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路遙人生讀書心得體會

路遙人生讀書心得體會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路遙人生讀書心得體會,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路遙人生讀書心得體會

路遙人生讀書心得體會1

寒假過後看的第一本書就是路遙的《人生》,一起借的還有村上村樹的《挪威的森林》,先後翻了一下,便被《人生》深深吸引了。作者路遙短暫的人生卻寫下了不朽的鉅著,讓我們瞭解那個年代那個地方的人、事、物……在看他的《平凡的世界》時,我就被他細膩貼切的描寫震撼了。

《人生》寫的是一名青年高加林人生中的一段經歷,命運的小船時而順風順水,時而遭遇風雨洗禮。高中畢業沒有考上大學,回到農村,做了三年老師後因村支書的兒子畢業而中斷教師生涯。痛定思痛後決心以勞動來養活自己,這時候也得到了雖沒有文化但心善真誠而且容貌出眾的巧英姑娘的一片深情。如果生活就這樣過下去也是一件美事,偏偏又因為加林叔叔的轉業,成為當地勞動局局長,於是,命運的小船駛入了由人為的幸運造就的寬闊美麗的河流中。人最可怕的當道了另一處高地的時候往往會忘本,就像我們吃到一樣從沒有吃過的東西后,想着要吃到更多的沒有吃過的東西一樣,慾望在膨脹,人心在向更高處看齊。加林也不例外,成為記者後,他對待工作非常認真,也做出了一定的成績,一段時間後和老同學播音員黃亞萍開始了羅曼蒂克的愛情,把一心愛自己的巧英拋棄在半路上……

也只有當一切經歷過之後,回想起來才能夠部分明白生活的真諦,在生活的驚濤駭浪中沉浮,唯有善良、才學是永遠屬於自己的財富。有金子般心的巧英聽到加林被退了職,依然尋思着為回到農村後的加林找代課老師的工作。小説沒有再寫下去,留給讀者更多的感歎與遐想。如果加林到城裏以後,能夠保持初心,與巧英結合的話,也許就不會出現被舉報而丟職的事。作為讀者對加林沒有走好這一步,沒有把握好真正愛他的.姑娘兒感到惋惜,心性可以高一點,但是做人的良知才是根本,德不配位就會使人跌倒。人生沒有如果,在經歷了一些風浪後,我們仍舊要有勇氣去面對紛繁的生活,歲月積澱下了怒和哀,必定也會給頓悟的人以喜和樂。

路遙人生讀書心得體會2

路遙的《人生》發表於1982年,講述了改革時期陝北高原一個年青農村小夥子的人生經歷。他叫高加林,高中畢業後回到農村當起了小學教師,在這塊貧瘠的土地上滿足地生活着,可是因為村長的兒子高中畢業沒事做就取代了他的位置,他不得已只能回到農村當農民,在痛苦煎熬的時刻,村裏最漂亮但沒有文化的女孩巧珍走進他的生活,使他內心由彷徨轉為寧靜。最後,因為叔叔的調回使他返回城裏,恰巧與原來同學亞萍相見,而亞萍正當與原男朋友分手,不顧一切的追求高加林。在都市生活中,加林與巧珍差距編的越來越大,最後放棄了巧珍,與亞萍好上了。最後,加林走後門被揭發,又不得不回到農村,但巧珍卻已成為人家的新娘,這一切都悔之晚矣。

整個故事簡單,但線索明朗,寓意深刻,赤裸裸的揭露了人性自然,深深的吸引了我。讀完整本書後,讓人情不自禁的有感而發。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現實中每個人的人生都面臨着無數次的選擇,而每一次的選擇都會演繹出不同的結果,正如作家柳青所説,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人生沒有回頭路,也沒有理想中的美滿,它總是或多或少地讓我們的現實與理想相背,一個人的性格與追求往往決定了他生活的大致軌跡。因此,在面臨選擇時,我們當立足於自身實際,不能好高騖遠,慎重考慮,只有周密而鄭重地做好人生的每一次決擇,即使結果不盡如人意,我們也從不後悔。

在工作中,我們需當腳踏實地,認清現實,以自己的智慧和奮鬥,不斷改變自己的人生命運,不能投機取巧走後門,否則就會像小説中高加林一樣,終究會東窗事發,害人害己,最終回到原點。

作為地質工作者,很多時候都在野外作業,伴隨我們最多的是窮山惡水,很多年輕人都難以適應,對城裏生活充滿着嚮往。這又何嘗不是與小説中的高加林厭惡農村生活有相似之處呢?但我們作為一個有知識、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年,何不學會換位思考,將窮山惡水看成青山綠水,地質勘查看成旅遊探險,在工作中磨練自己的意志,增加閲歷,在大自然中學習知識,讓自己穩步成長,順其自然,豐富自己的人生。

寧可清貧自樂,不可濁富多憂。人生的路途坎坷,不必貪多,要的是過程,就算人生對不起我們,我們也不要做出對不起人生的選擇。作為我們一線地質工作人員,更應深刻領悟人生,並在實踐中踏尋出一條屬於自己的地質人生道路。

路遙人生讀書心得體會3

近期我隊團委組織職工閲讀文學作品,我有幸閲讀到了作家路遙的作品,這是我第一次讀路遙的作品,雖然《平凡的世界》比較有名氣一些,由其改編的影視劇也在中央電視台熱播,但我從他的這本成名作《人生》開始讀起,則是另一種感覺。

在讀完路遙這本書後之後,心情確實有少許沉重,真的如一句俗話所説:戲如人生,人生如戲。人生這一旅程,從出生到死亡的過程,應該怎麼走過呢?我認為人生就是不斷的選擇,這種抉擇有對的也有錯的。生活賦予我們選擇的權利,但是這種生活中的選擇機會越多就越容易讓我們迷茫了,從書中主人公高加林身上可以看到他的人格心理懦弱,缺乏一種堅定的信念,對生活搖擺不定,人物形象上來看才子高加林是一個悲劇角色,他的人生不論事業還是愛情都充滿着悲劇。現實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理想固然重要,但不能脱離現實,現實之外的東西都很難獲得。從書中這個地方我們可以認識到:對於一個剛踏入社會生活道路的年輕人來説,慾望是我們生活的動力,可以激勵我們前行,但不能過度的泛濫,否則會在慾望的無窮海洋中迷失自我,最後成為人生的輸家。

雖然貫穿整部書,我們最多是看到高加林事業和感情上悲慘,但伴隨着最終的各種失去,我作為讀者感觸最多就是他對愛情道路的不堅守。在書中的前半部分講到:高加林高考失落後回村任教。三年後,雖然教書匠的職位被村長的兒子取代。但此時在人生痛苦煎熬中的高加林,與同村暗戀他多年沒有文化的巧珍相愛。家境出身、受教程度大不同的倆人能這樣牽手,並最終能得幸福,這是多麼讓人欣慰的一樣事情啊,然而後面的結局卻出乎我的意料,高加林以為親戚的原因調回城裏,在遇到黃亞萍後,城市的生活的神祕的魅力最終促使他與巧珍分手,在被人陷害返回農村以後,他才真正認識到愛他的人、對他不離不棄的人是巧珍,但是悔之晚矣,巧珍已為人婦。我還記得書中有一段描述到:當高加林準備向巧珍提出分手時,但不知所措該怎麼説的時候,善良貼心的巧珍這麼回答到加林哥,你再別説了!你的意思我都明白了!你去吧!我決不會連累你!加林哥,你參加工作後,我就想過不知多少次了,我儘管愛你愛得要命,但知道我配不上你了。我一個字不識,給你幫不上忙,還要拖累你的工作你走你的,到處面找個更好的對象到外面你多操心,人生地疏,不像咱本鄉田地加林哥,你不知道,我是怎麼愛你看到這裏我都禁不住動容,這是多麼好的一個姑娘,愛一個人最後可以選擇讓他自由的離去,而不是想辦法的禁錮他在自己的身邊。

對於高加林在兩人之間面臨的艱難抉擇、內心掙扎,我們從書中字裏行間透露的各種悲哀可以看出來,他拋棄了誓言、約定,曾經的美好和純真,丟棄責任和本心。人生過分的幻想或是對生活抉擇的搖擺不定都不重要,道德品性的扭曲才是最致命!在名利地位權利金錢面前,是不是能把握住愛他的人,把握住自己的本心呢?這是我們這一代年輕人愛情觀和價值觀中的致命缺點,所以不管我們在生活中遇到什麼選擇,但在愛情上卻一定要堅定信念,不忘初心。

路遙人生讀書心得體會4

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這是《人生》開篇的一句話,也是引領全書的一句話。高加林,一個受過高等教育,心懷遠大理想和抱負,想要走出這片農村土地的年輕人,經歷了不能成為教師的的打擊之後,上天給他重新開了一扇窗,自此他的人生可謂步入了一個新台階,這才真正的開始。然而內心的躁動和對理想事物的追求,讓他在這條路上踏出了另一步。他背棄了善良純潔毫無文化卻摯愛他的劉巧珍,選擇了和這個開朗活潑任性專橫卻能讓他有更好發展的黃亞萍在一起。事實豈能如他願,情敵張克南的媽媽將他告到紀檢處,之後查到高加林走後門,受了處罰的高加林不得不重新回到生他養他的土地。他的人生,似乎又回到了起點,村裏的人沒有因此笑話他,家裏的人也多次鼓勵他,就連曾今被他拋棄的劉巧珍都痛哭流涕,甚至在高明樓面前替他央求工作。然而,他錯過的東西,是否也會回來呢?

讀《人生》給我的感悟甚多,最突出的便是人生的路雖然漫長,而最要緊的就幾步,高加林就三步,或者説三個階段。此刻的我,金秋十月,在汶川的一個小鎮上,守着工地,過着日子,看似無聊,倒也並非沒有意義。我想現在就是我人生的第二步,自己選擇了職業並選擇了方向,沒有像高加林那樣體驗到社會的黑暗和殘酷,卻看見了人間百態。甲方監理為工程指點江山,施工隊為自己的生活奔波,工人們為了這些許的血汗錢搬運物品揮灑汗水,當地村民為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亦上訪爭辯獲取利益,而我們,為了這份職責,從中協調,苦中作樂。在選擇面前我們沒有對錯,只是能否鼓起勇氣拿出魄力做出選擇,並承擔這選擇之後造成的所有結果,或者説後果。高加林選擇背棄初戀亦因此承擔了後果,所以我更欣賞劉巧珍的純真善良,不卑不亢,選擇了高加林就算被拋棄含淚離開,亦能在高加林需要幫助的時候挺身而出,正如工地上的種種人們選擇了參與,而得到了最後的結果一樣,在這其中,看到了珍惜和感恩。

要珍惜和感恩,亦要熱愛生活。喜歡每天找點生活中的小事來高興,聽一首抒情的歌、寫兩句自以為是的詞、看幾段自娛自樂的搞笑視頻、展望一下行業的未來。高加林跌入谷底都有人鼓勵,何況我們僅僅是暫時的時運不濟,珍惜現有的工作,紮實所做的工程,感謝所有的給予,期望未來,既已選擇,便昂首前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j73xj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