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物理教育心得體會

物理教育心得體會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物理教育心得體會,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物理教育心得體會

物理教育心得體會1

高一很多學生學習物理有些困難,這是學生容易分化的階段。因此,在教學中,我注重研究高中物理的知識特點和學習方法,加強學生學習習慣和思維方法的培養,其中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是提高高一物理教學質量的關鍵。

首先要把握好進度,不能急功近利,尤其是在以上難的教學中。第二,重在理解,不要死記硬背。高中物理學習,記的東西不多。必要的物理概念和常數是需要記憶的,而大部分物理知識都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不要死記硬背。第三,在教學中,要加強觀察和實驗。老師一定要搞清楚總結歸納物理現象的過程,不要草率下結論。學生應該意識到物理是一門注重理性的科學。最後,不要隨意增加教學難度。比如例題和習題要精挑細選,要符合學生實際。對於成績優秀的學生,可以選擇一些進階練習,而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説,高一的練習仍然是對概念的理解和簡單應用。不要總是給學生綜合性的問題,也不要給學生高考的試題,那樣只會適得其反。

物理教學有兩個方面: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所以我們不僅要重視教師教學方法的研究,還要重視改善學生學習方法的探討。教學方法只被理解為教師的教學方法,只重視教學方法的研究,而忽視引導學生學習方法的探索,這種現象對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物理教學質量極其不利。物理教學不僅是傳授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也是教學生如何學習物理的過程。學生學習物理的效率和成績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的學習方法是否科學。物理教師教學的最終目標只能是學生的“學”和“學”。因此,在研究教師教學方法的同時,要認真探索學生的學習方法。

一、在設計教學方法的同時設計教學方法

備課的本質是一種教學方法設計。因此,從教材和學生的實際出發,在準備知識和教學方法的同時,把握他們的特點,準備學生的學習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章節不同教材各有特色。教師在教學方法上往往採用不同的形式。同時,他們還應該考慮學生應該如何在這種教學方法下學習,以掌握學習的主動性,這需要設計具體的學習方法。

二,教與學的方法在教學方法中的實施

學生學習方法形成的一個重要渠道是教師的影響。教師的教學方法往往成為學生的學習模式,教師陶冶學生的重要途徑是課堂。這就要求我們一方面要向學生傳授知識,另一方面要考慮如何傳授學習方法。

(1)教學生學會聽課。

對於一個學生來説,聽課是他學習的中心部分。學生主要通過教師的課堂教學獲得各種知識。因此,是否聽課對學生的學習成績起着極其重要的作用。至於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特點,一個物理老師講課的特點是什麼,學生應該如何把握自己的特點來適應他的教學,聽他講課,很少有人研究過。通常我們強調學生上課要注意聽課,遵守紀律。但是我們經常發現,有一部分學生腦子正常,智力好,遵紀守法,上課認真聽講,卻無法提高學習成績。當他們提問時,他們是無知的。仔細推敲,原因是聽課聽不進去,不能掌握老師講課的要領。所以作為一名高中物理教師,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在適當的“温度”下,結合知識教學,一定要有機地講: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有什麼特點,與其他學科有什麼區別。高中物理的力、光、熱、電四個部分有什麼區別?高中各類物理教材的教學方法有什麼特點?你在講物理課上有什麼習慣,學生應該怎麼做才能適應自己的教學,聽好課。

(2)教學生跟着教師的思路,牢牢抓住基本概念。

在物理課堂上,教師提出問題、進行實驗、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各個環節,都有各自的一套方法。教師的思路是按照教材的系統,依據人們認識的客觀規律而展開的,所以要教會學生使自己的思維活動跟上教師的思路的展開而展開,這樣就會弄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在學習物理知識的同時,學習思維方法和處理問題能力。

學習高中物理,掌握基本概念是關鍵。要教會學生從教師的講解中,抓住:①弄清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及它是怎樣提出來的。②瞭解概念的表達方式。③弄清怎樣使用這一概念進行計算或解決實際問題。④搞懂概念的應用範圍和條件。這樣學習基本物理概念,就算抓住了要領。學習物理基本概念,還應從反面多問幾個為什麼,從不同的角度去加深對它的理解。

三、在課外輔導中指點學法

物理教師對學生的學法指導,除了課堂上的講授、示範外,在課後的輔導中,再在學法上給以指導和點撥也是非常必要的。在課外輔導中指點學法,我認為主要應抓住如下四點。

(1)指導學生正確處理理解和記憶的關係,加強記憶,戰勝遺忘。

(2)在指導學生做習題中,引導科學的思維活動,不斷探索解題方法和技巧。

(3)要給學生留思考題,埋伏筆。把教材重要和關鍵部分提煉成問題,引導學生思索和爭論,促進學生認識的深化。

(4)要指點學生怎樣去預習教材和閲讀課外讀物。教學生列內容提要,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較好形式,關鍵要持之以恆,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做到看書和思考相結合,看書與質疑問難相結合。

物理教育心得體會2

新的課程標準已出台,在這一新形勢下,如何合理使用中學物理新教材,如何遵循《課標》的思想及中學教學大綱的要求去培養適合社會發展需要的新型物理學人才,就成了擺在我們這些中學物理教師或準教師面前的重要課題,為此我想就新課程標準中的教育新理念提出自己的認識和見解。

一,物理教育學的性質及研究對象

物理教育學是教育學的一個分支,屬於學科教育學的範疇。物理教育學是研究教育現象及其規律的一門科學,即研究物理教育和教學的問題。學習和研究物理教育學,首先要鑽研和領會已有的物理教育教學理論,因為這是人們多年來對教育規律的認識成果,接受這些成果有助於避免重複別人在物理教學上所走過的彎路。但對物理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必須與當前的物理教學實踐。

二,注重學習環境,讓學生參與物理

通過創設良好的人際關係和學習氛圍激勵學生學習潛能的釋放,努力提高學生的參與質量。和諧的師生關係便於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教師只有善於協調好師生的雙邊活動,才能讓大多數學生都有發表見解的機會。例如,在討論課上,教師精心設計好討論題,進行有理有據的指導,學生之間進行討論研究。這樣,學生在生動活潑、民主和諧的羣體學習環境中,既獨立思考又相互啟發,在共同完成認知的過程中加強思維表達、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逐步提高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質量。教師要善於為學生提供合作學習的機會。合作學習是21世紀學生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之一,它是在教師主導作用下,羣體研討,協作交流的一種學習方式,它能有效地改善學生學習環境,擴大參與面,提高參與度。

三,認清《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對高中物理教育的.定位。

物理學是一門基礎自然科學,它所研究的是物質的基本結構、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運動規律以及所使用的實驗手段和思維方法。隨着人類對物質世界認識的深入,物理學一方面帶動了科學和技術的發展;另一方面推動了文化、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經典物理學奠定了兩次工業革命的基礎;近代物理學推動了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航空航天技術、生物技術等的迅速發展,繼而推動了人類社會的變化。

高中物理課程應體現物理學自身及其與文化、經濟和社會互動發展的時代性要求,肩負起提高學生科學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任。為了適應科學技術進步和可持續發展的需求,培養高素質人才,必須構建符合時代要求的高中物理課程。

四、注重問題情境。讓學生親近物理

人的思維過程始於問題情境。問題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其求知慾與好奇心。為學生的學習作好充分的心理準備,讓學生親近物理。

1.創設動畫情境,學生對於形象的動畫卡片、投影、實物或生動的語言描述非常感興趣,他們的思維也就容易被啟迪、開發、激活。對創設的問題情境產生可持續的動機,這種直觀是一種“催化劑”,給學生的學習活動帶來一定的生活色彩。不僅對創設情境產生表象,更重要的是增強了學生的學習策略意識的培養。

2.創設生活情境,物理來源於生活,讓學生感受到物理就在他們的周圍。因此,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生活中的情境,強化感性認識,從而達到學生對物理的理解。

3.創設故事情境,學生都很喜歡聽物理故事,而且可以從故事中得到更多的物理啟示。

4.創設挑戰性情境,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新奇的,具有神祕色彩的情境,能有效地激趣、導疑、質疑、解疑,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5。創設遊戲情境,學生集中注意的時間較短,穩定性差,分配注意的能力較差,教師可創設遊戲情境,讓學生在遊戲的活動中不知不覺地進行學習,以延長有意注意的時間及增強學習效果。

6.創設發現情境,培養學生創新意識,並不是都讓學生去發明創造,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去獨立思考去發現,這種發現本身就是一種創造。

7.創設實踐情境,學生的第一發展水平和第二發展水平之間存在着差異。教師應走在學生髮展前面,創造“最近發展區”。注意適時、適度創設實踐情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五,注重學科間知識的滲透

隨着社會的發展及高考模式的改變,現行的中學物理教學不應單純立足於物理知識的學習,而要把物理知識與化學、生物、地理乃至歷史知識相互穿插,並適當增加這方面綜合題的訓練,以達到培養學生解決學科綜合題的能力。

例如,在講解“能量轉化守恆定律

在講解“原子物理學”的有關知識時,可以與化學上的電離及生物上的遺傳、變異等相聯繫;在講解“磁場對電流的作用力”時,可以與生物上的血液流動方向掛鈎;《電磁感應》一章中,在判斷飛機在某地方上空飛行時兩機翼的電勢高低時,可以與地理方面的知識相聯繫。

六,改進評價方法,完善評價體系

根據標準及大綱的要求,目前的評價理念是以人為出發點,促進個體的和諧發展,要更多地體現對人的價值的重視,促進個體價值的實現,更多的關注人的主觀能動性,激發人的主題精神。在評價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⑴評價主體互動化:即強調評價過程中主體間的雙向選擇,溝通與協商;

⑵評價結果效益化:即重視評價結果的科學化反饋作用,以使被評價者最大限度的接受;

⑶評價方式動態化:即給予多次評價的機會,注意評價對象的轉變與發展;

⑷評價內容多元化:即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考察;

⑸評價模式過程化:即不要只關注評價結果,不要只關心學生作對了多少,要更重視的是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用去了多少時間?是否與他人合作過?是否遇到過較大的困難,最終又是如何解決的?

⑹評價施實日常化:即重視評價的實效性。鼓勵將評價貫穿於日常的教育教學行為中,將評價日常化,通俗化。

此處以研究性學習評價為例:為了讓學生既能體驗成功的快樂,又能及時知道自己“研究”過程中的不足,通過設計量表等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具體操作時分五個步驟:

⑴教師設計量表。具體內容包括開題評價,過程評價和結題評價。三各項目下又各有子項目,各個項目又各佔一定的權重。

⑵組織學生根據量表自評。包括自我肯定,自我批評,意在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⑶教師評價。指導老師根據量表對所指導的學生客觀評價,並把評價結果反饋給學生一份。讓學生與自評量表對照。如有明顯爭議,鼓勵學生提出來和老師商榷。

⑷課題組評價。在課題組內組織評價委員會,既有資深老師參加,又有年輕老師參加,對各班小組“研究”進行評價,選出優秀研究組,通過表揚和樹立榜樣形式,在班內,校內倡導研究之風。

⑸校內評價,在學期結束時,在各班中選取研究比較好的小組,向全校公開彙報,以號召全校師生都支持研究性學習。

關於對新課程標準中的教育新理念的理解需要我們在實踐中細細地摸索,探尋。這裏指出的幾點看法只是一家拙見,希望大家能加以補充和指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l4qrm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