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語文教學心得及總結分析

語文教學心得及總結分析

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本,積極推行素質教育,是我們教學改革的目標,語文教學心得。自新課程教學改革以來,我們在各個方面嘗試新的理念,也摸索出一些非常符合學生,符合語文教學發展,符合社會進步要求的語文教學手段和方式,應該説,伴隨着語文教學改革的深入,語文教學研究走過了這樣一條探索之路:即由原先的“低效語文課堂”向“有效語文課堂”轉變,由“有效語文課堂”提升到了“高效語文課堂”。

語文教學心得及總結分析

在我們倡導的新課程改革下,初中語文課堂究竟應以什麼樣的狀態才是最有效的課堂教學方式,如何才能達到資源的優化配置?為此,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對構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幾點淺薄的認識:

一、設計激發興趣導語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老師説過:課的開始,其導入語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第一個音定準了,就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矗導語設計得如何,往往關係到全局和教學效果的好壞。好的導語,是一塊磁鐵,能牢牢抓住學生的心魄,將他們引入知識的海洋。因此,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的導語,也是擺在語文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而語文課堂的導入也應該精心構思,巧妙設計,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諧美、懸念美,使教學過程引人入勝,扣人心絃,生機盎然,充盈着美的氣息,讓學生感受一種神聖、魅力和詩意。此方面我嘗試運用和思考得比較多

1、激發興趣,設置懸念

入選中學語文教材的課文,有不少時隔久遠,且內容深奧,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導語時首先要考慮如何激發學生對這些課文的學習興趣,能喚起學生的注意力,拓展學生的思維跨度,使學生處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憤”、“悱”之中。

例一:我在教學《論語十則》時,介紹了1998年全世界諾貝爾獎獲得者集會巴黎,發表宣言説:“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繼續生存下去,必須回頭兩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這句話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同學們興趣陡增。

例二:在學《濟南的冬天》一文時,我説:“同學們,蘇軾有首詩:“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煙雨濛濛,遠山近水,盡在畫中,漫步湖邊,盪舟湖上,令人如在畫中游。而到了夏天,世界著名的避暑勝地瑞士景色最美:綠色山林,環繞着淺藍色的湖泊,映襯着阿爾卑斯山頭的皚皚白雪;懸崖上瀑布流瀉,草地上鮮花盛開,無愧於“世界公園”的美稱。同學們知道哪兒的秋天和冬天最美嗎?這就是我國著名的“泉城”濟南。老舍在《濟南的秋天》一文中寫道:“上帝把夏天的藝術賜給了瑞士,把春天賜給西湖,秋和冬全賜給了濟南。”在作者筆下,濟南的秋天和冬天如詩如畫,別具情致。今天,我們先來欣賞濟南冬天的美景。

所以設計精妙的導語,總是藴含着豐富的懸念,能夠極大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事實證明,從激發學習興趣人手,我們的語文教學將會有很大的發展。

2、創設氣氛,營造氛圍

語文課程藴含着豐富的人文內容,對人們的精神領域產生着深廣的影響,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學生隨時受到語文材料的薰陶感染,併產生獨特的體驗。教師在設計導語時,除了考慮知識的傳授外,還必須把握文中的“情”,以創設一種氛圍,使學生入情、移情、冶情

例三:教《社戲》時我用這樣的語言導入課文:我們很多同學小時候,甚至現在,都願意隨媽媽到外婆家去,魯迅也是如此。他曾説:“我母親的孃家在農村,使我能夠間或和許多農民相親近。”農村,對少年時代的魯迅有巨大的吸引力。他把那裏看作是自由的天地、嶄新的世界。在那裏,他不僅學到了許多知識,還同農家孩子建立了深厚的友誼,逐步瞭解了農民勤勞、質樸的品格。那裏的人、事和生活,都給他留下了美好的回憶,以至在他四十一歲時,寫下了回憶那段生活的文章——《社戲》。這段話是由學生已有的生活引出文章,使之感到親切,自然而然地展開豐富的想象力,回憶起小時候在外婆家的動人情景,心得體會《語文教學心得》。教無定法”,一堂課的導語設計可根據課文的內容、學生的程度隨機應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撥動其思維之弦,讓他們以最佳的興奮狀態投入學習活動,都是成功的導語。

二、講求提問藝術

課堂提問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啟發學生思維、傳授基本知識,控制教學過程,進行課堂反饋的一個重要手段。它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始終,直接影響着課堂教學的成敗。教師必須細細揣摩,問到關鍵處,問到有用之處,問到學生心裏去,問出水平來,才能更好的促進我們的教學,利於學生的發展。為了更好地發揮課堂提問對學生的作用,優化我們的語文課堂,我覺得語文教師在處理課堂提問時應遵循以下四個原則:

1、設計的問題要有明確的目的性,緊扣教學目標,能夠激起思考。因此,教師要從教材的實際出發,鑽研教材,認清教材的知識內容,把握教材特點,明確教學要求,確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設計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思考價值,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能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引導他們生動活潑的學習,使他們經過自己獨立思考,對知識融會貫通,從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問題要大小得當,多少適量,難易適合不同階層學生的實際能力。

教師對課堂中所提問的問題應在備課時精挑細選,克服課堂提問的隨意性。要做到數量適中,也要避免兩種傾向, 太多或太少。提問太多,學生沒有思考迴旋的餘地,對所學知識難以理解、消化;提問太少,講授太多,學生難有參與的機會,最終會產生厭倦情緒。

3、設問要有一定的藝術與技巧,杜絕形式主義的問答方式。

設問的形式主義傾向是課堂教學中的一大弊玻問題或過簡,或過瑣細,或過於雷同、千篇一律,或過於空洞不知從何答起,這些都是形式主義的設問造成的。結果往往是啟而不發,課堂沉悶,或者相反,課堂表面轟轟烈烈實際卻一無所獲。還有的教師自己閉門設計好了問題與答案,卻與學生的實際不符合。學生答問與老師的答案不一致時,教師不善於變通引導,而是仍舊反覆問,讓學生再答,直追到與自己的標準答案一致為止。這種鍥而不捨一再追問的做法,也是主觀主義與形式主義在作怪。

三、注重高效交往互動.

在師生互動討論中,如果不注重設計有思考價值的問題,來來去去就幾個學生回答,這樣的互動效果並不好。但如果你換一個角度來設計問題,同樣的互動,效果就不一樣。同樣是教《阿長與山海經》,另一位教師把學生假設成家政中介機構的成員,讓他們去調查公司推薦去“我”家做保姆的阿長的工作表現,並填寫考核表。這位教師把這節課設計成活動課的形式,展開調查討論,學生的角色變了,新鮮感來了,興趣就不一樣,主動參與的熱情就高。這樣互動討論的效果是毋庸置疑的'。這樣的設計,充分關注了學生的心理特點,愛護他們的好奇心,以好奇心來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

還有,在課堂組織互動討論時,提問題的角度不一樣,同樣也會讓學生產生不同興趣。如《楊修之死》這一課,有這樣一個問題“楊修之死是性格悲劇還是命運悲劇”,很多老師習慣把問題直接提出,讓學生展開討論。但初中的學生對“性格悲劇”、“命運悲劇”的概念理解不是很透徹,所以往往思維受阻,討論起來不深入。如果把問題換一個角度提問:“假如楊修身在劉營,命運會如何?”相信學生應該是有很多話要説,很能激起學生討論的慾望,在學生討論充分的基礎上再引出“性格悲劇”“命運悲劇”之類的話題,學生就很容易理解。可見,設計一些富有挑戰性的問題來吸引學生,這樣課堂互動討論的效果就出來了。

互動式課堂教學是為了吸引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讓學生思維調動起來的是問題的設計,問題的設計能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心動”,這才是發揮了真正的內因作用,這樣的課堂才是充滿活力的互動教學。所以要用富有挑戰性的問題去吸引學生,來激發他們的興趣和超水平的思考。

四、運用高效便捷多的媒體手段

運用現代化教學輔助手段要必要、恰當、有效 計算機輔助教學即多媒體手段的運用是目前運用較多的教學手段,它能優化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因而為許多教師所接受和實施。新頒發的“課程標準”也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勞和諧發展。多媒體教學手段恰好可以為這一目標“加一把火”。良好氛圍的營造有利於學生儘快進入鑑賞情境,並在音樂與畫面的推動下,激發審美情趣,提高品德修養。例如,《海燕》的教學中,“雷聲,大海,狂風,閃電”畫面的出現,《再別康橋》教學中,康橋美麗風光的重現,都曾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但計算機輔助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只適合於創設文學情境的文學欣賞課與加大課堂容量的常識介紹課。多媒體課件儘可能地適應教學內容的需要,適應學生的需求和口味,還應考慮多媒體課件是否有利於幫助講授和理解教學內容,是否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是否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是否有利於幫助學生掌握語文學習方法。要運用好一種新的教學手段,必須熟悉其特性,熟練掌握,揚長避短,才能達到完美境界。

五、創設民主、和諧教學氣氛。

良好的課堂氣氛應當是民主、和諧、寬鬆、愉悦的,它是創設高效語文課堂的前提。良好的課堂氣氛有多種要素,但最重要的是教師對學生真誠的“愛”。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確立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的教學要做到為學生服務,為學生服務的教學,才能是民主的,平等的;教師永遠要懷着一顆愛心進課堂,慈愛和微笑是聯繫師生情感的紐帶,溝通師生心靈的橋樑,是創設和諧的,愉悦的教學氛圍的重要手段;教師要滿腔熱忱地組織教學活動,做到情緒飽滿,態度和藹,語言親切,富有激情,用教師的情緒、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學生,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在自主學習中享受學習的快樂。著名教育家誇美紐斯説

標籤: 教學 語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8j897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