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議論文 >

議論文的本質

議論文的本質

論文是作者對某個問題或某件事進行分析、評論,表明自己的觀點、立場、態度、看法和主張的一種文體。“論”實際上就是“擺事實,講道理”的“證明過程”。議論文的説理能否令讀者信服,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寫作者所選擇的推理方式。下面,筆者將議論文中常用的推理方式加以介紹,希望對廣大學子有所幫助。 1.歸納推理 所謂歸納推理,是指由個別到一般的推理。它通過分析許多個別的事例或分論點,然後歸納出它們所共有的特性,從而得出一個一般性的結論。根據枚舉的前提不同,有三種不同的歸納法:“完全歸納法”、“枚舉(不完全)歸納法”和“排除歸納法”。“完全歸納法”要求列舉全部可能情況,被列舉的對象都具有某個相同特性,就能歸納得出該類事物共同具有的本質特性。有這麼一個兒童笑話:

議論文的本質

媽媽:“火柴買回來了嗎?”

兒子:“買回來了。”

媽媽:“火柴好嗎?”

兒子:“很好,我每一根都試過,全部劃得着。” 這個孩子使用的是完全歸納法,將所有火柴都試過,得出了火柴好這一結論的。

“枚舉歸納法”是從列舉的某些事物的共性推斷出一類事物均具有那些共性。議論文中經常要用不完全歸納法。也就是從(大量的)個別現象中,找出某類事物所共有的共同性質。與枚舉法相關的有“概率歸納法”。有時由某些前提出發歸納出的結果並不唯一,而不同結果出現的可能性大小不一樣,有的出現的可能性大一些,有的出現的可能性小一些,在議論文中必須認真對待,儘量用可能性大的結果;如果,我們需要的是可能性小的結果,必要時增加前提條件使需要的結果成為概率大的'結果,當然,增加的條件必須與原有前提相容。“排除歸納法”是將上述兩種歸納法反其道而用之:即從枚舉的事物不具有的特性出發,歸納出一類事物不具有這類特性。相應地有“完全排除歸納法”和“不完全排除歸納法”。

歸納推理可以先舉事例再歸納結論,也可以先提出結論再舉例加以證明。前者即人們通常所説的歸納法,後者人們稱之為例證法。例證法就是一種用個別、典型的具體事例證明論點的論證方法。歸納推理的前提支持結論,但不確保結論的絕對正確。比如在我們買葡萄的時候就用了歸納推理,我們往往先嚐一嘗,如果都很甜,就歸納出所有的葡萄都很甜的,就放心的買上一大串,但誰又能保證所買的葡萄中沒有一個不是酸的呢?再比如,國家公務員考試,有這麼一道試題:

有一段時間,滿街的女青年都穿着一種高跟的“鬆糕”皮鞋,但這種鞋不美,是男青年的共識,不久這種皮鞋就少見了。如今,在男青年的衣櫃裏,雙排扣的西裝可能已落滿了灰塵,這種西裝氣派、莊重,但有拒女青年千里之外的感覺。可見( ):

A.女人都愛趕潮流。

B.市場上已經沒有高跟“鬆糕”皮鞋和雙排扣西裝銷售了。

C.穿高跟皮鞋沒有女人味,穿雙排扣西男人味又太濃。

D.男人和女人流行哪種服飾,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異性是否認同。

該題參考答案為D,就是採用了歸納推理。 一2.演繹推理

所謂演繹推理,是指由一般到個別的推理。它由一般原理出發,推導出關於個別情況的結論,其前提和結論之間的聯繫是必須的。演繹法有三段論、假言推理、選言推理等多種形式,但最重要的是三段論。第一個對“三段論”進行研究的是亞里士多德,他明確地將三段論表述為:“三段論就是議論,其中若干事物被陳述,被陳述的事物以外的事物必然因而產生。”三段論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結論三部分組成。如大前提“凡金屬都可以導電”,小前提“鐵是金屬”,結論“所以鐵能導電”。如:依據“所有的昆蟲都有六條腿”和“蟈蟈是昆蟲”的大小前提,就可推出“蟈蟈有六條腿”的結論。再比如,依據“所有的蜘蛛都是八條腿的動物”和“八條腿的動物不是昆蟲”的大小前提,就可推出“蜘蛛不是昆蟲”的結論。

在演繹推理中,普遍性結論是依據,而個別性結論是論點。演繹推理反映了論據與論點之間由一般到個別的邏輯關係。比如毛澤東在《為人民服務》一文中有一段著名的論述:

“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説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張恩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

這段話中就包含着一個完整的演繹論證。“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是普遍性原理,是論據,是“大前提”;“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是已知的判斷,是“小前提”:而“他的死是比泰山還重的”則是結論,也是論點。演繹推理的主要形式是三段論,即大前提、小前提和結論。大前提是一般事理:小前提是論證的個別事物;結論就是論點。用演繹法進行論證,必須符合演繹推理的形式。但在寫作時,根據文章表達生動簡潔的要求,對三段論推理過程的表述可以靈活處理,有時省略大前提,有時省略小前提。比如“馬克思主義是一種科學真理,它是不怕批評的”,就省略了大前提。又如,“魯迅曾説:‘願中國青年都擺脱冷氣,一直往前走。’我們不正該煥發朝氣,勇往直前嗎?”就省略了小前提。運用演繹推理,作者所根據的一般原理即大前提必須正確,而且要和結論有必然的聯繫,不能有絲毫的牽強或脱節,否則會使人對結論的正確性產生懷疑。在柯南道爾的《福爾摩斯探案集》中,福爾摩斯就常將演繹推理使用得淋漓盡致,由於他做到了絲絲入扣,所以,很是讓人信服。

歸納推理和演繹推理一般多用於立論文中。歸納推理是從特殊到一般,優點是能體現眾多事物的根本規律,且能體現事物的共性。缺點是容易犯不完全歸納的毛病。演繹推理是從一般到特殊,優點是由定義根本規律等出發一步步遞推,邏輯嚴密結論可靠,且能體現事物的特性。缺點是縮小了範圍,使根本規律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展現。歸納推理和演繹推理在應用上並不矛盾,有些問題可採用前者,有些則採用後者。而更多情況,將兩者結合着應用,則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3.歸謬推理 在駁論的議論文中,有一種出奇制勝的高招,叫“歸謬法”。它不是直接批駁對方的錯誤觀點,而是抓住對方的謬誤,順水推舟,加以引申、延長、擴展,使其荒唐可笑之處愈發明顯。這樣對方的觀點便不攻自破了。有這麼一個故事

俄國19世紀著名文學評論家赫爾岑有一次應邀出席了一位朋友的酒宴。

他十分討厭酒宴上演奏的輕佻的音樂,但卻不好意思離去,就只好用手捂住耳朵。主人一見他這個樣子,連忙問道:“今晚宴會上演奏的全是流行的歌曲,很高尚的,難道你不願意聽嗎?”

赫爾岑反問道:“流行的樂曲就一定高尚嗎?”

主人聽了疑惑地説:“不高尚的東西怎麼能夠流行呢?”

赫爾岑聽後,微微一笑,説道:“照你這麼説,那流行性感冒也是高尚的了?”

主人啞口無言了,赫爾岑説罷,便起身告辭了。

“不高尚的東西怎麼能夠流行呢?”這句話等於説“凡是流行的都是高尚的東西”。赫爾岑卻假定其真,導出“流行性感冒也是高尚的”這一十分荒謬的結果。由此,結果的荒謬就可將隱藏在“主人”話中不明顯的荒謬揭示出來。

當然,議論文中的推理方式不一而足,限於篇幅,在此無法一一詳述,不過,無論採用哪種推理方式,都不可違反辯證法,辯證法是一切議論文都要堅持的核心理念,只有堅持用發展、變化、全面的眼光去看待問題.才能使文章的觀點更符合實際。

標籤: 議論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yilunwen/8k2v0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