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讀論語心得體會500字

讀論語心得體會500字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論語心得體會500字,歡迎閲讀與收藏。

讀論語心得體會500字

讀論語心得體會500字1

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這個暑假,我就背了大半部論語。別説裏面的內容了,就單單簡介就把我嚇了一跳:1988年,第75位諾貝爾獎獲得主在法國巴黎説:”如果人類想在21世紀生存下去的話,必須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的確,我讀了大半部論語,也懂得了不少做人的、學習的道理。

論語一共分二十篇,主要都是孔子説的話。背論語,真是受益匪淺。

8月8日,是奧運會的開幕式。有一個環節,是有2008個人在擊缶,他們一邊擊缶一邊誦論語: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當時,我大聲地跟着背,我弟弟則在一旁跟着小小聲的背。

論語藴含的道理實在太多了,而且都是精華。我的理解雖然有限,但也理解了好些句子: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就是説,光讀書不思考,你是不會體會到其中的精華;光思考而不去學習,也體會不到其中的精粹的。就像我們吃東西一樣,如果我們不去細細品味,就不會嚐到它的精華所在。若光去品味,而不去嘗它表面的味道,那也沒用。兩全其美,那才叫好。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這句話中的道理就是:見到品德高尚的熱愛學習的人,我們就應該像那種人學習;見到品德低下,不熱衷於學習的人,我們就應該問問自己有沒有像那種人那樣。有時候,我們考試成績下來了,考了95分,自我感覺不錯,因為還有好多同學排在我後面呢。其實這樣想是不對的,連兩千多年前的孔子都知道這樣是不會有前途的。

我十分佩服孔子的智慧,沒想到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產生了那麼多道理的精華,在我們現在那麼發達的社會都那麼需要它。

論語的內容實在太深奧了。一時是理解不過來的。在以後的成長過程中,我會慢慢的體會到它的精髓。

讀論語心得體會500字2

隨着中國近代社會的到來,各種西方學説陸續傳入中國,形成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強烈衝擊,甚至連長期在中國思想界佔統治地位的儒家思想也不能倖免。五四運動曾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號,“”期間“批孔”思潮也曾盛極一時,而在現在,我們也可以不時地聽到“新儒家”等給傳統儒學重新定位的概念。然而,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今天,如何看待儒學的現代意義,成為一個思想界爭論不休的問題。“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在學習了半個學期的《中華元典導讀》課和閲讀了《論語》這部書後,我認為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從儒學的根,即孔子的《論語》説起。《論語》大概包括的以下幾種思想,即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以下分別加以介紹。

仁:愛人。孔子思想體系的理論核心。它是孔子社會政治、倫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標準,也反映他的哲學觀點,對後世影響亦甚深遠。仁體現在教育思想和實踐上是“有教無類”,春秋時代學在官府,孔子首開私學,弟子不問出身貴賤敏鈍,均可來受教。仁體現在政治上是強調“德冶”,德冶的基本精神實質是泛愛眾和博施濟眾,孔子把仁引入禮中,變傳統“禮治”為“德治”,他並沒有否定“禮治”,他的“德治”無疑是對“禮治”的繼承和改造。愛人既為仁的實質和基本內容,而此種愛人又是推己及人,由親親而擴大到泛眾。

義:原指“宜”,即行為適合於“禮”。孔子以“義”作為評判人們的思想、行為的道德原則。

禮:孔子及儒家的政治與倫理範疇。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禮”作為中國封建社會的道德規範和生活準則,對中華民族精神素質的培養起了重要作用,但隨着社會的變革和發展,特別是封建社會後期,它越來越成為束縛人們思想、行為的繩索,影響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讀論語心得體會500字3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第二)

這裏講的是如何調和“學”和“思”的矛盾。作為一個理科的學生,我覺得我對這個問題有相對深入的理解。只學而不思,不易發現別人的錯誤,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

就像讀《論語》,買一本書回來,刷刷幾下讀完,即使過目不忘,學到的也是別人的東西。思而不學,則會進展緩慢,而且容易鑽進牛角尖出不來。這時如果能夠參考一下以往人們對同一問題的看法,則很可能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荀子也説過“吾常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所以,孔子告訴他的弟子,在學習中要把握好“學”和“思”這對矛盾。

讀論語心得體會500字4

“半部《論語》平天下!”孔子那睿智閃光的語言光照古今!不必説一代梟雄蔣介石,對它情有獨鍾,就連後世的文人墨客、平常百姓受其深遠的影響也不勝枚舉!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這句話的道理是:別人不瞭解我,我卻不怨恨,這不正是君子的品德嗎?孔子説的這句深刻而又藴含哲理的話,告訴(用詞不準,建議改為:不外乎告誡)人們修養是如此的重要。修養好像花兒在寂靜中開放,成功的果子在光明裏結實。

前蘇聯華西列夫斯基當了三十年的參謀長。在別人眼裏,他似乎沒有什麼特長,但為什麼會當了三十年的參謀長而立於不敗之地呢?

因為司令部在集合開會時,他總會第一個到,然後走到地圖前,用手指着敵人應在什麼地方出現,我軍現在在哪?如何擋住敵人的去路,而將他們一網打盡?他在那似乎總是在自言自語,到會的人都説他什麼都不懂,卻在那自言自語一定是發瘋了。

華西列夫斯基聽到大家的非議後並沒有生氣,依舊在那裏想着大事……開會時讓他發言,他一會説這兒,一會説那兒,雲裏霧裏,在坐開會的人都聽得稀裏糊塗,斯大林來回踱着步子慢條斯理地説道:“坐下吧,我親愛的華西列夫斯基同志,你不要説了,還是讓我來説吧!”斯大林把戰爭形勢分析得頭頭是道,讓人聽了不由得心服口服。

原來,聰明的華西里夫斯基早在開會前的自言自語,就已經把重要的信息,神不知鬼不覺地傳到了在屋子裏來回踱步、吸煙、思考的斯大林的耳朵裏,他不怨恨別人對自己的不瞭解,這不重要。只要斯大林明白就可以了!

就因為華西列夫斯基對別人的指責不願恨,才沒有使自己在政壇上樹敵過多,又得到了領袖的賞識,才當了三十年的參謀長,成就了他光輝的的一生!修養是每個人不可缺少的,只要你永遠擁有它,你的人生就會擁有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讀論語心得體會500字5

《論語》以語錄體的形式,記載了孔子及其弟子們的言行,説理深入淺出、言簡意賅。通篇以當時的羣眾語言為基礎,兼借書面語言典雅精粹之風格,在先秦諸子散文中獨創一體、自成一派。

《論語》雖非純粹的文學作品,然其大量文句卻逐漸演變成了格言、成語和典故,至今仍然保持着強盛不衰的生命力,充分説明了它有強大的思想內涵和鮮明的文學特色。本文擬從語言使用的靈活性,塑造人物形象的飽滿性和記敍事情的洗練性三方面入手,對《論語》一書的文學特色作一淺析。

標籤: 論語 心得體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q8gvv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