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中庸讀書心得

中庸讀書心得

中庸就是即不善也不惡的人的本性。從人性來講,就是人性的本原,人的根本智慧本性。實質上用現代文字表述就是“臨界點”,這就是難以把握的“中庸之道”。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中庸讀書心得,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中庸讀書心得

篇一:中庸讀書心得

《中庸》是我國儒家的重要哲學經典之一,是一部含有深刻哲理的古代思想文獻,通常被認為是孔子的孫子子思所著。它原來是《禮記》中的一篇,南宋哲學家朱熹把它從《禮記》四十九篇中抽出來,與《大學》、《論語》、《孟子》合稱為“四書”。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中庸的思想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內容相當豐富的人生哲理,也是實用的學問,可以使我們終生受用不盡,甚至對我們民族性格的形成有着重要影響。“中”就是不偏不倚,“庸”就是常。“中庸”就是要勸人們在思想上要不偏不倚,在行為上要不走極端,無不及亦無過之。其中也體現了儒家關於修身、治國、處世等方面的倫理道德思想。

最早提出“中庸”一詞的是孔子。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孔子認為,有道德的君子能夠做到中庸,小人卻違背中庸。君子之所以能達到中庸的境界,是因為他的言行時時刻刻都適中。小人之所以違背中庸,是因為他做事肆無忌憚。行中庸之道,其實也就是我們常常説的做事要有分寸、有尺度,做到恰如其分、恰到好處。就好比琴絃,拉得太鬆,就不成曲調;拉得太緊,就容易繃斷;只有鬆緊度恰到好處,才能發出美妙的聲音,人生亦如是。

對國家來説,“和”是處理國際關係的重要指導思想,我們提出了“和諧社會”的口號,我們國家也要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自古就有以和為貴的優良傳統,北京奧運會上,一個“和”字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向世人傳遞了中國的'處事態度。對於我們個人而言,每個人要理性對待問題,以中庸的態度處理問題。 中庸之道看似平常,然而越平常的事情往往越難做到。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鮮能久矣。”“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説明堅持中庸之道是十分困難的。每個人都有無盡的慾望,我們每個人都有這種天性,這種天性使我們不僅僅滿足於吃得飽,穿得暖,而是有更多的追求。於是,我們漸漸不再是僅僅是為了生存而忙碌,還為了名與利,為了無窮無盡的慾望去忙碌,變得像個陀螺一樣轉個不停,不知不覺中成為了慾望的奴隸。

只有學習中庸之道,保持中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為慾望所困擾,才能做生活的主人,活出自我,達到“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靜隨天外雲捲雲舒”的超然境界。

篇二:中庸讀書心得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與大家交流是學習國學經典《中庸》的心得體會,修傳統文化,走智慧人生。

《中庸》一顆在歷史長河中,綻放出屬於自己光芒的明珠。《中庸》一本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寶典,《中庸》一本讓人如獲至寶的書籍,而我在今年暑假有幸在李校長的引導下欣賞了此書。我的心靈如開啟了一條縫隙,智慧的陽光使我頓悟,現將自己的一點點片面的看法寫下來,希望各位同仁能不吝賜教,給予包涵。 《中庸》從字面上理解,便是“執中”之意,但是在執中又當求“中和”,在一個人還沒有表現出來喜怒哀樂之時的平靜情緒就為“中”表現出情緒之後經過調整而符合常理為“和”。通過讀此書,讓我認識到了它是我國儒家經典之一,是儒家乃至整個傳統文化的思想核心,是幾千年來的中華民族偉大智慧的結晶。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首先要讀的是《中庸》裏的“道。”“道。”是什麼?道是生命本體的軌跡,淺顯説就是生活的尋常,我們教育從外層看是教育孩子基本的道德。基礎的文化,但內層確是在護送他們走過“尋道”之路的一段重要的旅程。從大義上講,我們的工作是幫助許多懵懂的心靈探索真實、正確的生命軌跡。作為教師、長者,我們的確比孩子更深切、更準確的瞭解了生命,但我們當中又有幾個真正的尋到了最本真的道、最準確的道呢?或許,很多人與我一樣仍在尋找。有句話説:“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當這個極具震撼的稱謂響徹在每個從事教育事業的人的心頭時,我們又是否捫心自問敢不敢承負如此之巨的挑戰。

作為敬德修業的君子應謹言慎行、戰戰兢兢,通常,人在眾目睽睽之下,容易謹言慎行、小心謹慎。一旦自己獨處時,就會喪失警覺心,從而做出不該做的事。卻不知,人間私語,天若驚雷;暗室虧心,神目如電。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不可自欺欺人啊!我們都見過走鋼絲這一雜技,走鋼絲就象徵我們一路的修行,身下是萬丈深淵,每走一步都要膽戰心驚,因為稍不留神,必會墜崖身亡,心念稍不注意,也會被外界慾望、名利勾引而墮入地獄之門,人往往忽略一些細節,其實,在最隱微之處更易顯現,就如同黑暗之中一點燈火,卻是那麼清晰明亮。俗語講:細節決定成敗,多少人不注重細節,從而導致人生慘敗,與機緣擦肩而過,由於一時疏忽,結果滿盤皆輸。給人生帶來敗筆,更甚者帶來生命之憂。又有多少人謹小慎微,保全生命,贏得機會,所以,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裏我要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有一個英國青年和德國青年走在路上,突然發現地上有一枚硬幣,英國人對此不屑一顧,並從錢上跨過去;而德國青年卻兩眼放光,興奮異常的撿起來。十年之後,再相遇時,英國青年一事無成,貧窮落魄;而德國青年成為腰纏萬貫的富翁。從這個故事中可見,細節決定成敗,所以老子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李一冉老師的《中庸》十大智,從不同角度解讀人生,開啟我們的智慧,進而過智慧人生。“智者樂水”篇,讓我們明白智者樂,仁者壽,遊戲人間三昧,清靜無為安詳,念念無滯,止於至善。“智者剖析”篇,分析智慧種類,領悟大智之妙,不斷提升智慧境界,超越自我,成就永恆。“智者源頭”中讓我們瞭解人生宇宙的真相,正本清源,人性迴歸,倘若找到生命的源頭,就不會走到生命的盡頭。“智者不惑”篇則讓我們看到人生在世,迷惑叢生,只有明白真理大道,走出人生困境,才能過不惑人生,品人生精華。“知人者智”則是一門處事哲學,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始終立於不敗之境地,使我們人際關係和諧,事業輝煌,人生圓滿,“明辨是非”篇則能夠讓我們明辨是非曲直,妙辨不爭,恆順眾生,煩惱不生,看破放下,自在解脱。“通權達變”告訴我們以不變應萬變,萬變不離其宗。“如如不動”“顯仁藏智”等都有很多的大智慧,讓人受益匪淺。所以,此書不看,一生遺憾,此書一讀,智慧湧現。

教師如果希望引導學生走正確的路,激發學生對真、善、美的渴求,使學生的素質和能力得到最高發展,那麼,我們只有從完善自身做起,拿出一顆真誠乾淨的心,不為私利,去為孩子描述一個真實生命的形狀。有句廣告語説得很棒,“和你在一起”,老師每天與純真的孩子在一起,絕不是發號施令,宣佈清規戒律,來管制、約束孩子,而是要讓他們感知一種互相尊重的真誠的生活,感受心與心的交融,讓他們慢慢理解,真實生活就是平實無華中泛着不息的快樂。

作為教師,讀了本書最大的收穫就是要懂得“人類最重要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共處,”而實現這種和諧之本就在於心靈之間的真誠交流,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師生要多一些心與心的交流,創造出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讓他們享受學習的美與快樂,同時,作為教師,我們還要以身作則,為孩子們做好榜樣,不愧於“人類靈魂工程師”這個美譽。

《中庸》是我們中國人的精神護照,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我們做人一定要做“中庸”之人,我不禁感到,人民教師肩負着培養祖國建設接班人的重擔,真是任重而道遠啊。因此,我們更應該以德為尊,亦慎其獨,完善自我,立好榜樣,心心交融,讓孩子們更容易地進入生命的正確軌道。最後讓我們共修傳統文化,走智慧人生吧!

篇三:中庸讀書心得

對於環境的理解是隨着時間而逐步改變的。有段流傳很廣的名言是這麼説的,如果一個人不喜歡周圍的環境,就要想辦法努力改變它;如果不能夠改變環境,那就努力去適應環境;如果不能適應周圍的環境,就想辦法再換個環境試試。樹挪死,人挪活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可是,如果換個環境仍然沒有辦法適應呢?照着這個思路思考下去最後會得出一個什麼結果。雖然有點哲學上一辨到底的意味,但有些東西把牛角尖鑽透了之後,反而知道該如何輕鬆面對了。就象經歷過的人,無所畏懼。但這種無所畏懼和無知者無畏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含義。後者是初級階段,前者提升的層次更高,視野更開闊。

中國人講中庸之道是有道理的。老祖宗幾千年的東西,畢竟對後世有所啟迪。以前對於中庸的理解非常的片面狹隘,總以為是抹殺個性之事,這其實是不懂得如何通過中庸求同存異,揚長避短。中庸之道,個人的理解,更多的是為了雙方的溝通與交流,找到彼此承接的平台,哪怕對方與你的差異完全是一南一北,你仍然可以從個人愛好,或者是某些不為人道的小祕密找到話題。

更多的時候持有中庸這樣一種態度,可以急事緩辦,可以將不好辦的事情改變過來,扭轉局勢。以退為進,是為了更好地進攻。在戰場上,一個人在沒有學會如何進攻敵人之前,先學會保存自己是非常重要的。著名的股神説得非常有體會:投資最重要的是想方設法保存原有資本,第一條如此,第二條、第三條同樣如此。

什麼樣的光芒最長久?不是突然一現的流星之光,只有恆星那並不太強的光,夜夜可見,永遠在天空中閃亮。又想起登高必跌重,一步步行去,踩踏實了,最為穩妥。

中庸並不是放棄自己的立場,雖然許多時候中庸意味着保持中立,但中庸絕不等於平庸。怕就怕,過於聰明,起點不高,看得不遠,不知道天多高地多厚,自以為是最誤事。因此才會有“難得糊塗”這樣精妙的語言。

中庸是一種處世態度,它只是一種手段,不是目標。因此,學會中庸,給自己更廣闊的天地,中庸與雄心壯志並不矛盾。年輕時候愛走極端,隨着閲歷的增多,逐步明白了,中庸,會給人帶來更多的迴旋餘地。

標籤: 中庸 讀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lvm20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