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議論文 >

書本議論文

書本議論文

在現實的學習、工作中,説到論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論文是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一種説理文章。怎麼寫論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書本議論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書本議論文

書本議論文1

記得放寒假的時候在書店閒逛,偶然看到韓寒的新作《他的國》,斟酌一會決定買來看看,這遭到父親的極大反對,但由於用的是我過年的壓歲錢,父親並沒有多做阻擾,我仍然買下了《他的國》。

父親是極不喜歡韓寒的,對郭敬明也沒有太大好感,雖説他對"80後"不存在偏見,甚至對汶川地震期間"80後"志願者的表現很是稱讚,但他卻對"80後"文壇很是不屑。他覺得"80後"作家的作品並沒有太多的內涵,是絕不能經得起時間檢驗的,就如瓊瑤的言情小説一樣,只能是曇花一現。而在眾多"80後"寫手中,父親猶"恨"韓寒,他認為韓寒怪異的性格以及他對社會的消極態度定會對當下讀者造成影響。從第一部小説"三重門"起,基本上每部小説中都有對社會陰暗面的影射,甚至誇大,近幾部書中猶甚。在此情況下,父親反對,也算是理所當然。

誠然,我是絕對清楚這一點的。由於過分的偏科讓韓寒極討厭當下這種各科均衡的教育模式,於是自成名起,他就沒有停止過對教育的抨擊。教育制度確實存在缺陷,但韓寒表現出來的態度實屬激進,對我們這些還在擠獨木橋的學子來説,當然會有不良影響。而對比同為"80後"的郭敬明,兩人卻完全相反。郭敬明文風憂愁,卻"秋意太濃",20多年的人生便好似嚐盡了人間苦痛。在他的書裏,青春必然要憂傷,正應了他的那句"青春是一道明媚的憂傷",以至於讀他的文章,眼前的畫面都是灰濛濛的。

但是我仍關注他們,仍然保持理性地支持他們。我看過的他們的書不多,但是卻儘量瞭解他們的動向。為什麼呢?因為他們代表着"80後"作家。

從看過韓寒的第一部書"三重門"起,我就對他的風格產生了興趣,在他營造的幽默的故事情節中,明顯隱含着一個年青人對青春及社會的看法與思考。雖説文風與小四大相徑庭,但結尾處卻總能讓人覺出淡淡的愁緒,在一番調侃、諷刺、無厘頭後,總是主人公一人和着孤獨的背影結束小説,這暗含着的愁緒,除了反映作者對社會陰暗面的誇大成分外,是否還有獨特的青春的傷感?

這種傷感定是感性的,就如翠翠那薄薄的淒涼一樣,是青春期自然流露的,也是大齡作家不具備的"80後"的特點,哪怕是有着"童姥"之稱的美女作家蔣方舟,也會在其作品中似有似無地添加進這些元素,以標示出青春的印記,特殊的印記。

我支持他們,除了因為喜歡韓寒的荒誕、小四的華美,自然還包括這獨特的新一代人的印記,不管他們好壞與否,他們終究代表着這個時代,打着這個時代的年青人特有的青春烙印。我作為一個接近這個時代的年青人,應該對此有所關注。

"80後"終將過去,他們的作品也許真的會如瓊瑤小説一般被人遺忘,但是,他們始終引領了"80後"的文壇。無論怎樣,我仍為他們感到驕傲,因為他們讓社會了解了我們,瞭解了"80後"的年輕人。就算待他們老了,能寫下真正經得起歷史洗刷的作品,得到歷史的肯定,但那已不屬於年輕人,已不再有青春的真實情感。"80後"終將會留下些什麼。

書本議論文2

書,大家都不陌生。書,是人的精神食糧;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兒時的我就和書結下了不解之緣。記得小時候,有一次我讓媽媽陪我玩,媽媽正津津有味地在看書,居然連她的寶貝兒子——我,都不陪了。我很好奇,這個東西有這麼神奇嗎?於是乎,我就纏着媽媽説“我也要看書”,讓媽媽教我認字,媽媽從簡單的“爺爺”,“奶奶”“媽媽”,“爸爸”開始教起,從四五個到幾十個,還沒上幼兒園,我已經認識好幾百個字了。在家人的鼓勵與表揚下,從此以後我就一發而不可收拾,大街上的店鋪名,廣告,標語,學校牆上的`張貼畫,媽媽給我買的畫報,凡是自己認識的字都逐一讀出來,那時候的我好自豪,認為自己好厲害!當時的我就是在這麼單純而簡單的動機下開始親近書籍了,而且我還樂此不疲。

幼兒園時,開始興致勃勃地用我那稚嫩的小手輕輕翻動着配有彩色插圖的書頁,沉浸在那花花綠綠的圖畫與寥寥幾筆的詞句中,享受着繪圖本的書籍帶給我幼兒時的歡樂,讓原本空白的大腦充滿了五顏六色。

再大一點,小學低年級時《格林童話》,《小豬唏哩呼嚕》,《世界童話》……把我帶進了童話世界,讓我充滿了憧憬,常常帶着童話進入夢鄉。那時的我與書籍更親近了!

更大一點,童話已經滿足不了我的求知慾了《十萬個為什麼》,《地球科學》,《生命科學》……幫助我客觀地認識這個世界。我慶幸我與書籍親近!

後來隨着年齡的增長,我更加視書籍為珍寶了。看的書也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廣《父與子》不僅讓我忍俊不禁,而且還讓我體會到濃濃的父子情深。《根鳥》讓我在夢幻中游走,在真實中體驗人生。《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讓我感受到了殘疾人的不易,也佩服海倫的堅強。曹文軒的純美小説,鄭淵潔的童話,沈石溪的動物小説......,讓我應接不暇,我驕傲我與書籍親近!

不知曾幾何時,我開始親近古詩詞,品讀着賀知章的《回鄉偶書》讓我親切地感受到詩人還鄉時的感慨與喜悦之情,還有人世滄桑的感歎……品讀岳飛的《滿江紅》,讓人感慨激昂,氣壯山河。我自豪我與書籍親近!是他們讓我認清歷史。

後來,我又開始親近詩歌,親近他們就猶如品嚐那奶茶,香甜可口,而又天真爛熳。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由張繼樓著作的《童年的水墨畫》令人讚歎不已!作者分別寫出了三個場景,用側面描寫來寫這個兒童。我彷彿就是那個兒童,在喧鬧的馬路邊認真,專注地看書;在溪邊靜靜地釣魚;在江裏游泳,嬉戲……。我感謝與書籍親近,是它勾起了我童年的回憶,是它讓我對我的童年產生了無限的遐想!

童話,漫話,小説,古詩詞,詩歌……不論讀的是哪種,看的是哪一本,每一本都有每一本不同的心情與哲理。書就像是一位老師,不斷的督促我改正自己的缺點和不足,讓我學會了寬容……

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大地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像鳥兒沒有了翅膀。讓我們親近書籍,與書籍為伴,讓書香飄滿人生的每一個季節,讓書香薰染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靈。我要大聲高呼:“親近書籍吧!”

書本議論文3

説起書,大家或多或少都和它發生過點小故事吧?從小人書到文學名著,大家想必都看過一點。

那書是什麼?書籍首先是一個老師,“傳道,授業,解惑”。既然如此,我們又要如何才能讓書更好地為我們服務呢?首先我們必須認清楚一點——書,也是分好、壞的。如果一個人讀的全都是些文字垃圾,那麼他個人的品性和價值觀,都很難正確的樹立起來。

那麼什麼才是有意義的閲讀?

我認為在一開始可以挑選一些別人給的書單,這個人必須是你信得過的人,要保證他本人思想的質量,這能夠初步建立起你的閲讀基礎。然後我們在有了基礎以後,要主動閲讀一些歷史類、哲學類的書籍,因為這兩種書最能夠激發人們的思考,給人帶來思想深度上的提高,對你認識這個世界的運行有很大的幫助。

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我們要以書為師,明事理,辯是非,接受書籍的陶冶。

書本議論文4

親近是什麼?

親是親密,近是接觸,親近是親密接觸。

什麼是親近?

天空與鳥兒,海洋與魚兒,草原與馬兒都是親近。

鳥兒離開了天空,沒了自由,鬱鬱而終。魚兒離開了海洋,無法生存,奄奄一息。馬兒離開了草原,狂野逝去,骨化形銷。

世間的一切都是親近的。

書籍是魔幻、斑斕的。書籍能讓人進步,也能讓人消亡。有一些人永遠不會明白讀書的樂趣……

我親近書籍,不喜歡電視那種腐敗的閲讀,我喜歡書籍那種古樸大氣。書籍上一個個古老而又充滿情感的字體,映在我的眼裏,我讀出到它們藴含的情感,跟隨它們在作品中穿梭,遨遊在作品的海洋裏。

書籍的作者,都是情感豐富,對事物有自己獨特的見解的。如:沈石溪寫的動物小説,就非常吸引我。他賦予動物以人的情感,借動物來描寫真正的人類世界,用動物的故事表現人性中的真善美,將偉大發揮得淋漓盡致,並諷刺那些連動物都不如、內心冰冷的人,讓人們在他的作品中自愧不如。讓人深思,動物有着人性中一切美好的品質,而又單純善良,是不是更配得上“人”這個稱號。

書本的味道也是我着迷。書散發着淡淡的墨香味,在圖書館中,這種味道被放大。一進圖書館,一吸,便心曠神怡,感覺飄飄然,好像在空中翱翔。心中的雜念也被這消融,心靈通透,思路也更加敏捷,靈感像噴泉奔湧而出。而不同的書亦有不同的味道,在我看來馬克·吐温的書,幽默又略帶諷刺,亦香甜中略帶苦澀。曹文軒寫的純美小説,愉悦中略帶憂傷,亦清淡中略有幽香……

我親近書籍,就像魚兒與大海,魚離不開水;鳥兒與天空,鳥離不開天……

標籤: 書本 議論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yilunwen/p94n0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