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議論文 >

議論文之救人

議論文之救人

篇一:孔子學生救人作文

議論文之救人

撫卷於案,對孔子的話頗感不解:義救魯奴而不報賬的學生竟受責備,而同樣是救人一命卻收下謝禮的學生反得表揚。掩卷沉思,方覺意義深遠。

看問題與做事情都應以誰為最大受益者為出發點。收下謝禮的學生雖然收了貴重的報酬,但最大的受益者卻是國家和社會。孰大孰小,已不言而喻。其實,道德與利益的關係並不完全對立,只是我們有時在心中高高豎起了道德的旗幟,才使我們對一切與之稍有偏差的行為做出了錯誤的判斷。

古人云:“格超梅之上,品在竹之間;德馨心必正,質雅品自高。”的確,道德是高尚的品格。從古到今,道德就是永恆的話題。無德者不立,道德始終是做人的基礎。但是,我們在推崇道德時往往過於偏激,好像道德與金錢是天生的“不共戴天”的敵人,於是評價某個人的道德是否高尚時總要把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在金錢上。這是不理智的,甚至於可以説是完全錯誤的。

千禧之年,袁隆平教授接受了500萬元的首屆“最高科學榮譽獎”。這能説明他沒有道德情操嗎?不。袁隆平的二系法雜交稻技術的推廣,讓中國,也讓世界多養活了億萬人。比之於袁隆平的貢獻,這500萬實在是微不足道的獎勵。國家之所以設此重獎,是想讓世人明白中國是個尊重人才的國家,從而吸引更多的本國人才、留學者和外籍科學家來我國工作。孰大孰小,早已不言而喻。

雅典奧運會上,中國運動健兒取得了很多歷史性突破,奧運會後國家重獎了獲得金牌的運動員。這件事引發很多議論,責難之聲不時充盈於耳。但也有不少人認為重獎是一種催化劑,可以激勵更多的運動員創造佳績。我們不能認為運動員拿了獎金就是喪失了道德。女排姑娘們不是就集體把獎金捐給了慈善機構了嗎?

當然,我們也不能見利忘義,而應該正確看待和處理道德與利益的關係。處理好道德與利益的關係,在市場經濟形勢下尤為重要。我們不應偏頗地用道德概念看待利益問題,更不應惟利是圖地看待和處理道德問題。

親愛的朋友,讓我們用理智去審視利益,用理智去維護道德吧!

篇二:救人讀後感

今天,我讀了一篇《救人》的文章,故事是這樣寫的:在一次戰爭中,上尉發現一架敵機向陣地衝下來。他並沒有馬上卧倒,而是一個魚躍將四五米外的小戰士壓在了身下。一聲巨響後,上尉回頭一看,剛才自己所處的位置被炸成了一個大坑。

這個故事讓我體會到了幫助別人也是幫助自己。生活中,這樣的例子隨處可見。有些小組長監督組員背書時非常嚴格。一名組長要負責二三個同學,如果一個同學背幾遍才過關,那組長要聽上十幾遍了。在聽的過程中,組長自然也要把課文背的滾瓜爛熟了,而組員的學習成績也得到提高,這不是一箭雙鵰。

從這個意義上看來,幫助他人也不完全是給予,也是一種自我收穫的過程。同學幫助同學過程中不斷地去分析研究做過的題,漸漸地自己也理解得更加透徹。

看看我們身邊那些樂於助人的班幹部,那個不是成績優異呢?他們在為集體服務的不同時不僅沒有影響自己,反而不斷地提高了自己,這難道不值的我們深思嗎

讀了這則故事後,我久久難忘,陷進深思。我明白了:救人也是救自己,幫助人也是幫助自己。

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有助人為樂的人如我們榜樣雷鋒······我們也要向別人學習,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篇三:高考作文素材:大學生捨己救人英雄羣體

2009年10月24日,為救兩名落水少年,湖北長江大學10多名大學生奮不顧身地撲進江中,他們手拉手搭起人梯,救起了兩名少年,而陳及時、方招、何東旭等三名大學生卻被湍急的水流衝入江中,不幸遇難。一位參與救援的學生事後表示,今後再遇到有人需要幫助,還會毫不猶豫伸出援手。

這個“90後”大學生英雄羣體捨己救人的事蹟感動了無數人。團湖北省委授予來自長江大學文理學院的這個大學生羣體“見義勇為先進青年集體”稱號,追授陳及時、方招、何東旭“見義勇為優秀大學生”榮譽稱號。

手拉手搭起挽救生命的鏈條

長江大學文理學院的40多名同學結伴出遊,來到湖北荊州市寶塔河江段的江堤上野炊。這40多名同學都是大一新生,來自廣電本科5091班和廣電本科5092班。下午2時10分左右,一陣呼救聲傳來。兩個少年從距沙灘約3米的江中小沙丘上失足落水。由於沙丘處於河灣處,兩名落水少年被江流衝得直打轉,不斷起伏,漸漸漂向江中。

大家向兩名少年落水處跑去。李佳隆、徐彬程、張榮波、方招、龔想濤等人先後跳入水中。與此同時,聽到呼救聲的長江大學城建學院土木工程專業大一學生、19歲的陳及時從河灣下游方向數十米處躍入江中,逆水遊向落水少年。情急之下大家來不及脱掉衣物。李佳隆和徐彬程接力將其中的一名落水少年救上附近的一艘漁船。

沙丘附近的江底地形特殊距沙丘數米處的江底有一道深達6米的陡坎。下水救人的同學多數沒有江中游泳的經歷,經過陡坎後,多名同學被江流衝得打轉,處境危險。方招和張榮波等人因體力透支而發出呼救,張榮波成功獲救,方招則從江面消失。而從河灣對面游過來的陳及時,由於遇到了江面上的漩渦,一下子被捲到水下。

當幾名大學生跳入江中救人時,江邊其餘大學生手拉手結成人梯,接應被救上來的人,並準備去拉水中的另一名少年。處在人梯前面的本是女同學姜夢淋和孔璇。19歲的男生何東旭衝到人梯最前面,拉着女同學的手,盡力站在水中將

身體往前探,想抓住那名落水少年。不料,一腳踏過河底的陡坎,何東旭一下子滑落到深水中,他身後的姜夢淋和孔璇也被帶落到水裏。這時,遠處的3名冬泳隊員聞聲趕到,救起了落水的兩名女生及另一位落水少年。而何東旭卻不幸沉入江底。幾小時後,陳及時、何東旭、方招3人的遺體被打撈上岸。 幾年前,長江大學就出過在寒江救人不留名的英雄趙傳宇,現在又湧現出一個救人的大學生英雄羣體。長江大學公共事業專業的大三學生劉正宇表示,雖然有人説比起“80後”,“90後”更是“崩潰的一代”,但從去年奧運火炬海外傳遞到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再到這次下水救人,“90後”表現出來的堅忍、自強、互助的精神,並不比任何一代遜色。

對大學生救人不僅僅需要感動

連日來,長江大學15名同學結人梯勇救兩名落水少年的事蹟廣為流傳。這些英雄事蹟感動了許多人,不僅政府部門給予表彰或追授英雄稱號,社會各界還為死難者家屬募集了大量捐款。

三個勇敢而純潔的孩子捨己救人的義舉,讓我們每個人都深深感動。他們曾經想當電影明星,想當籃球巨星,想住在自己設計的房子裏。然而,殘酷的現實、不期而至的厄運,將這一切如花的夢想都帶走了。留下來的,唯有親人的無限傷痛,同代人的聲聲歎息。

可是,當我們回到當時的救人現場———長江邊上的寶塔灣,卻悲哀地發現,三個大學生之死或許不該發生。

據報道,三學生殞命的寶塔灣被荊州當地人形容為“美麗的殺手”或“美麗陷阱”,當地宣傳部門透露,每年此處因游泳戲水而淹死的人都有五六起,寶塔灣游泳俱樂部稱,“僅我們自2003年至今就義務救出遊客100多人。”然而,如此險惡之地,除了立一塊標誌危險的牌子之外,竟無任何技術防護措施,沒有現場巡查員和救生員,整個荊州市連一支水上搜救隊都沒有。三個大學生之死,無疑暴露出當地政府部門公共服務的缺失。

更有甚者,就在學生們排成人梯搭救落水者的時候,在兩個少年落水不足5米的地方就停着一艘機械漁船,20米處有一家由水上漁船改裝的飯店。儘管有學生給漁船的老闆跪下,求他們看能否撈救方招三人,但是他們無動於衷,理由是“長江上哪天不死人,不死幾個人我們靠什麼掙錢啊?”

“不死幾個人我們靠什麼掙錢啊?”這樣的話聽着讓人毛骨悚然。是的,難以想通,靜靜的江水孕育了無數代的文明,然而直至今日,藍天之下、大江之上,等着打撈屍體的麻木的人們,冷漠得像是船邊的竹篙。他們像古代刑場外等待食肉的鷹隼,堅守崗位,又像是給死神放哨。

這樣的情景,難免讓人想起生活在電影《鈕釦人》裏的一羣人,他們以掩蓋兇殺現場、毀屍滅跡為業,他們的口頭禪是“活人不關我們的事。”彷彿世界就是這樣分工,這裏沒有善惡,只有利益,人類作為一個命運共同體土崩瓦解。

然而,聯想到當下拜金主義流行,不同程度的道德淪喪以及種種社會不公正,此時此刻,我們又不能將這種麻木不仁完全歸咎於袖手旁觀者鐵石心腸。人們不會忘記,幾年前南京“彭宇案”發生後,有人立即得出一個結論———“看到老人倒地不要去扶”。同樣,就在最近,當上海的幾起“釣魚執法”案陸續曝光後,許多人開始學乖———“本車拒絕搭載救助,臨盆產婦、車禍、中風、觸電、溺水都不關我事。”就在上述溺水案中,即使是參與救助的人不也在感慨,“現在救人能撈一句謝謝就不錯了。”

幾個孩子掉到水裏,大家肉眼可見。值得發問的是經年累月間,同樣落水的是不是還有我們的正直與善良?我們樸素的同情心,是不是也需要打撈?英雄的大學生們獲得了社會的高度讚揚,他們的精神也應該能觸動那些依然麻木的心靈吧?而顯然,對於一個國家或者社會而言,對善的弘揚更是一套恆久的系統工程,既關係到政府行為與社會關往,同樣關係到這個時代有着怎樣的價值追求。

所幸這個社會,無論有多少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總還是有許多人,循着人類善良的本性而活。10月28日,上萬名社會各界人士自發前往悼念,表達各自對幾個孩子的深深懷念和敬意。幾個勇敢而純潔的孩子,生前不為人知,死後廣為流傳,它讓我們悼念,讓我們學着尊重正直與善良。

寂靜的秋天,逝者已矣。我們悼念並讚美這些孩子,並非要鼓勵犧牲,而是要藉此進一步思考,如何避免這樣的犧牲,不讓無辜者被動地成為英雄。

大學生救人犧牲“值不值”再次引發爭論 90後形象得到提升

大學生們見義勇為的壯舉除了引起全社會的感動之外,也激起了一番“值不值”的爭論,《新民晚報》報道,面對“如果換作你,會去做一節“水中人梯”嗎?”這個問題,華東師大政教系的諸昕雯回答“三條人命換來兩條命?我覺得還是要看自己有沒有救人的能力再説。”而上海交大電信學院學生方毅則認為,這幾個大學生道德高尚,但還是要在保護好自己的前提下救人,不然這種代價實在太大了。”還有網友反駁説“在危機時刻,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救人,根本容不得多想值不值?”

在救起兩名少年而犧牲三名大學生面前,有人戴上“交易眼鏡”審查一番之後,得出的結論是不值呀!其理由是第一,三命換兩命,數量上不值;其二,大學生沒一個會游泳,卻貿然下水,勇有餘而智不足。

對此,《瀋陽晚報》發表評論文章認為,這種事後算帳的方法,本來就不可取。市場經濟時代,當我們習慣了交易時,交易觀念就容易氾濫化——贍養是交易,上學是交易,工作是交易,交友是交易,婚姻也是交易??於是,做什麼事情都喜歡精算一下——值還是不值。不錯,從表面看是虧了,是有點不值。但是,他們用自己的生命,樹起了一座年輕一代不朽的豐碑;他們用驚天動地的壯舉,毅然向世態炎涼宣戰;他們為人之子,卻把恢宏的大愛獻給他人之子。這篇評論文章還認為,人總還是要有一點精神的,即便是為此作出犧牲,做些看上去“不值”的事情。對這樣的人和事,我們必須保持足夠的敬意,而不是用懷疑的目光來褻瀆他們。

此次事件還引發了人們對90後之前一些不良看法的轉變,荊楚網上的一篇評論文章認為,長江大學17名大學生冒着自己的生命危險,捨己救人,本身就是對社會責難和懷疑的有力抨擊。他們奮不顧身的表現,生動地説明了90後並非“崩潰的一代”,而是可敬、可信、大有希望的一代。

《新民晚報》採訪了上海交通大學思想政治課教師施索華,他認為,在人們的傳統印象中,80後、90後都比較以自我為中心,但是這次的事件足以證明他們是祖國未來的希望。“我們的社會提倡發揚集體主義、奉獻精神,而傳統道德中也包含着相關內容。這幾名大學生的行為正展現了這樣的‘人性光輝’。”施索華同時認為,他們的行為並不是用“金子換石頭”,這種精神力量足以影響13億人。

“見義勇為”永遠是一個時代命題

見義勇為是當前社會經久不衰的話題。現實中既有象魏青剛似的英雄給人們帶來的感動,又有“英雄流血又流淚”事件給人們帶來的心痛,還有未成年人盲目見義勇為而獻身使人們感動和心痛的同時開始的反思。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社會研究所所長周孝正表示“‘80後’、‘90後’是有個性、有想法的一代,可以為國爭光,勇奪奧運冠軍;可以在抗震救災、奧運、國慶盛典、世博會中身體力行,展現志願者風采;也可以結梯救人,英勇獻身。”對於本則新聞來説,儘管人們依然會質疑大學生們救人方式的科學性和生命價值的對等性,但是,在筆者看來,這並不能否定見義勇為作為一個時代命題的價值和意義。 匡扶正義、見義勇為本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多少年來,是激勵人們與邪惡作鬥爭的精神支柱。但在社會轉型的前提下,傳統的社會習慣正發生着前所未有的鉅變,人們的價值取向發生極大變化,社會道德水準會出現一定程度的滑坡,抱着“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看客心理。這些都是社會失範的表現。

見義勇為,《辭海》中解釋為看到合乎正義的事便勇敢地去做。最早出現於《論語?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廣義上説一般的好人好事、互助行為也屬於見義勇為,應當倡導,而如何才能在全社會有效地形成見義勇為氛圍更是我們應直面的問題。無庸諱言,道德的教化始終是我們倡導見義勇為的有效途

徑,社會應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對典型的事例進行大力宣傳,弘揚正氣。在寒江救人的英雄趙傳宇的母校長江大學,出現的三個大學生的英勇事蹟,在我們感佩之餘,也帶給我們新的思索。

見義勇為是時代精神的具體體現,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正義不是自然而然地降臨到我們的生活中的,它需要每一個社會成員竭力維護。社會是一個聯合體,只有相互攙扶,相互為善,世界才可以變成一個美好的人間。三個大學生為我們樹立了典範。

學者尼爾?麥考密克指出“制度道德有兩個範疇一方面,它必須儘可能地適應所設想的文明社會的實際的法律制度和政治。另一方面,就符合這一適應的要求而言,它應當可能緊密地接近我們的背景政治道德的理想。”只有將崇高的道德理想與見義勇為法律制度的'完美結在一起,才能發揮出鼓勵公民進行見義勇為的積極性,才能促進公民道德建設和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

做人可以冷漠,但絕不可以無恥!

——關於對“大學生救人溺水身亡”事件評論的評論

在寒江救人的英雄趙傳宇的母校長江大學,又湧現出一個英雄羣體。24日,為救兩名落水少年,該校10多名大學生手拉手撲進江中營救,兩名少年獲救,而3名大學生不幸被江水吞沒,英勇獻身。

三個風華正茂的生命就這樣走了,走得悄無聲息又驚天動地,走得大義凜然卻又令人痛惜;兩名落水少年獲得了新生,他們卻獻出了生命。他們用生命譜寫了一曲英雄的讚歌,用感天動地的英雄壯舉對“90後是崩潰的一代”進行了無比有力的反諷。該事件被有關媒體報道後,迅速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震動和無限敬意。但網絡中卻總有那麼有一些人,似乎總也看不到人性閃爍的光芒,總要基於所謂的理性視野和“實事求是”精神,進行了一番“值與不值”的探究和思考。於是,“不會游泳該不該救人”、““救起兩個人犧牲三個人值不值”以及“該見義勇為還是該該見義智為”等等話題便由此而展開。針對這些所謂理性、近乎麻木的“冷思考”,筆者不由得想起了原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王旭明先生在評價“範跑跑”時的一句話“做人可以不高尚,但卻不能無恥!” 曾記得上個世紀80年代,第四軍醫大學的一位名叫張華的大學生為了救一名掏糞老農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社會上就曾引發過一場激烈的“一名大學生犧牲自己而救一名掏糞農民值不值得”的大辯論。而後來,某大型網站發起的一項“大街上聽到有人喊救命,你會怎麼樣?”的調查,結果卻顯示出了六成不會出手相助的尷尬與幽默。更為荒唐的是,以個人生命至上、棄學生生命於不顧而率先“逃跑”的範美忠先生居然還得到了這些“理性者”的熱捧。——怪哉,我們的社會已經冷漠到了如此殘酷的地步了麼?

篇四:人生哲理美文 救人一命

在南方某城一家旅館門口,一個小夥子由於極度飢餓走到這兒走不動了。時間已是晚上九點多鐘,但街道上人來人往,仍車流如梭。進出旅館的人大多行色匆匆或疲憊不堪,沒人注意這個餓得殘喘的小夥子。小夥子是湖北荊州人。因高考失利與家人賭氣隻身來到南方。他天真地以為憑自己的勇氣和熱情到南方肯定會找到一口飯吃。但他到這座小城三天以後,竟然連洗碗掃地的工作也沒找到。更糟的是他身上沒有帶足夠的錢,下火車後身上就只有一頓飯錢了,也就是説他在這個陌生的城市已經餓了兩天了。在飢餓難耐的日子裏,小夥子堅守一個信念,那就是寧願餓死也不乞討。這天晚上,小夥子感覺自己撐不住了,每走一步,身上就淋雨一般出一身虛汗,他不得不蹲在地上喘一會兒。

小夥子的痛苦引起了旅館門口一個水果商的注意。水果商是一箇中年婦女,她從一家國企下崗以後就在這兒支了個水果攤兒,養活着自己和一個癱瘓在牀的丈夫,還有一個上初中的女兒。水果商一直默默地觀察着小夥子,見小夥子在旅館門口蹲了一個多小時,又不像要投宿又不像要等人,而且神態是那麼地痛苦,水果商起了惻隱之心,向小夥子走去。

經過再三詢問,小夥子吞吞吐吐向這個熱心腸的大嬸訴説了自己的窘境。聽了太多類似的故事,水果商沉吟着,但她還是從口袋裏摳出5塊錢,對小夥子説:“你到前面小吃攤買盒飯吃吧。”小夥子望着水果商,臉頓時漲得通紅,眼中很快溢出淚水,但他沒接錢。水果商毫不猶豫地將5塊錢塞進他手裏。

小夥子買飯去以後,水果商坐在攤位前唏噓感歎,她由這個稚氣未脱的小夥子想到自己的女兒,想到在下崗初期家裏最困難的日子裏,女兒也曾經利用假期出去找臨工,水果商覺得剛才給小夥子的錢太少了,去找那個小夥子,從水果攤可以看見那個小夥子正坐在不遠處一個小吃攤前吃飯。水果商飛快地向小吃攤走去。就在水果商剛剛來到小夥子身邊的時候,旅館門口突然出現了驚心動魄的一幕,一輛失控的出租車狂奔而來。在人們的驚呼聲中,出租車一下子撞在水果商的水果攤上,將水果攤給撞飛了,水果商剛剛坐過的那把椅子在車輪下瞬間成了一堆碎片。

水果商和小夥子都看見了這驚心動魄的一幕。

那邊,有人不停地説:“賣水果的大姐成天像泥人一般坐在這兒,這會兒卻鬼使神差地離開了,她命大呀!”

水果商驚愕片刻,熱淚盈眶地同小夥子擁抱在一起。

標籤: 議論文 救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yilunwen/q8qod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