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化作文 >傳統作文 >

傳統的四年級作文範文

傳統的四年級作文範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敍文、説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傳統的四年級作文範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傳統的四年級作文範文

傳統的四年級作文範文1

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給我們留下一座巨大的寶庫,寶庫裏有着許多的“寶藏”。有精美的民間工藝,如剪紙、陶瓷等;有古老的民間藝術,如戲劇、國畫等;有獨特的風俗習慣,如元宵節鬧花燈等……但是,我對民族藝術國畫情有獨鍾。《清明上河圖》是一幅水墨畫,也是一幅名揚中外的國畫,是北宋時期畫家張擇端畫的。這幅畫很長,有528釐米呢!它寬24.8釐米。

畫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熱鬧的場面。《清明上河圖》已經有八百多年的歷史了,現在還安然無恙地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裏呢!張擇端畫這幅畫下了很大的功夫,光畫上的人物就有五百多個,有從鄉下來的農民,有走江湖的醫生,有撐着船的船工,有做各種買賣的生意人,有擺小攤的攤販,有留着長鬍子的道士,有官吏和讀書人……三百六十行,每一行的人都畫上了。那裏的街市可熱鬧了,街上有掛着各種各樣招牌的店鋪、作坊、酒樓、茶館……裏面熱鬧極了。

走在街上的,是來來往往、形態各異的人:有的騎着馬,有的趕着小毛驢,有的小孩在歡快地放風箏,有的挑着擔子,有的推着那時的獨輪車,有的悠閒地街頭溜達……畫面上的人有的還不到一寸,但我們能看清楚人們都在幹什麼。我國的民族藝術真是有趣!咱們中國真不愧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哦,我忘記了,我們可不要只觀看不發揚呀,我們要把祖國流傳下來的東西發揚光大哦!

傳統的四年級作文範文2

這幾天,一直都是陽光明媚,天天都是好天氣。花兒不停地忙碌,在進行“光浴”,想是自己的皮膚又嫩又滑;小草舒展着自己的“細腰”,眨眨朦朧的眼睛,把陽光什麼扎進自己嬌嫩的身體裏;鳥兒在陽光下快活地唱着歌:“渣…渣……。”陽光下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這美好的一切,似乎都在愉快的迎接着美好的中秋節。中秋節有着悠遠的歷史,在中國的農曆裏,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全國眾多民族中的傳統文化節日。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中秋節,多麼美好的佳節;中秋節,團圓的時刻,中秋節,人們思念家鄉親人的好日子。中秋賞月,是人們過中秋節必不可少的一個小插曲。中秋賞月,自然少不了月餅來“助陣”。每到中秋,人們便搬張凳子,坐在家門口,邊賞月邊吃香甜的月餅,而月亮則當起了郵遞員,為遠在他鄉的人們傳遞思鄉和思念親人之情。

“月圓人盼圓。”中秋節,令人懷念的佳節,就要到來……

傳統的四年級作文範文3

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就像一座巨大的寶,有中國書法、篆刻印章、皮影、武術……

書法是一門古老的藝術,是中華文化的燦爛之花,漢字的發展經過了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這些過程。

從古至今,中國有很多偉大的書法家,有顏真卿、柳公權、蘇東坡、米芾、懷素、張旭……王羲之就是我國偉大的書法家之一,人稱“書聖”,他的行書《蘭亭序》是天下第一行書。

我練習毛筆字已經有七年多的時間了,剛開始寫時,毛筆在我手裏可“不聽話”了,手不停的抖,字也寫得歪歪扭扭的,難看極了。之後日復一日地練習,寫多了就不抖了。到現在在春節時施展身手,在不同場合下都能即興發揮、揮筆潑墨。這的感覺是在是很棒。話説回來“字如其人”不還是古人常説的嗎!

寫完一幅書法作品之後可以大家坐下來品一品,談論一下哪裏寫的好,哪兒寫的略有欠缺,提醒注意,每次都能從作品中找到自己的不足處,再勤加練習後,豈不是會更好?何況古人就説過“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在書法中我學到了很多的道理,已經讓我受益匪淺。但這只是開始,書法中藴含的哲理我學也學不完,我要在書法的世界裏、在中華浩瀚的文明裏繼續努力、繼續學習、繼續探索。

傳統的四年級作文範文4

我一直對中國的文化充滿着崇敬之情,特別中國的傳統文化我更是對其敬仰不已,有時候我在想中國的先人是多麼的偉大才能造就現在的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國,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可見,我們學習的唐詩、宋詞、四大名著;我們用的文房四寶,我們吃的中藥,喝的茶;還有我們拉的二胡,吹的笛子;我們穿的唐服,用的瓷器等等。我國的傳統文化數不勝數,隨處可見。

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我首先感謝我的父親正是我的父親引導了我走進中國文化的世界,小時候父親就對我講一些前人所講的道理、理念,那時還小還不太明白,但隨着長大漸漸懂得其中的精華,特別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所表達出的仁愛、包容、理解、團結,更是讓我迷醉不已。特別是出自《老子》中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更是成為我人生中所要踐行的言語。這句話伴隨着我的整個青春歷程。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各種節日更讓我感到驚訝,正是有這些節日的存在讓我們懂得家人團聚,歡樂一堂的幸福,才讓我們珍惜家人的温暖。在快速發展的時代,傳統節日的存在使我們放慢腳步陪伴家人,避免了“子欲養,而親不在。”的家庭悲劇,珍惜眼前所擁有的一切這就是我們中國傳統節日所要表達出的內函,所要告訴世人的道理。中國的傳統節日的存在還有一個價值就是他是我們傳統文化中一個最重要的體現方式之一,因為它直接體現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

傳統的四年級作文範文5

過年了,每家每户都喜氣洋洋。

年三十一大早,早起的小夥伴們就把爆竹放得“呯啪”直響,也把我從好夢中叫醒了。我起牀後飛快地來到了姥姥家,過年了,我也得為這個家出點力,你説是吧?我幫着大人貼春聯、切菜、準備年夜飯。我家的八哥和嘹哥似乎也被這喜慶的氣氛給感染了,不住嘴地叫着“你好!你好!”。

今天每人都有分工的,爸炒菜,媽洗菜,姥姥準備碗筷,我的任務――是做一個水果大拼盤。我先從果籃裏挑選出了一個大蘋果和一個大橙子,又去買來了一串紅提和幾個獼猴桃。我把蘋果和橙子削去皮後切開放在盤子中間圍成梅花形,接着把紅提從枝條上摘下用冷水洗乾淨,再用開水燙一下,放在盤子外圍形成波浪形的花邊,最後把獼猴桃剝去皮,橫着切成片,疊起來放在果盤中央。現在,一個由我設計製作、用紅色的提子綠色的獼猴桃黃色的橙子白色的蘋果組成的水果拼盤已經完成了,色彩鮮豔,造型美觀,營養豐富。爸看了忍不住伸出了他的手,我趕緊把拼盤藏進了冰箱。太陽漸漸西沉,大家團聚在一起,一邊吃着豐盛的年夜飯,一邊愉快地聊着這一年的收穫,真是開心啊!飯桌上爺爺還樂呵呵地給了我一個大紅包。等大人們酒足飯飽,我迫不及待地端上了水果拼盤讓大家品嚐,大家都誇我做得美觀有好吃呢!

晚飯過後,我們坐在電視機前,津津有味地看着春節晚會,趙本山的《不差錢》、馬東的《五官爭功》……把我們逗得開懷大笑,舞蹈《蝶戀花》等節目給我們帶來了美的享受。隨着“噹噹”的新年鐘聲的敲響,滿天的煙花帶着我們對新年的期盼和祝福飛上了雲霄……

傳統的四年級作文範文6

中國人喜歡在春節時貼春聯,兩條大紅紙上寫着神采飛揚、對仗工整的詩般雅句,在左右門框或是門柱上一貼,喜慶吉利,熱鬧火爆,情趣盎然。

春聯的來源和形成,是從古代用兩塊桃木板畫門神開始的,到了五代時的後蜀皇帝孟昶,才第一次以桃木板寫對仗的詩句,出現了第一副春聯。宋代王安石的名詩《元日》中,仍吟詠“總把新桃換舊符”,説明宋代還用桃木寫春聯。

有人會問,古代為什麼用桃木板去寫春聯呢?古時曾用竹板木板寫信、著書,寫對聯用板則不難理解,在沒發明和普及紙張時,用木板是十分正常的。之所以用桃木,是古人認為它是有辟邪作用的上好木料,晉代的《荊楚歲時記》説,“桃者,五行之精,厭伏邪氣,制百鬼也”。掛春聯本來就脱胎於貼門神,為的就是消災辟邪圖吉利,此木既然是伏邪制鬼的神奇仙木,故古人選用了它,就不難理解了。

春節時,人們還有在門上貼“宜春帖子”之習,意即適逢春日,萬事皆宜。北方農村至今此習仍盛,而且,姑娘媳婦們常戴自剪的春燕,或是趕集買來的燕形紅花。這也有講究,意思是喜迎候鳥春燕將北飛,象徵冬去春來。

傳統的四年級作文範文7

春節到了,我聽説春節要貼窗花,放鞭炮。聽説這些也不是無緣無故的,讓我們來説説吧!

相傳每當這時,一個叫做“年”的四不像,就會進入到村裏搗亂。如打房子、吃小孩這些。

有一天村裏來了一個老人,老人聽到這事就問村裏人:“我可以在這裏住幾天嗎?我可以趕走它。”村裏人聽了後同意了。

第二天,可女巫把它的眼睛傷了“年”來了。可是它看見紅色嚇呆了,其實它原本是人,之後被巫師給詛咒了變成了“年”,所以看見紅色就像看見了鬼一樣。老人在它的尾巴上繫了一個爆竹,因為爆竹炸出的火是紅色的,所以“年”被嚇跑了。村民們謝過老人之後,老人就走了。所以之後就有了這些傳統。我聽完故事後,心裏默默祝福全世界中國人,新春快樂!我和爸爸媽媽開心的放了爆竹,然後回家吃了好吃的,看了春節聯歡晚會就開心地睡覺了。

如果那些在外地工作的人回家,春節變成重逢。無家者,被別人救助就是歡樂。不能回家者,回家就是愉快。分開住者,合攏住是就是團圓。走失者回家,就是“淚喜?走失並受到傷害者回家,就是破涕而笑。

我們走上大街,哇!花燈展。好美呀!放煙花我突然愣了一下。我們放煙花,他們叫什麼?爸爸説:“我們放煙花沒説他們不能看哦!美好的東西就需要分享。”煙花綻放在夜空真的好美好,讓全世界的人們都能看到。

傳統的四年級作文範文8

武術是我國的傳統文化之一,也是民族體育的主要內容之一。這是我們人民幾千年來用來鍛鍊身體和自衞的一種方法。它對當今中國的大眾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我不知道是不是身體問題。從我小時候起,我就“虛弱和生病”。就在我上幼兒園的時候,手足口病爆發了。果然,我是先“趴在槍上”的,所以有一段時間被父母領回家。回到學校後,我發現因為手足口病,老師特地請了一位武術教練來指導我們練習中國功夫。

那是一個陰天。當我們準備好要練功夫時,天開始下雨了。風在淒涼地吹;雨在滴答作響。就在我以為我要帶球隊回教室的時候,教練讓我吃驚了——他還在風雨中指導我們。當我處於恍惚狀態時,教練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來到我面前,嚴格地指導我的動作。

練習結束後,正當我們都走回教室時,教練攔住我説:“你今天為什麼心不在焉?”我懷疑地説:“教練,練中國功夫真的能讓你得到鍛鍊嗎?”他的回答讓我大吃一驚:“練武可以促進人體血液循環,增強體質,還可以作為生活中的自衞能力。當敵人進攻時,它能保護自己和他人。”他那洪亮的聲音讓我難以忘懷。漸漸地,我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並愛上了它來練習中國功夫。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歷史的星空中,中國傳統文化是如此耀眼。作為新時期的好青年,傳承文化是我們的首要任務。

傳統的四年級作文範文9

我國是一個有着豐富文化底藴的國家,其中也不乏有很多的傳統節日,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中秋節……今天我就給大家説説端午節。

為什麼端午節會在每年的陰曆五月初五過呢?那是因為我國古代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屈原在這一天遭人迫害,被迫投江而死,人們為了紀念他,就將他投江死亡的這日定為“端午日”。

在我國,端午節這天有很多的民間習俗,包粽子是大家最喜歡的習俗,這天,一家人會圍坐在一起包粽子,有説有笑,其樂融融,粽子熟了,

大家又會坐在一起吃粽子,香噴美味的粽子香飄滿了屋;賽龍舟也是我國端午節傳統的節目,親朋好友相伴而行,到江邊觀看龍舟比賽,看,一艘龍舟快速的駛過來了,激起了江邊觀賽人的熱情,大家為它鼓掌加油。

在我的家鄉,每到端午節,每家每户還會準備一些艾草,插在大門和窗户上,我問奶奶“為什麼要在門上插草呢?”奶奶説“這是咱這的習俗,插上艾草,蚊蟲蛇蟻就會遠離咱家,讓咱家人都健健康康的。

家裏有小孩的,還會給小孩的衣服上掛上做的“五毒葫蘆”,祈求保佑孩子健康。

這些雖然只是一些習俗,但卻在我們家鄉形成了一種文化。

端午節雖然只是眾多節日中的一個,卻給我們帶來了歡樂,也讓我增長了知識,願端午節的傳統文化能夠繼續傳承。

傳統的四年級作文範文10

中華傳統文化——古詩

中國有許多豐富的傳統文化,但我最喜愛的是古詩,它在中華文字出現之時就有了。我讀過好多古詩,有《山行》、《望天門山》、《靜夜思》……古詩大多是來抒發感情的,我個性喜愛。

我很小的.時候就喜愛上了《草》這首詩,它是唐代的詩人白居易寫的,簡簡單單的兩句話就寫出了草頑強的生命力,“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不就是最好的寫照嗎?竟然連小草都有這麼頑強的生命力,我們必須要變得堅強一些,不能讓“野火”傷到我們。

每當過年的時候,我都要去奶奶家,爸爸媽媽離開的時侯,我就會個性悲哀,這時,《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就會出此刻我的腦海裏:“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看菊花展嘍!”人們的叫聲把我的腳勾了過去,啊,芙蓉廣場的菊花白如玉,黃如金,紅如火。白菊花那嬌嫩的樣貌最引人注目;黃菊花又像磁鐵一樣把人們“吸”了過去;紅色的“大火把”又好像在威脅人們:“誰敢但是來!”菊花美麗動人,我忍不住喊到“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黃巢的詩好優美呀!

古詩就是這樣抑揚頓挫,栩栩如生,古詩陪伴着我度過了一年又一年,它成了我的至愛。

傳統的四年級作文範文11

我國文化源遠流長,其中,節日是最具有代表性得,洋溢着喜慶和吉祥得春節是眾多節日中最新鮮最獨特得一個節日。它還承載着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得古老文化。

春節也叫做“年”,有關年得由來,民間流傳着這樣一個傳説:古時,有個叫“年”得怪物,經常騷亂百姓,殺人放火,無惡不作。最終,有人發現“年”怕響聲、紅色、火。最後“年”被殺死。於是,便在“年”被殺死得這一天舉行各種各樣盛大得慶祝活動,而且燃放鞭炮,張貼門神對聯以驅趕邪惡,並逐漸形成一種習慣,流傳下來,此後,人類便有了“過年”之説。

有關春節得傳統文化也有很多。在春節這天,家家户户走門串巷,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得壓歲錢給晚輩,據説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現在長輩為晚輩準備壓歲錢得習俗仍然盛行,壓歲錢得數量從幾十到幾百不等,這些壓歲錢被孩子們用來購買圖書和學習用品,新得時尚為壓歲錢賦予了新得內容。

過春節,家家户户得門上都要貼春聯,祈求這一年平平安安。春聯也叫“門對”、“春聯”、“對子”,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得文字形式。每逢春節,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關於春節得傳統文化太多了,一時間也説不完,等下次再聊吧。

傳統的四年級作文範文12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它不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文明,好的文化遺產也是流傳了下來,戲曲無疑是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瑰寶。

彈指中華文化的歷史成就許多人便會想到四大發明——指南針,火藥,造紙術,印刷術,的確這些給當時的世界帶來了深刻影響,可以説是極大的促進了世界的發展。

而中華文化不單單隻有四大發明,各種傳統優秀文化交相輝映。這些絢麗的文化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已經變得豐富多彩,融入我們生活之中,而在眾多的傳統文化中無疑是能夠很好的體現中華民族傳統精神和特色的一項文化。

戲曲是中國傳統戲劇的藝術形式,似包含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表演,藝術,各種因素綜合而成的。它的起源歷史悠久,早在原始的社會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長髮展的過程中才逐漸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藝術體系。

正是因為戲曲從古代開始便逐漸發展到如今,經過不斷地傳播和各區域各民族文化相結合,戲曲儼然成為了一個龐大的整體。據網絡數據統計,我國各民族地區的戲曲劇種約有360多種,比較流行著名的劇種有:京劇、川劇、崑劇、豫劇、黃梅戲等等劇種。可以説中國各地都有戲曲,老一輩的藝術家熱衷於戲曲,並將這項中華璀璨文化的瑰寶發揚光大。

然而這項瑰寶也遇到了非常大的問題。現代文化的衝擊,老一輩藝術家的逐漸衰老,現代文化受到了大多數年輕人的追捧,戲曲也慢慢衰落。

現代文化的發展固然是好事,但傳統文化絕不能夠拋棄。傳統文化是根本,戲曲也是這其中最為重要的一種,更是幾千年中華文化的見證。而唯有保住根基,才能讓未來中華文化的發展有保證,促進中華文化的繁榮昌盛。

如今,國家也着重於傳統文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中華傳統文化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華獨特的文化,正在被更多的人瞭解喜愛。璀璨的戲曲藝術將會在世界放出光芒。

傳統的四年級作文範文13

在我的家鄉——日照,有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如農民畫、黑陶、書法、炒茶工藝、剪紙等等,她們個個都是民間藝術的瑰寶。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種我家鄉的傳統文化,它名叫“根雕藝術”,現在我就給大大説説吧。

根雕藝術是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之一,它是以樹木、竹子的根樁為原料,雕刻人物、動物等形象,又稱根藝或樹根造型。

根雕藝術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漢代出土的畫像和壁畫中,就有根藝作品了,到了唐朝,根雕藝術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在我的家鄉——山東日照莒縣的浮來山上,有個根雕藝術館,號稱“天下第一根”。裏面收藏着許多的根雕藝術品,有“中國地圖”、“雙龍戲珠”、“十二生肖”、 “雄鷹展翅”、“李白醉酒”、“南海觀音”、“金雞啼鳴” 、“老壽星”……。其中,大廳正面的“中國地圖”是由一整塊龍眼的樹根雕刻而成,天然形成了我國西高東低的自然地理風貌,在上面你能看到高聳的喜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地勢平坦的三大平原,長江、黃河盡收眼底,我甚至還能找到我的家鄉日照所在的山東半島那個小駱駝頭。還有一件巨型的作品叫《猴山》,正面雕刻了72只形態各異的小猴子,有的在樹上摘桃子,有的在水中撈月亮,還有的坐在媽媽懷裏,讓媽媽捉蝨子。所有的作品都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讓人看了流連忘返。

我家鄉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這是歷經我們祖先幾千年文化的積累和沉澱,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我們的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我們一定要把優秀的傳統文化繼承和發揚下去。

我愛我美麗的家鄉,我愛我家鄉優秀的傳統文化。

傳統的四年級作文範文14

那個神祕而驚喜的書房,正是我的那片樂土。那兒是個寧靜地,總會有苦惱煩悶訴説,緩慢邁進書房卻都能迎刃而解。閒暇之餘,練練書法,也是一種修身養性的好辦法。

如果真的投入其中的話,可以感受很多的樂趣。果真沒錯,我起初接觸到的是篆書,然後過度到隸書,接下來是楷書,每種書法字體都有它的特點。我覺得篆書的筆畫是非常優美的,隸書是比較柔和的,只有楷書是挺拔有力,有氣勢的。而且我個人比較偏愛楷書,特別是顏真卿的楷書。因為我能感受到它的神,所以每次我寫的時候,都能胸有成竹的寫好每個筆畫的形,寫的時候只要心中有它的形就比較容易將其掌握了。

我認為最好的還是得從臨摹開始,我們要注意向他人學習,向他人的優點學習,把他人的好東西吸收過來,才能高自己的書法水平,如果不向他人學習,就不能豐富和造就自己。當然在臨習前人的作品時也不能盲目的臨,要慢慢形成自己的風格,要注意對名帖進行研究,要取其長去其短,為我所用,通過不斷的實踐和探索慢慢形成自己的風格和點。

每當煩悶時,總可以攤開純潔的白宣紙,墨硯輕輕灑上,彷彿夾着梅花淡淡的香氣撲鼻而來。挽袖蘸墨,提筆,頓筆,收筆,就如母親親吻襁褓中的嬰兒,墨毫輕輕扶淨白紙面,留下一道道墨痕,有如出水芙蓉忽地溢開;有如勁竹巋然不動;有如風箏飄在天上。似斷非連,寫來豁然開朗。

我深知,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傳統的四年級作文範文15

我,一個普普通通的地道中國人,一生只有兩個母親:一個是生我養我的母親,一個是可親可敬的祖國母親。

我的祖國母親,從古至今“養”成了許多“習慣”。這些習慣説的俗一點,就是她的傳統文化。

中國的茶文化歷時悠久,其中“祁紅”算是出名的了。***爺爺曾為它誇讚:“你們祁紅世界有名。”的話,可見祁門紅茶的名、醇、香和地道。飲祁門紅茶的人骨骼強壯,紅茶中的多酚類(綠茶中也有)有抑制破壞骨細胞物質的活力,可見“祁紅”是名不虛傳呀。

食品文化更是繁多,就拿各位最熟悉的粽子説吧。粽子是因為屈原的故事而流傳的。那你們知道粽子為什麼要用艾葉包嗎?告訴你們吧,因為漢代建武年間,長沙人晚間夢見一人,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官名),對他説:“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後可用艾葉包住,將五色絲線捆好,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所以嘛,現在同學們都只能看到媽媽們準備艾葉和肉、米包粽子了。

不同的國家,服裝也不同。中國的服裝文化最早就有清淡平易、寬抱大袖,褒衣博帶,形制雖然簡單,但一穿到人身上便各人一樣,神采殊異,可塑性很強的特點。

祖國的傳統文化還有許多許多,我寫一天也寫不完。不過,只要我們心中知道它,遵守這種傳統,那我們就是一名的中國人!

標籤: 範文 四年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huazuowen/chuantongzuowen/q80ez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