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範文800字(精選8篇)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範文800字(精選8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範文800字(精選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範文800字(精選8篇)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

今年暑假我讀了蘇霍姆林斯基專為中小學教師而寫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從蘇霍姆林斯基清新的筆調中讀到了很多的東西,他沒有空洞的理論指導,而是以提“建議”的形式,將他對教育的認識和體驗娓娓道來。讓人讀了受益匪淺

書中的第2條建議是“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它讓我產生了很大的共鳴。在平時的工作中我總感覺時間不夠用,每天總是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參加教研活動等,一天過得非常緊張,但有時還感覺有些工作沒做好。

蘇霍姆林斯基在這本書給了我很好的建議:他在書中一個很好的建議,他認為:讀書是節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為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他還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課”時,這位老教師説:“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説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

由蘇霍姆林斯基舉的這個例子,我明白了:這位教師的成功之處就在於他用了終生的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儲備,持之以恆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能和教育技巧,上天給我們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每天24小時,我們不應該總是抱怨時間太少、事情太多。而應該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時間來豐富自己的知識,比如寒暑假及節假日,應制定合理的計劃,保證學習時間,不斷為大腦補充營養,增強知識儲備,到教學用到時就不必再去現學了,這就節省了一部分時間,正如那位上課的教師,對課題直接準備,只用了15分鐘,其實課題的內容早已存在他的腦海裏。我一定接受蘇霍姆林斯基的建議,節約時間,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來不斷地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到上課時就應如“探囊取物”般的容易了,再也不會感到天天忙忙碌碌了。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書中的許多經驗都值得我學習和反思,都是我一生享用不盡的財富!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2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書名是《做一個幸福的教師》。什麼是幸福?幸福是人生的主題,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樂和陽光的,追求幸福是每個人的畢生所求所願。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想自己有所成就,每天都在尋求幸福的人生,但是,並非人人都能在追求中得到幸福。原因是對幸福缺乏認識、感悟和理解,還記得小時候的語文課本中就有對幸福的闡述,它非常生動而具體地告訴人們:幸福是夏日的井水;是雨後的朝陽;是雪中送炭;是為他人忘了自己;是給別人帶來快樂。可作為一名普通的教師———幸福在哪裏?

教師職業的勞心勞力、社會地位、勞動報酬確實很難輕言幸福,特別是每天面對一羣可愛的孩子有時也感覺不到幸福,但這並不意味着就沒有了教師的職業幸福感,事實上很多教師在享受着教育、體驗着幸福,他們以多元、多姿、多態的幸福觀詮釋着什麼是教師的幸福,怎樣才能在平凡、清貧、煩瑣中不斷汲取幸福和快樂的元素。其實對於教師來説,是否能時時處處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為這不僅僅影響着其人生是否快樂,更影響着學生,只有教師幸福,學生才會感到幸福,特別是我們這羣缺少幸福的孩子。那麼教師如何去感受幸福呢?

首先,要懂得享受課堂。課堂是教師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個懂得享受上課的人,課堂便自然會成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營造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和學生一起痛苦、一起歡樂,你就會少了許多教學的焦慮和煩惱。

其次,要懂得享受學生。教師職業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學生的成功和他們對你的真情回報,影響教師職業幸福感的許多不利因素都可以從學生對教師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彌補。但要讓學生感恩你,你就必須學會感恩學生、呵護學生、尊重學生,真正做到這點並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權威,那也許你會離幸福更遠。

幸福不僅僅來自工作,更來自生活。家人、朋友、閒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也許手頭錢是有點緊,但還得學會捨得用杯水車薪中的一水一木去買些喜歡的書、買件心儀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個會、旅趟遊。開朗、豁達的生活態度、自覺高雅的生活情趣很重要。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3

初次邂逅《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這本家庭教育書籍,是在長春的聯合書城。當時和好朋友一起去買書,為了湊夠買300元錢的書就可以辦一張會員卡,我就毫不猶豫的聽了書店工作人員的介紹買了這本書,理由是這本書書是師大附小的老師推薦給家長看的。

回到家之後,利用空閒時間慢慢品讀,更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讀了一遍後,又挑重點地方讀了第二遍。本書的作者是劉稱蓮。她是一個普通的母親,在培養自己孩子的過程中,注重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從實踐中摸索出了豐富的家庭教育經驗,倡導和諧的親子關係,用科學的方法培養自己的孩子,18年的時間,她培養了一個素質全面,成績優秀的女兒,她的女兒同時被北大和香港大學錄取。本書重點記錄的她的女兒在小學階段成長的點滴。

讀完此書,作為教師的我才感覺到對自己兒子的教育與人家相比真的是汗顏。在培養孩子的寫作能力上,我沒有像作者那樣給孩子寫下水作文;在培養孩子的耐心時,我不會像作者那樣陪孩子一起玩拼圖,讓孩子從中體會到輸得起的人生態度;在節假日,我沒有把逛書店作為孩子休閒交流的地方,讓孩子泡在書海中學習和感受&&這一樁樁事例,無不體現出作者的出發點,都是基於有利於孩子成長來考慮的。

此書讓我的收穫頗豐,現在談談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一、讓孩子泡在書海中。以前我總是説自己的孩子不喜歡讀課外書,其實是我沒有找到正確的引導的方法。首先家裏要有適合孩子閲讀的書,父母更要和孩子一起讀書,這一點和我校

的親子共讀是一致的。讓孩子讀感興趣的書,哪怕開始的時候和學習的書並沒關,但是當孩子的興趣培養起來後,他就會不知不覺中要求看更多方面的書,這是名著和文學書籍就會走近孩子的視野中。從我兒子的身上我就明顯的感受到了這一點,以前的兒子從來不讀課外書,是一本校園文學書《淘氣包馬小跳》讓他愛上了校園文學。那次我和他一起去書店買學習用品,兒子自己挑了一本《淘氣包馬小跳》。回到家後,我陪兒子一起看,兒子一看就上癮了,連上廁所的時候都在看,看完後,又央求我給他買另一本。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4

周國平先生曾説過:“嚴格地説,只有素質教育才配稱作教育。若不是着眼於素質,僅僅傳授一些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就只可叫作培訓,不可妄稱教育。若掛着教育之名而實際上對素質起了壓制、扭曲、摧殘的作用,那隻能説是偽教育和反教育了。”我們也可以用這段話,從另一個角度來理解和解讀帕克·帕爾默的觀點——教師自己千萬不能失去心靈,也千萬不能失去對學生美好心靈的引導。“經師”傳授知識技能,“人師”引領心靈成長,這就是“經師”和“人師”的區別。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這本書直面教師的內心世界,同時也向我們展示了共同體的無限魅力。在這個共同體中,誰是主體呢?既非教師和學生,也非學科或關於它們的課本、解釋它們的理論,而是求知者永遠聚集其周圍的“偉大事物”。那麼,怎麼來解釋這個偉大事物呢?作者做了如下的例舉:

“我所指的是生物學的基因和生態系統、哲學和神學的隱喻和參照系、文學素材中背叛與寬恕以及愛與失的原型。我所指的是人類學的人為現象和族裔,工程學的原料的限制和潛能,管理學的系統邏輯,音樂和藝術的形狀和顏色,歷史學的奇特和模式,以及法學領域裏難以捉摸的正義觀等。”

這個“偉大事物”也許難以定義,但通過這麼多的例舉我們應該都能理解。當我們都關注於這個“偉大事物”,為這個“偉大事物”深深吸引和着迷時,教育的共同體就會處於最佳、最優的狀態。比如,圍繞“偉大事物”而產生多元的觀點;對一些現象採用多重含義的解釋;歡迎有創見性的爭論,沒有憤怒和偏見;彼此間真誠相待;體驗謙卑,心存敬畏,等等。

就我的理解,教育共同體中的“偉大事物”,其實也造就了所有捲入者的共同願景和目標,大家專注於“偉大事物”這一主體,彼此尊重,坦誠相對,教師既不是絕對的權威,學生也不會永遠不犯錯誤。為了説明什麼是真正的教育共同體,作者為我們描述了這樣一個場景:一位優秀的教師與一羣五歲的小孩圍坐在地板上,一齊讀一個關於大象的故事。透過那些孩子的眼睛,幾乎可以看見圓圈的中央真的有一隻大象!而且以那件偉大事物作為媒介工具,其他的偉大事物也進入房間,例如語言和傳達意義的符號。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5

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與孩子們的相處,有時覺得很難走進孩子的心,讀了劉鐵芳教授的《守望教育》一書,會令人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作者對道德教育沉重的憂思和對教育問題複雜性思考的審慎,但實實在在是以一個學者的思想為我們解了惑。在“關注我們時代的倫理覺悟”、“走向人對人的理解”、“道德教育:從尊重日常生活的德性品格開始”等篇目中,我們看到了作者想要闡述的:道德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教育,教育目標要下移、內容要貼近實際、採取的方式要適合孩子。特別是他提到的以美德故事喚醒孩子的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們借鑑。

每個人的童年,都應該是被故事浸潤着的。閲讀故事可以讓孩子們掌握知識,獲得日常生活中不一定能夠擁有的情感體驗,同時,他們也必然地從中獲取人生的啟蒙,教化的薰陶。一個成年人,他可能不是文學愛好者,沒有讀過多少成人的名著,可是他不會不知道安徒生、格林兄弟、王爾德……一代代兒童通過閲讀童話完成了自己的精神成長,而這些大家的作品也在孩子們的閲讀中成了經典,成了不褪色的永恆。

“美德故事也許不如道學家的‘道德推理’來得嚴密、系統、深刻,但卻能夠比‘道德推理’更加直截了當、更簡明易懂、更親切可心。”“優美敍事的倫理是讓人去體驗、感受、關切於一種真實的倫理境遇,而不是如規範的倫理讓人被動地接受道德律令。”置身於多元時代中的道德教育,怎樣走出現實的泥沼、在缺憾中不斷前行,是目前急待解決的問題。而其中的關鍵,應該是讓德育從神壇走向下界,回到人間,走進孩子們的`心靈世界。美麗温情的美德故事,應該是這路途中的一把鑰匙。因為,任何一個人,或許會反感以講道理為主的規範德育,但卻無法拒絕美德故事對心靈的關照和沐浴。

教育就是愛,愛就是教育。愛心是人類的一種高級情感,但是又和人類的理智、道德、審美、人格相互關聯。“愛心育人”不僅是一般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要求,更是教育人道主義的體現。教育是培養生命的事業,世界上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嗎?作為教師,最可貴的是能夠保持高尚的人道主義情懷。讓我們把對孩子發自肺腑的愛寄託在故事中,讓孩子去觸摸、感受這個世界的美麗、快樂與芬芳,從而成長得更健康、更茁壯吧!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6

拜讀完張康橋老師的處女作《為什麼做教師》,掩卷深思:這本書究竟給我帶來了什麼?

時代是發展的,教育是變化的,思想是流動的。一成不變的教育和布寺變革的教育是缺乏生命活力的。根據時代的特點不斷調整我們的思想,改變我們的教育教學行為,發展我們的觀點,我們才能真正成為教育變革的主動着。

現在,新型教師不能迴避的一個問題,是市場經濟對教育的制約與衝擊。只要看看本書各章節的標題——“為學生做教師”、“為家長做教師”、“為學校做教師”、“為國家做教師”、“為生命做教師”,我們就能看到一種態度:教師無可避免地要融入市場經濟,但又時刻不忘生命與國家的需要。雖然作者也沒有解決市場經濟背景下教育本身或者説書中“各種需要”之間的悖論所帶來的困惑,但給身處各種困境中的教師指出了一種思考方向。更為重要的是,放眼社會、不忘責任、積極思考才是現代教師應有的人生姿態。因為“任何好思的教育者,都能夠成為一位大眾的教育哲學家。這樣的教育者,也許不能名垂青史,但他一定是他自己教育實踐的真正主人,一定是他自己時代中深刻的教育者”。

結合這一學期的教學情況,第一章“為學生做教師”給我的感觸是最深刻的。本書讓我認識到,教師的本質是為學生髮展服務。教育本來就是謀求幸福之學、引領高尚之學。因此,學校本來就應該是“首善之區”,因此,作為教師,我們必須在為學生髮展服務的過程中教會孩子為別人服務。

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對許多細節進行反思,需要轉換我們慣有的思維方式。比如説,當學生沒有完成作業時,我們不能理解為學生偷懶,不用心,而應該理解為教室佈置的作業不合適或者工作沒有到位。實際上也確實有學生是偷懶或者不用心,但是如果我們這樣來理解,把問題歸因於教師,教師就要不斷地瞭解學生、鼓勵學生、喚醒學生、幫助學生,這樣的愛,學生更能真切地感受到,這樣的教育過程才更具有德育性,更有品位。與此同時,教師才能獲得更好的發展,教師才能獲得真正的專業幸福。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7

閲讀“小學數學老師”一書,讀完後那個,我感覺很多。據瞭解,本書為無數數學教師的成長提供了滋養,也為許多年輕數學教師搭建了成功的橋樑。它是培養教師成長的搖籃。它的風格非常簡單明瞭。教學評價公正,教學計劃新穎,教學精湛。它接近教育改革的前沿,是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負責人。

在這本書中,我可以理解她作為一名數學老師如何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之美,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生活,樂趣,我能感受到她如何成為一名數學老師讓學生不僅學習教科書中的數學知識,還學習如何幫助學生贏得所學知識。

作為一名數學老師,我喜歡數學,我喜歡教數學。“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之美”;吸引我試圖找到問題的答案成為貫穿我數學教育的主線。知識的記憶是暫時的,思想和能力的獲得是永恆的。因此,每個學生的數學教學必須旨在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新課程改革和數學教學改革要求反映了上述要求。數學教學從傳統的“交付知識”模式轉變為“以學習為動力,以學生為中心”。練習模式。學生的自主學習,獨立創造和個性發展將受到更多關注。數學教學對於培養和發展學生廣泛的數學能力將更為重要。

讓學生參加中學數學。範老師説,“玩”教數學和數學是學生體驗數學和數學的好方法。這對小學生來説確實是一種好方法,孩子們看到的數學並不是一個嚴肅的面孔。在教學中,留給學生的作業是製作玩具。結果,老師收到了許多漂亮的模特和學生製作的手工文書,如長頸鹿,飛機,火箭,古董花瓶,未來的汽車等。這讓我覺得事實上,我們的作業可以在沒有那麼機械化的情況下完成,只需保持閲讀,閲讀和寫作,這樣學生就可以更多地接觸生活,移動和玩耍。例如,當我們教授單元的方向和位置時,讓學生回家設計校園計劃,讓孩子們完成各種任務,但這會滲透到學生的智慧和幸福中。

在這本書中,老師還組織學生每年在郊區的性質上玩,但我強調玩的不是一個無目的的瘋狂玩法,傻玩,能玩的學習知識和技能。在這本書中,張先生還介紹了一種如何讓學生喜歡數學,感受數學的新鮮和樂趣的方法,以便讓學生真正體驗到數學的樂趣,感受數學的魅力,並把數學聯繫起來與生活和形成科學探索的精神。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8

最近買了一本李鎮西教師的力作:《愛心與教育》,回家後仔細閲讀品味,在讀到其中反映李鎮西教師心聲的《做的教師》一文時,時時被李鎮西教師充滿智慧和哲理的語言所打動,現摘錄一些精彩的片段以自勉。

所謂“的教師”,不是與我敬仰的於漪、錢夢龍、魏書生等教師相比——他們的人格、學識、本事乃至天賦,我是永遠無法企及的,比也白比,但我能夠和自我比呀!也就是用今日的李鎮西與昨日的李鎮西相比——我今日備課是不是比昨日更認真?我今日上課是不是比昨日更精彩?我今日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日更誠懇?我今日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日更機智?今日我組織班團體活動是不是比昨日更趣味?我今日幫忙“後進生”是不是比昨日更細心?我今日所積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日更豐富?我今日所進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日更深刻?今日我應對學生的教育教學提議或意見是不是比昨日更虛心?我今日聽到各種“不理解”後是不是比昨日更冷靜?每一天都不是,甚至每一天都有遺憾,但每一天都這樣自我和自我比,堅持不懈,我就不斷地向“的教師”的境界靠近。

我是為誰而工作?為同事的好評嗎?為校長的表揚嗎?為獎金嗎?為職稱嗎?這些對我來説當然也重要(可見我也並未“脱俗”),但如果這些與學生的評價產生了衝突,我心靈的天平指針首先傾向於學生一邊!在我看來,一個教師是否“”,第一應當看學生的評價,教師因學生而存在,我當然也是因我的學生而存在。

培養學生開放的思想——一種海納百川的文化胸襟,一種高屋建瓴的文化視野,一種不畏權勢的民主意識,一種獨立思考的批判精神。

我們生活的世界像一片森林,其中有的人是喬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參天的白楊,有的人是婆娑的楊柳。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能夠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能夠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能夠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能夠最樂觀

李_的話説得多富有智慧和哲理啊,道出了他的心聲,也説到了我的心坎上,它是我以後工作的航標燈,指明瞭我工作的目標和方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oo43z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