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預防校園欺凌主題心得體會(精選15篇)

預防校園欺凌主題心得體會(精選15篇)

心得體會是指一種讀書、實踐後所寫的感受性文字。語言類讀書心得同數學札記相近;體會是指將學習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去,通過實踐反思學習內容並記錄下來的文字,近似於經驗總結。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預防校園欺凌主題心得體會,歡迎閲讀與收藏。

預防校園欺凌主題心得體會(精選15篇)

預防校園欺凌主題心得體會 篇1

“我們的教育,不僅僅是教你們學知識,還要教你們做個好人。”班會上馬校長這樣説道。對啊,學校就是一個讓學子進步、完善和發展的地方,它將一切壞念頭扼殺在萌芽階段。讀書以明理,明理方可成人。

這次班會圍繞“拒絕校園霸凌,做品學兼優學生”展開。班會中幾段學生打架鬥毆、欺凌弱小的校園霸凌事件視頻,使觀看的我內心受到極大的震撼。平日裏念着文明友善的莘莘學子竟也成了對他人惡語相向、棍棒相加的人。如法制副校長謝所長説,13億人,安康280多萬,我們彼此相遇,並將同窗3年是多大的緣分,平常同學之間的一些小摩擦,我們該用寬容的心態去對待,畢竟有的人、有的事都要我們去珍惜。再者,這樣的青澀年華,我們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逝去的日子就不會重來,做過的決定也不會輕易更改。若有天我們成了施暴者,即使髮膚無損傷,心理留下的陰影將是無法抹去的,父母給予我們生命,為何又要再做些令他們操勞費心的事。即便不是很優秀,不闖禍惹事就挺好。同樣是不友善待人,不處理好人際關係,成為受害者也是有可能的。心靈與肢體的創傷想要徹底消去,終究是困難的,血肉源於父母,無論傷害或深或淺,都會給父母帶來苦楚與懊惱。其三,站在衡量個人健康的角度來説,道德健全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項,若因小事就與人爭執不下,又何談大度與寬容。嫉妒他人植下禍根的種子,又怎樣前往光明的方向。整日糾結於利益名譽,人性本善也終將被摧毀。

拒霸凌之門外,品學固優也。

在變壞之前做個好人,為自己,為父母,為他人。

預防校園欺凌主題心得體會 篇2

基於未成年人的特殊性,校園欺凌行為的預防應該從更長遠着手,推行規則教育。多年來,與知識教育相比,我們的規則教育嚴重缺失。雖然有中小學生守則、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等,但內容相對簡單,宣示性的內容較多,且缺乏對各種情形後果模式的設定。除此之外,在學校中,越來越多的老師“不敢”輕易批評學生,“不敢”指出學生在行為規則上的錯誤。而規則意識正是在不斷矯正錯誤的過程中被強化的,沒有批評和懲戒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對一些家長來説,也需要改變對學習成績的過分強調,提高對子女規則教育的重視,不能把這一責任全部推到學校。總之,應該通過建立一套行為規則及其教育體系,激勵家庭、學校和社會承擔應有的教育責任。

未成年人的心智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教育部門需要制定一個內容詳盡而具體,且含有相應後果模式的行為規範,讓學生養成底線意識,告訴他們哪些行為是同學、老師、學校和社會不能接受的,以及這些行為可能產生的後果。在這方面,我們可以借鑑國外一些成熟的經驗,比如有的國家對幼兒園至5年級學生,以及5年級至12年級的學生,分別設定了60類和62類禁止性的行為,其規定極其詳盡,包括推碰他人、投擲物品、向他人吐唾沫,等等。同時,每條規範都設定了學校的多種指導干預措施,以及可以適用的處分,比如學校教學員工予以告誡、逐出課堂、勒令停止、開除,等等。

由於校園欺凌事件涉及較多學生,在案件的處理上,學校應該佔主導,同時應該賦予學校一定的懲戒學生的權力。在目前的九年制義務教育框架下,對一般的校園欺凌行為,有必要找到一些合適的、有效的懲戒與教育相結合的措施,讓學生更有規則意識、校園更安全。

預防校園欺凌主題心得體會 篇3

學校要反思。當前“唯分數論”的功利主義盛行,一些學校一昧追究高分數,卻忽視了對學生如何做人處世、關愛他人、理智地把握自己的行為等人格的培養,更談不上根據女性特點對女生進行行為教育,學校思想品德教育陣地長期空虛,致使一些不良思想和行為習慣乘隙而入。加上應試教育使一些“差生”不被重視甚至受歧視,在感情的衝動下,心裏積蓄的情緒容易借暴力渠道發泄。除此之外,學校還存在管理不嚴、教育不力的問題。一些學校擔心校園暴力事件敗壞學校的聲譽,出了事能捂則捂,息事寧人,更不願採取嚴厲的措施。女生校園暴力事件多數發生在學校寄宿學生身上,這暴露出一些學校的管理缺位。

家長要反思。現在的中小學生,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一些家長過分溺愛孩子,缺乏對孩子進行責任、義務和愛心等方面的教育,許多孩子是非不分,形成了自私、冷酷的性格。有些家長怕孩子吃虧,向孩子灌輸以牙還牙、以暴制暴等錯誤觀念。一些家長自身行為失範,五毒俱全,不以為恥,反以為榮,潛移默化中教壞了自己的孩子。有些家長一頭鑽到錢眼裏,對孩子不管不顧,等到發現自己的孩子變壞了,已悔之晚矣。一些家庭或家境貧寒,或暴力不斷,或父母離異,孩子享受不到温飽的生活和家庭的温暖,加上平時缺乏關懷、幫助、引導和管教,很容易走上歧路。

社會要反思。時下,影視劇、網絡遊戲、文學作品、卡通漫畫……等等充斥着“有仇必報”、“暴力至上”的觀念,時時刻刻影響着孩子們的思想。在一些影視劇中,少女經常是欺凌弱者、語言粗魯、刁蠻任性的形象,這些不良行為甚至經常表現在劇中正面人物的身上,使一些女學生觀看後錯誤地以為,欺辱別人是一種快樂的行為,甚至是英雄的行為。再者,物慾橫流的社會現實不乏弱肉強食的例子,也無形中成為了缺乏辨別是非能力的孩子心目中的價值標杆,使孩子誤以強權、暴力為正道,加以刻意模仿。從而導致了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

預防校園欺凌主題心得體會 篇4

家庭是根治校園暴力的重要環節。家庭環境是青少年成長的關鍵,父母要改進家庭管教方式,學習科學的教育方法,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使學生樹立積極、健康向上的人生觀。

此外,要完善青少年保護法律法規。目前,我國對校園暴力沒有具體的法律規定,只能適用刑法中的故意傷害罪或者侵權責任法中對人身權利侵害的相關規定來解決,這往往起不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可以考慮借鑑他國經驗,制定針對校園暴力的專項法律,如美國早在xx年,就有加州等15州通過了禁止校園欺凌的法案,實踐證明取得了很好的預防效果。具體來説,可以對現有有關法律進行細化,將毆打他人、向他人吐口水、故意推搡他人、恐嚇泄露他人隱私等行為定性為校園暴力行為,並設定與之相應的法律責任。同時,要依法加大對校園施暴者的懲處力度和對監護人的問責力度,充分利用法治手段整治校園暴力行為,從根本上解決校園暴力問題。

預防校園欺凌主題心得體會 篇5

為了有效預防和減少校園暴力事件的發生,10月11日,術禪性合肥蜀山行知學校邀請鎮司法所書記應吉廣來校為同學們作了題為《預防校園暴力》專題講座。

應書記結合近期發生的校園暴力案例,通過生動、具體、形象的案例講座,深入淺出地講述了校園暴力的概念、性質和危害性,並就如何預防校園暴力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建議,要求學生們遇到校園暴力時,首先必須保持冷靜,可以大聲呼救爭取別人的幫助;在學校與同學發生衝突矛盾時,要第一時間向老師反映,而絕對不能通過暴力解決,同學之間要懂得團結友愛,不能以強欺弱、以大欺小,更不能因為一些小事而大打出手。最後,羅伯宏寄語全體學生,要做“知法”、“守法”、“護法”的好公民,要成長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據悉,為增強學生的法制觀念、法制意識,學校舉辦了法制宣傳週的啟動儀式,開展了“拒絕校園暴力,爭做文明守法學生”倡議活動,組織學生進行了法制徵文的撰寫。

通過一系列的主題教育活動,同學們懂得了更多法律知識,增強了法制意識,為創建平安和諧校園夯實了基礎。

預防校園欺凌主題心得體會 篇6

不知不覺已經六年級了,法官老師就給我們講了許多重要而有趣的知識。隨着我們的好奇心,法官老師的知識課堂開講了,主題就是“向校園欺凌説不”!這節課對我真有幫助。

學校是讓我們學習的地方,它是神聖的,是美麗的,是和諧的,也是充滿關愛的。如果出現了校園欺凌,就會為學校增添了一份污點。

其實,校園欺凌也分許多種,例如:語言欺凌、關係欺凌、暴力欺凌。也許同學之間開個玩笑,對他人來講就算很大的欺凌,可能每個人都會做過這種事,不過面對校園欺凌我們也要學會説不!

1、語言欺凌:就是在言語上對他人説出侮辱、不良的話。遇到這種事就要告訴身邊的大人來解決,把事情説清就一切和平了。

2、關係欺凌:可能朋友之間有什麼誤會,對方會用他的關係,去孤立自己。我們就應該與朋友真心交談,把誤會説清就好,多一個朋友總比多一個敵人好。

3、暴力欺凌:用拳頭解決問題是最不好的,應該告訴對方“這樣做是不對的”,如果還是不改錯誤,就該求救,老師或父母。

我還知道一個小故事:在一節課下,李某不願意給張某讓路道,張某想要辯論卻被打的一輩子要坐上輪椅,並且李某父母要賠償上千萬人民幣。所以説本來可以和平解決的事,最後搞的“得不償失”。

學了這一堂課,萬一碰到了校園欺凌就知道如何處理了,真是受益有趣的一堂課!不過,即使有這堂課,我也希望,每座學校都不會發生校園欺凌這種事,讓我們快快樂樂學習健健康康成長,不為人生增添污點,成為老師父母的驕傲,祖國未來的希望,向校園欺凌,説不!

預防校園欺凌主題心得體會 篇7

身為一名青年教師,我對最近發生的校園欺凌事件感到痛心,如江西南昌市女生99秒被扇32記耳光事件,重慶女生太邋遢被5同學圍毆打成十級傷殘等等,這些事件讓每一個人都感到憤怒。我們教師一定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要更加積極主動,去普及校園暴力帶來的惡劣影響,以自己的模範行為影響和帶動廣大學生,杜絕校園暴力,創建和諧校園。

老師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者,傳播者,是廣大青少年學生的指導者,引路人,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在當前關鍵時刻,我們要引導學生、學生家長,充分認識校園欺凌所帶來的傷害。身為一名教師,我們能做什麼。教師,教書育人,而更重要的是育人。所以我們應該想想如何在自己的課堂中讓我們的學生學會做人。理論説教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以身作則才是一種更有效的教育。

作為教師還應該培養學生的責任心。一個有責任心的人才是這個社會所需要的人。要對自己負責。自己要努力完成自己應盡的義務,要是自己成為一個自己滿意的人。要對他人負責。我們的生活,不是隻有你一個人,而是還有其他人。所以要對他人負責。

當今和以後,無論到什麼時候,不該做的事不做,不該説的話不説;認認真真工作,紮紮實實做人,我們要進一步加強學習,確保校園和諧平安穩定。

預防校園欺凌主題心得體會 篇8

寬容就是人與人之間相處時能充分的理解他人、體諒他人,擁有寬闊的胸懷。同學們生活在一起,產生一點摩擦是正常的。在平時生活中,應該學會説:“對不起”。你可別小看這三個字,它的作用可大了,在處理同學關係時有着出奇的效果。但是矛盾發生後,應該學會忍、包容、體諒他人,不能斤斤計較,應該讓矛盾迅速化解,也就是人們常説的:“退一步海闊天空”。所以,我們應該學會友善待人,使自己的周圍充滿歡樂。

其次,學會正確處理同學間欺凌現象。寬容友善不是無原則的饒恕和縱容,當你發現別人或自己受到欺凌時,應該及時尋求家長、老師甚至警察的幫助,用正確的方式處理同學間的矛盾和衝突,把校園欺凌化作校園和諧相處,讓友善的`微笑常掛你的臉上,做一個合格的盤中人!

同學們,文明和秩序是任何一個社會,任何一個學校所必不可少的。讓我們大家一起共同努力建設書香校園、陽光校園,做一個講文明、守紀律的寬容友善之人,共建我們友善和諧的校園!

預防校園欺凌主題心得體會 篇9

校園是我們增長知識、接受教育的地方,本不該為欺凌事件的陰影籠罩,可據有關方面統計,全國絕大多數地區未成年人犯罪增多,有些地區年增幅在30%以上,作案者和受害者絕大多數為像我們這樣的在校學生。

從80年代末到現在已出現了一個未成年人犯罪高峯,我國出現的校園欺凌事件並不是孤立的。由於影視業的商業化,欺凌恐怖影視作品越來越多,充斥我們的視野,許多作品中對於犯罪過程細節的描述,成了不少青少年模仿的根源,而校園又成了他們“付諸實踐“的理想場所。

校園欺凌事件的存在,受影響的絕非個別學生,我們全體青少年都會受此不良影響。校園本應是我們學習的淨土,但屢見不鮮的校園欺凌卻打破了校園應有的寧靜。花季少年身上的欺凌傾向十分令人擔憂。説來説去,就是一句話“冤冤相報何時了?“

校園欺凌同時也體現出人際交往問題,人際交往需要風度,風度就是用温柔去對待倔強的人,用寬容去冰凍苛刻的人,用熱情去融化冷酷的人。

儒家學説認為,人心固然有善端,但它一開始只是一個萌芽,而且它隨時會遭到私心雜念和外界誘惑的摧殘。這萌芽要成熟、長大,就需要特別的守護和滋養。提高德性是一個十分艱難的修養過程。遊戲人生,看起來固然瀟灑,可如此泛泛而過又能找到什麼樣的人生感覺?生命是單程線,沒有回頭的機會。

我們青少年共同生活在一起,就應當互相幫助、互相諒解、互相包容,仇恨的種子,長不出和平的芽,單純的冤冤相報不能解決任何問題。

隨着社會的發展,科學的進步,現在校園裏出現了校園欺凌,鬧的同學們都人心惶惶。

影視作品、書刊對我們青少年犯罪的誘導作用十分嚴重,在我們身心發育過程中,自制能力一般較弱,是與非的界限比較模糊,很容易在覺得新奇好玩的心態下去模仿一些作品中的人和事,這是極需引起全社會關注並着手解決的。

校園欺凌事件雖然發生在學校裏,發生在我們這些學生身上,但這也是社會大環境的一個縮影,全社會都應引起高度關注,並採取相應措施,共同努力,減少此類事件的發生,在校園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校園欺凌問題引出一個問題,就是人生處處是選擇。選擇,一次生命的鄭重承諾。人生是一次選擇,選擇猶如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順流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航船則能勇往直前,鵬程萬里;而逆流的航船隻能是你舉步艱難,欲步不前,甚至被猛浪或漩渦永遠打翻而深沉海底。選擇,是一次對人性的不斷完美。

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拒絕校園欺凌!

預防校園欺凌主題心得體會 篇10

最近一段時間對於有關“校園欺凌”事件的報道相當多,手段及其兇狠,行為及其惡劣,畫面觸目驚心,大多都是未成年的孩子,讓人感覺社會的黑暗似乎不會因為這些處在良好環境下的“太子”與“公主”們有所改善,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這一本不應發生的事情呢?越來越多的悲劇發生在我們的身邊,似乎不會因小小的新聞報道所杜絕,是什麼樣的環境讓這本該單純善良的孩子如此猖狂,一個號稱擁有“5000年優秀傳統美德的怏怏大國”,竟然無法制止如此惡劣的行為,似乎父輩的成就多麼顯著都只是徒勞,沒有繼承,也沒有能力發揚,有點可悲吧!

按理説,在第一次的校園欺凌發生時,必然引起軒然大波,也定會引起家長與老師的警覺,與教育研究人員的反思。但是事情似乎沒有想像的那麼完美與簡單,反而將這種暴力色彩籠罩在育賢才、為師表的校園,一些充滿江湖暴力、哥們義氣的思想壓力,讓更多的學子心有餘悸,把清靜、和諧的學府弄的糟糕、洄蕩!為什麼人們沒有從中得到教訓呢?為什麼讓這種風氣繼續延續下去?試問:究竟要發生多少案例才可以引起大家的重視,究竟讓多少祖國的花朵香消玉損才後悔莫及呢?如果説,祖國的發展必然要犧牲許多無私的奉獻者,教育的發展要以孩子之間的相互摧殘作為代價,似乎這個代價有點昂貴。

校園欺凌問題引出一個問題,就是人生處處是選擇。選擇,一次生命的鄭重承諾。人生是一次選擇,選擇猶如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順流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航船則能勇往直前,鵬程萬里;而逆流的航船隻能是舉步艱難,欲步不前,甚至被猛浪或漩渦永遠打翻而深沉海底。選擇,是一次對人生的不斷完美。

謹慎做出每一個選擇,讓我們的青春之花綻放得更加絢麗燦爛。

預防校園欺凌主題心得體會 篇11

校園欺凌最直接的危害是令受害者在心靈及肉體上感到痛苦,我們的學生都處在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應該享有一個健康良好的學習環境,應該受到家庭、學校、社會等多方面保護。校園欺凌主要表現在同學之間欺負弱小、欺軟怕硬,這不僅僅是道德問題,更上升到了法律層面,我們每一位老師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人之初,性本善”欺負弱小的同學也並不是出生就自帶戾氣,喜好欺軟怕硬,因此遇到這類學生老師更應該以適當的教育方法對其進行感化,幫助他走出道德誤區,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學生。

首先,狠抓學校主陣地,加強學生道德法制教育。身為教師一定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要更加積極主動,去普及校園暴力帶來的惡劣影響,以自己的模範行為影響和帶動廣大學生,杜絕校園暴力,創建和諧校園。利用課堂和校園文化建設活動,採取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方式方法,將教育落到實處,抓到細處。一方面普及法律知識、防範校園欺凌,另一方面緩解學習壓力、增加學習樂趣。我們要引導學生、學生家長,充分認識校園欺凌所帶來的傷害。身為一名教師,我們能做什麼?教師,教書育人,而更重要的是育人。所以我們應該想想如何在自己的課堂中讓我們的學生學會做人。理論説教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以身作則才是一種更有效的教育。

其次,加大家庭教育宣傳指導,營造學生健康成長氛圍。各級法制宣傳部門要以學校、基層組織為依託,將法制宣傳和相關教育指導送到每位學生家長手中,在提高學生思想認識的同時也提高家長的教育水平,以此來營造學生健康成長的良好家庭氛圍和環境。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良好的家庭教育,和諧的家庭氛圍有助於孩子養成積極樂觀的心態,在這種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很少與其他人發生正面衝突。很多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背後都有一個不堪入目的家庭存在。所以我們呼籲面對孩子不健康的人格特徵,家長應當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經常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及時掌握孩子的心理動向,教育孩子如何在困難和挫折面前,如何冷靜的去處理問題。其次,家長應該為孩子普及法律知識,讓孩子懂得如何使用法律的武器來維護自己的人身安全。

第三,淨化校園周邊社會環境,杜絕不良社會習氣對學生的影響。校園安全離不開社會這個大家庭。荀子曰:“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可見社會環境的好壞,對於孩子的教育成長不言而喻。所以面對互聯網的普及帶來很多含有暴力性質的影視作品、灰色文學等,國家相關部門必須頒佈法律嚴加管制。政府有關職能部門要淨化社會環境,堅決打擊和取締各類針對學生的非法經營活動及場所,防止暴力、色情、賭博、恐怖等內容的音像製品、網絡信息和書刊毒害學生。家長和學校要切實履行好職責,以言傳身教、循循善誘的方法,在學生中弘揚社會正氣、文明風尚,從而培養他們自尊自律意識,增強其自我保護和防衞能力。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志願者也投身到防範校園欺凌的宣傳活動中,呼籲廣大學生面對校園暴力,遇到危險或可能發生危險時,要主動、及時地和老師、家長、公安人員取得聯繫,積極爭取學校、社會和家庭的保護和幫助。

最後,加強學習相關法規,研究制定防範措施。預防校園傷害事故的發生,是政府、社會、學校、家庭的共同責任。各級相關部門尤其是學校,要認真學習和宣傳教育部頒佈的《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防範措施,狠抓落實,形成全社會高度關注小學生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保障孩子們茁壯成長。

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是關係和諧社會建設的大事,全社會都應積極行動,採取有力措施,共同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預防和減少校園傷害案件的發生。心作良田耕不盡,善為至寶用無窮。我們應有純潔的心靈,去積善為大眾。就會獲福無邊。

預防校園欺凌主題心得體會 篇12

校園欺凌不一定在校園內發生,放學後同學間的欺負行為也算在內。主要表現是欺負弱小的人,令受害者在心靈及肉體上感到痛苦。校園欺凌通常都是重複發生,而不是單一的偶發事件。有時是一人欺負一人;有時集體欺負一人。通常欺負者不覺得自己不對,而是受害者怕事,默默承受而不敢反抗和告發欺凌者。

校園欺凌是指發生在學校校園,由老師、同學和校外人員針對學生身體和精神實施的,達到某種嚴重程度的侵害行為。根據北京市未成年人保護委員會、北京團市委、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歷時一年時間進行的調查表明:來自校外人員實施的欺凌最多,佔76.8%,而來自本校老師和管理人員的侵害只佔13.9%。實施校園欺凌最多的是校外人員,其次是本校高年級學生,最後是本校老師和管理人員。

根據行為方式的不同,可以將校園欺凌簡單地分為以下5類:

1.本校或其他學校高年級學生毆打低年級學生;

2.校外青年毆打在校學生;

3.某些學生的家長因為學生之間的糾紛而到學校毆打其他學生

4.校內外高年級學生以及社會青年搶劫、勒索學生錢財,使學生不但損失錢財,而且心理受到極大傷害;5.同年級甚至同班同學之間的鬥毆。 原因可能是,法律沒有被充分認可也導致了校園欺凌的頻頻發生。侵害弱者是人類的天性,而社會道德的演化和法律的完善會制約、弱化這種以強凌弱的人類天性,使人類得以逐漸創造一個和諧、平等的社會。而這種社會背景就導致弱小的在校學生成為缺乏制約的欺凌行為的受害者。

預防校園欺凌主題心得體會 篇13

小學開展預防校園欺凌主題班會活動總結為切實做好學校安全工作,嚴肅校風校紀,杜絕校園欺凌和暴力事件的發生,提高師生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能力,保證校園教學秩序穩定,營造和諧、平安的校園環境,x月x日xx小學開展預防校園欺凌主題班會。

由於學生年齡小,對校園欺凌這一感念比較模糊,教師結合生活案例,分析校園中一些學生的欺凌行為,給學校和同學造成嚴重的危害。教師明確告訴學生校園欺凌就是身體上、語言上、心理上和感情上的冒犯,打人、挑事端、取笑他人、恐嚇、嘲弄、孤立排擠他人等行為都是校園欺凌的表現形式。各班利用課件出示一幕幕校園欺凌的場景,部分手段惡劣的學生毆打同學、暴力屠殺、收取保護費、敲詐勒索、搶奪同學禮物等事件,給師生帶來極大的傷害。學生對校園欺凌行為深惡痛絕,班主任給學生具體分析了欺凌者的性格和心理狀況,並由此展開了關於預防校園欺凌的大討論,“當自己受到欺凌時,我們應該怎麼做?”。學生討論熱烈,紛紛發言,提出了自己防範欺凌的方法。要做到自己不欺負他人,當看到他人受到欺凌時應當主動報告家長或老師,不能旁觀漠視,及時撥打110求救電話。

為有效預防校園欺凌事件,學校要求教師做好學生之間的矛盾糾紛,化解學生的矛盾,防止激化矛盾,注重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開展法制講座活動,提高學生的法制觀念,避免學生走錯人生的方向,同時告知學生欺凌行為可能觸發法律,將會受到嚴懲,走向罪惡的深淵。

通過預防校園欺凌班會的開展,大大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懂得要與同學友好相處,一旦遇到欺凌時,要冷靜應對,採取有效的方法保護自己或他人。預防校園欺凌為打造平安校園提供了有力保障。

預防校園欺凌主題心得體會 篇14

x月x日,全校舉行了以《防範欺凌珍愛生命共建平安校園》為主題的專題國旗下講話。副校長xx從多方面入手,讓全體學生明白,在發現校園暴力、欺凌事件時,要加強自我保護意識,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在受人欺侮,遇到危險或可能發生危險時,要主動、及時地和老師、家長取得聯繫,積極爭取學校、社會和家庭的保護和幫助。

主題鮮明的班會課

x月x日下午,各班班主任通過PPT課件、文字展示、講解具體案例等形式,向同學們講述了“什麼是欺凌”、“怎樣預防欺凌”,引導學生要敢於向校園暴力説“不”,要學會正確處理同學之間的關係,遇到欺凌時要學會保護自己,及時報告老師和家長,妥善處理矛盾。隨後,各班主任還結合最近發生的一些典型校園欺凌案例的詳細講解,以案説法,讓同學們進一步認識校園欺凌的危害性和怎樣應對身邊防欺凌的方法。最後,各班主任進一步強調構建和諧校園的重要性,希望同學之間要友善相處,堅決反對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同學之間一旦發生矛盾、糾紛、摩擦,要通過正常程序和法律途徑來維護自身的權利。

校園裏的護導崗

學校在教師值日製度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天值班教師更加認真負責,對學生廁所、操場等容易發生糾紛的地段做好細緻的巡查工作。一旦發現學生出現糾紛等現象及時制止和處理,引導學生學會用正確的方式解決同學間的摩擦,並通知班主任一起處理相關事件,如問題嚴重,需及時彙報政教處、校長室。政教處也設立了防欺凌投訴熱線,並向全校學生公佈,告訴孩子們:在受人欺侮,遇到危險或可能發生危險時,要主動、及時地和老師、家長取得聯繫,積極爭取學校、社會和家庭的保護和幫助。

隱患排查早知道

“我班學生是否攜帶管制刀具、火種等危險物品”、“同學之間有無遭受身體欺負的傷害”……x月x——x日各班主任開展了校園欺凌隱患排查活動,及時發現、調查處置班級欺凌事件,同學們還針對這些隱患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排除建議。通過這次特殊的作業,使學生清醒地認識到“當自己的安全受到威脅時不要一味軟弱、退讓和隱瞞,要敢於向校園欺凌説‘不’;當他人的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幫助時,在確保自己安全的情況下,儘自己所能及時伸出援助之手。”

通過本次活動的開展,增強了全體同學預防校園暴力的意識,提高了抵制和防範校園欺凌的能力,進一步規範了學生行為習慣,有效地提升了同學們遵紀守法的意識,為創建平安校園、和諧校園提供了有力保障。

預防校園欺凌主題心得體會 篇15

校園暴力在哪一個國家都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對於未成年人來説法律幾乎不能拿他們怎麼樣而且於這些人而言拘留坐牢也可以被當作一件極光榮的事情。被欺負的孩子要麼是心理生理有缺陷要麼是家境不好,一個孩子一旦被一個人欺負往往意味着他會被一羣人長期欺負。

可笑的是極少有家長知道自己的孩子正在遭受校園暴力。其實如果孩子告訴了家長那麼結果會好很多,可是為什麼大多數的孩子不願意説出來呢,內向又懦弱的孩子更怕被孤立更在意自尊也更不願意和家長交談,一部分受害者甚至會暗示自己“我並沒有被欺負”,或者認為自己更本無力反擊,不停的自我否定,所以長期遭受校園暴力的孩子心理一定不會健康。

預防校園暴力,我認為好好學習可能是最好的辦法,其次才是和父母良好的溝通。沒有一個人會欺負自己父母眼中的好孩子,有人會疑惑為什麼和父母溝通是其次,這其實是分情況的,我確實遇到過有家長跑來大鬧一場然後孩子再也不被欺負的但更多的是家長鬧過後當場認錯放學卻將人家孩子堵在廁所.....後者家境更差些。

校園暴力與施暴者和受害者的性格,家庭條件,受教育程度有很大關係,不甘和以暴制暴只會讓自己和施暴者一樣墮落,好好學習然後離開,最好的反擊是十年後你過的比他們好。

最後,如果曾經遭受過校園暴力請不要羞於去看醫生,你值得好好的活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vmkw3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