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菜根譚的讀書心得

菜根譚的讀書心得

《菜根譚》的作者是明朝洪應明,字自誠,號還初道人。小編整理的菜根譚的讀書心得,希望大家喜歡。

菜根譚的讀書心得

菜根譚的讀書心得(一)

閒來無事,筆者翻翻書,或是在網站上讀讀書,特別是喜歡讀些有關修身立業的書。《修身,在專業上增進知識是立業的基礎;而立業又為修身增進專業知識提供可靠的保障。

而《菜根譚》正是一本關於修身立業的書,借這次談讀書心得體會的機會,筆者想説説自己讀過這本書後的一些個人感受。

《菜根譚》的作者是明朝洪應明,字自誠,號還初道人。《菜根譚》是一本格言體寫成的集子,關於書名的由來,有人認為語出 性定菜根香 ,有人認為由宋代儒者汪信民 人能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 這句話化用出來,另外也還有一種説法,明朝孔兼為《菜根譚》所作的題詞中有這麼一句話: 譚以菜根名,固自清歷練中來,亦自栽培灌溉裏得,其顛頓風波,備嘗險阻可想矣。 這句話大概意思説:這本書以 菜根 命名,是因為作者在人生清苦歷練中悟出道理來,而且悟出的這道理是作者經歷風波、坎坷的體現。 菜根 是一種清苦的東西,而菜葉的苦味卻全由菜根提供、生長出來,可見人生的樂境由苦境出來。

《菜根譚》這本書包含儒家、道教、佛教三家的思想,但主要還是儒家思想,特別是儒家的中庸思想。所謂中庸思想,就是要提倡中正平和、通融豁達的精神。比如其中説道 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過高,當使其可以。 就是要求我們要有理解包容的精神。再比如 家人有過,不宜暴怒,不宜輕棄。此事難言,借他隱諷之;今日不悟,候來日再警之,如春風解凍,如和氣消冰,才是家庭的型範。 也是要求我們要有豁達、大度、平和的精神。

《菜根譚》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不僅在中國,而且在日本影響深遠。因為在中華民國時,日本就有對這本書不斷刊刻的先例。到了20世紀80年代,伴隨經濟的發展,日本企業界人士認為,在企業管理、用人制度、業務銷售、市場開發、員工自律諸多方面,菜根譚都有很大鞭策、警示作用。

當你在苦惱鬱悶事業不得意的時候,不妨靜下心來讀一讀《菜根譚》。它會讓你有豁達開朗的感覺,苦惱煩悶的感覺也伴隨着你領略體會書中內容時而消散。

當你隨心所欲放縱自己的時候,不妨靜下心來讀一讀《菜根譚》。它會讓你對事業前途有更清醒的認識,伴隨你走向人生更輝煌的一個台階。

《菜根譚》讓你樂觀豁達,正如有句格言所形容:閒看庭前花開花落,靜觀天上雲捲雲舒。

總的説來,《菜根譚》在本質上是一本有關安身立命的書。正如《菜根譚》序文裏頭講的一個故事:乾隆年間,有一個處於官宦仕途的人,在朝廷裏邊居於要職。他經歷了許多人生世象,在不斷的升遷與貶官過程中,得了一場重玻在病難中,回想往事,無論是人生險境,還是人生樂境,世事總是匆匆忙忙,最後悟通自己在人生追逐當中,總是隨着外在事情的變化或高興或愁悶,心事總被外物牽拌,不免心神疲勞,所以導致重病一常這説明我們需要有一種達觀甚至有些超脱的思想,常言説計劃總趕不上變化 。我們要做好計劃,但當計劃無法在經過努力後實現,我們當然需要反省;同時,出國留學網還應有一種豁達從容的'態度。

讀一本好書,雖不花多少錢,也不花多少時間,但書讀過之後,我們對於人生、事業、家庭會有更多獨到見解,因而生活也更豐富多彩。

菜根譚的讀書心得(二)

近日,筆者讀完洪應明的《菜根譚》,書中無處不在的博大、寬容、淡泊、向善與智慧,讓你覺得彷彿在與一位智者交談,疑慮消弭,警策長留。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給我感悟最深的是其中有關教育批評的至善妙語。

洪應明説“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過高,當使其可從。”意思是説,當責備別人的過錯時,不可太嚴厲,要顧及對方是否能承受,注意不傷對方的自尊心;當教誨別人行善時,不可以期望過高,要顧及別人是否能做到。

我們常抱怨現在的孩子太難教育,但有沒有反省過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得當呢?我們當教師的有時在公眾場合、在家長面前大聲斥責學生;有時小題大做、聲色俱厲,嚴詞批評;有時長篇大論、喋喋不休像老太婆......這些做法都起不到好的教育效果。如果能像上句話中所説的那樣教育孩子去惡趨善,還愁效果不佳嗎?

《菜根譚》中處處充滿了辯證法觀點。“念頭濃者,自待厚,待人亦薄,事事皆淡。故君子居常嗜好,不可太濃豔,亦不宜太枯寂。”“地之穢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無魚。故君子當存含垢納污之量,不可持好潔獨行之操。”這些話語告訴我們,凡事應求恰到好處,過之不及都將失之偏頗。

我喜歡《菜根譚》。它淡雅的眉目下是一雙歷世閲人的慧眼。它宛如一溪清泉,盪滌人心的積鬱,使人澄懷物象,進而得以超然物外,靜觀世界,參悟人生。

菜根譚的讀書心得(三)

曾有一段時間,思緒不寧,隨手拈來一小冊子,讀畢,頓悟,心靜如水。此小冊子為《菜根譚》作者為洪應明。

洪應明,字自誠,號還初道人,籍貫不詳。他的名作是《菜根譚》,和王永彬的《圍爐夜話》、陳繼儒的《小窗幽記》被人評為處事三大奇書。不過,就文學的藝術而論,其餘兩部書趕不上《菜根譚》:《圍爐夜話》過於拘謹,語言缺乏靈動性,好像一灘濃泥流不開;《小窗幽記》部分語句大膽的因襲了《菜根譚》,那沒有添磚加瓦加以掩飾的行為好像是為了表示自己的勇敢。所以這兩部書如同同胎兄弟,部分觀點是一以貫通的。

據洪應明另一部作品《仙佛奇蹤》可知道,他早年熱衷於仕途,不過和大多數不得志的文人雅士一樣,到了晚年都隱歸了山林。他和袁黃、馮夢楨等人是好朋友,難免有些相互的影響。

《菜根譚》原書共有三人作序,都是當時名士,足見此書炙熱一時。其實這只是一本教人出世入世的小冊子,説到底是一本《使用説明》,與袁了凡《了凡四訓》情致相當,都是説教口氣。全書綜合了儒、釋、道三者思想,所以領悟起來顯得緩慢,有時不知所云。好在書中語言峭拔,意境闊大,頗能引起讀者興趣。

書中節目分為“修身”、“應酬”、“評議”和“閒適”四大部分,閲畢後生出些感想,如同秋後算賬一樣一一記下,給讀過的人一些心得上的交流,給未讀或在讀的人一點鋪墊。

第一是“無為”。這本是老莊的產物,洪應明取其神進行説明,將其變成體系化,讓自己的觀點不僅有據可依,又顯得正統。他説“軀殼的我要看得破,則萬物皆空而其心常虛,虛則義理來據”,又説“而一念及病時,便興似寒灰;名利飴甘,而一想到死地,便味如咀蠟”,清心寡慾得讓人險些喪失味覺。他不像老子直接説“為無為,則無不治”,也不像莊子憤憤勸道“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更不想列子挑明瞭説“天地無全功,聖人無全能,萬物無全用”,總歸在“無能”二字上。所以洪應明話説得很漂亮,讓自己成為《菜根譚》處事規則的生動標榜。

第二是“無慾”。洪應明抄襲了釋氏的玄妙,卻發展了他們的空靈,傳播了佛家的禪宗。例如“彩筆描空,筆不落色,而空亦不受染;利刀割水,刀不損鍔,而水亦不留痕”、“心與竹俱空,問是非何處安腳?”、“胸中滌去數鬥塵,語言方覺有味”等,都是這種特點的體現。

第三是“清閒”。這是最絕妙的一部分,集中在“閒適”章節裏,表現出了古代隱士的雅緻。比如“階下幾點飛翠落紅,收拾來無非詩料;窗前一片浮清映白,悟入處盡是禪機”,“芳菲園林看蜂忙,覷破幾船塵情世態;寂寞衡茅觀燕寢,引起一種冷趣幽思”,比較有名的是“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支捲雲舒”。

這本書裏的另一個可觀之處在語言上,洪應明用了細碎精緻的筆法去表現一種雄健放浪的情懷,可是落在條條細則上面,卻如同滂沱大浪裏面的小水滴,温柔可愛,比如“鳶飛魚躍”、“波恬浪靜”、“漚生大海”、“影滅長空”、“碗茗爐煙”等等。 這是一本值得看的書,在其他類似書籍裏它要算較出色的一家,對我們人生以及人生以外的認識會給出一些合適的指引,不至於過早的迷了路。

標籤: 讀書 菜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4eo9w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