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現代與經典》學習的心得體會

《現代與經典》學習的心得體會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現代與經典》學習的心得體會,歡迎閲讀與收藏。

《現代與經典》學習的心得體會

《現代與經典》學習的心得體會1

我有幸參加了在“現代與經典”全國小學數學教學觀摩研討活動。本次活動匯聚了全國著名教育專家、名師、教授等,他們通過自己的課堂實踐或報告講座,給予了我們這些一線教師最前沿的引領,最智慧的啟迪。近距離接觸這些名師,記錄他們靈動的課堂,品味他們睿智的語言、感受他們高超的技藝,領悟他們深邃的思想,讓我感受到了名師的魅力和專家的風采,他們對數學教學研究的激情與執着深深地感染了我,也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變化。現將我的感想彙報如下:

一、課堂是學堂,學生是主人

此次聽課感覺變化最大的是教學方式、教師角色的重大轉變。教師退出講台,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彰顯。每位老師的教學都充分體現了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該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他們注重營造和諧、寬鬆、愉快的自主探究課堂。師生在課堂中不再是原來傳統教學中的傳授者和接受者,施與者和容納者,而是真正意義上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他們能放下教師的尊嚴,在課堂上能充分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自己隱身於學生之中,只有當學生遇到困惑、無法解答的問題時,教師才站出來。他們有足夠的耐心和信心去啟發、引導孩子主動去探究、想法引導孩子怎麼去探究,交給學生的不再是單純的知識,而是獲取知識的鑰匙和方法,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培養的是能力,獲得的是基本的活動經驗。感覺到孩子的潛能是巨大的',因為有了老師的正確引導,孩子的主動性被極大地調動起來,他們儼然就是老師,講解的是那麼深,那麼流暢、語言是那麼的完整和簡練。課堂真的是他們交流學習的平台。這樣的課堂,孩子喜歡,老師輕鬆。當然,這種輕鬆的背後是教師高超的教育技能和駕馭課堂的能力,他們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藴和教材的解讀能力。

二、同樣的課,不一樣的風采

這次觀摩課有幸聽到由2位名特優教師劉鬆和張齊華“同課異構”的《百分數的認識》。聽後感歎原來百分數還可以這麼上啊!他們都沒有按照教材的編排去上,而是藉助問題鏈串出本節課的所有知識,學生已會的一帶而過,學生不會的重點教學。劉鬆是藉助課題《百分數》發散提問引出有關百分數的內容,而張齊華更直截了當。上課伊始就問:今天我們要學什麼?你在哪見過百分數?你知道它表示的意義嗎?然後就讓學生3人一組討論,彙報交流在哪找到的?啥意思?他以一個關鍵問題為主線。問題是:現在分數來了,百分數也有了,那麼它們到底有什麼聯繫和區別?在學生不斷彙報的基礎上抓住提煉的5個問題(意義不同,書寫不同,百分數不能化簡,分數有單位,百分數沒有單位)讓學生再次討論。整個課堂就是抓住“分數與百分數的區別和聯繫“這個主要問題展開,他説問題不在多而在於精。他的問題是精心設計的,他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把與百分數有關的知識都能借助學生的口説出來,在彙報、爭議的過程中掌握了重點、理解了難點。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積極性高。我喜歡張齊華設計的課堂,他比劉鬆更放手,設計的更巧妙,課堂效果出奇的好。用他的話説“數學教學,其實可以很簡單”。是啊,簡單的背後必是不簡單的付出,他課堂的開放源於他對教材的深層解讀和對學生的正確解讀。而正確解讀教材和學生的能力是需要長時間學習、積累和提煉的。我佩服他勇於嘗試的勇氣和大膽改革的精神。

三、創造性改編和使用教材

劉德武老師為我們講授的是《位置與順序》,不是課本上的原版內容,而是根據教材的結構和習題的設計,包括總複習的設計,而重新組合而成的教材。內容更科學,更體現新內容的層次性,更有利於學生的學習、理解和掌握。他能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徵,接受知識的水平習慣,調換內容的順序。

除改編教材外,他很注重對一年級小朋友審題習慣的培養,並用兒童的語言教學。審題能力的培養他分兩步進行:一是審題——看看題目是怎麼寫的;二是分析——説説自己是怎麼想的。目的是通過通俗易懂的兒童語言,達到培養學生三個能力。

一是審題能力;

二是推理能力;

三是語言表達能力。

用他的話説:越是重要的,越是關鍵的,越不能告訴學生。教會孩子審題非常的重要,這都是我需要學習的地方。

四、用智慧語言點亮教學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應是更高層次的藝術。可以説張齊華老師就是數學語言裏的藝術家。他用張氏的調侃,生動的表情,和藹可親的教態,豐富的動作演繹着數學。他的課堂,不僅令學生陶醉、痴迷,更讓我佩服的五體投地和自愧不如。他氣定神閒、總在不經意間觸動學生思考、質疑和探究。課堂上,他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主動解決問題。他説:“數學教學,其實可以很簡單”。我認為他説簡單的背後定有他智慧語言的支撐。黃愛華老師也説:老師們在關注課堂的同時,也請關注語言調控。好的教學語言就像一盞明燈,指引孩子去攀登。此次無錫學習再次領略了大師的語言魅力,也指引自己多學習,豐富自己的教學語言。

五、學習經典,思考成長。

華應龍老師提醒我們:我們的課堂需要等待,要有足夠的耐心靜等每一朵花開。羅鳴亮老師的課讓我領略了什麼是“簡約而靈動的課堂”。張冬梅老師的課讓我見識了活動課如何操作。她講的是《米的`認識》,課堂上,她讓學生5次集體活動,讓學生動手測量、動口表述、動腦思考,讓學生親身經歷測量的過程,加深對1米的認識和建構1米的概念。5次活動都能做到活兒有序,活而不亂。我驚歎她組織課堂教學的能力!徐斌老師的課讓我感到做他的學生很快樂!賁友林老師的課堂很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兩天半的學習,我看到的是真實的、靈動的課堂。每一位老師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為學生提供自由發揮,積極思考的空間和足夠的思考時間,並用智慧的語言啟迪學生,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位學生都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對於學生一時想不出來的問題,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靜待學生的思考,充分體現了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學生是數學活動學習的主人”的教學理念。

《現代與經典》學習的心得體會2

此次小學語文的《現代與經典》觀摩活動,我聆聽了觀摩了邵敏娟、鄧錦芸老師的精彩課程,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生活化、藝術化。課堂教學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每位教師對教材專研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就如賁友林所説:“老師的等待會贏得學生的更多的精彩,放手讓學生去學,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課堂。課堂不是給老師看的,課堂的風景在學生那兒!”放手,降低教師的姿態,這樣學生才能獨立自主。學生才會展現真實的自我。

下面我就來談談自己的些許體會。匯成一句話就是:蹲下來,把握教學的起點;慢下來,關注學習的過程;靜下來,聆聽花開的聲音。

一、注重於學生的溝通,拉近教師與孩子的距離

課前教師和孩子們交流,可以讓孩子們身心愉悦、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新的學習活動中。雖然是短短的幾句家常話,但對孩子來説可以足以緩解他們的緊張感。其次蹲下來,把握教學的起點。邵老師所授的一節課內容不多,邵老師就做足準備讓孩子課前去收集資料。自學新課通過彙報交流真正把握住教學的起點,為學生在課堂上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搭好橋、鋪好路。

二、學習方式的自主化,生活化

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就體會感受到語文經典的魅力,邵老師因勢利導做足功課,學生在自由、放鬆、活躍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的感知、探究、發現問題。

在這些觀摩課中我看到的是老師就如他們的好夥伴,老師與孩子真誠的交流。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權威。總之、通過這次學習是我領略了大師的風采。也瞭解到了今後的課堂教學方向,教師如何真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只有當老師講得少了,孩子才會講得多,只有當老師把教學權利下放孩子才能展現他們自己獨特的思想。

願今後多點素質教育少點應試教育。只有當考試難度下來了,素質教育才會保證。

《現代與經典》學習的心得體會3

參加《現代與經典》的學習,我們相聚在華南理工大學附屬小學的禮堂,與名師近距離接觸,聆聽他們充滿哲理的報告,老師們先進的教學理念,嶄新的教學方法,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聲情並茂、自然大方的教態,幽默風趣的教學風格,異彩紛呈,收穫頗豐,受益匪淺。

在這兩天裏,二位名師以觀摩課與報告的不同形式向大家詮釋着理想的英語課堂。儘管他們風格各異,但無不體現出對學生的尊重,他們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整個課堂充滿了學生思維的碰撞、思考的力量,教學過程極具親和力、人性化,他們以出色的表現詮釋了現代與經典的完美結合。

曾經,老師們一度熱衷於情境教學,每節課開始先創設引人注目的情境,配上精美的課件,五彩的畫面、有趣的故事吸引着學生的眼球。而這次,所有老師的課堂都不約而同地脱去了這些華麗的外衣,只在教學重點、難點或學生難以解決的地方使用多媒體,顯得更加樸素、紮實、有效,充滿了數學味。讓我們真正看到了“已學生為中心”的英語課堂。體現了“讓每個孩子都感到自己的重要”同時還有一些在課堂和多媒體以及課外資源都很好運用的優秀老師。

沈峯老師告訴我們課程完成任務不是由課標和備課決定的而是由我們的學生實際學習情況來決定的。我們不要一味的追究一節課的任務是不是完成了,要看學生的接受情況一步一步來。磨刀不誤砍材工。華南理工大學附屬小學的孩子真的很棒,積極思考,善於發問,贏得場內觀眾老師的陣陣掌聲。特別的記住了一個小胖子,回答老師的問題是又快又準,還發散思維,妙語連珠,如同一個小播音員般的口才把課堂添加了更多的色彩。沈老師在課程一開始的時候也説過,我們教師教學過程中會關注知識的起點,以及預設終點。只要終點順利到達,就是成功。但是一節課的成敗還是取決於學生,整個過程更重要,因此就有了節點和盲點。

短短兩天半的學習雖然結束了,但《現代與經典》帶給我教育理念的啟迪,教學智慧的積累,我將努力應用,指導我的.教育教學實踐。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生活化、藝術化。課堂教學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每位教師對教材專研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放手,降低教師的姿態,這樣學生才能獨立自主。學生才會展現真實的自我。

謝謝現代與經典,讓我在英語教學上有了新的感悟,也給了我新的教學理念和方向,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靜下心來,好好研究我的教材,我的學生。爭取上出更多的好課來。感謝《現代與經典》,期待下一次重逢!

《現代與經典》學習的心得體會4

走進名師課堂,一睹名師風采,現場觀摩學習,聆聽大師教誨,是每位普通老師的心願。非常有幸,我參加了現代與經典全國小學數學教學觀摩研討會,感觸頗深。現將心得分享如下:

一、課前精心備課—備教材,備學生

會議的開始是由賁友林老師帶來《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與面積》。通過課後點評得知賁友林老師每天的課都是公開課,本節課也是按照課程進度講解,沒有專門挑選內容。賁老師每節課都嚴格要求自己,每節課都能夠精心備課,他敬業的態度非常值得我去學習。他提到如何在學生的非零起點上教學,這是現在學生的學情,我們要充分關注學生元認知,基於學情去教學。而在教學過程中好多老師選擇題海戰術,一味的`讓學生去做題,這是錯誤的,不科學的,數學練習不是求多,而是求聯—知識與思考的聯繫。

二、關注每一位學生,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三、相信學生大膽放手,激發學生潛能

四、學會評價學生,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五、要讓學生學會學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nk240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