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小學教學實踐心得體會(通用5篇)

小學教學實踐心得體會(通用5篇)

我們有一些啟發後,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教學實踐心得體會(通用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教學實踐心得體會(通用5篇)

小學教學實踐心得體會1

我們知道,綜合實踐活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自主進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它是基於學生經驗,密切聯繫學生生活和社會實際,體現對知識綜合應用的學習活動。這幾所學校經過探索性的教學實踐,學校教師積極創新,深入研究教學內容;學生樂於參與,形成個性化的學習方式,促進了學生各種能力的提高,推進了素質教育的發展。出於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種種有益嘗試,奠定了廣大教師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參加這次研討會,我受益頗多,感慨不少。下面結合平時的工作體驗和研討會的內容,説一説自己的幾點想法:

對於綜合實踐活動課到底是哪一級課程,原先我一直存在着模糊認識。通過參加此次研討會,我現在明白了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課程、地方管理、學校開發的課程,它不是學科課程的附屬品。綜合實踐活動課是活動課的規範、發展的提高,強調了課程的必修性質;增加了信息技術與勞動技術教育。

內容的選擇

在綜合實踐的學習過程中,我發現主題內容大多與現代社會生活有密切聯繫,具有人文性、社會性。這些大的主題就在學生的生活中,能夠使學生走進生活,使學生更注重、強調對生活的感受和體驗,能有效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學會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負責任地、智慧而富有創意地生活。

課時的使用

國家課程計劃將綜合實踐活動固定於周課時計劃之中,但是在實施過程感到:綜合實踐活動沒有固定教材,更沒有固定內容,而且綜合實踐活動具有相當大的開放性,它必須離開平常的課堂,離開學校,所用時間具有不固定性。無論是社會考察、調查,還是查閲資料、收集信息都具有時間的連續性,無法侷限於固定的課時中完成。同時,綜合實踐活動一般都是採用小組合作形式,組內成員分工進行,不同的分工所需時間不同,限制在同一時間內去完成是不切實際的。

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技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四大指定領域以融合的方式設計與實施是綜合實踐活動的基本要求。各學校要根據地方和學校的課程資源,以綜合主題或綜合項目的形式將四者融合在一起實施,使四大領域的內容彼此滲透,達到理想的整合狀態。”如何達到理想的整合狀態,探索開展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綜合實踐活動的結合方式,研究實現三者的共贏模式。將地方課程、學校課程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整合起來,努力尋找相互的“交叉點”,一方面豐富課程資源,提升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要素,確保課程設計的整體性、階段性以及連續性,另一方面合理配置學校的課程資源,使學校有限的人力、物力資源發揮最佳的配置。

引導學生研究,引導學生拓展。通過學習,我看到了孩子的創意,孩子的精美,孩子的舉手投足,感受到了綜合實踐活動帶給他們的快樂,帶給了他們豐碩的收穫。三所學校的報告和觀摩課,也使我感到了很多優秀的教師已在這條道路上拼搏着,不斷收穫着,同時也瞭解了一些教學模式、課程建設與管理方面的先進經驗,擴充了自己這方面的理論知識。我澄清了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許多模糊認識,明瞭了以後自己綜合實踐活動課努力的方向。這次的學習,使我忘記了來回奔波的勞累,自我感覺受益匪淺,特把自己的本次學習心得總結於此,做為自勉。

小學教學實踐心得體會2

20xx年4月24日,在鎮教育局組織下,我來到大良參加了《小學綜合實踐教學研討會》,我聽了XX鎮的綜合實踐開展情況經驗介紹、XX實驗小學現場觀摩課堂教學、兩節錄像課的説課,過程中,我學習着、感悟着、感動着……

一、學校領導的重視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會議期間聽取了北滘鎮、大良鎮學校的彙報,從彙報中我深刻的感受到這些學校的綜合實踐活動開展得如此紮實與學校校長的重視分不開,學校校長不僅從思想上把綜合實踐按活動課程放到了一個重要的位置,而且從課時、師資、等方面給予了充分的保證,這樣極大的調動了教師的積極性,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讓我深刻的感受到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我區基本上已經全面開花,大良嘉信西山小學、大良聚賢小學,他們在校長與老師們的努力下,早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展得紅紅火火,一些老師也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平台上迅速成長着,比如,聚賢小學的樑婉華老師,她剛剛任教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半年,在引路人的指導下,她很快就在這一學科成長起來,這正如她的引路人總結的,這與她紮實的學風教風是分不開的。

二、我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已經發展到一個新的水平:

自2004年我區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以來,老師們不斷的學習與探索,逐步掌握了其思想內涵與方法,也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不斷探索與實踐,通過參加本次會議,我驚喜的發現我區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已經在科學發展的軌道上不斷前進。表現有四:

1、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系列化:

從北滘鎮的綜合實踐開展情況經驗介紹,在彙報中充分體現了北滘鎮如何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系列化,在學校領導的帶領下,任課教師不斷深入研究,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共同擬定了中年級和高年級具體的課程實施目標,目標擬定的細緻、切合實際,這就為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定好位,也為全校科學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起了一個指導作。做到不盲目實施該課程。

2、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系列化:

北滘鎮在開展蹤合實踐活動時,能夠根據本地社會、歷史、人文、地理等具體情況,挖掘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課程資源,來擬定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如“雙皮奶的研究與製作”、“尋訪碧江金樓”“佛山剪紙”等。這些都是順德甚至是北滘鎮的本土文化,極具鄉土氣息,學生研究起來自然會感到很親切,研究的興趣也會更濃,這為其他學校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的開發上起到一個引領的作用。

3、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校本教研系列化:

自從進入新課改以來,學校在語文、數學等其它國家規定課程的實施中,校本教研開展的紅紅火火,從最原始的集體備課發展到以課例為載體的校本教研,聚焦課堂,解決課堂中的問題,使校本教研更具有針對性,有效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通過本次會議,我發現北滘鎮這種有效的校本教研模式已經在綜合實踐這種新型的課程所運用,教師們在連片教研中不斷成長,他們集集體智慧為一體,更能夠深入領會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真諦,在集體教研中發現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當時我在會議現場聽到這樣的介紹以後感覺豁然開朗,感受到我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美好的前景。

4、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課題研究系列化:

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放到科研的角度去研究它,大良嘉信西山小學,聚賢小學的部教師承擔了該課程的科研課題,他們分別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策略,整合策略等各個方面進行了深入而細緻的研究。這為其他教師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提供先進經驗。

從以上可以深刻感受到我區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科學發展的軌道上向更高層次發展。

三、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綜合素質得到不斷提高:

聽了聚賢小學樑婉華老師介紹她如何開展《走進順德糖廠》的綜合實踐活動開展情況,其中展現了學生在活動中的圖片,有去採訪的、查找資料的,上課時學生提出問題研究,老師引導學生歸納等活動照片。讓我們感受到了學生那種熱情、大方、知識領域非常廣的優秀品質。我們不得不承認學生們在這次實踐活動中的重要作用,無不感謝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給孩子們帶來的發展機遇。

四、有一批投身該課程的老師們讓我感動着:

在整個會議期間,最讓我感動的還是那些領導和在一線任教的老師們,從各種課型的展示、到資料的整理無不看出任課教師孜孜不倦的身影。大良聚賢小學教師,真是《遇上你是我的緣》,從初見 ————相識———— 相知 。感受到了老師們那種不怕苦不怕累的奉獻精神,正是有了這樣的教師,我區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才開展得越來越好。

通過本次活動,我被深深的震撼了,只要用心,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只要熱心投入,沒有辦不好的事情,衷心希望我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展得越來越好,也希望我自己能在我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道路上作出貢獻,為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出一分力。

小學教學實踐心得體會3

在人的智力結構中,思維處於核心地位,是整個智力活動的最高調節者。如果沒有思維的積極參與,智力活動將停留在較低的層次和水平上,語教學活動就難以進行。為開啟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成為學習的主人,我在上一階段的基礎上,又對學生進行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實踐和研究:

一、結合學生實際,教給質疑途徑

古人説得好:“讀書無疑須教有疑,有疑卻要無疑,到這裏方是長進。”疑問是思維的'契機,創新質疑則是創新的先導。學生經過前一階段的訓練,已基本上具有了一定的質疑能力,隨着年級的升高,學生的認知水平、思維的深刻度有了一定的提高,就應該給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於是,我針對高年級以篇的認知為重點,向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質疑方法:1對題質疑,強調並不是停留在向我們介紹的內容上的質疑。2對篇中段落之間的關係質疑。對中的關鍵詞、句、段的表達作用質疑。4在理解全主要內容時質疑。在學習寫作方法上質疑。

二、巧妙點撥,明確質疑方法

要讓學生掌握質疑問難的方法,教師必須要捨得花時間,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在發現和思考問題中深入進行閲讀,從中培養學生創新質疑的意識和能力。如教《太陽》一時,我要求學生對題質疑,學生就提了“太陽有多大?有多熱?太陽和我們人類有什麼關係?”等這些問題,其實,這些問題學生在預習中已有所知道,根本不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這一現象,我就對學生説,剛才同學們看了題後提的問題你們現在能回答嗎?學生們響亮地回答:“能!”“既然能回答,那為什麼還要把它當作問題呢?”這時,學生們面面相覷,我就馬上接着説,那你們能不能提一些自己真的非常想知道的問題呢?經我一點撥,學生們的思維就活躍起了,有的問:“書中説太陽很大,要10萬個地球才能抵得上,這麼大,它到底有多重呀?”有的問:“太陽的温度這麼高,我們人類是怎麼測出的?”有的問:“為什麼要用一個神話故事開頭?”等,顯然這些問題都是學生在預習之後,進行一番思考過的問題,這才是學生真正的智慧之花。學生經老師一點撥,也明白了看題提問的方法。

三、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提供質疑的機會,營造釋疑的空間

教學中,必須教學生有疑,有疑才能產生讀書的興趣,才能明白讀書的目的。我在講讀時要求師生互動,允許學生隨時提問,以便及時捕捉他們思維的火花,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以充分的發揮,並引導學生自己去解疑,使學生的參與向深層次推進。如我在教《晏子使楚》這一的第四自然段時,一位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晏子有充足的理由可以反駁楚王,為什麼要裝着很為難的樣子,説完還要故意笑了笑呢?”這是一個相當有價值的問題,我及時地加以肯定和鼓勵,但沒有急於做出回答,而是順着他的問題發問:“是呀,晏子為什麼會這樣做呢?你們能自己讀懂嗎?”於是學生興趣大增,參與熱情高。通過自讀、四人小組討論,終於滿意地找到了答案。學生們通過長期的訓練,在質疑水平上已具有一定的探索性、深刻性、獨創性。

四、結合教材,創造條件,開啟學生思維

(一)、抓住中心詞,精心設計練習,開啟學生思維。

中心詞是一篇的眼,貫穿於全。抓住中心詞,精心設計練習,既加深對內容的深入理解,又能開啟學生的思維。如我教《草船借箭》這一時,先引導學生圍繞“神機妙算“這個中心詞,熟讀找出有關語句加以體會,然後在此基礎上,設計下面練習,讓學生各抒己見,充分討論。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討論,既加深了對的理解,進一步瞭解了諸葛亮,又開啟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二)、模擬情境,渲染情感氣氛,開啟學生思維。

生活閲歷,時代背景的不同,以及地域差異等都成為學生情感體驗的障礙,跨越這一障礙的好辦法,就是藉助視聽媒體,創設“場效應”,使學生“直接”見其人,聞其聲,觀其事,臨其境,讓學生在情境的渲染下,開啟創造性的思維。如我在教《桂林水》一時,在悠揚的音樂中,播放錄像,出示畫外音:灕江的水平靜而清澈,兩岸奇峯羅列,姿態萬千,再加上空中雲霧迷濛,江上竹筏小舟,間綠樹紅花,猶如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這樣以圖示境,以聲傳情後,我指着江面小舟説:“現在你就在其中一條船上,説説你看到了什麼?有什麼感受?”關閉畫面,此時的學生還沉浸在美麗的畫面中,描繪美麗的畫面正是心中所求,學生們富有創意的描繪就從口中誕生了。

(三)、理解內容,延伸情節,開啟學生思維。

延伸情節,就是對敍事類,依據其原有情節的發展邏輯,進行合情合理的推斷,想象出以後的“故事”。有些在高潮處嘎然而止,給讀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間。教師可根據這一特點,順勢引導學生延伸情節,不僅可以深化中心,而且發展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我在教《月光曲》一時,中講到等盲姑娘兄妹倆甦醒過時,貝多芬早已離開了茅屋,飛奔回客店記錄《月光曲》,而沒有提到盲姑娘兄妹倆甦醒過後,會發生些什麼事?這就給學生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間,於是我因勢利導,要求學生説説盲姑娘兄妹倆甦醒過後發生的事。學生們一經提醒,他們就根據對人物已有的認識,展開豐富的想象,描繪出一個個感人的情節。

(四)、加深理解,換向思考,開啟學生思維。

換向思考,就是改變一下思考的方向,這有助於學生加深對內容的理解,也促進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如我教《落花生》一時,學生們通過學習明白拿落花生同桃子、石榴、蘋果比較是為了讚揚落花生默默無聞,把果實埋入地裏,不講外表好看,只求對人有用的品質。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從而深入理解。在教學中,我讓學生換個角度思考,讓他們讚揚一下石榴、桃子、蘋果,學生們興致就了,有的説,石榴外表粗糙,果肉卻晶瑩透明,説明它有不講外表只求內裏充實的好品質。有的説,桃子、蘋果外表好看,果肉又鮮美,是表裏如一的典型。這樣一説,學生們思維得到了發展,也明白了作者寫的目的在於宣傳一種精神,而不是評判落花生、石榴、桃子等。

通過以上這幾種途徑的探索和實踐,學生的提問能力有了很大進步,思維也明顯地活躍。在閲讀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創新思維的訓練,其切入口,形式、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也是靈活多變的,我們只要能夠自覺地注意這個問題,不失時機地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必將產生好的效果。

小學教學實踐心得體會4

在認真聽取博興一小宋春景老師的精彩分析後,我收益匪淺。實踐活動課是非常花精力的課,需要準備材料,組織室外紀律,提高教學效率都是大家需要想到。如果組織好了,學生可以説終身受益;反之學生只是放放風而已。

因此,數學實踐活動課需要廣大教師加以重視,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的綜合體。

一、培養綜合應用能力。

數學實踐活動,以數學知識為支點,以豐富的生活實際為背景,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實驗、調查、猜想、驗證、推理等,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活動經驗,瞭解數學的簡單應用,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了學生綜合應用的能力。如實踐活動中測量學校的一草一木讓學生感受到100米的到底有多麼長,小紅的身高是多少……”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綜合運用各種數學知識,以富有個性的方式解決問題,感受到了生活的豐富多彩,領悟了數學學習的用處之大。

二.培養合作能力。

數學實踐活動,較課堂中數學學習有很大不同,更能體現小組合作的價值,在遇到富有挑戰性,學習獨立學習無法解決的問題時,往往需要合作,提高活動的效率。如:實踐活動“測量男女生的脈搏”,在學生掌握脈博的檢測方法後,需要通過互助合作完成,在活動前,要分成若干小組,分工協作,做到人人有事做,個個口、心、腦並用。同學之間增強了合作的意識,培養了合作能力,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了不同的發展。

三.培養創新能力。

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不能只在一朝一夕,更不可能依靠課堂短短的40分鐘來實現。數學實踐活動能張揚學生的個性,較好地體現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如在教學平面圖形結束後,讓學生用所學的平面圖形拼成一些美麗的圖案,這樣的實踐活動既培養了學生運用基本知識的能力,更加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培養社會實踐能力。

在開展數學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學生會受到很多的困難,從中培養了學生堅韌的意志品質。其次,學生通過對一些數據的蒐集,整理和分析,能夠作出比較客觀的判斷,形成了正確的情感道德觀。如對居民節約用水情況的調查分析,及我國乃至全球水資源情況的調查分析,就能使學生明白節約用水的目的和意圖,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這樣讓學生早點接觸社會,融入了社會中學習數學,培養了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

我們在培訓中更清楚地認識到實踐活動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有着重大的意義。

小學教學實踐心得體會5

通過《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理論及實踐》這一專題的學習,我知道了課堂教學有效性已成為課改之路上的值得總結與反思的話題,更加科學地利用課堂內外時間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教師追求的目標。

一、正確理解課堂教學有效性

不同的效率觀各有不同的結果,什麼樣的課堂是高效率的課堂?學生會不會學,能不能創造性解決問題?思考的廣度與深度怎麼樣?學生學會的程度是不一樣的,答案的正確與否,不是一個是與不是,更重要的是好與不好。同時,我們應該明確好的課堂不僅有質,而且有量,如果教師一節課講多了,而學生還是知之甚少,言之無序、無物,就不是好的課堂;如果一節課只是讓學生學習討論一個小問題,完不成最基本的教學目標,也不能算是好課。高質量的課堂要求教師既能完成教學目標,又能根據課堂實際情況進行教學。講解問題不在多少而在精要,組織討論不在花哨而在實用,合作互動不能趟河水而要多聯繫教材等。

二、提前佈置學生預習事半功倍

語文教學大綱中,明確提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與能力,而這種要求尤其表現在課外的預習環節,學生通過相關的學習資料,從蒐集到整理,閲讀與思考,可以獲得與文本相關的大量信息,為學習課文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基礎,更重要的是在預習過程中,學生熟讀課文,學習生詞,理解詞句意思。課堂教學中減少了大量的時間,教師先要進行糾正、引導、鞏固等,就可以實現教學的目標,真是事半功倍。

三、合理分配課堂教學時間

效率的含義是指單位時間內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穫。其實,一節課40分鐘,一個正常人真正可以集中精力的只有20分鐘左右。這也就是為什麼老師在講課的時候要突出重點的原因,也是現在課堂教學逐漸調整的原因。因為,我們發現孩子不能夠集中40分鐘的精力,那麼每個孩子效率最高的20分鐘出現在哪個時間段呢?這20分鐘是集中出現還是分散的呢?所以,我們要做的不是要100%地集中40分鐘的注意力,而是根據孩子注意力的能力讓她在有效的20分鐘裏發揮她的潛力。這和老師的教學安排有關,所以在設計教學預案時注意一些時間限制。連續長時間的學習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我們應該注重設置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對學生學習知識、形式能力和提高認識真正起作用的時間,並充分利用好這些時間。合理分配教師活動和學生動在一堂課中的時間。教師滿堂灌,或是一味地要求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都是在浪費課堂教學時間。

四、準確把握課堂教學節奏

把握課堂教學的節奏就要講究動(“動”是講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練習、解答、討論。)靜(教師講,學生安靜的聽)互補。有人講一堂課能使學生“靜”的時候“動”起來,“動”的時候“靜”下來,這堂課大體便成功了。我覺得此話頗有道理。“動”和“靜”就像音樂中的高低音組合,兩種音組合的好,才能產生出美妙的樂章。只有“靜”,教學成了老師的演講或個人表演,學生就會被動而分散注意力;光是“動”,也不是成功的教學。所以教師在每講一個內容時,要給學生留有相互探討,積極參與的時間,讓他們在活動中理解、消化、掌握技能。

古人在論及中國畫的構圖技巧時説:“疏可走馬,密不透風。”意思是説留下的空白,可以用來跑馬,用墨多的地方連風也吹不過去。把握課堂教學的節奏也應講究“疏”與“密”的技巧,對非重點的內容,學生自己可以學得懂的部分,則或放手自學,或以讀代講,是教學上的粗線條,是寫意;而對重點部分,特別是既是重點又是難點部分,則必須是“工筆畫”,濃墨重彩,認真描畫。同時,要講究“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疏密有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7j0kp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