚了陸游的高尚情操!“苟利國家生死已,起因禍福趨避之”彰顯了算中山的豪情壯志!可見真正讀懂了故人的四次,就想它們談話一樣,特別輕鬆。

再大些,四大名著也讓我有了特別的情感。看到落葉落下時,就會出現蒼茫孤寂之感。甚至還能感覺到落下的葉子們輕輕的叫喊。當看到母親額前被汗水浸濕的頭髮,我也會想起“霓裳片片晚粧前,束素婷婷玉殿村”,母親是那樣樸素之人。我很感謝國學經典,它觸到了我內心最柔的地方,讓生活不再是枯燥的兩點一線。

現在,國學經典依舊陪伴着我,它相比外國書籍,名人作品我還是最喜歡它,喜歡它的從一而終,喜歡它的花開花落,依舊美麗。

國學作文 篇5

星期天上午,我班上課,剛上課“慢羊羊”老師就説:“今天我們去外面玩,”太好了,同學們都歡呼起來。

我們選好了隊長,站好隊,老師帶着我們走出了教室。我心想老師會帶我們去哪裏玩呢,是去摘桃子,還是去釣魚呢?想着想着,我們走到了國學館。老師讓我們穿上朱子沉衣,我想這是玩穿越麼?帶着千奇百怪的想象,我走進了國學教室。

國學教室的中間,掛着一幅孔子的畫像,畫像畫的惟妙惟肖,我欣賞的都入神了。“走了走了”,同學小聲提醒我,我才回過神來,跟着大家坐到了座位上。哦,原來今天老師要教我們學習寫毛筆字。首先,老師教我們握筆的姿勢。“老大老二對對碰,手指中間有空間,老三下面來幫忙,老四、老五下面藏”,我們跟着老師的口令練習。寫毛筆字,怎麼沒有墨汁呢、老師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似的,説:“大家看到桌子中間的圓石盤和墨塊了麼?” “我們要用墨塊在石盤上磨墨,用磨出來的墨汁寫字”老師説道。不是吧,這能用來寫字麼、,我們全都驚呆了。這時老師又開講了:“老大、老三碰碰頭,老二就在最上面。”我們立刻往石盤裏滴了幾滴水,跟着老師的口令磨墨,終於把墨磨好了。我們用自己磨出的墨,認真地學習寫毛筆字。

這堂國學課真有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huazuowen/guoxuezuowen/2wp2l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