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2016教師頂崗實習心得體會

2016教師頂崗實習心得體會

  通過頂崗實習,拓寬知識面,增加感性認識,把所學知識梳理歸類,不斷進行總結糾正。語文迷小編為大家收集了三篇教師頂崗實習心得體會,歡迎閲讀!

 

教師頂崗實習心得體會【1】

20**年10月16日—1月14日,我有幸參加了由國家教育部師範教育司主辦,河南師範大學承辦的國培計劃——中小學數學頂崗置換為期為期三個月的脱產研修。時間如白駒過隙,一晃即逝,短短三個月的國培已經學習結束了。驀然回首,身後留下一串或深或淺的成長足跡……在將近三個月的培訓學習中,於我,既有觀念上的洗禮,也有理論上的提高,既有知識上的積澱,也有教學技藝的增長。在忙碌的培訓生活中,我很快地實現了三個轉變:身份的轉變——由教師轉變為學員,工作的轉變——由教學轉變為學習,生活的轉變——由家庭生活轉變為集體生活。可以説,在研修學習的這些日子。每一天對於我來説都有觸動,無論從形式還是從內容上都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有着不同尋常的意義。站在職業生涯的起跑線上,我走過了困惑,經歷了緊張,也曾有過無助,但這些都成為了過去,因為這次培訓我受益匪淺,收穫很多。

一、 聆聽專家講課,在收穫中提高

20**年10月16日開培訓動員大會以後,便正式開始了培訓。帶着教育教學實踐中的種種疑問,我走進了培訓課堂。是專家們的精彩講座一次次的激起了我內心的感應,更激起了我的反思。在這種理論與實踐相互聯繫的對話中,我喜悦地收穫着專家們思想的精髓、理論的精華

將近十年的教學生涯,讓我已慢慢感覺到對職業倦怠,我已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自己變的除了愛抱怨,還是抱怨。抄不完的筆記,頻繁的檢查,刻薄的制度,一項又一項的任務以及家長的難纏,學生的厭學,領導的不理解等等。都是那麼沉重,沉重得令人窒息。我早已像一台機器,不再有靈感。把教師當成了一種職業,一種謀生的職業。對工作有的是厭倦之意,不平之心,黯淡之境。聽了王茝教授的《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讓我對教師這個平凡的職業有了一個重新的認識,讓我能以更寬闊的視野去看待我們的教育工作,讓我學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質的方法和捷徑。我應該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熱愛教育事業,熱愛教學中的每一個學生。用真心去上課,用愛心去感動每一個學生。

在聽了來自南京師範大學塗榮豹教授主講的《中國數學教學的繼承與發展》的講座後,我進一步體會到了中國基礎教育的重要性。他首先指出了中國數學教學的指導思想,即雙基、 數學思維能力、 啟發式的教學、 數學活動等思想,接着指出了中國數學具有的若干特點,最後他從數學教育的發展觀出發指出素質教育如何進行?其中教學生“怎麼學”我感觸最深。“怎麼學”就是用數學研究的一半方法去學,好比在游泳中游泳,在解題中學解題。這樣,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演繹能力都能從中得到鍛鍊,三維目標中的過程與方法會體現的淋漓盡致,我們的學生畢業了,就算所有的數學知識都忘記了,但是他們能從中得到我們傳授的學習方法,那會是終身受用的財富。

聽完王尚志教授《從數學視角認識初中數學新課程》的講座,一個感覺,不是以往那樣在報告中只有空洞的教育理論,而是從數學的各個角度具體地向我們展示了中學數學中所存在和關注的問題。他從具體的實例出發,一步步演算,直到達到問題的答案,並且不停地拋出問題和我們互動,啟發我們去重新思考研讀《數學新課程標準》。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學,要求我們教師不要過分注重知識的答案,而更應該重視的是知識的生成過程;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注重小學初中知識的銜接;注重初中生的心理特點。總的來説,我們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認識數學:1、要站在高角度、多角度的視角認識數學2、要關注學生的主動、創新意識3、我們自己對數學、數學教育的認識4、數學裏那些東西重要。也只有做好了這些,教師才能從容自如地應用教材。

二、 與同伴們互動,在感悟中進步

本次培訓,用這樣的一句詩來描述再恰當不過了,那就是“天光雲影共緋徊,”在培訓中,我們建立了學習小組,按地區劃分小組,一段時間學習之後,各個小組在一起互相交流將自己的收穫展示給大家。在河南省基礎教研室主任駱傳樞老師的講座中提到有位老師講優質課時,隨口説出:“在平面直角座標系中,座標平面上有三個點,過這三個點能畫一條拋物線。”這就説明教師要注重語言的準確性。到底能不能?教學班主任王老師及時組織我們小組展開討論,這一話題引起小組學員們的熱議,我提出了這樣的看法:在x軸上找點,y軸上找一個點,原點,過這三個點畫一下看看是不是不就行了嗎?但這一點遭到了大家的質疑,我們學過對稱軸平行於y軸的拋物線,學過對稱軸平行於x軸的拋物線嗎?一時間大家議論紛紛,上網查閲資料,學員們正是帶着這樣的熱情完成了一個又一個教學中的疑問。

最令人難忘的還是是我們的拓展訓練,這項野外訓練讓我們每位學員明白了集體的力量、團隊的力量、在生活中寬容有多麼重要,其中有一個訓練項目叫做:“人生坎坷路”,同伴兩個一個人扮作瞎子,一個人扮作聾子,陌生的兩個人在相互的攙扶之下將走過將近二十分鐘的“人生坎坷路”,沒有語言的傳遞,只有心與心的交流,也正是帶着這樣的信念,我們都滿意的完成了任務。在我們的生活中,瑣瑣碎碎的事情總讓我們為它感到煩惱,我們天天掛在嘴邊埋怨的人,而他正是愛我們的人。多一份寬容,多一份理解,我們的世界就會多一份愛!這個訓練項目結束後,教練問我們:如果你們面對的是犯錯誤的學生,你會寬容他嗎?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思,我認為這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活動。我們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更應該需要這種信任寬容的意識。

另外,在這次培訓期間,我參加了數學學科的説課比賽,精心的製作課件,一遍又一遍的修改説課稿,我們四十多位同學不但在説課上展現了自己的得意之作,而且有省級名師張冀才和説課專家左敬亮副教授的精彩點評,學員們各抒己見,真正做到了省內交流;不同的觀點,不同的理解,各式各樣的絕招層出不窮,相互取長補短,真正達到説課的目的:好的讓別人學習,不足之處可以相互研討。

這樣的互動使我所得到的感悟是深刻的,因此,所帶來的進步是任何催化劑都無法做到的。所以我要説,沒有互動,就不可能產生智慧的火花,更不能拓寬我的視野,更不可能提高我的專業技能。因為交流我充實了自己;因為互動,我獲得了進步相信。通過學習,我將會把自己的感悟應用於實踐,到那時,自己的工作將是更加得心應手了。

三、與省級名師交流,在實踐中進步

來自鄭州八中劉振峯老師、濮陽四中朱羣霞老師、河師大附中張存敬老師、濮陽高新區實驗中學韓素靜老師將自己在教學一線中的點點滴滴的感悟和經驗毫無保留的介紹給了大家。一個數學老師,擁有豐富的文化底藴,紮實的教學基本功,不斷專研的學習態度,一顆熱愛學生的心,一個積極樂觀的心態,這樣才能稱得上學生喜歡的“博學”的老師。也許自己距離這樣的目標還很遙遠,可我知道技能是沒有辦法告訴的,經驗也不是手把手教的,真正有用的東西是在自己的教育教學中不斷暴露問題,及時總結反思,鞏固歸納得到的經驗。只有自己懷着對骨幹教師,名師追求的夢想,滿懷激情,充滿期待,在同伴的互助,專家的引領和自我反思中提高教學水平;在聽課中汲取他人的經驗;在課堂教學中用心的實踐;在課後反思中感悟教育的真諦;在讀書中生髮教育智慧,就能逐步地向心中的夢想靠攏,真正地讓讀書、實踐、反思、研究成為自己教育生活的一種常態。

在我考察了師大附中和濮陽四中的課堂,一個感受,無論三段式教學模式還是學案模式,教師使用什麼模式教學,都要努力發揮學生的主體,學生是我們無法預知的資源,不僅要提供給學生創造的時空,還要給學生添加釋放潛能的“催化劑”。 正如特級教師張思明説過:“教師不要自己總當‘導遊’,而應該把‘導遊路線’設計的‘天機’有意識地泄露給學生,使他們能體驗出怎樣當‘導遊’,從而自己也能儘早成為‘導遊’。學生成為‘導遊’的過程就是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的過程,周邊的景緻就是激發、誘導學生創造的力量,這種力量來源於設計的‘天機’與景緻的自然融合。”

一個月的影子教師教育實踐中,新鄉三中的王志安老師的課堂給我的震撼非常大。緊張的初三課堂,王老師卻可以上的如此輕鬆,學生似乎不是在學習而是在享受課堂,但是學生的思維又無處不見。緊張的數學課堂不僅僅是知識的灌輸,更是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我看到了教師並不需要在講台上刻意的去做所謂的好看的動作,只要自然而無傷大雅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在課堂如何通過語言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不斷的鼓勵來激發學生思考的潛能,發揮學生的智慧,那才是一堂課的關鍵。同時初二數學學科的劉慧老師的課也是我們經常聽的,劉老師每一節課都精心地製作課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的引入和環節的設置上環環相扣,設計思路非常清晰,知識點之間的銜接很自然,很符合初中學生的認知規律。在課堂中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採用小組考核的激勵機制,讓每一位學生都在課堂中充分展示自己的風采,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學有所獲。

四、做好研修總結,在反思中提升

三個月的脱產研修,我每天撰寫一篇研修日誌發在新浪博客上,並且認真研讀了《給教師的建議》、《每天學點教育心理學》和《數學教育心理學》,寫下了厚厚的一本摘抄筆記。通過這次學習,使我深深感受到教學不能教死書,也不能死教書,在教學過程中要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讀懂數學,讀懂教材,讀懂學生,為學生創設樂學的情境,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詮釋數學,自發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課堂中應該始終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多感受,多體驗,多探索,使學生體會到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獲得成功的巨大樂趣。真正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人總是在不斷的學習與經歷中成長,我亦如此。“活到老,學到老”,更是我堅持不懈的追求。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與進步,心靈才能得到洗禮,思想才能得到昇華,知識才能得到更新。展望日後的工作和學習之路,將會是曲折而永無止境的,但這段國培學習的經歷,將會像催人奮進的號角,激勵着我勇於探索、不斷創新、百折不回地實現自己的夢想。培訓沒有真正的畢業證,因為今天的結束就是明天努力的新起點。

當我還沒有感受完做回學生的淋漓盡致,卻已經結束了這次國培之旅。在這裏,我真心的感謝國培讓我的人生完成了又一次美麗的褪變,回想三個月的生活,我不僅通過培訓學習了知識,更新了理念,開闊了視野,也結識了來自全省好多初中學校一線的骨幹教師,交了很多朋友,我由衷地為可以結識這些教師而高興,為可以和眾多同伴共進步而欣喜。在這短短的三個月裏,我們交流工作,增進了解;我們談論生活,感悟人生;我們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我們溝通心靈,構架友誼的橋樑;老師們總是把自信、快樂、熱情、樂觀帶入工作和學習中,深深地感染着我。雖然我們都在這塊教育的沃土上耕耘,但我們大都互不相識,來到這裏面對班級裏陌生的同仁們,卻絲毫沒有陌生的感覺,只要有人需要幫助,只要可以幫助別人,你總會感覺到一個個温馨的場景出現,感謝可親可敬的班主任户老師和指導教師王志安老師讓我的人生經歷又多了一份感動,感謝我們數學國培班的同學讓我的人生又多了一份眷戀。所以,只有期昐:今天的收穫,明天的成功;今天的別離,明天的相聚!培訓學習的每一天,都能讓我感受到思想火花的撞擊與迸發,給了我太多的感悟和啟迪! 在這段學習中,自己經過了很多、認識了很多、發現了很多、感悟也很多。能夠擁有這樣的經歷,無論是對現在的自己還是將來的自己都是有一筆難得的財富。美麗源自瞬間,韻味使短暫變得綿長,生命在短暫中演繹精彩。讓我們在不斷的學習中,使自己的教學更加成熟,在生命中演繹自己的精彩吧!

教師頂崗實習心得體會【2】

金秋十月對周口師範學院來説,是極不平凡的,她張開温暖的懷抱,微笑着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學生——小學語文國培班的全體學員。大家帶着自信,帶着一顆渴望而又真誠的心來周師參加國培小學語文培訓。我也來了,在羣星璀璨的百花中,我略帶着些許羞澀,如一株小小的醜菊,默默地站在百花園中,虛心而又耐心地聆聽、學習、討論、反思,漫長而又短暫的三個月時間裏,我一直做着化繭成蝶的夢想……

聆聽專家講座,如撥雲見日

這次培訓,周師中文系精心地為大家準備了許多“大餐”——讓我們農村的骨幹教師得以聆聽多位教育專家的生動、形象而有精彩的講座,提高了自身的業務水平和業務知識:

首先:理論素養得到提升。

我們領略了 周師各位教授的風采:高恆忠教授帶病堅持給我們上課,他那高度的敬業精神令我們折服;王德才教授的專題報告《師德師風建設》,讓我們重温師德師風的重要;胡進財教授關於教師專業素養的講座娓娓動聽,親切宜人;宋瑋教授的《教育科研論文的寫作》,讓我們瞭解了教育論文寫作的技巧和方法;宋光輝教授的多媒體教學深入淺出,從計算機維護、網絡安全管理、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各種軟件的使用等多個領域出發,幫我們解決了很多實際教學中的困惑。賈香花教授關於《教師心理健康與維護》的教學使我們茅塞頓開;王迎吉教授暢談《語文新課程的反思與前瞻》使我們眼界開闊;臧書起教授闡述校園安全知識的《中小學相關法律問題專題講座》向我們敲響了警鐘;博士生苑青松、丁恩全的成長經歷令我們震撼!

其次,名師課堂,精彩紛呈。

全國第七屆青年教師閲讀教學觀摩活動特等獎獲得者王小紅老師,為我們講解了如何堅守語文課程特色,提高閲讀教學實效的問題,她三個月磨一課,走過了“不識廬山真面目”的困惑,走過了“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的焦慮,走過了“山重水複疑無路的絕望。” “為課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 她的經歷充分證實了教師的專業成長必須經過艱難的歷程!

漯河實驗小學的楊韜老師是來自一線的教師,她已是全省模範班主任,在班級管理方面有着獨特的方法,她全心全意關愛孩子,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家長資源,拓寬語文教育途徑,她經常和學生打成一片,走進了學生的心田,她的講座讓我們所有的學員激情澎湃,她為我們展示了自己充滿活力的教學生涯。在和她一起分享班級管理的幸福、快樂的同時,我們不僅學到了班級管理的新方法同時也明白瞭如何做一個智慧型的老師。

山東曲阜實驗小學陳維祥校長的精彩的報告,深深地折服了我:在山東曲阜實小,從2003年以來進行了一系列的教學改革,先扶後放,穩步推進的教研形式使全體教師的教科研水平得到提升。加思維量,減無效勞動的備課的方式使老師們掙脱了舊觀念的束縛,老師的教學水平有了質的飛躍,曲阜實小的老師們走出曲阜,走出山東,走向全國,給我們全體學員帶來了極大的鼓舞。

這次培訓研修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我們領略了幾十位專家、教授的專業風采和敬業精神。他們孜孜不倦的教誨,至誠至善的人文關懷,使我們感覺到,周口師院是我們廣大一線教師知識更新的殿堂、教學成長的精神家園。我們的思維視野得以擴展,學科知識得以豐富,思想觀念得到更新,教學和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影子學習,如沐春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qx9wd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