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家長家教心得體會(通用5篇)

家長家教心得體會(通用5篇)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家長家教心得體會(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長家教心得體會(通用5篇)

家長家教心得體會1

世間百業,父母這一職業是最需要訓練卻又最缺乏訓練,但仍要毅然上崗的。對孩子的教育是一門綜合性很高的藝術,也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一項偉大的事業。它要求家長綜合多方面的知識,更好的和孩子進行溝通,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在生活、學習、交友、做人、自我修養等方面獲得良好的體驗,健康的成長。這是一個永無止境、永遠無法精準把控的過程。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上好人生第一課,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所謂家教,不過是父母在我們和孩子心裏種下了精神和情感的種子,這些種子伴隨我們一同成長。”謝春林女士的這段話讓我感慨良多。雖然我是一位有作13年教齡的教師,但作為家長上崗才6年多。在與孩子共同成長的這些時光裏,我們的體驗有成功、有失敗、有歡樂也有不愉快……共同的是:我們在一起,在成長。

在此,我主要是跟大家分享以下三個方面內容,主題分別是“有效陪伴”、“學會放手”和“平等溝通”。

一、有效陪伴,家長與孩子間最長情的告白

我的父母也是教師,可以説我從小到大都在他們陪伴下長大的。因為我放學回家,他們下班回家。我放寒、暑假,他們也放寒、暑假。我是在一個和諧的充滿愛的環境中長大的,我享受着父母的關愛與教育,我的成長經歷讓我更深刻的認識到陪伴的重要性。現在我也成了一名教師,同時也是一位媽媽,我的孩子除了在學校的學習生活,和我在一起的時間應該更多。我也常在思考我該如何有效的陪伴我的孩子?

從孩子懵懂知事起,我就把我的閒暇的時間留給了孩子,與孩子一起玩耍,一起學習,一起探討,一起成長。春天,我們一起去公園踏春、放風箏,去田野感受播種;夏天,我們一起去釣魚、釣龍蝦,尋找清涼;秋天,我們一起去果園、農莊,體驗收穫;冬天,我們一起更多的呆在家裏,感受冬的蟄伏。

學習上,比如説,我要求孩子要養成閲讀的習慣,我自己就做到了愛讀書。我給自己定購了一些書籍,孩子在玩樂高、畫畫甚或看電視時,我就在他身邊安靜地看書,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每天晚上臨睡前就是我們親子閲讀的時間,有時是我給他讀一個故事,我講完後,我會問孩子,我剛才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從故事中你明白了什麼?或學到了什麼?讓孩子用自己的語言説一遍,孩子説不清楚時我再補充。如果孩子不願意説,我也不勉強。有時是他看圖給我講個故事,我一面聽,一面再點評幾句,讓孩子意識到:“噢,媽媽在認真聽。”不管他講的如何,我都是以表揚為主,最好針對具體得某一點表揚,而不是很空泛的説:“講得真好”。這樣既培養了孩子的閲讀及語言表達能力,又有益於親子陪伴。

二、學會放手,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和行為習慣

孩子與生俱來就對周圍的生活環境和事物充滿好奇,也渴望參與其中,獲得體驗與成功的快感。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懂得:愛孩子更要懂孩子,成長從來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我們應該懂得放手,給孩子自主的空間,培育孩子的獨立性。我的孩子一歲多時,學會自己進食;上小班時,我就教他自己刷牙、洗臉;中班時我讓他自己洗澡。開始讀大班後,去超市購物時,我就讓他挑選家裏所需的生活用品。雖然孩子一開始在做這些事情時,完成的並不好,但是我不斷的給他嘗試的機會,並加以鼓勵,直至他成功。

平時,我們也可以讓孩子洗一些小的東西,比如自己的飯碗、手帕之類的物品。洗不乾淨的時候,過後我們可以偷偷再洗一次,但是在孩子面前,我們得肯定地表揚他們。這樣時間一長,孩子就可以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好。適當的鼓勵和讚賞,可以強化良好的學習行為,防範不良行為的養成。俗話説“一句鼓勵話,勝過百句罵。”確實,比起批評和指責,“鼓勵”對於學齡前得孩子來説,更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平時我們應該拿放大鏡來發現孩子的良好習慣,並給予及時鼓勵和讚揚。

一種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形成並非一朝一日之功,它需要孩子長期的努力,也需要家長不斷地督促和引導,還需要持之以恆,正如滴水穿石,一點一滴、經年累月,直至良好的習慣形成。

三、平等溝通,呵護孩子的自尊與心靈

人的一生不能缺少交流,也就是説,孩子是在交往之中成長的。君子之交講究真誠,親子之交講究平等。所謂平等,既不能處處順從孩子,又不能強行限制與管教。如何在兩極間尋找一個平衡,尤為關鍵。前不久,我與孩子間發生了一次激烈的爭吵,後來我們的處理方式或許可以給大家點借鑑。

事情源於睡覺前他想玩會遊戲,我給他規定的時間是十分鐘,時間到後,他拒絕停止遊戲。於是,我就強行停止。那時,孩子竟然説了句很難聽的髒話。我一時沒忍住,就大聲的訓斥他,並打了他一下。孩子就反抗了,衝過來也打了我一下。這更激發了我的怒氣,又打了他一下。這下估計打的痛了,孩子哭了,並且很委屈的捂着被子哭。其實,這時我心裏隱隱有些後悔了。我反思:隨着他年齡的增長,我們之間的小矛盾漸漸增多,我有時的處理方式也缺乏耐心。於是,我去尋求孩子爸爸的幫助。先安撫孩子,我去洗漱。等我洗漱好,孩子也平復下來了。我先打破僵局,跟他説:“小朋友,要講禮貌,不可以講髒話,你應該給我道歉。”孩子聽後反駁道:“媽媽,你也要給我道歉,我是小孩,還不懂。你是大人,你要教我的。”聽見孩子的話,我不禁沉默了。是的,孩子説的對,作為家長應該多些耐心、平等的和孩子溝通,達到教育的目的,而不是靠家長的權威與武力。

於是,我先跟孩子道歉了。我説:“寶寶,你説的對,媽媽有錯,錯在於太急躁,不應該打你。你還小,如果你錯了,媽媽應該幫助你及時的改正。現在,媽媽還是想説,剛才,你錯了,一個文明的小朋友是不會講髒話的。你看,爸爸、媽媽就從不説的。我們希望你做一個文明的好孩子。我們和好吧,來我們抱一抱!”孩子聽後也馬上跟我道歉了,並保證以後再也不説了。我們在擁抱時,他還安慰式的拍了拍我的背。

從這件事中,我得到的啟發就是:在與孩子的溝通中,要平等的對待孩子。與暴風驟雨式的訓斥相比,你平等交流,不僅顧及了孩子的自尊心、容易被孩子接受,也讓他能夠真實地觸摸到父母對他的關注和愛心,從而更有利於父母走進孩子的心扉。如此經常一來一往,家庭教育同樣可以增添不少樂趣。

最後我想説:家長應該多和老師聯繫,多向老師請教教育孩子的方法。只有經常同老師聯繫,才能瞭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才能瞭解孩子可能出現的問題,通過跟老師聯繫,也能讓老師知道孩子在家中的表現。這樣學校、家長雙方都能及時地、有針對性對孩子出現的不良習慣加以糾正。

以上是我在家庭教育中一些粗淺的感受,總之孩子的教育工作是非常瑣碎的,家庭教育貴在有心無痕,身教勝於言傳。只要我們每位家長都能在實踐中不斷摸索、總結,尋找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相信每個家庭都有一個好孩子,每個孩子都有一對好父母。最後,還是借用謝春林女士的原文:人生很長,不必慌張。你未長大,我要擔當。與各位共勉!

家長家教心得體會2

愛因斯坦説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真正有價值的東西,並非僅僅從責任感產生,而是從對客觀事物的愛與熱忱產生。”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説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好之”、“樂之”方能有高漲的學習熱情和強烈的求知慾望,方能以學為樂,欲罷不能。也就是説,一個人只有對其所做的事情有興趣,才會以積極的姿態對事物進行不斷地探索,只有對所做的事情感興趣,才會有源源不竭的動力,才會在探索的過程中永葆昂揚的鬥志,身在累中不知累,在外人看來苦燥無味,辛苦無比,但對其本人來説卻其樂融融。

愛迪生就是一個好例子。這位未曾進過學校的送報童,後來卻使美國的工業生活完全改觀。他幾乎每天都卧在他的實驗室裏,辛苦工作18個小時,在那裏吃飯、睡覺,但他絲毫不以為苦。“我一生中從未做過一天工作,”他宣稱,“我每天樂趣無窮。”

可見一個人如果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就會投入全部的精力,雖辛苦萬分,卻其樂無窮。孩子的學習也是如此,孩子如果對某一學科感興趣,那就無需外力推動,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廢寢忘食,想盡千方百計學通、學透、學深。教師、家長深諳興趣的作用,因此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總是想盡千方百計、採取各種措施想法激起孩子們的興趣。隨手翻開教育類的報刊、雜誌,幾乎都能找到有關如何激發孩子興趣的文章;把類似於“激發孩子興趣”的字眼打入網上搜索框,馬上便會搜到幾十萬相關的網頁……但是,在現行的實踐中,人們似乎總是把重點放在如何“引起”孩子們的興趣、“激發”孩子們的興趣上,卻忽視了對孩子興趣的持續培養,使得孩子的很多興趣曇花一現,不能持久,因而無法長久地、甚至終生地促進孩子的學習進步與事業的成功。

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能只是激發孩子們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培發現孩子興趣、培養孩子的興趣,讓興趣成為孩子內在需求。

在對待孩子的興趣問題上,首先我們應該以科學的態度承認,就像人的體質、人的性格一樣,人的興趣有着天生的差異:有的人天生愛音樂,有的人天生愛美術,有的人天生好讀書……就是對同對音樂感興趣的人,方向也是不一樣的:有的人痴迷於唱歌;有的人迷戀於彈琴;同是愛好樂器,有的人對二胡情有獨衷,有的人對小提琴愛不釋手……

其次,人的興趣並非一成不變的,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孩子的興趣會隨着時間、環境的變化而不斷地變化着。他們時而曲不離口,時而拳不離手,時而對大自然的昆蟲情有獨衷,時而對抽象的數學如沐春風……他們的興趣就像六月的天,娃娃的臉,一天不知變幾變。

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家長在培養孩子興趣的過程中要細心觀察,認真分析,在孩子各種各樣的興趣背後分理出孩子天生的、潛在的、真正的興趣之所在,加以引導、培養,幫孩子點燃起興趣之火,鼓勵孩子將興趣不斷地持續下去,給孩子興趣提供可持續發展的空間,不斷為孩子的興趣之火添柴續風,使孩子的興趣之火漸漸燎原。

在教育過程中,要反對兩種傾向:一方面要反對把興趣強加給孩子的現象,為了考試加分,讓孩子學鋼琴、考等級;讓孩子上奧數班,去競賽……為了加分,強迫孩子去“興趣”,結果只能適得其反……另一方面更要反對為應試而扼殺孩子一切興趣,不論孩子多麼愛好,凡與考試、升學無關的事情統統砍掉,不允許孩子涉足……

教育家蔡元培也説過:“教育是幫助被教育的人給他能發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教育的天職就是發現孩子興趣所在,激發起孩子的潛能,為其天性的成長鋪平道路,掃清障礙,讓孩子的聰明才智漸漸顯露出來,讓他們的“天生麗質”得到完全、自由的發展。

有興趣,才會有動力,持久的興趣,才會產生持久的動力。一個人若終生對某種事情感興趣,那他最終會在這一方面取得成功。我們的教育,要探尋孩子的興趣,培養孩子的興趣,給孩子的興趣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讓孩子將興趣進行到到底!唯有此,我們培養的才可能不只是考試的機器,高分低能的庸才,在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培養出大批的愛迪生、華羅庚……

家長家教心得體會3

生活中忙忙碌碌,沒有人會因為疲憊而停下自己前行的腳步,工作亦如此。

喜歡孩子,似乎是母性的發揮,是一種本能。很多時候,對孩子多點耐心,就會發現每個孩子身上更多的可愛之處。

怎樣給孩子自信心?這個問題似乎已成為我每天工作之餘想的最多的事。怎樣的鼓勵對孩子是最好的,能讓孩子不驕不躁的繼續努力。用怎樣的語言,才會讓孩子更自由健康的成長。“給孩子一個智慧而有品位的人生”,這十四個字承載着太多家長的期望,孩子的未來,這讓我更有了一份堅韌的使命感。

為什麼人和人不同?一部分因為人生而不同,一部分因為自己人生道路的選擇。

多觀察或者多學習那些成功藝術家的生活態度,去了解他們的成長之路,把這些都告訴給孩子,讓他們慢慢感受藝術的熱情,這樣我們也變的單純了。如果我們把課堂變的快樂豐富,生動有趣,再和他們成為朋友我們的心靈世界也被這些小精靈們淨化了。與其説通過楊梅紅教育能給孩子些什麼,不如説我們也是受益良多的.。因為創意,生活品味,審美能力,獨特氣質都是我們所希望別於他人的。

我個人覺得,只學會畫畫並不會給他們的人生帶來多大改變,因為現在他們都還小。強烈的使命感告訴我,不僅要繪畫畫得好,因為這是對辛苦的家長的回饋,更要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因為這個才是伴隨孩子一生的財富。

因材施教,是真正的好説難做,因為這需要老師的一雙慧眼。先去發現學生的問題,再來進行適合的教學。對每個孩子在課前進行引導是尤為關鍵的,課前的引導會讓孩子更好的發揮自己的想象能力,讓老師通過畫卷中傳來的信息,更好的瞭解一個孩子的內心和內在的潛質。並且通過他們所感興趣的點入手,充分開發他們的小腦瓜,做到“物”盡其用。

楊梅紅這個平台,讓我們這些剛出校門的學子削去了浮躁,變的沉靜,懂得用其它的視角看待事物。這次雖説是培訓,但是這讓老師之間多了更多的交流,溝通和了解。因此,我也堅持“用藝術啟迪智慧”,給孩子一片蔚藍的天。

家長家教心得體會4

孩子上四年級,是孩子成長和學習的關鍵時期,孩子在這段時間發生了很多變化,作為家長對她的教育也頗為費心,有時也會看些教育孩子方面的文章獲取經驗。

以前孩子放學回家,我們下班後一起吃晚飯是個很好的交流時間,通常會聊一些學校裏的事,她很願意和我們談論班裏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或學習方面的事。但是現在我發現,有時不好的事她不願意主動和我們説了,有時是老師的批評,有時是學習成績,這時我想孩子是有自尊心的,不願説一定是怕家長説她,所以我們會給她講道理,雖然成績可能會有不好的時候,證明平時學得不夠紮實,反應了學習問題在哪,通過對錯題的分析,是不懂的問題得到解決,成績不是最重要的,發現自己的問題在哪並解決才是關鍵。所以平時和孩子多交流傾聽孩子的想法,並取得她的信任是教育的良好開端。

平時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回家先寫作業,抓緊時間做該做的事是我們一直都對她嚴格要求的,但她經常做事磨蹭,所以我們從生活小事要求她提高做事效率,不拖拉。有時侯我覺得她是感到累了,不想學了,會慢。還有時是對知識不理解了也影響速度。所以根據情況,採取不同的措施。首先我們和她強調抓緊時間的重要性,如果她對學的知識理解了,就不過多的留額外的作業,如果表現得好,會盡量給她時間去玩會或做她喜歡的事。

培養她的獨立和生活自理能力,有時間讓她參與做簡單的家務勞動,自己收拾房間,收拾自己的學習用品,掃地,擦桌子等,做完了,表揚和鼓勵她的積極性。

培養孩子良好的閲讀習慣,有空時就讓她多讀書,提高閲讀能力,對寫作,語言表達都非常有幫助,並能從中獲得樂趣。有時她看着看着自己就開心地笑起來。還會和我們講書裏她認為有意思的事,讀書使孩子的視野開闊了,吸取了很多有意義的營養。隨着年齡增長,和讀書的增加,會逐漸影響她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所以我們鼓勵她多讀好書,有時帶她去書店或替她選書看。

總之,從小事做起,一點一滴地培養孩子的好習慣,每個孩子的特點都不同,根據孩子的情況多發現她的優點長處,及時糾正不好的習慣,在弱點上也要多下功夫,希望她在家長和學校的共同教育下做最好的“自己”。

家長家教心得體會5

請家教,不但只是為了提高孩子成績,更重要的為了教孩子懂得各種方面的知識,學會方面,懂得做人,使孩子懂得:成功不是戰勝別人,而是不斷戰勝自己。

把培養孩子的能力放在第一位,除了分數以外還有生活的快樂、世界的美好。

一般採取鼓勵和引導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平時看看報紙、讀讀雜誌、聽聽音樂,培養孩子好學、多問、善思、多動手的能力,採取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相結合的方法,努力提高孩子學習的興趣!

要多聽孩子的意見,讓他有獨立的空間,要尊重他的發言,那樣他就自然願意跟你説,這不僅增進了與孩子的感情交流,還會從中知道孩子的一些想法,知道自己的行為哪些是孩子不喜歡的,也能常常指出她的不足之處讓其改正。

該玩的時候好好地玩;該學的時候好好地學;該乾的時候好好地幹;該歇的時候好好歇着;誠實做人,誠實做事!

因為現在的孩子多數都被父母寵壞了,聽不進相反的意見,因此我們注重的是以下幾個方面的教育:

1、樹立自信心,

2、重視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

3、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4、鼓勵孩子勝不驕敗不餒,

5、注重和孩子溝通,做孩子的朋友,

6、培養她獨立生活,適應各種環境的能力。

而家長方面更要做好榜樣,我們要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從正面影響孩子,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的氛圍;讓孩子獨立完成各項任務或作業;從小教育孩子有禮貌尊重他人;經常與孩子交流溝通,從而瞭解孩子的想法;對待孩子的成長和進步要及時鼓勵。

在老師和家長的努力下,把學生那種“要我學”的思想轉變為“我要學”,這樣就算是成功的走出第一步了,要注意,不但要教孩子知識,更要教會孩子做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g40em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