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週記 >

段考反思週記500字

段考反思週記500字

下面是為各位同學帶來的段考反思週記500字,歡迎各位閲讀借鑑!

段考反思週記500字

段考反思週記500字【1】

我的成績就像一場大暴雨,嘩嘩的直線下降。語文一向是所有科目中我認為最不理想的,雖然沒有一點粗心的地方,可是課外閲讀題目回答的不是很全面所以不能拿完分。這説明每次上課我沒有認真聽講,知識沒有理解透徹。還有作文,作文一向是我的弱項,可以説一點都不會寫,這次也不例外,所以我以後要多看作文書加強寫作水平。

説起數學這次真的是考的太差了。從小學到中學教我的數學老師都説我不是不會做而是太粗心,所以這次我做每一道題目都很細心,一道計算題我在草稿紙上算了三四次,在試卷上又算了一次,自己卻還洋洋得意還以為考的不錯,但還是有題目因為粗心犯了寫錯單位的低級錯誤而被扣分。也許是意外,也許是沒有掌握好數學知識;也許是其他原因吧。94分,對於一向數學成績比較好的我是一種能力的否定、粗心馬虎的印證。試卷上那一個又一個鮮紅的叉如千萬把刀刺着我的心,一刀又一刀,很痛很痛。不明白,同樣的試卷,別人能考110,120分,我卻不能。説明我對這些知識領會不深,心煩意燥、馬馬虎虎使白試卷上畫上了紅叉。

外語是我的弱項,每次都是它拉我的後腿,這次也不例外。每節課我都認真聽了,每個知識點我都懂了,可是學了後面的卻忘了前面的。這就説明我沒有認真複習,所以每次考試都考不好。

生物、地理是這個學期會考的科目,可是這次卻也考得不是很理想,知識也有一些沒有記牢。

物理是這幾個科目中下滑比較厲害的科目,以前還對物理比較感興趣,隨着內容越來越難,有一些知識沒有聽懂,所以每次聽課都不是很認真,因此這次考試從以前的八十幾分降到了六十幾分。

這次考試之後我發現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有很多缺點:一是自己太粗心,這次考試的所有科目都因粗心而失分;二是自己的學習態度不夠端正,上課沒有認真聽講,該背的內容沒有背熟,理解知識不夠透徹。這些都是我應該吸收的教訓啊!

我要加倍努力,下次考出好成績。相信自己:我能行!

段考反思週記500字【2】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隨着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在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中,往往會不由自主地產生一些教材以外的新想法、新思路,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去追憶,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令人遺憾。而這樣的記錄還可以使教師積累自己教學經驗,在教學道路上不斷成長。 在講授完朱自清的《背影》後,我覺得最成功的就是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到了至親至愛的父子深情,“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像一尊塑像似的矗立起來,完成了形象的定格,永存在讀者心中。這個背影,在全部故事情節中是重中之重,是全文的主腦,最能體現父親的愛心,所以,講課時,我花費了大量時間,從不同的角度,讓學生細細品味四次寫背影的文字,同時,讓學生體會課文中自我反省的文字,瞭解作者的心理是前後不同的,起初對父親的不理解,相反覺得父親説話不大漂亮,甚至暗笑他的迂,直到看見他的背影,這才良心發現,作為兒子,在父親面前自以為是是不對的,引導學生注意調整心態,體會家庭親情,然後讓學生用心去體會自己的父親舉手投足間的父愛,收到了奇效,許多學生也是“在晶瑩的淚光中”,十分動情的敍述自己對父親的誤解以及父親的毫不在意等等,同學們發言踴躍,直到下課鐘敲響,部分同學仍高高地舉着手,爭搶着發言。我因勢利導,讓學生把想説的話寫成信,帶給自己的父母。 還有我在講授《愛蓮説》一課時,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自己去學習,自己去發現,如導課時我從楊萬里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入手,很隨便地和同學們展開了漫談:蓮有哪幾部分?各有什麼特點?你喜歡蓮嗎?為什麼?我把這稱之為“漫談入課”。説是漫談,其實是我的精心設計。我必須從這一過程中,首先發現學生在學這一課前,哪些已經會了,哪些還不會,從而確定下一步如何去“引導”。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語文教學是一個漫長而長期的過程,需要不斷地探索,誠然,教學行為因師而異,因人而變,但無論怎樣的不同,只要遵循新課程中的新理念,語文課堂就會在我們教師的科學耕耘下,成為學生成才的良田活土。

我一直為學生的作文而感到“痛苦”。這痛苦一方面緣自高強度的體力和腦力勞動,另一方面則是自己花了大量的時間面對的卻是大量不盡人意的作文。曾想,如果批閲的是優秀作文,那感覺應是春風拂面,何等的身心舒爽啊!遺憾的是,我很少進入這樣的佳境。於是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作文教學,尋求解決方略,以減輕自身的“痛苦”,現歸納為以下幾小點,供大家指點。 一、沒有引領學生進入真正的閲讀世界。 蘇霍姆林斯基曾説:“閲讀能激發學生對祖國的崇拜、對人的崇拜、對書的崇拜和對祖國語言的崇拜”。而閲讀是作文的基礎,葉聖陶先生説,“閲讀是寫作的基礎” ,“我竟欲謂教閲讀如教得好,更不必有什麼寫作指導”。如果沒有成功的閲讀教學為前提,作文教學就會出現精神上和語言上的斷流。多年來,我的閲讀教學留下了太多讓人遺憾的地方,在分析、理解文章的過程中,我成了教參的奴隸,學生是我的奴隸,我總被一個個“標準”捆綁在一起,儘管這一個個“標準”絕大多數是正確的,但那是不是太理想化、機械化了?為什麼不聽一聽學生的聲音呢?為什麼總要讓學生髮出一樣的聲音呢?如此閲讀教學,不僅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性,熄滅了學生的閲讀激情,還給我們的閲讀教學走進了一條“死衚衕”:學生不能獨到理解並運用教材,不能甄別選文的優劣;教師沒有時間給學生補充一些課外的美文,有效地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閲讀;學生沒有好的書籍進行課外閲讀,難於從課外閲讀的世界裏獲取更多的精神養分和語言養分??正是如此多的閲讀教學的失誤,致使學生不能進入真正的閲讀世界,這不但阻礙了學生閲讀能力的發展,而且直接切斷了聯繫閲讀與寫作之間的血脈,造成了作文教學的滯後。

二、沒有引領學生走進生活,走進自然。 美國教育家科勒斯涅克説:“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這句教育名言已經得到了我們語文教育同行的普遍認同。葉老也早就説過:“寫作的根源在於生活,脱離了生活,寫作就無從談起。”可是,在作文教學的實踐中

我卻屢屢發現這樣一個事實:相當一部分的小學生作文達不到這一要求,他們言之無物,見聞虛假、感受空洞、想象貧乏。按理講,當今社會,信息時代給人們帶來了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孩子們見多識廣,作文時應該言之有物,可為什麼言之無物呢? 三、沒有引領學生掌握正確的寫作方法和理論的學習 魯迅先生曾説過,他之所以能做小説,是因為看了幾百篇外國小説的緣故。當然,小學作文教學不是為了培養作家,而是要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作文方法,並能掌握幾種基本的文體的寫作。但問題還是出在這裏,這“基本的作文法”從哪裏來?對學生究竟有多大的指導意義?有沒有負面效果?這些都是值得我深思的問題。

造成我作文教學現狀不佳的原因不只這些,我要直面其中的問題,找出療救的方法。讓學生多親近自然,多接觸社會,不但要教給他們正確的讀書方法,還要多給他們介紹一些好書,更要着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理解能力和創造能力,加強語言的積累,想方設法讓學生克服畏懼作文的心理,學會用自由的筆墨寫出自由的精神,讓作文成為學生學習和生活的需要,我想,只要我和學生一起努力,這樣的現實應該為期不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zhouji/po7ek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