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寒假初中骨幹教師培訓心得體會(通用8篇)

寒假初中骨幹教師培訓心得體會(通用8篇)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寒假初中骨幹教師培訓心得體會(通用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寒假初中骨幹教師培訓心得體會(通用8篇)

寒假初中骨幹教師培訓心得體會1

有幸參加了這次培訓,非常感謝教培中心周到,熱心的安排,給我提供了一個學習的機會。這次培訓雖然只有2天,但學習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讓我受益匪淺。有聆聽區教育局袁穎、周文羣副局長致辭,有區內骨幹教師代表發言,有外籍口語專家親臨授課,有語音專家細心,耐心地糾正我們的發音。有去英國、新加坡、加拿大實地考察的優秀學科帶頭人給我們詳細,全面的介紹異國風度人情及教育理念等。讓我們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更讓我明白作為一位骨幹教師,不僅要在教學方面有優秀的成績,還要起到引領、輻射的作用,更感到骨幹教師的責任重大,趨勢我們要不斷地更新自我教育教學理念,提升專業素質。這次學習讓我們有機會零距離的接觸外籍和語音專家,在學習中,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力爭在最短的時間裏改到自己發音方面的習慣。

一、聆聽領導的發言、牢記骨幹的使命

在聽了領導的致辭,更加明確了我區教育業績蒸蒸日上,碩果累累。實現了五年一個大台階的跨越式的提高,明確了我區教學的現狀,給我們殷切的希望,尤其是袁局長的一席話:“教師的水平高低決定了龍泉教學質量”深深地打動了在場的每位老師的心,因此我們必須提高認知,增強學習的自覺性,在學習中提高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從而提升自我專業素質。專長髮揮到極致就是精彩,只有提升自我的專業素養,才有精彩出現的一刻。

二、專家助我成長

非常感謝MK教授給我們上了2次口語課,給了我們零距離與外籍專家交流的機會。MK教授雖然60多歲了,但她做事非常認真,考慮問題非常周到,備課非常細。在口語課上,她那地道的美國口音和豐富有趣、幽默搞笑的肢體語言,給我們在教學中很好的示範,讓在場的每位老師都深深的感受到外籍教師與中國教師的不同的教學風格。從美國的聖誕節、交通、學生逃學的課例中,更加了解的美國的文化底藴,領悟到英語課上我們不只是單一的教授幾個單詞、句子,要從外國文化背景去領悟其中的語意,在領悟語意中學習外國文化。

三、在學習中彌補失誤

羅琳教授從英標的起源開始跟我們講起,區別了英式英標和美式英標的不同之處,跟我們講了每個音的發音要領,如在DJ14英標中沒有字母r是不能捲舌;在單元音中,嘴型一步到位、口型不變;在爆破音中要發得清、短、促。講到語流、失去爆破、不完全爆破的規律是“一個單詞裏面或有2個單詞之間,前一個是爆破音、後一個是除了半元音的任何一個輔音,前面一個爆破弱化直到失去,但要把嘴形位置留出來。在連讀中有3點需要注意的是:

1、詞磨是輔音,詞首是元音要連讀。

2、詞末是元音,詞首是元音連讀。

3、詞末不發音的字母R和詞首是元音連讀。

她給我們示範每個音的口型,還列舉了很多的實例,在操練中糾正我們發音習慣。聽了羅教授的課,給了我一種“久旱遇甘霖”的感覺,尤其彌補了自己在語音方面的不足。

四、名師讓我開闊視野

聽了4位老師出國考察報告後,讓我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他們非常詳細的講解了英國、新加坡、澳大利亞的辦學理念和他們的文化。讓我記憶猶新的是胡老師在英國雷丁大學3T教學;先是student talking time 在到teacher talking time 充分體現了課堂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是指導,引領的作用。青羊區林校長給我們彙報了赴新加坡學習的感悟,在新加坡老師是主人翁意思非常強、每個老師都是學校的領導。他們為學生量身定做教材,積極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非常重視學生的反饋。張老師給我們做了澳洲報告,讓我記憶深刻的是張老師給我們看了一個錄像片段,讓我明白教師清晰指令是多麼的重要。老師們的報告給了我們學習的動力,讓我們都有種學習的動力,很想自己親自去體念一下國外的文化,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總之,通過這次學習,讓我茅塞頓開,明確了作為一名骨幹教師的責任和使命,我必須多學習,在學習中提高自我的專業素質,才能不辜負骨幹教師的稱號。

寒假初中骨幹教師培訓心得體會2

這次骨幹教師培訓,令我豁然開朗。從高靜老師的精彩理論講座中,得知高老師做了精心的準備,再加上她很深的理論功底,我從心底裏感到佩服,通過學習,使我更進一步瞭解和掌握了幼兒園教育評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高老師一些對教育教學工作很有見解,以鮮活的實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使我的教育教學觀念又進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淺。通過觀摩了榆關幼兒園園長崔潔的教育活動,並進行交流與研討,拓寬了學習的視野,更新了教育觀念。理論的應用水平與教學的創新能力得到提升。下面是我通過培訓所獲得的:

一、幼兒園教育活動評價是保證幼兒園教育活動正常進行的必要手段

幼兒園教育活動要規範化、科學化,真正促進幼兒、教師的發展,就必須建構合理的評價體系。對幼兒園教育活動的評價應遵循發展的、適宜的、分類的原則,採用觀摩、談話、案例分析等方法,重點關注教育活動目標的綜合性、層次性、差異性;教育活動內容的生活化、趣味性、實效性;教育活動過程中活動方式的多樣性、開放性,活動結構的連貫性和彈性,活動中教師與幼兒的互動、反思;活動效果更加關注幼兒的情感態度和全面的發展。

二、幼兒園教學評價應注意以下問題

1、教育活動的發展價值是教育評價的出發點和歸宿,應以終身教育和可持續發展的視角看待這一問題,教育活動應當既有利於幼兒的現實發展又有利於幼兒的長遠發展。

2、評價應當是全面的,兼顧知情行三個方面,其中情感、態度雖然是伴隨的過程,但對幼兒的長遠發展至關重要,而認知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則是保證幼兒健康良好心境的關鍵。

3、要堅持過程與結果並重,過程中藴含着內容,如學習的方法、策略的滲透,對合作的體驗、成功的愉悦等,教師的教育策略本身也應當是教育的內容,它對幼兒起着潛移默化的影響。教育活動過程中體現出來的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態度、專注等同樣是評價的重要信息和依據。結果是評價信息來源的一個部分。結果有顯性與隱性之分,顯性(外化、物化)的結果如作品、語言或動作的表達等,應當重視,但不能作為評價的唯一依據,它僅僅是幼兒學習成果的部分外化,隱性的東西可能更多,況且幼兒的學習還更多地與他們的想象聯繫在一起。不能僅看顯性的結果而忽視隱性的結果。

4、教師的行為與幼兒的反應應當受到同樣的重視,教師的行為應當和幼兒的反應相適宜,教師對幼兒的評價是否有激勵性、針對性。師生的互動應當是自然的、以幼兒的行為反應為依據的,而不是強拉硬扯的。教育活動(教育)是教師配合幼兒的發展步調、促進幼兒發展的過程,而不是幼兒配合教育完成教學任務的過程。

5、教育活動應當是計劃性和靈活性的結合,計劃應當立足於對幼兒的瞭解,預成的計劃應當是彈性的,應當根據活動中幼兒的行為表現進行適當調整。切不可苛求教育活動一絲不苟的按教案展開,不得有所調整。

6、材料的提供應當與活動的目標要求、幼兒的發展水平相適宜,應當具備適宜的結構,有利於幼兒操作發現,變化創新。

7、控制點的把握應當準確,控制點存在於教育活動的過程之中,有的是顯性的,如觀察學習-嘗試創造-分享交流的活動設計,有的`是隱性的,如探索-交流-歸納-遷移活動設中,感知-交流-歸納-遷移的活動設計等,不同的環節各有側重、各有價值,按各階段的教育意圖是否達到、是否在幼兒身上得到了體現,完成的質量標準應當時這一環節的控制點,達到了控制點的要求,活動即可繼續進行,否則就應作相應的調整。

總之,當好幼兒園的教師難,當好幼兒園的骨幹教師更難,需要我們加倍努力。

寒假初中骨幹教師培訓心得體會3

20xx年8月20日至8月23日,我參加了由河南省教育廳主辦、為期3天的河南省骨幹教師省級培訓,真的是收穫滿滿。培訓期間我積極學習,認真聽報告講座、看學習視頻,,寫日誌、做筆記,看各位學員老師的評論,我學到了許多新知識,使我在教學理論和教育觀念上得到了大量的補充,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感受和認識,在教學業務素質和自身素質、課堂教學設計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一、培訓學習使我更新了的觀念。通過培訓,我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拓寬了教學思路,對新課程標準的認識與實踐都有了一個質的提升。我深深體會到。教師是新課改的具體執行者,是學生核心素養提升的引領者。執行者的意識和素質是很關鍵的,教師必須學習先進教育教學理論,提升教育教學理念,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引領專業成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具備較高的專業水平,並自覺進行教學反思,發揚繼承優秀的教學傳統,更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努力實踐、探索,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自己在教學除了有很強的敬業精神之外,在教學中融入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這樣才能提升學生學習和實踐的興趣。

二、教學研究過程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一定提升。在教學研究中,能力大於學歷,情商大於智商,只要勤於學習,善於學習,積極思考,大膽實踐,一切學習和工作中的困難都可以克服。在研修過程中有專家們地講授,有許多優秀的教師在論壇中發表文章説出自己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的辦法,有許多問題與自己的情況十分類似,這讓我有機會學習別人解決問題的方法,認識到自己解決教學問題的缺陷,也有機會完善自己解決問題的辦法。專家講授的課程,有更多值得學習及借鑑的地方,運用專家的辦法,可以更好的解決教學中的許多問題

三、培訓學習使我更懂得課堂教學的重要性。高效課堂的重要組織形式是小組合作學習,要指導學生進行預習,並讓學生自主完成導學案。學生合理分組,全員參與學習管理。我懂得了指導學生自主學習,課堂上要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要充分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精神。在注重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基礎上,更強調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方法、學生整體綜合素質的提升和提高。加大獎勵力度,採取多種獎勵方式,從內心激勵學生的成就感,採取分層教學和分層獎勵.在教學中要整體把握,形成學習主線,在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中實施自主、探究、合作式學習。

四、學以致用,學用結合,在實踐反思中升自己教研教學水平。通過學習,我更認識到,教師要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要嚴格要求自己,不斷提升自我,才能勝任自己的工作。思想有多遠,你就能走多遠。在培訓中研討了很多問題,聽了很多專家的講座,我感受很深。作為老師一定要認真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努力提高自己專業知識。我一邊學習一邊實踐,把所學和所悟運用到教學實踐中,能讓自己的工作更加得心應手。結合培訓,我始終堅持把課程學習與教學實踐結合起來考慮。同時,也運用教學實踐檢驗所學理論的科學性性,從而加深對課程內容的理解,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和課堂教學藝術,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素養。

五、在對待工作的態度上,更加務實進取;在專業學習上更勤奮努力,自己的學習和教學、生活更充實。通過培訓學習,更深的認識到,我們既要積極健康的生活,還要培養積極的進取心,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標。要善於協調好人際關係,享受生活和工作的快樂!要學會認知,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學會共處。

通過這次培訓學習,我更加認識到了自身教育教學水平的不足,今後我將繼續努力,勤奮學習,積極工作,做一位學生喜歡、家長放心、社會滿意的好教師。

寒假初中骨幹教師培訓心得體會4

觀看了中小學市級骨幹教師培訓的光盤,我感受很深,特別是李校長講了教師的寫作能力的培養,感觸很深。

現在寫作對於我們來説,那是業餘的事情,除了記錄事實,感覺其它東西真的是乾巴巴的,好像沒有一點營養,讓人看了開頭,就不想繼續看下去,也就懶得動筆了,可聽了李校長説的,我非常贊同他的觀點,他經常翻閲教師寫的班級記事,或是年終總結,覺得教師寫得很事,難以點明亮點,或是言之無物,是的,畢竟我們離開筆很多年了,難得題筆寫一點東西,寫一點東西總是應付了事,有時候覺得心有餘而力不足,那麼怎樣才能提高我們的寫作能力呢?

一、素材的積累

素材是寫作的源泉,我們周圍的的一事一物,都要認真的觀察,有意識的觀察,看到有趣的事物,要隨時記錄下來,同時要養成閲讀的習慣,材料積累多了,自然而然的隨手拿來就是幹食。

二、語言的積累

我們在平時的閲讀中遇到好詞、好句,都要隨時記錄下來,當我們寫作的時候,把這此好詞好句應用到我們的寫作上,錦上添花,畫龍點眼。

三、經常寫作

這點我們做的非常不好,所以我們要把經常教學上,或是班級所發生的事情記錄下來,來磨練我們的學習,雖然是硬硬的豆腐塊,但是寫久了,思路開闊了,就慢慢上路了。

寒假初中骨幹教師培訓心得體會5

今年我有幸參加了“骨幹教師”培訓班的學習。我深知參加本次培訓對我來説意味着什麼,自始至終我都在努力地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我慢慢地認識到了自身的貧乏與稚嫩,學習又逐漸地使我變得充實與幹練。

在本次培訓中我有幸聆聽了專家和優秀教師們對教育前沿的思考、精闢的理論、獨到的見解,對生活、對工作、對事業、對學生獨特的感悟,___教師的“愛職責藝術”的報告激起了我內心中的心絃,觸及到了我思想的深處,我禁不住一次次問自我“我該怎樣做、怎樣做一名優秀的教師”;期間,我學到的遠不只是專業的知識和做學問的方法,更多的是執著於教育事業、孜孜不倦、嚴謹勤奮、潛心鑽研、盡心盡責的那種工作態度;經過培訓讓我開闊了眼界,拓寬了思路,轉變了觀念,使我能站在更高的層次上反思以前的工作,更嚴肅地思考此刻所面臨的挑戰與機遇,更多地思考未來的教師之路該如何去走。下頭就聽取的報告淺談幾點自我的感悟。

一、加強自身師德修養展現教師人格魅力

教師是做人的工作,而人的教育是要傾注愛的,做一個有着高尚師德的教師,應當是最基本的要求。師德是教育的靈魂。有愛心的教師才能培養出有職責心的學生。為此,教師要時刻謹記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展現自身的人格魅力。那麼,如何提高自身的師德修養呢?我認為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熱愛祖國,愛崗敬業

熱愛祖國,獻身教育事業,是教師道德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愛崗敬業是教師處理與教育事業之間關係的準則,是教師職業道德的基礎和前提。以“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高尚情懷,獻身教育,鞠躬盡瘁。

2、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僅有以身立教,為人師表,才能有力地説服學生,感染學生。無數經驗證明,身教重於言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3、用學習引領自身專業成長,刻苦鑽研,嚴謹治學

隨着時代的提高,教育的改革,當今的形勢向每一位教師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老化速度大大加快,學習就成了當今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手段。教師終身學習,不僅僅是時代的呼喚,教育發展的要求,也是教師教學自我提升的需要。“嚴謹篤學,與時俱進,活到老,學到老”是新世紀教師應有的終身學習觀。我們教師要有一種強烈的資源意識,克服“一支粉筆教下去,一本教案講過來”的人生惰性,自覺拓展自我的思維空間和知識結構,以便更好的為教育教學服務。知識的更新換代讓我們的學生接觸了更多的新生事物,廣闊的課內課外學習資源為他們知識的積累供給了更多的機會。我們在學校學習的那點知識,已經遠遠不夠傳授了。生活是一個廣闊的學習的課堂,有很多東西是我們所不瞭解的,為了使自我不被社會所淘汰,僅有加緊學習的步伐!一個優秀教師應當抓緊一切時間增加知識儲備,僅有這樣才能用人格魅力來感染學生,和學生共同發展。

二、不斷更新教學理念

“有活力,愛讀書,善於思考,勤於總結”才能成為一名好教師。時代的發展使教育應對新的要求,民眾對教育的關注前所未有,教育的行業性質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改變,所以做研究型的教師是發展的必然趨勢。此次學習使我學會了如何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如何跟學生成為知心朋友,如何教育問題學生,如何造成班級輿論…相信在未來的教育教學中,這些方法會有很好的體現。

三、對課堂教學行為的重新認識與思考

(一)要及時反思自我的教學

傳統意義上的課堂,就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很少審視自我的教學是否引起了學生的興趣,也不夠關注學生的參與度是否與自我有關。當學生出現與課堂教學不一致的行為時,只是一味怨學生,很少反思自我的教學行為是否適應了學生心理特點,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優秀教師之所以優秀,其特點之一,就是每節課後及時反思自我的教學,不斷改善教學,以增加課堂教學的魅力,到達及時調控學生的情緒,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的目的,使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

(二)要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和時間

學生獲取知識的結果,遠遠比不上他獲取結果的過程重要。讓學生在學習上有所發現,有所體驗,重要的前提是給予他在學習和研究知識的過程中主動思考與進取探究的時間與空間,這樣,他的體驗才是幸福而自信的。

(三)要學會欣賞學生

“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一樣”。看物是這樣,看人又何嘗不是這樣?每一個學生都有自我的長處和閃光點,作為教師,我們應當用欣賞的眼光看學生。欣賞他們的優點,包容他們的缺點。學生在教師的關注中,不僅僅會喜歡教師,喜歡上課,產生融洽和諧的師生情感,還會在課堂上進取表現,歡樂愉快地去學習。

總之,這次培訓資料豐富,學術水平高,充滿了教育智慧,使我們開闊了眼界。雖不能説經過短短几天的培訓就會立竿見影,但卻也有許多頓悟。身為教師,要把握新課改的動態、要了解新理念的內涵、要掌握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反思,不斷地研究,厚實自我的底藴,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適應教育改革的步伐。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將靜下心來採他山之玉,納百家之長,在教中學,在教中研,在教和研中走出自我的一路風彩,求得師生的共同發展,求得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在那裏,我突然感到自我身上的壓力變大了。要想不被淘汰出局,要想最終成為一名合格的骨幹教師,就要不斷更新自我,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理論水平、教育科研本事、課堂教學本事等。這就需要今後自我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努力學習各種教育理論,勇於到課堂中去實踐,相信只要經過自我不懈的努力,必須會有所收穫,有所感悟。

寒假初中骨幹教師培訓心得體會6

參加了為期7天的xx市骨幹教師培訓,再次引發了我對“生本課堂”的深思。

這次講座,頻現“學為中心”“有效課堂”“理想課堂”“教師成長”等主題,凸顯“學生為本”“有效課堂”“教師培訓”這幾個當前關注度極高的理念。拋去它們的外衣,剩下的就是“學生”、“課堂”、“教師”三個最基本的概念,看似有趣,實則萬變不離其宗。這三項,正是教育教學研究的“宗”,根本所在。

學生需要什麼?

老師常常很清楚地知道每節課堂要教什麼,可卻很少去思考學生需要什麼,那麼學生到底需要什麼呢?

課堂中,老師覺得自己講得好極了:知識要點準確,結構脈絡清晰,各項訓練很到位,自認為學生應該學得很好。可“魚牛故事”卻告訴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自己的`月亮,它們是各不相同的”。課堂中,一位老師對着多媒體大屏幕上課,課堂結束的當天,教研員讓其用屏幕中學過的內容對學生進行考核,授課老師自信學生能得85分以上,可結果全班學生只考到30多分的平均分,令授課教師大跌眼鏡。

學生不需要老師滿堂灌的喋喋不休,他們希望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而不僅僅是作為一個聽眾。

“shift-happens-CN4、2”告訴我們,“新的科學技術知識大約每2年翻一番,這意味着……對大學生來説,要用四年時間學習技術並獲得大學文憑,當大學生學習到第三年時,他們在第一年所學習到的東西有一半已經過時。”

學生將來踏入社會,他們會使用很多現在還沒有的知識;他們參加的工作,很多是現在還根本不存在的工作種類,這一切都是我們現在無法想象到的。所以,學生最需要的是學會學習、思考、創造、分析、評價及運用等綜合能力,只有這些才能幫助他們應對日新月異的時代。

學生喜歡怎樣的課堂?

老師對很多學生經常説的一句話:我昨天剛講過,你就一點都記不得了?然後,老師大發雷霆。培訓老師卻告訴我們,這類老師是不懂教育科學的人,自己沒教好,卻在責怪孩子們。

正如學習金字塔告訴我們:

閲讀能夠記住學習內容的10%;

聆聽能夠記住學習內容的20%;

看圖能夠記住30%;

看影像,看展覽,看演示,現場觀摩能夠記住50%;

參與討論,發言能夠記住70%;

做報告,給別人講,親身體驗,動手做能夠記住90%。

那麼學生喜歡怎樣的課堂呢?怎樣的課堂才是有效的課堂呢?

課堂要有生活之本。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或者杜威的“教育即生活”都闡明瞭,我們的教育應來源於生活,應該服務於生活。所以我們的課堂,要讓學生感興趣,就要讓孩子把課堂和生活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在課前做好相關的生活經驗儲備;無法滿足的,教師也應儘量在課堂中創造模擬情境。如六上語文《草蟲的村落》,如果學生缺少在生活中體驗觀察活動,他是很難去感受草蟲的可愛;如果他不喜愛草蟲,更是難以領會作者感情的。但現實中,學生的很多活動收到了方方面面的限制,學生缺少相關的實踐體驗,自然缺少了對課堂的興趣。而個別課堂,為了活動而活動,更是與課堂活動的初衷大相徑庭。

課堂要有互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新課標中均有明確指出。其中一種體現方式,就是當前很多學校正在實踐的小組合作學習制。小班化,硬件設施配套等如果落實不到位,小組合作學習實施起來也是困難重重。本人經常嘗試的一種互動學習方式——讓學生給學生講作業,效果也很不錯。雖然學生講得慢,有時不到位,但感覺實際效果比老師講得好,因為他是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去組織語言,學生容易聽懂;雖然學生有時講得不到位,但很多學生會補充,激發的思考是老師講課不能達到的。

學習方式多元化。一成不變的課堂模式,常常讓我們的孩子失去課堂“興奮點”。比如寫作文,大多數孩子從心底來説是不喜歡的。於永正老師就為孩子們的寫作找了“興奮點”,比如每個學期固定時間開展一次隆重的作文大賽。每當快到作文大賽的時間,學生就變得特別期待。在日常課堂教學中,教師多動一下腦筋,讓課堂學習方式多元化些,讓孩子期待每一節課。

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正真建立;學生親自體驗實踐,開放有活力課堂的建設;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符合學生特點個性化教學的建立已經迫在眉睫。

關於教師培訓的新思考

美國學者威蒂通過對47000名學生的調查,歸納出最受歡迎的教師特徵:

1、合作,民主;2、仁慈,體諒;3、忍耐;4、興趣廣泛;5、和藹可親;6、公正無私;7、有幽默感;8、言行一致;9、對學生問題有研究興趣;10、處事有伸縮性;11、瞭解學生,給予鼓勵;12、精通教學技術。

從這裏,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教師受學生歡迎與教學相關的“精通教學技術”,僅僅是12個特徵的最後一個。作為學校、各級部門,在對教師進行培訓的時候,卻忽視了更多受學生歡迎的教師特徵的培訓指導。

寒假初中骨幹教師培訓心得體會7

作為一名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必須要自覺堅持用"為人師表"和"教書育人"這兩條作為自己的行為規範,要出自內心的愛學生,以平等的身份待學生。以下是我前段時間參加骨幹教師培訓的心得體會。

作為學生,都願意接近有師德的教師。而作為教師,自然也都願意與有教養的學生打交道。所以,要做一個讓學生和教師都願意接近的教師,你本身就應當是一個有道德的人。學生在學校裏學習,既受同學的影響也受教師的影響,而更主要的是受教師的影響。學生願意接近的教師,比學生不願意接近的教師,對學生的影響要大得多。可見,作為教師,你要把學生培養成有道德且有團隊精神的人,你就首先要注意培養學生的道德,所以你自己就必需首先要成為有道德的人。

好的師德師風的一個具體表現,就是在師生之間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學習、相互尊重。俗話説"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是學生對老師的尊敬之言。既然做"父親",就要關心愛護學生,對學生負責。教師切記不可用"家長"的身份來干涉學生、對學生象管家婆一樣吆五喝六。學生尊你為父,你自己也千萬不要把這當成是你對學生有恩。真正有師德的教師即使有恩於學生,也不會念念不忘的。

在授業方面,師德師風不像其它有些事情,可以"以一擋十"。特別是在大學,越是有才能的教師,越是學術地位較高的教師,你對別人的影響力就越大,也就越容易得到別人的相信,對學生更是這樣。學生敬重你,是希望能從你這裏學到更多知識,所以我們應該耐心地循循善誘,深入淺出的把自己所有的相關知識都教於學生掌握。

師德師風的傳承。良好的師德師風是極需要發揚光大和傳承的,因為它往往是一個學校優良傳統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國內外的著名高校不乏有大家耳熟能詳的一些關於師德師風的經典例子。而且,師德師風是動態的而不是靜態的,它需要總結,需要豐富,需要與時俱進,需要老中青教師間的傳承,更需要一代一代的傳承,也只有這樣,我們的學校才會逐漸形成自己特有的風格和傳統,使學校一步步地走向更高層次。

在領導崗位上,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腳踏實地,盡心盡責做好每一件工作。同時,主動關心廣大教職工,並虛心向他們學習,虛心的接受他們的批評,從而使自己的工作不斷完善。

以上就是我參加培訓的心得體會,以後我會盡可能花費多的時間與學生打成一片,並盡己所能授業於學生。

寒假初中骨幹教師培訓心得體會8

生活即學習,培訓是一種學習,培訓也是一種生活,承蒙學校厚愛,今年有幸參加了鄭州市高中骨幹教師培訓,聊聊培訓中和生活有關的那些事。

還在去河師大的路上,一個至少有七八年沒見面的以前單位的同事,也是球友,給我打電話,説是在培訓名單上看到了我的名字,讓我早點過去,我説,“你去前台説一下,咱兩住一個房間吧”,世界那麼大,世界又是那麼小,人生有很多的機緣,分別七八年的同事,因為培訓又能相聚在一起,聊聊過去,感慨一下現在,特別是在某個傍晚,打完籃球后,下起了暴雨,兩個人被困在一個小小的校園超市裏,每人一瓶啤酒,好像是新鄉的航空啤酒,一包花生米,聽着雨聲,聊聊人生,生活的樂趣大抵如此。

以前在省屬單位,大體上比較瞭解的鄭州的高中,除了一中、外語、省實驗,好像就是周邊的七中,九中,11中等幾所,出來培訓才知道,原來鄭州市有那麼多的高中,以前很多從來沒有聽過名字,更不用説有太多的瞭解了,真的才體會到自己是多麼的孤陋寡聞,在同一所城市,竟然連高中的名字都沒有聽過,從另一個側面也許還能説明宣傳的重要性,要多借助於一些平台,尤其是現代傳媒的平台,宣傳自己,展示自己,同時也是宣傳學校,展示學校。

培訓期間,組織了籃球賽,球隊名為“河師大教育系”對陣“鄭州高中教師聯隊”,娛樂交流為主,勝負真的不重要,無論何地,籃球都是男人之間交流的最好方式,晚上,打籃球的八位兄弟們到路邊的大排檔喝啤酒,發現酒神到處都有啊,真的是有人喝啤酒就像喝水一樣,千杯不醉啊!

培訓期間還有半天的文化考察課,我們幾人去了兩個地方,新鄉的潞王陵和新鄉市監獄,據説北京的明十三陵很震撼,我還沒機會去,這次到潞王陵的地宮裏,也同樣深感震撼,那麼大,那麼深的地宮,陰森森,冷颼颼,放着幾口巨大的石棺,和一些莫測高深的黑色的大箱子,古代的王爺該是過一種什麼樣的生活啊,連死後的墓穴都是如此奢華,只是,死了之後,誰知道靈魂飛到了哪裏?

到了新鄉市監獄,是一所新鄉市司法局直屬的監獄,關押的一般都是五年以內的罪犯,每天參加勞動改造,也能看電視,參加打籃球等鍛鍊身體的活動,聽裏邊的管教的政委的表述,言談中沒有一絲對罪犯的刻骨仇恨,更多的是一種包容的心態,是一種關愛,甚至引發隨行參觀的一位女教師的感慨,“罪犯也不錯啊,每天不用做飯,還能看電視”,馬上有人調侃,“既然那麼好,你進來吧!”

參觀完了陵墓和監獄,晚上回去,心裏還是有點隱隱的害怕,尤其是自己一個人在家的時候,畢竟這都是我們中國人非常忌諱的地方,但是真的去看了,心裏反而坦然了一些,反而會更加的珍惜現今的生活。

培訓期間,還懷着激動地心情回去參加了鄭州市教育博客的第二期沙龍活動,見到了很多期盼已久的朋友,很奇怪他們竟然是那麼輕鬆的用博客名字打着招呼,“小雨”、“色”、“飛夢”、“花花牛”、“濤哥”等等,真的感覺人與人之間可以如此輕鬆的交流,這好像就是古人常説的“以文會友”吧,參加博客創作,增加了一種更好的交流方式,也選擇了一種高雅的生活,更是讓生命昇華到一個新的境界。

培訓的最後一天晚上,學員進行聯歡活動,我不會唱歌,很多時候就不怎麼願意參加這種活動,每次去KTV總是找一個安靜的角落聊天或者喝酒。不過這次被主持人老孟調侃,參加了兩個互動的遊戲,也挺有意思,不知道我還有沒有會唱歌的可能性,不過,重在參與吧!

就到這裏吧,聊以紀念在河師大參加培訓的美好時光,懷念情深意重的鄭州各個高中的兄弟姐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3q9q8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