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議論文 >

讀《在生命彌留之際》有感

讀《在生命彌留之際》有感

這裏沒有死亡的陰影,沒有劇痛下的惶恐;只有堅定的信念,只有為事業奮鬥到最後一刻的精神。當法國愛國者伊瓦里斯特和美國動物學家施密特獻出他們的生命之後,給人們留下的不是悲傷的眼淚,而是六十條數學方程和寶貴的第一手資料。

讀《在生命彌留之際》有感

我讀了《生命彌留之際》又一次深深地感到閃光的生命在奉獻,只有生命的每一刻都在奮鬥,都在為人造福,都貫穿着舍已為人的精神,人的生命才是充實而有意義。 一個人在生命彌留之際的所作所為,正是他全部思想的凝集和閃現。年輕的伊瓦里斯特用六十條數學方程式向死神 戰,證明了他是一個偉大的數學家。施密特強忍毒蛇咬傷的劇痛,記下了當時的感覺,為後人對此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料。世界著名的作曲家莫扎特,在他病重之時沒有安心休養,而是堅持着寫完了他的最後一部作品&hllip;,可謂&ldqu;春蠶到死絲方盡&rdqu;!

其實,不只是在生命彌留之際,生命的每一刻都應當奮鬥,應當有獻身事業的精神。著名科學家居里夫人就是在每天只睡三個小時的情況下堅持研究工作,為科學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思想家、文學家魯迅先生也曾説過&ldqu;浪費時間等圖財害命。&ldqu;魯迅先生一生為人類寫了大量的文章,他以筆為戰鬥武器,去喚醒民眾;以犀利的語句,有力地抨擊了當時黑暗的現實。他生命的每一刻都凝聚着奮鬥的血汗。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在我們身邊,也有這樣的人們,他們在生命彌留之際所作所為給人以嶄新的啟示。勇鬥歹徒的曹振堅持烈士被歹徒扎傷後沒有顧及個人生命,而是繼續向歹徒追擊,為保護人民的生命安全,發出了年輕生命的最後閃光。普通的煤廠工人趙春娥,她的工作可謂極平凡的了。當人們茶餘飯後談論偉人名士之時,何曾想起過她?但她風裏雨裏去,為千家萬户送去了温暖。她多像那小小的蠟燭,燃燒自己為人類發出了光和熱。正是無數個這樣平凡的人,用他們辛勤的勞動,編織了我們美好的生活。 現在,我們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正需要像伊瓦里斯特和施密特那樣一生為事業奮鬥,勤奉獻的人,我們的事業才會有蓬勃的生機,才會不斷髮展。讓我們都作春蠶,作蠟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yilunwen/orpzk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