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課堂觀察方法與技術》的讀書心得

《課堂觀察方法與技術》的讀書心得

斯圖爾特在自由論中説過:一個人能夠對某個問題有所知的唯一辦法是聽不同的人對這個問題所提出的不同意見,瞭解具有不同思維特點的人是如何使用不同的方法來探究這個問題的。所有有智慧的人都是通過這種途徑獲得其智慧的。做一個聰明的人是每個人都向往的,而做一個聰明的當代教師正是我所追求的。因此善於聽取不同的聲音,善於觀察課堂的多個細節,然後不斷總結,不斷反思則是我來到168玫瑰園以來所要探討和研究的。

《課堂觀察方法與技術》的讀書心得

學校為了讓我們更好的適應各自的工作崗位,熟悉我們的教學,現在就已經安排我們到一些年級去教學,並且每兩個星期還要上一次彙報課,當然有時間的老師還可以去聆聽。這樣不僅可以督促我們要認真教學,而且也讓我們有更多的學習機會。但是由於我們這批新入職的老師並不是相同的專業,尤其我是學化學的,因此在聽其他學科教學時就像是門外漢,不能很好的抓住重點。也正是基於這一問題,我選擇了《課堂觀察方法與技術》這本書來閲讀學習。

這本書主要是圍繞課堂觀察方法與技術的感悟、理解、掌握及反思這四個模塊展開的。下面來談一談我對這本書的理解以及反思。首先,課堂觀察,顧名思義,就是課堂上進行的'觀察,而在課堂最重要的兩個主角就是老師和學生,那麼課堂觀察的主要觀察點也無外乎是老師的言行與學生的舉止。從課堂觀察本身來看,它由“明確觀察目的—選擇觀察對象—確定觀察行為—記錄觀察情況—處理觀察數據—呈現觀察結果”等構成了一個行為系統。其次,課堂觀察作為一種研究方法,將研究問題具體化為觀察點,收集與教學行為相關的特定信息,進而分析、反思觀察結果。當然,課堂觀察需要有程序上的規範,主要包括課前會議、課中觀察、課後會議三個步驟。課前會議指在課堂觀察之前,觀察者和被觀察者集中一段時間進行有效地商討,確定課堂觀察的目的、重點、量表製作等相關事項。課中觀察指進入研究情境,在課堂中依照事先的計劃及所選擇的記錄方式,對所需的信息進行記錄。課後會議指在觀察結束之後,觀察者和被觀察者針對上課的情況進行探討、分析、總結,在平等對話的基礎上達成共識,制定後續行動跟進方案的過程。通過對這本書的閲讀,讓我體會到課堂觀察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甚至還要進行專業的培訓。也許現在我們還不能向專業人士那樣進行專業的課堂觀察,但是它卻提醒我在聽課前要有明確的目標,聽課過程中要抓住重點,而在聽課後要及時總結,不斷反思。

標籤: 讀書 技術 課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dyyo2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