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學論語心得體會

學論語心得體會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論語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論語心得體會

學論語心得體會1

學,是孔子教書的首要。每一個人不論他是職位高低貴賤,只要他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他就可以做我們的老師。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不恥下問如今成為一種擺設。不懂得你問了嗎?如果你覺得像別人請教問題就低人一等,那你這樣的學習態度永遠也學不好。真正的學習是用自己的主動,不卑不亢的態度去請教,達到學習的態目的。

學會了學習,學到了知識,接下來就是學以致用靈活運用自己所學知識,把所學的知識落到實處,正處。不要讓知識去支配你!不要做一個被動者,同時也要學會權變,讓學習的知識,智慧,品德融為一體!

還要善於反省自己,該説的話該做的事,説了沒有做了沒有;不該説的,不該做的是不是也去説了也去做了!要以一個正確的態度衡量自己,看清自己。我覺得這點對我影響很大!

孔子還有最重要的思想,那就是分享。雨果也説過,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彼此交換就有兩種思想。新東方總裁於洪敏的成就得益於他的眾多朋友的支持,而知些朋友的支持就來自於洪敏在大學時期的樂於分享,所以他需要的時候他的朋友就從世界各處紛至沓來,成就了新東方,成就了俞洪敏

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我粗淺的閲讀可能都不能體會其精神的九牛一毛但是《論語》告訴我要做一個有理想有智慧,有誠信的人,一個守恆的,內心忠誠的人,這樣才能安安心心,堂堂正正的行走於人世間!( 文章

學論語心得體會2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是《論語》六則中給我感受最深的兩個語句。前者説,幾個人一塊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當我老師的人;後者則是説,聰明敏捷並且愛好學習,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當作恥辱。這兩句話出自古代聖人之口,但是到現在仍有着深刻的啟迪作用。

“三人行,必有我師”中藴含這這樣一個道理:能者為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一些人,他們各自都有長處值得我們學習,可以成為我們的良師益友。就拿我們班來説吧,不到五十人的班集體,有的擅長繪畫,有的擅長音樂,有的寫得一手好字,有的是籃球場上的猛將。多少這樣的同學值得我們學習啊!

如果説拜能者為師是理所當然的,要做到不恥下問就不容易了。我們應該放下架子,虛心向別人請教。

我們身邊有不少不恥下問的例子。白居易自幼聰明,五六歲就會作詩,沒寫完一首詩都去讀給鄰居家的不識字的老奶奶聽,以便修改。一個不識字的老奶奶怎麼能比得上一個有文化、聰明的詩人。他們如果不放下架子,怎能取得成功而留名千秋?

同學們,讓我們拜能者為師吧,虛心請教,我們會成長更快!

學論語心得體會3

孔子主張以禮治國。春秋時期禮崩樂壞,所謂僭越的事情不斷髮生。孔子堅決維護周禮,大夫季平子私自用天子禮樂“八佾舞於庭”,孔子聞之大發脾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也。”他要求正名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企圖通過正名分來匡正每個人的行為,建立一個和諧而有秩序的社會。孔子要求“為國以禮”,也是德政思想的一種體現。他反對以高壓手段維護統治,主張好的政治是“以德”、“以禮”來引導民眾,形成一種和諧的社會氛圍:“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對普通民眾施以禮,突破了奴隸社會“禮不下大夫”的限制,具有進步的歷史意義。

學論語心得體會4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這裏講的是如何調和“學”和“思”的矛盾。作為一個理科的'學生,我覺得我對這個問題有相對深入的理解。只學而不思,不易發現別人的錯誤,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就像讀《論語》,買一本書回來,刷刷幾下讀完,即使過目不忘,學到的也是別人的東西。思而不學,則會進展緩慢,而且容易鑽進牛角尖出不來。這時如果能夠參考一下以往人們對同一問題的看法,則很可能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荀子也説過“吾常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所以,孔子告訴他的弟子,在學習中要把握好“學”和“思”這對矛盾。

學論語心得體會5

作為一個略知一點中國歷史的中國人,我認為,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很少有著作能夠像《論語》這樣長久而深遠地影響着中國的歷史。也正因為這樣,我對《論語》的態度一向是隻敢仰視而不敢觸及。即使以前零零碎碎地讀,也從不敢隨便發表什麼評論。

畢竟我對其瞭解的深入程度還遠沒有達到可以對其歷史地位或性質妄加評論的程度。這個學期,思修課佈置寫《論語》的讀書筆記作為平時作業,於是我只有硬着頭皮寫一點點我的想法。其中肯定有很多錯誤,請老師給予指正。

標籤: 心得體會 論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wl9de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