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一個小孩摸大樹的育兒心得體會

一個小孩摸大樹的育兒心得體會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個小孩摸大樹的育兒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個小孩摸大樹的育兒心得體會

一個小孩摸大樹的育兒心得體會1

現代社會,不少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總有這樣或那樣的困惑,與大家一樣,有時我也無所適從,但不管怎樣,育子這一關是天下所有父母都非過不可的。現把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些的方法和經驗拿出來,與大家分享並探討。

一、讓孩子快樂,培養其幽默感。

快樂是家庭教育的前提,實踐證明,如果失去了快樂,不管家長花小班育兒保健知識了多大的氣力,對孩子的教育最終都不可能成功。因此,要讓孩子從小學會快樂,學會與人分享快樂,尤其重要的是要學會創造快樂。在我們家,笑聲與歌聲是不斷的,有許多知識,比如成語接龍,説出世界上國家的首都等,我們都是在類似遊戲的活動中教給孩子的。

幽默感就是通過語言或肢體語言的表達方式,讓與自己互動的對象感到愉快的言語或舉止。具有幽默感的孩子通常很樂觀,在生活中不斷地製造歡笑,讓周圍的人感到輕鬆愉快,自己也會富有成就感和自信。因此,我們經常在家中與孩子做一些搞笑的事情,也經常互開玩笑,以不傷害他人為原則,同時要注意禮貌。

二、適當督促,少些干預,多些鼓勵。

大多數小孩都很貪玩,家長的督促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科學育兒知識的,但應適可而止,要注意度的把握。比如,孩子放學回家,我們就會問今天學了些什麼,老師有沒有佈置些作業?然後就讓孩子自己安排、掌握並處理時間。在孩子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家長一般不要在其身旁,不要嘮嘮叨叨,更不可喧賓奪主。只有當他遇到問題時,再進行必要的點撥和啟發,與孩子一起思考問題。

另外,賞識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家長對小孩應當堅持鼓勵為主、批評為輔的原則,更不要輕易傷害小孩。我們小孩喜歡看書,閲讀量已經非常大,從他二三歲起我們就經常在朋友甚至陌生人面前當面誇獎小孩喜歡看書,其實那時他並非特別愛看書,而現在真的已經離不開書了!當然,鼓勵也不能盲目,尤其不要一味物質鼓勵,實際上,我們很少用純物質的鼓勵。比較常用的有:給他買想看的書、允許他參加自己非常想參加的活動,等等。

三、尊重孩子,給孩子更多關愛。

要教育孩子,鄭玉巧育兒經電子書首先要尊重孩子。孩子最初的受人尊重的感覺是從父母那裏得到的,尊重別人的意識也是在日常生活中經過多次的訓練、教育,不斷地強化而逐漸建立起來的。比如,孩子正在看電視,我們希望他不要看了,這時並不是給他下命令,規定什麼時候非關電視不可。而是問他,是再看10分鐘關電視還是過15分鐘關電視,孩子一般會選擇後者(這正是我們的底線),孩子也感受到了一種民主的氣氛,更看到了家長對他的尊重。時間一到,他一般都會主動關掉電視或者離開。

給孩子以關愛的形式非常多,但我認為,儘可能多地和孩子在一起,是給孩子最大的也是最好的關愛。在每天工作之餘,我們通常會盡可能多地騰出一些時間來陪孩子,與一起讀書、一起遊戲、一起參加各種體育活動。這樣,可以擴展孩子的視野,豐富他的知識,陶冶他的情操,使的人格更加完善,同時也促進家庭成員的交流,增育兒心得文章進家庭的和睦。

如果幼兒園給了家長參加與孩子一起活動的機會,家長最好不要錯過,也不要讓老人代替,更不要以各種藉口拒絕。實踐中,我是非常積極參加這類活動的,比如親子游戲、家長會、公開課等。參加這些活動,對孩子來説意義非常重大,他會覺得家長非常重視他,十分關愛他,能讓他獲得尊重,給了他力量,也樹立了信心。

四、以身作則,身教重於言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在他兩三歲時,由於我們也要學習,看書、備課,參加考試等等,是經常的事,我們基本不打牌,也很少抽煙喝酒。這給了孩子一種很強烈的暗示:人生必須努力,少做無意義的事情。現在我的孩子課外閲讀的興趣非常強,能夠比較專心地學習,而且強烈地反對抽煙和打牌,環保意識也非常強,應該説與我們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總之,教育孩子是一件非常複雜而又關係重大的事情,方法很多,困難也大。沒有耐心,缺少技巧,特別是不動腦筋地教育孩子,將會禍害無窮。

一個小孩摸大樹的育兒心得體會2

我對孩子的期望和大家一樣,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成長,每天開心快樂,想讓她學到更多的本領,長大後更好的融入社會,能夠處理好以後所遇到的各種問題。

在現在的生活中,我對孩子的習慣非常重視,我們刻意的去培養她,要有良好習慣,讓她從現在的有意識行為向無意識轉變,我會不厭其煩的跟她説飯前要洗手,每次都提醒,到現在她自己吃飯前主動去洗手,不再問為什麼,可能剛開始的時候,我會跟她講,洗手是為了洗去細菌,或者把細菌放大説成蟲子,讓她感到洗手的重要性。我想這就是習慣的培養過程,這個過程很長,可能每次我嘮叨讓她洗手的時間比她洗手的時間還長。

在孩子吃飯的事上,我花的時間比較多,我女兒近一年來體重沒有一點增加,每次吃飯各種理由,蔬菜不吃,肉也不吃,飯嫌多,湯太燙,弄得我實在沒有辦法,後來發現女孩還是比較愛漂亮的,就從這裏下手,蔬菜吃了眼睛會變亮,吃肉可以長身體,穿更漂亮的裙子,喝水嘴脣不會裂縫,鼻子不會流血,這樣才能像公主。其次還要給予各種鼓勵,表揚,算是能把飯吃完,但我估計時間不會太長就會不管用了,這種方法只能管一時了。實在沒辦法時只能採取措施,收零食、不讓看電視、再不行就罰站了。在這方面我做的確實不好,也是無計可施了,説説都不怎麼像心得了,有點牢騷了。

動畫片每個孩子都喜歡看,關鍵是現在電視台一直沒完沒了的放,這個台結束那個台開始,弄得孩子整天有的看,所以這個問題也比較棘手。我對孩子看電視的時間每次不超兩集,看多了馬上干預,在看電視的時候坐姿和距離必須不停地提醒。我女兒這個年齡還沒有能自己主動不看的控制力,在這個問題上我最容易的犯得錯誤是,光顧自己做事忘了時間,甚至有時候沒時間陪孩子,主動要求孩子去看會電視。這樣就會造成孩子對長時間看電視習以為常,感覺我叫她去看的,有底氣,長時間看電視也就順理成章了。為這事我專門買了個鬧鐘,這樣可以及時提醒自己孩子看電視的時間。還有在叫孩子關電視的時候一定要到她面前和她説清楚,因為孩子在看電視的時候很投入,你叫她的時候她基本聽不到,就是她答應了也可能是條件反射,這個時候也不能怪孩子不聽話,要到她跟前好好跟她説,把她的思維從動畫情節中拉出來。當然這個時候正好是廣告時間最好。這個問題我覺的還是比較好處理,畢竟我可以控制電源,就是一時不高興,可以馬上用別的事情來轉移。

我女兒還有個毛病就是不容易接受批評,對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比較堅持(其實是錯誤的),前一個階段一直認為1+1不是等於2 。我就是讓她數手指也是不承認,可能她是礙於面子或是真的不知道,有時候我會堅持,想讓她明白1+1就是等於2 。最後的結果是她轉移話題,甚至直接走開。這種問題遇到過好多次,説她的錯誤時,她基本上不會直接接受,有時她很反感。雖然在她這個年齡我不想刻意的讓她學考試中遇到的知識,但遇到這種情況還是很着急,怕她以後會變得很任性。現在我找到了比較有效的方法,就是從側面讓她瞭解她認為“正確”的事,從動畫片中,還有就是點讀機,當然最好是老師説的。在動畫片中出現1+1等於2了,讓她重複看兩遍。隔段時間再問她時,她會很好的接受,但是要對她以前的錯誤隻字不提,這樣在不傷害她自尊的同時讓她改正錯誤,學到正確的知識。

在孩子活潑、勇於表現這個方面我們嘗試了很多方法,可能是遺傳原因,我們夫妻的性格都比較內向,不善言表。所以教育女兒時有好多弊端,目前女兒特別內向,不肯主動發言,不善於表現自己,遇到有點困難的事容易逃避,我們一直鼓勵她獨自做點事情,能夠主動地和別人溝通,效果都不是明顯。這是我們最困惑的事情,當然我們以後會繼續去尋找好的方法讓她不斷進步的。

最後祝孩子們健康成長,老師、家長平安幸福!

一個小孩摸大樹的育兒心得體會3

在女兒成長的過程中,我真真切切地體驗到了帶一個孩子不易,帶好一個好孩子更是難上加難。在孩子上幼兒園後,我的所思所想所感頗多.借這次機會把我的絲絲火花記錄在此,以拋磚引玉,與家長共勉……

一、注意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1978年,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聚會。人們對於諾貝爾獎獲得者非常崇敬,有個採訪人員問其中一位:“在您的一生裏,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裏學到的呢?

這位白髮蒼蒼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微笑着回答:“是在幼兒園,因為在幼兒園裏,我學會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飯前要洗手;午飯後要休息;做了錯事要表示歉意;學習要多思考,要仔細觀察大自然。我認為,我學到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

由此可見,習慣對人生起着巨大的作用,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

(1)培養孩子的良好生活習慣

從哪兒來的,放到哪兒去,物品擺放整齊。瑤瑤每天早中晚刷牙、一幅畫、

散步、半小時音樂或英語、故事時間,每次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換鞋洗手,會給她做一些月計劃、周計劃、日計劃。把商量好的在這個月養成的習慣寫上去,讓孩子自己評價,如果當天做到了,就貼笑臉貼畫。

採取親子契約的形式,比如吃飯看動畫片,可以畫一幅圖以協議的方式,如果做到了,有什麼獎勵,如果沒做到,有什麼懲罰。

(2)培養孩子的讀書興趣

在瑤瑤1歲多時,就買了很多書,選擇趣味性強、能吸引孩子的繪本和智力遊戲等。3歲時,就帶她去圖書館,養成每週自己要求去一次的習慣,讓她自己選擇書籍,若選的書超過她的年齡,我會跟她説清楚,每天在睡前必須講兩本故事書才睡的習慣,讀完幾遍後,要求她把故事講給我聽。有時在路上還會給我講大灰狼、卡梅拉、綠毛怪的故事。

二、注意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表達能力是社會交往中必不可少的條件,包括書面表達和口頭表達,書面表達能力包括閲讀、朗讀、書寫。在書面表達方面,主要是每天在孩子睡覺前朗讀一些故事繪本、兒歌、國學經典等給孩子聽;在口頭表達方面,主要是鼓勵孩子多説話。

(1)專注地傾聽,她會很享受這種默默的傾聽,會越説越起勁。

(2)講一句完整的話,做到習慣性地把話説完。

媽媽:“你喜歡天空嗎?”

瑤瑤:“喜歡” 。

媽媽:“為什麼”?

瑤瑤:“有星星和月亮” 。

我會請她把話説完整,“因為天空中有星星和月亮” 。

(3)做到有問必答。

要不厭其煩地、耐心地回答——即使同一個問題已經問過許多遍了,如果一時難住,也要答應她在一定時間內去問別人或者是查資料等。

(4)與孩子做遊戲。

鼓勵孩子介紹遊戲角色或者情節等,在遊戲中,有時孩子講話的語序不對或者是亂用詞等等,這時,需及時糾正。在糾正時,主要將正確的話説一遍就可以。到下一次孩子再説同樣的話時,你將會驚喜地發現,他是按照你上一次糾正的那樣説的!

一個小孩摸大樹的育兒心得體會4

有幸和大家交流一下平時指導孩子自學的方法感到很高興。小學是孩子一生學習的起始階段,很顯然這個時段顯得尤為重要。這是一個知識從無到有,從有到逐漸加大面的過程。很多人都知道小孩子的好奇心很強,什麼都想問個為什麼?這個時候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去弄清問題過程的興趣。孩子的提問.疑惑,知道的可以用有趣的比喻或故事來回答,不清楚的可以暫緩回答,比如説容我思考一下,或查一下資料等,千萬不要輕易的回答不知道,別煩,因為這樣會打斷孩子的興趣,使之心灰意冷,久而久之孩子想知道的由於怕遭到拒絕而變得不想多問了。孩子對去弄清問題的興趣培養起來了,你會覺得做家長面對孩子的學習很輕鬆,因為隨之而來的是孩子學習的主動性。

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是自主學習的重要一面,沒有章法毫無頭緒的學習會使你很被動。因此平時我也很注意孩子的學習習慣,逐漸引導孩子在時間上的安排,比如背誦的時間放在早飯前,做作業的時間放在早飯後或晚飯前,閲讀的時間放在睡覺前。孩子很配合使我引導很得力。現在的他作業沒有完成,偶爾他媽媽叫他先吃好晚飯後再繼續做時,他都會請求我們等他一會兒,我也覺得有一點道理,一篇作文一道題目思考到一半突然停止,肯定不利於今後的學習。小孩子都有頑皮的一面,有時也會因為要玩而出現作業拖拉現象,我會適時的微笑提醒,對於偶爾濫看電視或玩電腦遊戲的他一旦被我發現絕不縱容,他的懇求是毫無商量的餘地。

引導孩子遇到有些問題時讓他自己先思考是我教育兒子的另一方面,最好的結果是由他的嘴巴説出答案或親手完成。他做錯時我會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理由是什麼?怎樣想的?我絕不會罵他,相反我還會表揚他,然後再告訴他正確的思考方式。如果對孩子有些問題的提問總是直接回答,表面上看是幫助孩子學到了知識,孩子也輕鬆了,而在我看來不見得對每個孩子都是好事,時間長了有些孩子會產生依賴性,不肯動腦筋,遇到問題就問人,這樣對培養孩子愛動腦筋很不利。

孩子的學習是多方共同努力的事,説實在的,在孩子一些學科學習方法上的指導我也很無奈,很外行,有句成語叫事半功倍説得好,好的方法會使孩子的學習輕鬆自如,這還要求我平時要多請教孩子的老師,有優秀經驗的家長,讓我們為培養下一代合格的人才而共同努力吧!

一個小孩摸大樹的育兒心得體會5

時間過的真快,孩子不知不覺就開始就讀大班了,我家這孩子經常被老師們説懂事、然後各位家長們也在我育兒有方,其實這都是非常簡單的,我只是做到了自己身為家長應該做的,我從來不會過多的去關注他,陪伴他,要知道過多的寵愛,是會把孩子推向歧途的。

一、多注意細節,互相成長

現在孩子已經是大班了,作為他的媽媽,我會經常去注意他的變化,然後清楚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要想讓自己親近你,你首先得讓他覺得他在你的心目中是最重要的,否則就算你是他的爸爸媽媽,他也很難跟您敞開心扉,在教育孩子這塊其實也是雙向的,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不妨先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就比如現在的孩子就是非常喜歡把自己平常在幼兒園裏的瑣碎事情説給你聽的,以前每天在放學的路上你的孩子是否有一直在碎碎念,而現在變的不愛説話了,你責怪他現在有心裏話都不跟你説了,其實我跟我孩子也有過這個情況,那是因為我在接他放學的路上,我只顧着盯着手機忙工作,對於他説的話,我總是愛答不理的,有時候甚至都是直接忽視的,其實他有在時不時的跟你透露點什麼,他就會想,既然媽媽都不願意聽,那我就不説了。長期以往你就會跟孩子有一大段難以言喻的距離,真的要去認真的聽他們的話,在他們説完跟誰玩耍了之後,可能就要説自己在幼兒園裏犯什麼錯了。所以作為父母真的要多審視自己,孩子們是第一次當孩子,我們也是第一次當父母,都是在互相學習的,不要覺得自己做的一定就是對的,這點很重要。

二、寧願説建議,不説批評

這個年紀的孩子,的確特別的喜歡聽表揚的話,但是不代表他們也能接受批評他們的話,真的會對他們的打擊很大。比如有一次,兒子在幼兒園跟人打架了,把別人額頭都砸出血了,孩子他爸回來就是在批評他,不問緣由,孩子就在那一直哭。後來我就先了解情況,才知道,是那個男孩子一直在煩他,我兒子也是再三警告,説不要在吵他了,對方就是不聽,反而變本加厲的動手動腳的,他這才把我跟他説的在幼兒園跟同學和睦相處,不要吵架打架一事直接拋諸腦後動手的,因為我好像並沒有教過他,如果對方咄咄逼人不聽勸阻怎麼辦,最後他也只能遵從自己的本能,去讓對方閉嘴了,要説錯,其實我也有錯。這件事之後,他直接不肯要爸爸抱他,因為在他心裏,自己沒錯,而卻迎來了你的批評。對於孩子的第一次犯錯,真的寧願去了解情況,建議他以後怎麼做,也不要直接批評,真的對他們的打擊會很大。

父母是在孩子的成長中扮演這極為重要的角色的,希望各位做父母的的不要讓自己失去孩子的信任,他們要成長,我們同樣也要成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mw8ne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