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名師課堂培訓心得體會

名師課堂培訓心得體會

我們有一些啟發後,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名師課堂培訓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名師課堂培訓心得體會

名師課堂培訓心得體會1

12月8日至12月9日,我有幸參加了由貴州師範學院繼續教育學院主辦的、在六枝特區煤機廠影劇院舉辦的《全國小學數學名師經典課堂觀摩研討會》,在這一天半的培訓學習中,聆聽了三位名師的經典課堂以及他們的專題報告,使我受益匪淺,感觸頗多,特擬以下幾點想法:

星期六上午,我聽了羅鳴亮老師的課堂《可能性》,他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數學,是新課標提倡的學習方式。在這節課始終以“摸球活動”為主線,在第一次摸球活動中,學生沒有受到老師的限制,而是根據學習目標進行自主學習活動,盒子裏放多少個球,摸多少次……一切都由學生做主。學生通過第一次摸球,深深地感受到不管盒子裏放幾個球,也不管摸幾次,在不看的前提下,如果只放黃球,就一定只能摸到黃球,不可能摸到其它顏色的球;如果既放黃球,又放白球,就既可能摸到黃球,又可能摸到白球。學生在對比中更好地體會了確定事件和不確定事件。可能性作為一種隨機事件,是不受人的主觀願望控制的。但許多學生有這樣的錯誤認識,即第一次摸到紅球,第二次就該摸到白球。為了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隨機的概念,他又設計了第二次摸球活動,讓學生先猜再摸,既暴露學生的認識,又引導學生學會分析、思考,再讓學生親自動手摸一摸,想一想,感悟到對於某一次摸球來説,會摸到什麼顏色的球,事先是無法確定的,並且前一次摸球的結果不會對後一次摸球產生影響。通過逐步拿出球,讓學生感悟到在條件變化的情況下, “一定”、“不可能”、“可能”是可以互相轉化。

下午,聽了南京市石鼓路小學副校長仲廣羣的課《 找規律》以及他的專題講座《數學思想的內涵、特徵及其教學意藴》,他用幽默詼諧的語言,豐富的數學故事對《數學課程標準(20xx年版)》中新增設的“基本數學思想”、“基本活動經驗”以專題的形式進行了解讀。仲老師用幽默詼諧的語言,豐富的數學故事對“基本數學思想”做了深入淺出的精闢解讀。王老師則以課為例,結合相關理論,對數學教學中基本活動經驗的積累談了自己的認識和想法。兩位特級教師的精彩解讀,與會者高度認可,頗為受益。

星期日上午,便是全國著名特級教師劉鬆,從他上的精彩示範課四年級《解決問題》,這節課中劉老師在課堂上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個手勢,酷似學生中的一員,有疑惑、有成功的歡呼雀躍、有與學生面紅耳赤的爭論,他儼然成為一個勤學好問的學生。劉鬆老師對課堂的投入讓人感歎,我們每一位教師如果能學到這種執着和敬業,全身心投入教學,對學生那會是一種什麼樣的幸福。通過劉老師的課堂,聽劉老師的讚揚的語言,諸如“神仙”“王老師”稱學生為“高人”……,孩子們高高舉起的小手和大膽的表達,我們不難發現劉老師把課堂主動給了學生,一句“你真了不起”(握手),體現了對學生的充分尊重。他關注到了課堂的每一個角落,在他的課堂上學生有那麼多的問題,學生那麼的善於思考,在他的課堂上學生體會到了學習的快樂。劉鬆老師的課讓學生養成的是一種數學的眼光、一種數學的情懷,他讓學生切實感受到了數學之美、之妙、之變化無窮。你想讓我們的孩子感動嗎?你先感動自己,數學一定要有激情,美好的事物都是激情的產物,課堂的最高境界就是人課合一,也就是一定要投入到我們的課堂中。

通過這次學習,對我的教育人生產生重要的影響。作為一名一線的數學教師,只有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才能適應當今的教學要求,才能當一名順應時代的小學數學教師。

名師課堂培訓心得體會2

從20XX年12月7日9日作為小學數學名師經典課堂觀摩研討會培訓的時間,這次能參加六枝培訓,我十分高興,覺得這是一個給自己充電的好機會。並且自己獲益匪淺,對這次培訓也有了深刻地體會。本次培訓為我們提供了各類豐富的'專題講座、課例觀摩,使本來枯燥的學習,抽象的內容變得生動,易懂,提高了學習的效率,拓展了自主學習的空間,使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了課堂的藝術。

羅鳴亮老師追尋簡約而靈動的課堂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仲廣羣老師和劉鬆老師他們的話語,也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裏。對於一個剛剛畢業走上教師這行的我來説,自己是完全想不到,也上不出如此完美的課程,學生願意學,老師樂意教,邊玩邊學。學生興趣也較濃厚。

當他們談起他們自己剛剛走上講台時的情況時,才發覺原來他們也如此過。的確,我們每一個人都不是天生的講師,天生的教師,或者其他的。都是一步一步地才走出來的,靠點滴地積累,靠點滴地吸收,最終才能做好。

通過學習,真正體會到課堂教學其實也是一種藝術,它要我們教師用心去澆灌,才會開出美好的藝術之花,同時也使我認識到了自己的教學水平距離名優教師還有很大差別。在以後執教的過程中着重加強教材的分析,利用所學理論去備課、備學生,去研究習題,逐步在課堂教學中取得好的效果,使學生在課堂四十分鐘能充分接收新的信息,減少課業負擔,多一些時間去體會. 由此需要教師不斷學習,更新教育理念,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教學價值,儘快地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水平,從而真正成為一名合格的乃至優秀的教師,讓自己的教學生涯也因此而更精彩

現在自己唯一要做的事是多向像他們一樣的人學習,學習他們優秀的教學經驗,為自己的教育生涯打一個紮實的基礎。學會把他們所傳授的方法帶到課堂,讓自己的學生也樂於學習,而自己也教得輕鬆。不管試驗結果如何,我都得繼續,如果結果不樂觀,我也不氣餒,反省一下自己,回顧環節,審視一下到底是哪一個環節出錯了,然後找出原因並找出解決方案,然後繼續實施下去。

拿破崙曾説過,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自己也這麼認為,作為一名教師,那做一個優秀的人民教師也是令人嚮往的,只是這條路會很艱辛,但我會好好地利用課餘時間對自己的教學方案作進一步地審視,然後總結出一個適合自己,同時也適合學生的一種方法,讓學生輕鬆學習,輕鬆掌握學習內容。

名師課堂培訓心得體會3

借本次培訓的機會,我有幸觀摩了名師的課堂教學,在被三位老師折服的同時,也重新審視了一下自己。

作為一名剛剛踏上工作崗位的老師,我有太多的不足。拿起一篇文章來,竟然不知道該如何下手。有着太多的無奈,雖然經過了一年的教學,但有時候卻也還是會覺得心有餘而力不足。課堂教學太亂,往往不能讓課堂很有秩序地進行。通過觀摩徐老師、張老師和王老師的課,讓我有了很大的觸動,受益匪淺。

徐老師講的是三年級的《給予樹》。徐老師針對三年級語文教學的特點,重點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讓學生在反覆的誦讀中,感悟出一個善良、仁愛的金吉婭,讓人物形象能深深地根植於孩子們的心中,不但完成了基本的語文知識的教學,更能使孩子們的心靈受到感染,懂得去關愛他人:給人玫瑰,手留餘香。徐老師開篇便問孩子們喜歡過節嗎?調動起孩子們的積極性,接着板書課題,讓孩子們去讀課題,導出聖誕節時一棵特別的樹——給予樹。接着讓孩子們學習生字詞,從而由援助中心導出在商場裏有那麼一棵樹,並且貼上了人們的心願,於是就成了給予樹,並且畫出了一棵形象的樹,很直觀形象。接着示範生字的寫法,接着講解文章,將閲讀貫穿其中。使孩子們在一遍遍的閲讀中品味重點詞句,感受人物。

張老師的“鳳辣子”初見林黛玉為五年級的課程。五年級的學生重在培養學生的品讀感悟能力,在老師的引導下挖掘人物內心,在對人物的學習感悟中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對五年級的學生來説,老師已經沒有必要去泛讀全文,只挑個別句子進行泛讀便可以,但張老師卻根據文章是一片古文,裏面的句子很難讀而將全文進行了泛讀,使學生能夠更好的完成對文章的解讀。課文內容的講解條理非常清楚,整篇文章在一步步的深入中使學生對王熙鳳這個人物形象感受深刻。張老師剛開始只是讓學生通過對王熙鳳的穿衣打扮來説説王熙鳳是怎樣的一個人,接着通過對文章的學習,王熙鳳對林黛玉的關心,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等方面的描寫,來更深刻的感受王熙鳳的人物形象,最後通過觀看紅樓夢中的這段視頻讓學生進一步接近王熙鳳,感受其人物形象,在層層的深入學習中使王熙鳳這個人物生動形象。而且張老師的課中有一個亮點就是師生共同完成板書,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王老師的《寓言二則》是一篇二年級的文章,王老師針對二年級學生的特點,重在學生生字生詞的學習,安排設計了根據句意填詞的內容,使學生能更好的運用詞語。王老師剛開始上課,便讓孩子們觀看幾幅圖,猜猜圖畫上是什麼,從而調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引出本節課要學習的故事——揠苗助長。從字詞引出文章內容,使學生在更好的學習生字詞的同時瞭解故事內容,並能從故事中得到一定的啟發。也在課中穿插了讓學生在練習本上自己寫的環節,將字詞貫穿課的全部。

這三堂課都根據年級的不同,教學設計有着一定的不同,教學側重點有所不同,但三堂課也有着一定的共同點:三節課課堂氣氛非常活躍,給人的感覺是一直是以學生佔據着主導地位,老師只是在引導着學生去自主的發掘探究,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很好的發揮。而不是像我們平時的課那樣,老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記。老師和學生之間非常的默契,老師們都能很好的去引導學生,課堂氣氛非常的輕鬆,流暢,教師語言幽默,感情豐富,很容易的感染到學生,投入到課堂中去。

總之通過這三節課的觀摩,使自己的收穫非常大,為自己的以後的教學點亮了一盞指路燈。教師的責任是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始終貫穿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去自主學習。

名師課堂培訓心得體會4

連綿秋雨擋不住學習的熱情,颯颯金風迎來了收穫的序曲。9月15、16兩天,我和十餘位教育同仁共赴鄭州,參加了“聚焦核心素養,呈現統編教材實踐”名師創新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會,聆聽了薛法根、魏星、李偉忠等全國著名特級老師的課堂教學及講座,收穫滿滿,受益多多。

抓好關鍵問題,精彩句式反覆練習。這是李偉忠老師講授《我要的是葫蘆》一課時帶給我的最真切的感受。李老師講到“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這句話時,讓學生反覆讀,同時,要求他們聯繫生活實際,將原句變換成“的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的花。”這樣的句式,讓學生改寫。有孩子寫的是:“長長的絲瓜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黃色的大花。”有的孩子寫的是:“彎彎的牽牛花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蘭色的小花。”孩子們在舉一反三的練習中,既體會到了語文學習的樂趣,也掌握了語言表達的技巧。很長時間以來,我們的語文課習慣了老師的分析,少了孩子的練習,於是語文課堂成了老師的一言堂,老師喋喋不休,學生昏昏欲睡,課堂瞭然無趣。李老師的課堂,讓我們感受到:只有讓孩子參與其中,課堂才更生動。

引導孩子主動思考,主動發現問題,哪怕他們提出的問題並不理想。這是黃國才老師的課給我帶來的最大感受。黃老師講授的是《“鳳辣子”初見林黛玉》,在人教版五年級的教材中,這篇文章是一組人物描寫中的一篇,主要從人物肖像、語言等方面刻畫了王熙鳳乖巧機靈、聰明能幹、有權有勢、善於逢迎等性格特點。黃老師一上課就能孩子普及了很多“紅學”知識,包括相關考證,對於那些愛讀書的孩子來説,這些講述真的很有趣味,但如果對《紅樓夢》不太瞭解,可能聽來也是一頭霧水。在設計問題時,黃老師的問題是:“看了這篇文章,你有什麼問題想問嗎?”結果出現了短時間的冷場,接着有學生提出了問題,但都被黃老師否定——要麼太簡單,要麼被認為沒價值。黃老師一直強調,課堂教學要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學生思考。可是,學生往往達不到我們期待的高度。讓學生主動提問題,學生提問的多半是很簡單的或者沒什麼價值的。正因如此,我們往往懶得給他們提問題的時間,而是直接把我們認為“有價值”的問題拋給他們。可是這樣以來,孩子們越來越缺乏批判精神,卻來越不會思考。我的想法是:即使學生最初提出的問題沒意義也要鼓勵他們多思考,一點一點慢慢引導,強化訓練他們思考問題的能力,那怕他們最初提出的問題真的毫無意義。如果孩子的問題已經很完美,又能給出完美解答,那要我們老師做什麼呢?

讓孩子慢慢長大。這是著名特級教師薛法根老師的課帶給我的啟示。薛老師給大家帶來的課是二年級的《風娃娃》,他的課不急不徐,不故作姿態,通過一遍一遍的指導朗讀,到最後達到了讓學生嘗試複述課文、改編故事的效果。他講得透徹,學生學得起勁兒。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有一個小女生怎麼也説不好,薛老師就連續她練習了三遍,至少花了五分鐘的時間。薛老師説,可能有些人會認為,把五分鐘時間用在一個學生身上有點浪費,是對這個孩子而言,她可能受益終身,因為在這個過程中,她的能力得到了鍛鍊,自信得到了提升。你這一節課用五分鐘的時間你關注了這個學生,下一節課可以花幾分鐘時間關注另一個需要指導的學生。讓他們一點點進步,一點點長大,到最後你會發現,每一個同學都可以得到很好的關注。是的,每一個孩子都是一顆嫩芽,你要為它澆水施肥,守望它,慢慢長大,直至根深蒂,固枝繁葉茂,開花結果。教育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葆有耐心,守得初心,才能靜待花開。

姜樹華老師和沈玉芬老師的課,都涉及到了資源整合,講一篇文章的同時關聯到相關的文章,既能拓展孩子們的知識面,又能達到舉一反三的鞏固效果。劉雁華老師講授的寫作課《石榴》更是接地氣,在讓孩子們看過一個範文之後,又讓孩子們通過仔細觀察石榴的顏色、外形,內部結構,並品嚐石榴的味道,進而對《石榴》進行詳細的描寫。每寫其中一個部分,劉老師都找同學展示,且讓同學們評出誰哪拿個詞用得好,哪一句話用的好,並説出好在哪裏。這樣的生動有趣的寫作課,孩子們如何不喜歡?

聆聽名師的授課,查找自己的不足。在今後的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廣泛閲讀,如何指導孩子進行有效的習作練習,如何讓學生敢於表達自己的思想,這都是需要我們不斷摸索的問題。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向名師學習,向身邊的優秀教師學習,向教育專著學習,通過不斷的學習,提升自己的業務素養,相信我們也能打造屬於自己的完美課堂,讓孩子享受學習的樂趣,並在此過程中,修煉自己,成就自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n7v4k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