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議論文 >

舍與得滿分議論文

舍與得滿分議論文

鳥兒捨棄了温暖的巢穴,獲得了廣闊的天空。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舍與得滿分議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舍與得滿分議論文

【篇一:舍與得滿分議論文】

舍——捨棄,得——得到,人生路漫漫,我們必須學會舍與得。“捨得”是一門藝術,是一種精神境界。“捨得”需要智慧,需要勇氣。

宋代詞人蘇東坡討厭官場上的黑暗與險惡,不願同流合污、隨波逐流,便舍高官得清閒。美國作家海倫·凱勒又聾又啞且雙目失明,她能成為一名作家,是因為她捨棄了與夥伴們玩耍的機會,休閒娛樂的時間才得今日之輝煌。

我們不能只得不捨,要有收穫,必有付出,付出便是一種舍。雖然它有代價,但人們在此方面付出時定能在彼方面得到數倍的回報。

黃繼光胸口堵槍眼、董存瑞捨身炸碉堡、邱少云為潛伏忍火燒,這些“最可愛的人”所付出的一條條寶貴鮮活的生命。他們生命的捨去重於泰山,得到的是祖國安全的保障,是億萬人民的幸福生活,個人生命的“舍”比起這種“得”來微乎其微。

日常生活中的“舍”與“得”無處不在。學生們經常遭遇到的“捨得”是學校的選擇,就讀專業的選擇。我們中學生面臨的則是普通高中與職業高中的選擇,為了國家用工的需要,我們有時必須捨棄自己的興趣與愛好。那些成名成家的人前半生,求功名,求建樹,追求絢爛,是“得”的過程。後半生,需要急流勇退,放棄以前的一切執著,迴歸平淡,這是“舍”的過程。我國歷史上“舍”得最漂亮、最瀟灑、最動人、最不朽的莫過於陶淵明、朱希真,一篇《歸去來兮》、《一個小園兒兩三畝地》將手邊功名的捨棄是何等飄逸!不要以為只有能“取得”的人是大智大勇,那些能毅然割捨的人,實在具有更高的智慧與更大的勇氣。

“舍”與“得”是一個不等式,二者不可兼得,解好這個不等式的唯一標準是:舍功名得安閒,舍平淡得超俗,舍小義得大義,舍小家得大家。

【篇二:舍與得滿分議論文】

有一個永久不變的道理,這個道理用在於農夫身上、用在於考生身上、用於一般世人身上,也可用在香港、用在美國、用在世界各國都可行得通,這個道理就是:“捨得,捨得,有舍方有得。”這個至理名言歷經歲月漫長的洗禮,經過不同時空的淬鍊,始終站得住,挺得起的千古名言。

贈人玫瑰,手裏留香;給予飯菜,功德無量;予人方便,自己無害。所以舍並非完完全全的失去,而是另一種型的轉換,也可説是心態上的轉變。鐵礦可以在深山裏悠閒地埋在地底下,歷經千載的花果飄零,萬年的滄海桑田,始始終終都是原來的鐵礦;但如果鐵礦不捨棄安穩舒適,而仍舊無所事事地潛藏於深山的話,就無法造就林林立立的高樓大廈,供擁擠不堪的人們使用。如果一粒麥子不死,我們也看不到沉甸甸金黃的波浪,也看不到非洲飢餓孩童臉上的笑容。一粒麥子的自我捨身,繁衍千千萬萬的生命朝氣蓬勃,欣欣向榮。所以説,捨棄小小的自我,燎原為成千上萬的大我,於生命歷程中是一項偉大的行為。

我捨棄走馬看花的習性,不再只是遠觀青山。遠眺的青山是多麼的翠綠,何等的蒼茫,靜止不動的如一位壯碩的戰士昂首、挺立;但如果你走進一看,瞧!那綠樹的枝條隨風搖曳,嫩葉亦婆娑起舞;小草像是喝醉酒似的搖搖擺擺,朵朵點點的小花,繽紛這大山的色彩;潺潺的溪水撞擊着溪牀上的巖石,發出輕快的妙音;枝頭的鳥兒吱吱喳喳唱出生命的歡欣,山谷中的竹雞也走走跳跳着歡樂的音符。呵!原來這看似靜止的遠山,竟是如此的生機無限,綠意盎然!如果你肯捨棄遠觀,如果你肯捨棄些許時間,跨出你的大步,邁向青山,你就會得到不同凡響的收穫,看到一座生機勃勃的大山。

我捨棄勿勿一瞥的慣性,不再將浮雲看成一掠眼的白煙。仰望蒼穹,青天朗朗,是多麼的浩瀚無垠,何等的無邊無際,如同一紙潑墨的山水畫。但如果你靜靜的看,仔細的瞧,你就會發現這看似平淡無奇的天空,居然可以如此的波詭雲譎,變化莫測,朝暉夕陰,氣象萬千。原來,看似平靜的雲彩,隨風徐徐緩緩的飄蕩,色彩時而白,時而金黃,時而橘紅,時而晦暗,於揭起波瀾壯闊的翻騰,洶湧如浪,令人直言不可思議,歎為觀止。所以説,如果你肯捨棄繁雜的情緒,如果你肯沉澱你的心靈,如果你會放空自我,那麼你就會得到與眾不同的見解,欣賞一幅躍動的圖畫。

老師捨棄自己休閒的時間,孜孜矻矻的學生身上,大舍無求,殷殷期勉,而造就學生之得;而學生之得,也是老師之得。所以“捨棄”與“付出”並非失去,而是一種更為意義,層面更為壯闊的獲得。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將會面臨無數個的“失去”,也會得到無數個的“擁有”,我們將以“有舍才有得”的平常心看待,以“舍”勾勒生命的輪廓,以“得”塗抹鮮明的`色彩,期冀能於“舍”與“得”的浩瀚蒼穹裏,任我翱遊。

【篇三:舍與得滿分議論文】

人生因舍而有得。

浩瀚無窮的宇宙,變化萬千的新鮮事物無時無刻不在充實着人們的生活。生活中只有敢於捨棄才會有所收穫。人生是複雜的,有時又是簡單的,簡單得只有舍與得。

人生就好比儲存器,儲存器裏的東西便是生活中人們辛辛苦苦獲得的,儲存器裏明明已經塞得滿滿的,可是沒有幾個人覺得滿足,“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永不知足,讓自己煩躁、壓抑,卻還不捨得放手:不捨得孜孜以求的財富,不捨得下了許多功夫得到的權利,不捨得豪華的別墅與名牌衣服,並因此煩惱、痛苦、忙碌,甚至使得疾病紛至沓來。所以,我覺得人生並不會因為擁有的東西多而快樂。

我聽爸爸給我講過海蔘的故事。海蔘是一種棘皮動物,圓筒形的身體一根“腸子”通到底,身體一端的開口處是嘴,另一端的開口處是肛門,中間是一些具有消化及呼吸作用的“管子”。海蔘自衞的方法非常特別,當它被人捉住時,會把體內又黏又濕的管線及亂七八糟的東西從肛門裏噴出來,纏到人的手指上。當你還來不及“脱手”時,海蔘就乘機溜走了。碰到螃蟹前來招惹或大敵壓境時,它也同樣“棄甲”而逃,排出黏稠且成團的內臟器官,讓人“慘不忍睹”,而它卻能“無髒一身輕”地、從容地脱險離去。只要經過幾個星期,海蔘就可以重新長出一套新的“引擎”來。“舍”方能“得”。海蔘“能捨”人之“難捨”,所以“能得”人之“難得”。

文天祥因捨得生命而名垂青史;董存瑞因捨身而換來戰鬥的勝利;張學良、楊虎城因捨得個人私利而促進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孔繁森因捨棄小家而得“大家”的幸福。敢於捨棄需要勇氣,需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

一朵花的凋零,荒蕪不了整個春天,一片雪花的消融也帶不走隆冬的寒冷,一顆星的隕落更無損於浩瀚的星空。學會捨棄,才會有更為豐富多彩的收穫。捨棄也許是痛苦的,可也是美麗的,它會成為你靈魂深處彌足珍貴的一道風景,它會使你的心靈更加坦然、從容。

今天的捨棄,是為了明天的得到。人生會因舍而更加精彩!

【篇四:舍與得滿分議論文】

舍與得,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值得人們深思的問題。俗話説:有舍有得,不捨不得。人們為了生活,整天忙忙碌碌,急於獲得,而吝於割捨。事實上,該舍不捨,造成生活的負擔;不該舍而舍,又造成人生的遺憾。到底何者該舍,何者不該舍,沒有人能給出準確的答案。

當你想要獲得某些東西就必須失去某些東西,最簡單地説,如果你想讓你的成績名列前茅,能考個好大學,就必須花大量的時間去學習,這樣就捨去了你娛樂的時間,如果你不願捨去,就換不回那“一紙如千金”的錄取證書。

小時候總是聽大人跟我們説,要學會捨棄,才能取得成功,也經常會在書上看到“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可我們當時只是看看就算了,從來沒有想過其中的深意,現在想來,其中的道理可不簡單。

什麼該舍,可是自己卻不想舍,什麼不想舍,可是卻該舍,這還牽扯到了自我的控制力,如果控制不了自己,把該舍的都舍不掉,那説再多的捨得捨得都是徒勞。

兩千多年前的吳王夫差,就做了一個在世人看來都很愚蠢的選擇,他沉迷於美色,對越王勾踐送出的美人來之不拒,其中西施最為著名。説他沉迷於美色,我覺得有些勉強,因為現在沒有人能知道歷史的本來面目,沒有人親歷,所以任何的歷史記載都有可能有虛構或誇張的成分,説不定當時吳王夫差是真的愛上了西施,大臣們苦心勸諫,他卻充耳不聞,結果很顯然,他是得了美人,卻賠上了江山還有性命。

其實歷史上這樣的例子有很多,商紂王和妲己,周幽王和褒姒,都是為了美人而亡了國。其實“捨得”不過是人們心中的一個衡量點,也許有人覺得這舍的值得,就算得到的不一定跟舍的相等,那也心甘情願。

而活在今天的我們,舍什麼,得什麼,怎麼舍,怎麼得,都取決於我們自己,這也是我們必須深思的問題。而我們確實要先有舍,才能有得,但這“舍”必須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有把握的“舍”,不能盲目的“舍”,這樣才能更好的“得”,“得”到更好的!

【篇五:舍與得滿分議論文】

生與義的舍與得,捨去生命得到義,更得到了人性的光輝。——題記

對與每個人來説,生命是最可貴的,而時間則是生命的計時器,它的流逝意味着生命也在流逝。當然,不排除極少部分人認為財富是最重要的,但是在他們即將失去生命而無法挽回時,他們才恍然意識到生命的可貴。

然而在一些人心中,有另一種財富,它在他們的心中與生命的地位是不相上下的,那就是道義。當他們陷入生與義的兩難時,這就一種最為艱難的選擇——生與義間的舍與得。

魚,亦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這是2000多年前儒家的思想核心,孟子在生與義之間,他選擇了義,即使生命也是可貴的。而孔曰成仁,孟曰取義的佳話也被人們所傳頌。

其實,我認為人的生命是可貴,但人有了生命,是為了實現價值,而在你選擇義的時候,也是生命價值的體現,也許你會失去生命,但得到的卻是比生命更為可貴的價值。如果擁有生命而拋棄義,那麼生命也是沒有意義的,如果在加上為非作歹,那麼生命就如同行屍走肉一般。所以,生與義之間,生的捨去,而換取義是一種高尚的境界。

“煙籠大地,聲震藍天;星隕大地,魂歸長天。”這是在2007年“感動中國”頒獎典禮上對犧牲在藍天白雲下的空軍戰士李劍英的頒獎詞。2006年11月14日,他在駕機訓練結束返航時,遭遇羣鴿撞擊,飛機發動機熄火。此時只要他選擇跳傘,那麼他完全可以脱身,但他為了確保覿面6個自然村中人民的生命,他選擇了迫降,與飛機共存亡。不幸發生了,飛機爆炸了,李劍英壯烈犧牲。從飛機熄火到他犧牲只有16秒鐘,為了保衞人民,他讓自己的生命改變了航向,使他永遠離開了自己的崗位,長眠與藍天白雲間。一生巨響將生命的價值擴大了,使英烈的靈魂得到昇華,這就是生命的價值,這就是生與義間的關係。

生與義其實是相互的,在選擇了義的同時,也得到了生命的價值,生與義的舍與得是個兩難的境界,但也是個崇高的境界。焦裕祿捨去的是自己的利益,得到的卻是千萬人民永遠的懷念;雷鋒捨去的是自己的利益,得到的是人民的讚賞,人民引以為榮;烈士們捨去的是自己的生命,換來的是祖國的復興……他們捨去的都是自己的利益,卻也實現了人生的價值,難道這不是最崇高的境界嗎?

人類在地球村裏住了幾千年,義是維護人與人間的和諧,只有義才能使這個地球村更加的和諧。

【篇六:舍與得滿分議論文】

舍與得,需要大智慧才能悟到真諦。

人世間的東西,並沒有固定的主人,也沒有永遠的主人。事物在取捨之間,自有它的定數。是你的,終歸是你的,怎麼也跑不了;不是你的,巧取豪奪也沒用。

有這樣一個典故:一個貪財的人背一麻袋金子過河。遇惡浪翻船,船伕勸他丟掉金子,可他捨不得,卻最終舍掉生命。身陷絕境,除自身之外,一樣也留不得。想必,這財主一定是守財奴式的土財主,他不懂捨得之道。

事物都既相生相剋又相伴相生。在人們想到“得”的時候,很可能是得不到。而俗眾不想“舍”的時候,可能已捨去很多了。歷史中有很多貪財、貪權、貪色的人,常日裏,看似得到了很多,最後卻又什麼也沒得到,不想舍,可最後連自由、性命都舍了。“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因不“舍”而不“得”。這道理看似簡單,很多時候就是領悟不到。

“捨得”是一種人生的哲學。舍是一種本領,一種態度,一種境界。捨得捨得,先舍後得;舍在前,得在後,也就是説“舍”與“得”雖是反意卻是一物的兩面。舍與得是對等的,你先舍,然後才能得。一個人只有施予才能獲得,不管是哪一種方式的施予。這就是“捨得”的真意。能“舍”方能“得”。當然,這種“得”更多的是指精神的豐潤,境界的昇華。捨得之間暗藏玄妙,意境很深,只能靠自個去琢磨,去感悟。

司馬遷捨棄男人的尊嚴,得到了《史記》千古流傳;陶淵明捨棄為“五斗米折腰”,得到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紅巖的英烈們捨棄生命,得到了與青山同在……當然這些都是大“舍”與大“得”,雖高山仰止、心嚮往之,普通人卻難以企及。

“舍”與“得”可以説是一種交易,一種左手對右手的交易,很公平的。怎樣“舍”,又怎樣“得”?值與不值,在於人們心中的等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等價,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候也有不同的等價。常聽老人們講,年輕的時候為了學業、事業,我們捨棄承歡膝下,捨棄與家人團聚,我們覺得值,因為我們得到了學業、事業。但當有一天我們再也沒機會承歡膝下、沒有機會彌補對家人的虧欠的時候,很多人就會對當初的選擇發出疑問:值嗎?多少年來,人就在這樣的怪圈中,不斷地輪迴。

墨子説,貧窮的時候顯示出廉潔,富有的時候表現出仁義。再有錢的人,也是一日三餐,夜眠一牀。不要奢望得到佔有一切。特別是在物質方面,捨得意味着自己的富有。不是一個人擁有很多才算富有,而是給予他人很多才算富有。捨得本身就是一種快樂。一個窮人把討來的飯讓給同伴那一刻他就是富人了,正是因為貧窮,他的佈施才更有意義。因為這體現了他的心量和胸懷,不像巴爾扎克筆下的葛朗台窮得只剩下金子,人世間的親情和一切都捨去了,夠可憐的。

人生需要捨得,捨得豐富人生。

“捨得”,有舍必有得,如今二十一世紀的我們為何還不釋懷。緊握拳頭,你什麼也沒有;攤開雙手,你就擁有整個世界。

【篇七:舍與得滿分議論文】

鳥兒捨棄了温暖的巢穴,獲得了廣闊的天空。

樹苗捨棄了新生的枝條,獲得了粗壯的臂膀。

嫩芽捨棄了舒適的土壤,獲得了優美的身姿。

其實,舍與得是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沒有無用的捨棄,更沒有無捨棄的得到。着急趕路的人,是無暇顧及身旁的鮮花與彩紅的,目的地才是他最好的安慰。

清末時期的中國戰亂不斷,動盪不安,中國人受到了侵略和x辱,正在日本學醫的魯迅想拯救飽受折磨的中國,但事實證明,中國人被侵略的不止是肉體,還有精神,那被x片麻木了的心靈。於是他放棄了學業與理想,拿起筆做武器來反抗侵略,表明自己的態度,寫出文章作為治病的良藥來拯救苦難的中國和已經麻木的中國人。

魯迅捨棄了自己的理想和曾經的方向,獲得了“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讚美。

我們知道著名的物理學家居里夫人發現了鐳,卻難以想象那時簡陋的技術和設備以及過程的艱難。她付出了自己的青春,用盡一生的心血,她不圖名利,視金錢如糞土,最終年老體衰,頭髮也已掉光,只為了她所鍾愛的事業。

居里夫人捨棄了名利,放棄了青春,獲得了世人的讚美,對科學事業的進步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燃燒過後的煙灰,被人嫌棄的放入煙灰缸,他們非常鬆散,幾乎沒有重量和形狀,它們懶洋洋地趴在那裏,好像在冬眠,其實在煙灰內部,棲息着高度警覺的“鳥羣”,任何一陣微風吹過,便乘風而起。

煙灰被點燃,沸騰過後,他們安靜,聚精會神,只為攜帶着全部的能量,抵達陽光能到的任何地方。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放棄是一種智慧,捨棄是一種幸福,放下顧慮與不開心,向着太陽與希望奔去吧!

【篇八:舍與得滿分議論文】

在漢語中,“舍”與“得”是連在一起的。的確,捨得捨得,沒有舍便沒有得,舍中有得,得中有舍。在很多情況下,要想得到一些東西,就必須捨棄另外一些東西。用經濟學的術語説,這是一種“機會成本”;用哲學的術語説,這是“舍”與“得”的辯證法。“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兩千多年前的思想家老子通過對名譽、財富、得失等問題的追問和思考,得出一個結論:過分的貪愛必然會付出沉重。

當今這個充滿了誘惑的世界為我們提供了很多種可能,而我們所擁有的時間卻並未增加,於是我們就要學會在有限的時間和無限的可能中正確的選擇。

曾經有這樣一個秀才,每當他捧起經書誦讀時,總有人來打擾他,請他幫忙。熱心的秀才於是一再地放下書本,奔忙於別人的事務之中。這樣年復一年,他始終考不上功名。秀才的故事,無疑在告訴我們:人所擁有的時間、精力、能力等條件,在客觀上制約着我們所能取得成就。當一個人選定一個目標,並且決定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才幹都投入進去時,哪怕他的才能並不十分出眾,也可能取得出不錯的成績。相反,一個有才華的人,今天學經濟,明天入行IT,後天改攻醫學……把自己本來十分可觀的才華平均分配給了諸多目標,必然哪一行都幹不好。正如人們所説的“捨得”,要能夠“舍”,才能“得”。

但是,“舍”什麼,“得”什麼,各人見解就大不相同了。革命先輩們看重新中國的成立和人民的解放事業,於是他們捨棄了個人的享樂,得到了至高無上的光榮;貪官污吏們看重紙醉金迷的生活,於是他們捨棄了廉潔自律的準繩,得到了法律嚴厲的制裁;科學巨匠們看重人類知識每一點細微的進步,於是他們捨棄了安逸的生活和放鬆,得到了人們對他們永遠的尊重和銘記;奸佞宵小們看重浮雲般的名利,於是他們捨棄了誠信和道德,得到了人們對他們的厭惡和唾棄。選擇了什麼樣的起點,就會到達什麼樣的終點,選擇了這條路,就意味着放棄其他路。這種選擇,當然是應符合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的,不應違背當時的法律和人們心中的道德規範。只有明白國家、人民的利益是根本利益之後,一切的選擇才不會與之相沖突。在這個基礎上,再因人而異,選擇一條適合自己的路,傾注所有熱情,走到你能達到的最遠方。

人的一生充滿着各種可能,結局卻只有一個。決心留下什麼,捨棄什麼,全在於一念之間。只有放棄的正確,才是選擇的成功。不懂得“捨棄”,就永遠也不會“得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yilunwen/8g3q9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