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精選學習教育心得體會集合5篇

精選學習教育心得體會集合5篇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習教育心得體會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學習教育心得體會集合5篇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 篇1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很多人包括我自己感到茫然不知所措,覺得很多事情需要做,可是無從下手,最終導致什麼事情也沒有做,即使做了也是隔靴搔癢。問題的關鍵是缺乏理論的指導和名家的引領。

這次學習中各位專家、名校長的報告從不同方面和角度或者給出了理論上的指導或者結合實際總結了自己在該領域的實踐過程及策略,所有這些都給聽者耳目一新的感覺。

聆聽他們的報告,使我從心底裏一次次被折服,驚歎於他們精湛的教育理論,驚奇於他們眼界的開闊,驚訝於他們對問題的透徹剖析,更敬佩他們科學的求是態度。他們不但是教育理論的研究者,還是教育創新的實踐者,更是研究成果的推廣者。

遠程培訓已經結束,回顧這些天多來的學習經歷,感慨頗多、受益匪淺。從開始的只覺激動、不知所措到現在教學中問題的豁然開朗、操作熟練;從初上網時的被動性學習到現在迫不及待地搜索資源、領略專家、各位老師授課、指導的風采這一切讓我的學識收穫燦爛無比,使我的業務素質與日俱增。從事學習的每一個日子裏,細聽那一個個生動的教學課例,讓我們更加貼近了課堂;品析專家教育理論,使我們直面自己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並找到了解決的方法。專家們精闢獨到的分析又使我們知道了教學中應該注意什麼,大膽拋棄什麼;與科任老師及學員的交流使我柳暗花明、視野開闊。

我十分珍惜這一難得的機會,一有時間便進入到這一網絡平台中來,在這裏自由瀏覽、評論他人文章,發表自己的觀點,瞭解到教學中最前沿的知識,充分理解了新課改理念。我深感這一平台加強教師與學習者的溝通和聯絡,為教師們進一步學習和發展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嶄新學習環境,這對每位參訓教師的教學能力進一步提升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作用。

學然後知不足。通過這次學習,我深深地感到了自己對本職工作的責任的認識不夠,教育教學理論不足,工作經驗缺乏。作為校長,我們與專家教授無從比起,從他們的身上我進一步認識到在環境改變人的同時學習更能塑造人,我們無法改變環境只有選擇學習,學習意味着進步,學習是一個人特別是教育者永恆的追求,放棄學習、放鬆學習必將落後於時代。實踐性學習更能使人大徹大悟,走出去看一看會讓人為外面的精彩而感動,會讓人為自己的滿足而羞愧,會讓人豪情滿懷昂揚奮進。

經驗+反思=成長的確,教師專業成長(精神成長)的新陳代謝就要不斷地反思,而反思需要不斷地與他人交流。當今網絡教研順應了當代教師的這一需求,它給我們提供了對話平台,大家一起共享教育資訊,在專業引領下平等民主交流,促成了教師團隊合作。

本次學習過程中,每個人給我的印象都是那樣的合作,快樂,充滿激情,無比自信,談到自己的團隊,那是相當的驕傲。快樂學習,快樂工作不僅僅是喊在口號上,而是體現在每個人的笑臉上,言談中,舉止上,真的很為他們驕傲,好生羨慕。夢想與激情説的是自我,成就和分享則更多的在彼此相處方面思考。

我在想,我們大家走到一起,到底為了什麼?我以為就是一個成就:自我成就、彼此成就,成就自己,成就他人,成就學生,成就學校,成就事業每個人都扮演好自己在這個團隊但中的角色,承擔責任,挑戰自我,堅持不斷行走在自己能力極限的邊沿,學會與團隊中的每個人友好合作,才能共同打造堅固的戰鬥堡壘,那時,什麼對我們來説都應該是無堅不摧的。分享意味彼此敞開、彼此瞭解、彼此接納,也意味彼此奉獻。在奉獻中,分享彼此的榮譽和歡樂,分享彼此的困難和痛苦,分享信息和成就。我想,一個團隊有了這樣的狀態,有了這樣的人,學校的發展應該水到渠成。

遠程培訓,點燃了我們教育理想的火把,催我們前行,激勵我們在教育這篇沃土生根發芽。遠程培訓給我們的教育教學生活帶來勃勃生機。遠程培訓給我們提供了這一契機,讓我們從此不再迷茫。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 篇2

賞識教育強調的是善於發現學生優點,對學生多加鼓勵,使他們在情緒上得到滿足,使之學習心境保持“愉悦”,從而使學生的感覺、知覺、記憶、思維都處於良好的活動狀態,產生求知的慾望和情感,強化學習效果,並取得求知的成功。賞識教育所追求的是教孩子學説話學走路、讓孩子“追蝴蝶”的那麼一種教育境界。認為生命的終極目標是幸福,成長過程的最佳狀態是快樂。是生命的體驗、思想的繼承,是心態的迴歸,心靈的解放、舒展,是觀念的更新、語言的突破。自愛是快樂之源!那麼如何實施賞識教育呢?

1.瞭解學生,善待學生

要想搞好教育,就需要充分了解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在中學階段就厭學這一情況。原因是多樣的:或感到自己基礎差,或感到某學科沒意思,或因教師不妥善的批評而賭氣放棄……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幾乎都是主觀原因所致,不願學、不想學,是他們的普遍心理。面對這種情況,若想實現教與學的雙贏,該怎麼辦?

讓學生“想學”、“樂學”就必須善待他們,如何做到這一點?美國一位作家這樣評價教育——“對孩子們來説,一句讚揚抵得上十句責罵。”我國清代教育家顏元也説過:“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雖然談得是家庭教育,但對於學生又何嘗不是要“獎”呢?因此,瞭解學生,善待學生,是實現教與學雙贏的重要途徑。

2.尊重學生——學會傾聽

青少年時期正處於由兒童向成人過渡的時期,是成長髮展過程中矛盾最為集中的時期。面對學生的訴説,教師一定要認真、專注地傾聽,這本身既是對學生的一種尊重,也是學生的心理需求。千萬不要以為學生説話沒什麼意思而不耐煩,甚至打斷學生的話敷衍幾句甩手而去,這會極大地挫傷學生想接近你的願望,也可能從此他就會遠離你,遠離你所教的學科。

3.激勵學生——為學生加油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心理激勵是一把挖潛啟智、培養學生奮發努力、快速成長的金鑰匙。因此,賞識教育更加註重激勵的作用,而且強調實行“正向激勵”。正向激勵,就是以表揚為主。教師善於表揚,就意味着會贏得教育上的主動權。每個學生,總是想把自己最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希望得到教師和同學的肯定,這種願望會比社會上的其他人更強烈。而教師的每一次表揚不但鼓舞了學生,也鞏固了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

4.寬容學生——允許失誤

“沒有不對的孩子,只有不對的方法”,當學生遇到問題時,我們不要過分去追究學生的責任,要從教師教學着手,查找原因,並努力去改變這種現狀,用一種寬容的心態去等待學生的轉變。不能發現學生有了差錯,有了不足,就恨不得馬上讓學生改得一乾二淨,成為十全十美的人,“欲速則不達”的道理應引以為鑑。

5、提醒學生——大膽批評

賞識教育不是一味地、簡單地對學生進行表揚、鼓勵,針對學生身上出現的缺點和錯誤,也要大膽地批評。不過這種批評是中學生樂於接受的“提醒式”,總的原則是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

正所謂“沒有種不好的莊稼,只有不會種莊稼的農民”。農民怎樣對待莊稼,決定了莊稼的命運;家長怎樣對待孩子,決定了孩子的命運。同樣,老師怎樣對待學生,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的命運。學生就像黃山上的松樹,千姿百態,各有所長。他們的身上難免有這樣那樣的缺點。老師是眼裏不容沙子,揪住學生的缺點不放,把他批評得“體無完膚”呢?還是以寬容的心態,盡力找出他的優點,給予正確的引導,讓賞識、讚揚、鼓勵化作一種力量,激勵他自省、自律、自強呢?明智的老師當然會選擇後者。

哲人詹姆士説過:“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賞識、讚揚、鼓勵正是肯定一個人的具體表現。美國心理學家曾經對800名男性進行了30多年的追蹤研究,發現成就最大者與成就最小者在智力上沒有顯著的差異,而他們在自信心、進去心、堅持性、不屈不撓、不自卑等非智力因素上有較大的差異。推而廣之,學生成績不良,並非完全智力上的原因,若只從智力上着眼提高學生成績是徒勞的,只有從改善非智力因素入手,消除他們在非智力心理因素上的不良品質,才能使他們固有的智力優勢得以發展。智力因素相當於種子,非智力因素相當於土壤,只有土壤肥沃,種子才能茁壯成長。而肥沃的土壤的構成成分我認為最基礎的就是“賞識”這一元素。賞識是一座橋樑,是師生精神相融,心靈交匯的橋樑。只有賞識才能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才能激發他無窮無盡的創新思維。在一次次的被賞識下,就會形成積極的心理暗示,學生就會自然而然地向着人們期望的方向發展,從而達到教育與被教育的目的。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 篇3

開學初,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遠程教育培訓學習,觀看了有關的教學光盤,聽了專家的講座和點評。從專題一到專題六,都滲透着新課程標準下的新理念,每一講中都有需要我們去思考的東西,使人感受最深的就是課程標準新理念下的教學活動設計、教學評價活動設計、教學中學習策略的設計與規劃,這些活動使人有了新的思考,新的設想,新的理念。

在這幾天的學習中,對我來説真是受益匪淺,專家們的講座折射出一種責任:國家昌盛,繫於教育;教育昌盛,繫於我身。他們的闡述中表現出一種風範:不以文章小而不規範;不以孩童小而不教之;不以世事煩而棄研修;不以家事忙而怠育人!在這裏,我們的心靈得以淨化,人格得以昇華。因此,我以這次培訓為契機,積極接收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更新了觀念,開闊了教學研究的視野,充分認識到了現代教育教學媒體的特點和重要性。

教了16年的書,接觸新課程也有一段時間了,但對新課改理念理解不夠深入全面,教學中總存在許多困惑:雖然教材基本知識沒有多大的變化,但備課就總是想得不夠新穎,是不是在穿新鞋走老路子?跟課改步調一致嗎?這次培訓正好是我一個學習的機會,受益非淺,使我真正體會到講課是一種藝術。

在學習過程中,我體會到新課程教學應該是: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自己親自去體驗、嘗試,來逐漸打下學會生活、學會學習的基礎,從各個方面來培養學生探究事物的興趣和積極的態度,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儘量只起到指導的作用,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中心,為重點。要做到這點,對教師的要求當然也就高了。因此,做為老師的我們,需要不斷地努力,繼續深入學習拓展知識,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做到有較強的駕馭課堂的能力,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實施全新的新課標下的實際教學工作。對於學生錯誤性的認識,教師要能夠及時予以講解。另外教師要善於運用啟發,提問題時要有針對性,讓學生有的放矢。

總之,這次的培訓學習對我來説收穫很大,自己有了新的認識、新的提高。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 篇4

不知不覺,為期一個月的網絡培訓學習已經結束,回顧這一個月來的學習,感到既緊張又充實,通過這次學習,使我收穫了許多。

整個網絡學習設置了八個學習模塊,每個模塊又分為閲讀、閲讀測驗、討論、作業幾個小的學習版塊。既有邏輯嚴謹的理論知識,又有貼近生活的教學範例,既有知識的傳授,又有實際的操作。讓我們在學習當中不知不覺提高了自己的網絡教育技術水平。下面是我這一個月以來的學習體會。

首先,提高了教育技術水平

通過這一個月的學習,我在教學組織形式,教學設計,教學媒體選擇,教學評價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課堂上我們要能夠從多個角度創設情境,化抽象為具體,使教學生動形象,通俗易懂,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其次,加強了同事之間的交流

每個模塊都設置了討論版塊,向我們提供了學習與交流的平台,平時我們工作都非常的緊張,同事之間沒有多少時間進行交流,這次培訓無疑給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學習的機會。在這個版塊,你可以自由發表自己的觀點,供大家交流。你可以瀏覽小組其他成員的帖子,學習他們好的地方,取長補短。另外,你有不懂的地方也可以通過這個平台向老師和同時請教。這次學習加強了同事之間的交流,增強了我合作學習的能力。

第三,網絡培訓學習培養了我的自學能力

這次學習沒有教師的當面講授,是學員自己通過網絡進行學習,這就給自學提供了空間。我每次都利用閒暇時間到機房進行學習,閲讀每個模塊給出的理論知識,然後根據要求進行發帖和做作業,力求比較好的完成每個模塊的學習任務,通過這次學習,極大的提高了我自主學習的能力,為我在今後工作中進行繼續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四,網絡培訓學習更新了我的教學理念

提高了我的教育教學質量。這次網絡學習,比較注重過程性評價和表現性評價,不僅對學員的學習成績進行評價,另外也注重對學員學習過程和學習態度的評價,這對我在教學評價方面提供了幫助,我改變了以往只注重作業成績方面評價的教學理念,加入了對學生平時學習態度與課堂表現方面的評價,它打破了傳統考試和測驗的“唯分數論”,對學生的知識和技能,創新精神、實踐能力、探究能力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的評價。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端正了學生的學習態度,使學生的學習氛圍較為濃厚,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

雖然這次學習收穫很多,但也有一些不足之處。首先,對知識的理解不夠透徹。由於平時的工作比較繁忙,所以只能抽出空暇時間來進行學習,而且時間安排比較緊,四天一個模塊,所以就沒有很多時間來深入學習理論知識,另外感覺有些知識理論性較強,理解起來較為困難,因此有些知識理解不夠透徹。其次,由於學習時間有限,只閲讀了本組學員的帖子,沒有更多時間來閲讀其他組的帖子,失去了與他們學習交流的機會。

這次培訓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培訓的過程中,在強調理論和實踐並重的同時,培訓活動始終貫穿着一些真實的任務,以任務驅動的形式組織培訓,學員對該任務的完成情況是培訓是否完成及其有效性的重要評估依據。活動中大家也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在此我學到很多東西。就我個人認為,以真實任務來組織培訓過程,能夠貼近教師的真實教學背景,從而極大地激發我們的學習動力,提高我們的參與意識。在培訓過程中,經過一個月的學習,我感到了學習的快樂。同時也希望今後能多舉辦一些這樣的培訓,因為教育信息技術更新是很快的,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掌握最新的知識,把工作做得更好!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 篇5

通過對中小學教學常規的學習,我覺得自己對新時期的教學常規工作有了全新的認識。我認為新時期教學常規工作的首要任務是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深入研究新課標,積極貫徹新課程理念。我們只有思想上提高了認識,行動上才能跟上步伐。

教學新常規從六大方面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一是備課:備課中分為集體備課和個人備課。集體備課對學校教學常規管理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個人備課對個人教學前趨、學生學情、教學過程、教學效果等有明確的要求。二是上課:上課有兩大方面的要求。首先是對教師課堂的整個過程的要求,要做好課前準備、強化課堂秩序管理;其次是授課的要求和聽課的要求。三是作業佈置與批改。四是課外輔導方面的要求。五是考試與評價方面的要求。六是課後反思。總之,這六個方面的要求就是集中為:對學校教學常規管理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對教師教學常規提出了符合新課標理念的要求、對學生學習常規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建議。每一方面的內容都十分詳盡。

新的常規的學習,使我在新課標下的教學有了新的認識,新的方向,不僅告訴我作為教師如何做好自己的“教”,更使我懂

得怎樣才能引導學生更好的學,扮好課堂組織者的角色。通過學習我對常規內容有了一個較為全面而深入地理解,從備課、上課、作業的確定、學生的輔導、評價、反思等需要教師科學的設計,才能使教育教學達到最優化。所以我覺得學習真是及時啊,深刻體會到常規不僅是一種制度,更是轉變教師教學理念的有效途徑。學常規不是多餘的,而是十分必要的,勢在必行的。只有學好常規,才能自覺地遵循常規,指導自己的教學,才會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充分學習教學常規,對照自己的工作找出不足,把教師勞動前移,嚴格按照備課要求進行備課,抓好備課、上課環節。不斷學習新課標,理解新理念,鑽研教材,精心設計教學每一個環節,形成課後反思習慣,做好教學札記,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促進自身發展。

總之,學習教學新常規之後,給我更多的是思考,只有不斷思考才能使自己獲得更大的進步。我不僅感受到了整個教育教學的新的發展,更使我有了緊迫感:只有不斷學習,與時俱進,才能緊跟教育改革的步伐,做一個稱職的人民教師。在教學中多用時間來思考。在今後的工作中要善於學習,學習再學習,為教育事業科學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9njor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