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幼兒家訪教師心得體會範文(精選5篇)

幼兒家訪教師心得體會範文(精選5篇)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家訪教師心得體會範文(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家訪教師心得體會範文(精選5篇)

幼兒家訪教師心得體會1

家訪是我們幼兒園每學期末每位老師必做的工作,剛開始時我很迷惑:我們現在的通訊這麼發達,很多時候我們都通過電話交換,有些小事則可以在接送的時間三言兩語與家長交換意見,有必要走進家庭實行這樣傳統的家訪嗎?家長會樂意接受嗎?通過三個學期的家訪工作,現在我以為家訪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可以減少家長與老師之間的間隔,使我們的溝通交換更加有效。現在我將我本學期的家訪感受做以下概括:

今年我們班有41名幼兒,我們的目標是走進每位幼兒的家中,但是家長們對我們家訪反應不一:有的驚奇,是否是我的孩子在幼兒園裏犯了嚴重的錯誤,老師要到家裏來家訪?有的婉拒,我家地方小,又亂,那個時間我們沒有空,抽不出時間接待老師;但更多的是欣喜,正愁沒有機會和老師好好交換呢,對我們的到來非常的興奮。面對家長不同的態度,我們更困惑了,會不會因此而造成負面的影響,給家長們帶來額外的負擔?但有一點,我們更清楚了:家長們的家庭教育觀念確切需要我們的引領,而走進家庭的家訪活動,正好給了我們一次瞭解、溝通的機會,對孩子,對家長,對我們自己,都將會是一次挑戰。

在家訪的進程中,我們深切地感遭到家長們對子女的殷切希看,也感遭到他們對老師的尊重與信賴。家長們問的最多的題目是,幼兒園甚麼時候開始教寫字算數?對這樣的題目,我們具體地向家長解釋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使家長明白我們的教育不能超出幼兒的接受能力,不能拔苗助長。同時我們也具體地向家長了解了幼兒的愛好愛好,性情特長及家庭結構、成長經歷、健康狀態、學習環境、在家表現、行為習慣,並聽取了家長對教師的意見、希看,同時,有禮節、有分寸地向家長反映幼兒在園的表現,肯定幼兒的優點,乃至是家長還沒有留意到的閃光點,懇切地指出幼兒缺點,耐心腸傳授家庭教育的方法,讓家長知道幼兒的健康成長不但是幼兒園的責任,也是家庭的責任,提示家長不但要關心幼兒的學習、生活,更要關心幼兒的情感和品德。另外我們還給家長們佈置了冷假作業,就是讓家長冷假多抽出時間陪陪孩子,把幼兒拿回家的幼兒用書再和孩子一起看一看,學一學。

這次家訪給我留下了很多深進的,值得我反思事情,這對我今後的幼兒園教學工作來講是一個寶貴的經驗。在學期行將結束的那個星期,我們班發生了一件令我非常難過的事情,葉文偉小朋友的大拇指被門夾到了,而且骨折了,當時我真的手足無措,這可是我從教以來發生的最嚴重的事故了,對葉文偉和他的家長我感到非常的內疚。家訪第一天我和陳老師往買了水果打算往文偉家看看他,我們坐着三輪車剛到他們家路口,就看到文偉和他爸爸在那等我們了,到了他家他爸爸媽媽和熱情的接待了我們。我們首先對在幼兒園發生的這件事表示了歉意,也得到了他們的理解,在整個家訪談話進程中他們表現出了對這件事的理解,説這是個意外,沒有關係,文偉自己平時也很調皮,還説文偉經常説老師很好。聽了他媽媽的話我一方面覺得很興奮,家長這麼理解我們的工作,另外一方面更覺得內疚了。這次家訪還有多印象深進的事,如:鄭樂珊興奮的拿小時候的照片給我們看,給們講小時候的事;葉雯婕興奮的給我們表演培訓班學過的舞蹈;還有很多家長會着孩子在路口接我們等等,這些都很讓我們感動,也讓我們在嚴冷的冬夜感遭到了熱和。

通過家訪,我們不但瞭解到了平時不瞭解的情況,與家上進行了情感溝通,達成了共叫,更大範圍地取得了社會對教師工作的尊重與認同,也使得我們自己再次感遭到了教師工作的神聖與責任,激發了工作熱情;更使我們得到了教育和鍛鍊。家訪不單單給我們教師帶來了感動和寶貴的經驗,家訪也帶給了孩子們滿心的快樂:“老師到我家來了!”家訪後的幾天,孩子們交換的話題都是同一個內容。孩子們的一言一行,都讓我們感遭到那種溢於言表的快樂。家訪更帶給家長全新的感動:“老師,謝謝你如此細緻!”教師對孩子平常言行的細微先容,對孩子個性的具體剖析,老師的家教理念讓家長們線人一新,歷來沒有想到,教養孩子還有那末多的道理!

幼兒家訪教師心得體會2

為貫徹落實教育局“‘走進家庭,走近幼兒’集中家訪月”文件精神,於是我園在9月份開展了新生家訪活動。而家訪對我們教師來説,並不是一個陌生的詞。作為聯繫家庭與學校的一條紐帶,它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取得家長對學校和教師的理解和支持,同時還加深了教師與家長的感情。幼兒園新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俗話説“情感是教育的橋樑”。平時,我們雖然會每天與家長送孩子來園時作溝通,也會與有特殊情況沒來園的家長做電話家訪,但是走進孩子的家庭,與家長面對面的家訪總能讓我體會到了電訪所不能達到的效果。面對面促膝交談與電話裏的聽聲不見面,那感覺和效果就是不一樣。與早上匆匆忙忙的溝通相比,走進家庭的家訪更能用心的聆聽家長的心聲,也更能表達我們對家長與孩子的看法。更能及時瞭解孩子學習和生活的情況以及思想動態,讓每一個學生不在學校卻繼續享受學校給予的關愛,耐心傾聽家長對我們工作的反饋和建議,不僅取得了家長對學校和教師的理解和支持,加深了教師與家長的感情。

在家訪的過程中,我們感受到家長對老師的尊重與信賴,也深切地感受到家長們對孩子的殷切希望,我們提醒家長不僅要關心幼兒的學習、生活,更要關心幼兒的情感和品德,注意安全等。針對一部分家長提出有關幼兒上幼兒園的困惑上,我們用“小班新生”存在的一些問題與措施,從時間安排與知識積累上,做了耐心的解答;一部分家長提出孩子特別不懂事,擔心孩子上幼兒園會存在的問題上,我們也用自己的觀點表明孩子的進步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長期積累,只要我們對孩子一定的信心,多鼓勵,今後孩子會成長更快,並提出一些可取性的建議:肯定幼兒的`優點,甚至是家長還沒有注意到的閃光點,誠懇地指出幼兒缺點,小部分家長不在家,我們只得通過電話,向家長表達了我們的意思,做了並做了相關交流。其中陸宇恆小朋友,快一個月了還是一直要哭,我更是耐心與家長溝通的同時,更與他本人做了很長的交流,促膝談心,不但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增進我們的感情。

這次家訪使我深刻體會到,作為教師我們要積極的指導家長,同時多進行交流,家長和教師相互學習,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結成一個家庭學校的教育同盟。那麼我們的教育會獲得更大的成功 ,這對我今後的幼兒園教學工作來説是一個寶貴的經驗,家訪中,孩子們更能感受到老師的關注與重視,這是對孩子的鼓勵,;家長更能理解我們的工作,這是對家長的觸動。家訪,容易形成教育合力,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幼兒家訪教師心得體會3

為期四天的家訪任務結束了,剛開始接受幼兒園佈置的這一任務時相當焦慮,畢竟是入職以來第一次做家訪。經過了制定計劃、安排路線、電話預約等過程,我們終於來到了孩子的家。

家長們熱情的迎接,孩子們有禮貌的接待,讓我們放鬆了許多。在和家長的交流中,我們瞭解到孩子的性格特徵、愛好以及在家的表現等,通過和孩子的接觸我們瞭解到了孩子的氣質類型,發展水平等。同時我們也對家長提出了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項,以緩解幼兒的入園焦慮情緒。本次家訪一定程度消除了幼兒對上幼兒園的恐懼,拉近了幼兒和老師的水平,還得到了家長的認可和支持,這對我們以後的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

此次家訪的經歷讓我再一次的認識到社會對教師工作的尊重和認可,也使我們再次感受到了教師的神聖和責任,激發了我們的工作熱情更加堅定了我對這份工作的執着和追求,雖然幼兒園的事相當的瑣碎和複雜,但仍愛我所愛,無怨無悔!

幼兒家訪教師心得體會4

在這一年的家訪工作中,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這項工作是老師和家長全面瞭解學生的重要途徑。一是獲得許多第一手育人資料。通過與學生、與家長交流,瞭解每一個學生地家庭狀況,學習環境,學生的個性,在家的表現,瞭解到家長的希望、要求以及教育方法等,並做好詳細的記載,為今後的教學工作奠定了基礎。二是家長老師互相信任。通過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解決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困惑,這就增強了家長的責任意識和信任度,使家長也主動參與到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中來,更有信心地和學校攜手共同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三是多稜角認識學生。瞭解了很多表面上看不出來的東西,認識了更真實、更全面的學生。比如我班的鄧某、董某等在校沉默寡言,可在家裏卻很活潑;而有些正好相反。

發現存在的問題是第一,現代家庭中父母外出打工,做生意的不乏少數,從而削弱了家庭教育的力量。有些交由爺爺奶奶管教,他們卻更加寵愛,使得學生的心理放縱,讓學校教育工作難上加難。第二,正因為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對子女有求必應,以至於溺愛和放縱,養成了驕縱的心理,他們在言論、態度、行為等方面表現出挑三揀四,愛耍脾氣等不良行為,這給學校教育帶來諸多的難處。第三,家長誤認為孩子很聰明,忽視了孩子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的培養。當我們在家訪中交談起這個問題時,家長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一下子又進入另一個誤區:希望一下子能解決問題,企圖一勞永逸。第四,家庭成員內部不一致的教育力量難於與學校教育配合。

父母雙方教育觀念和方法不一致,導致孩子有空子可鑽,言行不一。 沉思之後,我感覺家訪給我們每人上了一課。因為一個學生在班上不過是幾十分之一,很不起眼;而在家裏,卻是家長的百分之百,寄託了厚厚的期望。在家訪時的交談中,深深體會到家長的期盼,深感責任重大,對今後的工作絲毫不敢有懈怠之心。

總之,家訪工作是教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方式。我深知:家訪是一門學問,是一門永無止境的藝術。

幼兒家訪教師心得體會5

新生家訪工作是我們一貫延續的工作,利用開學前對每位幼兒進行家訪。一方面是為了讓幼兒能很快地適應,認識我和楊老師;另一方面是便於我們瞭解孩子的性格、興趣、身體有無特殊性質,及講述一些開學前的準備工作。在家訪中,我明顯感覺到家長對孩子的殷切希望,也感受到他們對老師的尊重和信賴,並及時與家長進行了情感溝通,達成共識,更大範圍的取得了社會對教師工作的尊重與認同,也使得我們自己再次感受到了教師工作的神聖與責任。

我們第一個來到了姜斯琪寶寶的家,一踏進門,我就發現寶寶是一位活潑開朗的小女孩,不怕生,甚至還會主動和我們交流。在與她媽媽交流中得知:她很開朗,會自己獨立地吃飯、上廁所,但是她説要畫畫,媽媽同意讓她塗色,可沒塗兩下就要去搭積木,沒玩兩下又看電視,做事情沒有耐心。於是我建議她,在同意寶寶做一件事情之前先講好要求,然後陪同一起,直至完成,多陪幾次就會養成習慣。或者還可以多講故事,讓寶寶可以靜下來。在買塗色書的時候先選擇一些塗色範圍小的,但逐漸增加,讓幼兒逐漸養成好習慣。讓家長明確幼兒的習慣養成很重要,而家庭是習慣養成的重要場所。

緊接着我們又來到翟怡可寶寶的家,一開門,我和楊老師都沒看到寶寶,以為不在家。在媽媽的口中得知:寶寶在隔壁房間,她害怕、膽小,不願意過來。於是我和楊老師走過去,為了緩解她的陌生感,我主動彎下腰,拿了一個玩具與她打招呼,但令我失望的是,她仍然不理睬我,趴在牀上,都不願把頭抬起來。於是我請楊老師和她交流一下,也不行,若是我們還呆在房間裏,她就要哭了。最後我們只好走去隔壁與她媽媽交流。原來,寶寶剛從老家過來,一直呆在父母身邊,都不和其他小朋友交往。因此,我建議家長多帶幼兒出去走走,與周圍的孩子交往,多鼓勵幼兒説話、多與幼兒交流,儘可能提供一個敢説、想説、喜歡説的氛圍。讓家長明白,幼兒的性格是可以通過後天的培養,也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接下來我們又來到一個小男孩的家,一看到我們,他一下子變得怕生,躲在奶奶的身後,一句話也不説,我們主動和他打招呼,還算好,我還能聽到他輕聲地應答我,在與爸爸媽媽交談中得知:他不會自己吃飯,原因是孩子吃得很慢、又有時候發嗲,不願意自己吃,家長便覺得有些麻煩,還是餵給他吃。聽後我建議家長:要利用這一階段讓幼兒自己獨立地進餐,不要因為看着麻煩就不讓他自己吃,學習每一樣技能的時候,都有一個學習的過程,“熟能生巧”,只有自己不斷磨練才會成功。獨生子女的緣故,導致家長對孩子出現了包辦制度,讓家長知道孩子都是能幹的天使,只有經常地練習,只有家長真正放手讓孩子去做才能夠真正的讓孩子得到鍛鍊和進步。

通過家訪,讓我和楊老師對幼兒進行了初步的瞭解,也對幼兒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個性特點和家庭教育環境、以及他們在對待幼兒教育問題上所持的觀點等;還有通過家訪讓幼兒和家長儘早熟悉老師,初步建立師生間的感情。雖然短暫的家訪並不能夠完全改變孩子入園時的情緒,但我相信我秉承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設身處地的去理解和關心愛護幼兒、教育幼兒,一定能夠讓孩子們儘快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v92yw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