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敍事作文 >

文明,從我做起-初一-記敍文

文明,從我做起-初一-記敍文

相信大家在學習、工作中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特別是其中的記敍文,更是常見,記敍文是以記人、敍事、寫景、狀物為主,以寫人物的經歷和事物發展變化為主要內容的一種文體形式。那麼記敍文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文明,從我做起-初一-記敍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文明,從我做起-初一-記敍文

禮儀是人類文明的標誌之一,是一個人道德修養的外在表現。古人云:“不學禮無以立,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我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講文明、重禮貌和善待他人是我們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傳統美德,是個人素質和修養的集中體現。從上小學至今,已將近三週年,在老師的辛勤培育下,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下,我在各個方面得到了鍛鍊和提升,不僅在學習上取得了很多好成績,在文明禮儀方面,我也學到了許多待人接物的禮儀規範,養成謙和禮讓、禮貌待人的文明好習慣。

我的家庭是一個三口之家,在家裏,我是爸爸媽媽手心裏的寶,但我每天都堅持做家務,幫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我還學會了料理個人生活,自己洗襪子,自己的用品擺放整齊,從不亂放,把自己的房間打掃的乾乾淨淨,大家都誇我是個愛乾淨、講衞生的好孩子。爸爸在煤礦上班,幾乎每天都會下井,作為爸爸的寶貝女兒,以前我並不知道煤礦什麼樣,爸爸是怎樣工作的,直到有一天,爸爸把他帶班剛升井用手機拍的照片拿回來讓我看,當我看到滿臉漆黑的爸爸時,我流着眼淚説:“爸爸您的班太髒了,咱不上班了”,爸爸開心的笑了。從那以後,我就更加努力學習,每當爸爸下班回家,我都會在爸爸進門後微笑的對爸爸説:“爸爸您辛苦了”,爸爸也會微笑着對我説:“寶貝真乖”,能看出來爸爸非常開心,我用我自己的'實際

行動來回報父母對我的愛,我也由衷的感到了我的懂事和文明給家裏增添了很多快樂和融洽。

我的祖輩、父輩生活非常簡樸,在他們的影響下,我成為了一個非常節儉和充滿愛心的少年。我平時從不亂花錢,也不隨意伸手向父母要錢花基本不吃那些小食品,我知道父母的錢來的不容易。媽媽是我們這裏的家庭醫生,家裏有很多廢紙殼和瓶瓶罐罐之類的東西,我把這些廢品積攢起來賣到廢品收購站,把賣的錢小心翼翼的放到我的儲錢罐裏保存起來。每當學校組織捐款的時候,我總是最積極的那一個,在08年四川汶川地震、09年青海玉樹地震、10年南方乾旱捐款活動中,我一次次捐出自己親手積攢的零花錢,三次合計近100元!我認為,小孩子從小就應該養成艱苦樸素的好習慣,要學會體諒家長,不要壓歲錢,用自己手頭有限的零花錢,多做一些有愛心有意義的事情,這也是文明禮儀的體現。

我酷愛讀書,把書看做我最誠摯的朋友。從幼時起,我就閲讀《名人故事》《十萬個為什麼》《格林童話》等書籍。幾年來,我堅持讀了少年版《西遊記》、《三國演義》等許多經典作品,每逢節假日就到市圖書館感受書香。不僅如此,我還喜歡把自己讀過的書中有關文明禮儀的小故事講給同學們聽。身為學習委員的我,經常幫助班級裏學習成績差的同學補習功課,每天上學我都精神飽滿,不管在任何場合,我都以一名優秀的少先隊員嚴格要求自己。課堂上,我認真聽講,踴躍發言,和同學們一起互相學習,使用文明語言。記得有一次,我的一位老師看見了一張冰棍紙,彎下腰去,揀了起來,扔到了

垃圾桶,可以説這只是一個動作,而且是一個不起眼的動作,但是卻教會了我“以身作則”四個字,因為自那以後我和我的同學都沒有再亂扔廢棄物,並且每次看見隨處的垃圾,我們都會把它撿起來扔進垃圾桶。從那時起,我深刻的懂得了注重文明禮儀從我做起、以身作則的必要性。還有一次,我們幾個低年級的同學,肩並肩有説有笑的走着,前面迎面走來一位老師,我們不太熟悉,但當這位老師走到我們身邊時,我非常恭敬的鞠了一躬,説了聲“老師好”,我的同學看我鞠躬給老師問好也都問了好,老師非常高興的回答了一句“你好”,還誇我們真有禮貌。後來那位老師對我們班主任説她很感動,感動我們班同學的真誠和禮貌。通過這幾件小事,我更加認識到了“禮儀”的含義,它是從一件一件小事上表現出來的,是心靈美的一種表現,是一個人做人的標準。

代表民族未來的我們,需要學習和繼承的東西有很多很多,然而最基本的問題是:我們究竟要怎樣去接過人類文明的接力棒。我們每播下一個動作,將收穫一個習慣;播下一個習慣,將收穫一個品格,讓我們把文明禮儀放在心上,時時刻刻與文明交談,用它來約束自己的言行,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踐行主動問好,不隨地吐痰;不隨便扔紙屑,以身作則,在同學中起模範帶頭作用,大膽糾正同學中不文明的行為,相信通過我和同學們的共同努力,一定會讓我的校園變成一個到處都是文明的、一個“沒有污染的“世外桃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ushizuowen/eg8oq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