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軍訓心得體會大學生

軍訓心得體會大學生

軍訓,是一種考驗、磨練、成熟性的活動下文是小編整理的軍訓心得體會大學生,歡迎閲讀參考!

軍訓心得體會大學生

  軍訓心得體會大學生一

燦爛明媚的陽光,映照在每個人的臉上。此刻,我們正在接受軍訓的最後檢閲。為期一週的軍訓,在不知不覺中結束,然而它卻給予我們甚多。那整齊有序的步伐,那昂頭挺胸的氣魄,那嘹亮恢弘的口號,無一不在展示我們訓練的成果。是的,短短的七天軍訓,教會我們的恐怕不只是那稍息立正的軍式訓練,更多的,它讓我們接受了一次意志的沐浴,精神的洗禮。

它教會我什麼是堅強的意志。那筆直的腰身,挺起的胸膛,昂揚的勢氣,告訴我那是軍人的颯爽英姿;那驕陽下佇立的身影,那汗水中神采奕奕的雙眼,那支撐着沉重身軀卻依舊絲毫未動的雙腿,讓我為之震撼,為之感動。他們有着鐵鑄的信念,鋼焊的意志。他們,這羣正直而不乏瀟灑、嚴肅而不乏幽默的教官們,將他們鐵的紀律帶到我們面前,教會我們什麼是軍人的風範,什麼是鋼鐵般堅強的意志。

它教會我什麼是團結的力量。那創造中的和諧摩擦出美麗的火花。看吧,統一而整潔的軍裝,豪邁而整齊的步伐,伴着那嘹亮的口號,一排排,一列列,是那樣賞心悦目,振奮士氣。團結就是力量,再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它授予我們人生哲理,告誡我們為人的理念,更在軍訓的訓練中,鑄起了一座不倒的城牆,集體的榮譽感讓我們將它演繹得淋漓盡致,愈見豐美。不是嗎?那拔河比賽上,躍躍欲試的激動,齊心協力的合作和抵制不住的欣喜,無一不在表現着我們六十三顆緊緊相連的心。團結的動力使我們反敗為勝的那一刻,漲紅的雙臉,雀躍的歡呼,又讓我們真實地體驗着這份欣喜,更讓我們感悟:有種力量叫團結。

幼苗不經歷風霜洗禮,怎能長成參天大樹;雛鷹不經歷狂風驟雨,怎能飛上萬裏蒼穹;溪流不經歷顛簸流離,怎能交匯於浩瀚大海。而年少的我們,不經歷艱苦磨鍊,又怎能成為國家棟梁之材。

在這裏,我們嚐到了種種滋味。那迎風不動的軍姿訓練中,我們磨練了意志,品嚐到了難嚥的苦澀;那倍受關注的拔河比賽中,我們鍛造了身心,品嚐到了失敗的痛楚……

也許,這短暫的七天是微不足道的,然而它給我們留下了印象卻是無比深刻的。它讓我們學會自立、自強、自尊、自愛,讓我們稚嫩的心靈變得充盈成熟,讓我們走出他人精心編織的暖巢,勇敢地站出來同風雨挑戰。

可親可敬的教官們,一路走好!

難忘的軍訓生活,將會在我美好的回憶中舞動得別樣精彩!

  軍訓心得體會大學生二

還記得高一時軍訓的烈日和教官嚴厲的訓斥聲,而一轉眼間,我已經在參加大一的軍訓了。時光飛快,如指間沙,瞬間流逝……

軍訓,滲着淚水和汗水,透着深呼吸,高度緊張的思想和敏捷有力的動作無一不構成一道道美麗的風景線。我們穿上軍裝,由原來的懶散步伐到幾天後的整齊劃一,有原來的嬌生慣養到幾天後的堅強獨立。軍訓這幾天,帶給我們的除了肌肉的痠痛,更多的是對生活的認識,它讓我們學會了太多平時在學習中學不到的東西。軍訓磨練了我們的意志,把我們的部分生活推到了極限,我們的'精神面貌也煥然一新。

漸漸地,我發現,我在走路時會自然而然地抬頭挺胸了,我站立時會習慣性地挺直腰桿了,我會在一個人的時候哼起那首“日落西山紅霞飛,戰士大巴把營歸……”了。這些都是因為軍訓而改變的。在軍訓中,我們苦過,累過,笑過。我們站在烈日下,皮膚一天比一天黑,在暴雨中狂奔,全身濕透;我們為了把動作練整齊,反反覆覆地練;知道全身痠痛;我們學唱軍歌,和教官暢談,笑聲迭起。這是種痛並快樂着的美好回憶,也是我們這羣新時代青年的寶貴財富。我覺得我們這些孩子,吃的苦太少了,需要軍訓來磨練一下。

在軍訓中,我最喜歡的是軍姿。軍姿是最美好的姿態,雙腳分開約60°,腳跟併攏,雙手緊貼褲縫,前後貼緊不留縫隙,兩肩後張,收腹,下額微收,抬頭挺胸,目視前方。軍姿展現的是軍人的風采,也體現出一種義憤從容的美,堅定,堅強,堅毅。硬骨傲蒼穹,笑傲風霜雪。站軍姿時,感覺有股浩然正氣貫長虹。如果青春是首動人的歌,那軍姿就是其中最鏗鏘的旋律。

都説當兵的人是最可愛的,在這次軍訓中,我終於體會到了這句話的內涵。教官們響亮的口令,整齊的步伐,都讓我深深折服。“一,二,三,四”的口號聲,在某一時刻,我竟覺得是世上最動聽的聲音。當教官用沙啞的喉嚨唱起那首《第一天當兵》時,我不禁落下了眼淚,有種感情在內心噴發,那是對軍人的濃濃敬意。

人只有在經歷過挫折之後才會變得更加成熟,在困難面前才會更加堅強。我們放下那一份傷感,小心翼翼地拾起斷續的夢,帶着虔誠的信念和不移的決心,在大學中積極進取,在生活上,勇往直前。

軍訓的日子就像風雨過後的泥土,經過了無數次的洗刷,最終會沉澱下去,直至融入我生命中的最底層……

軍訓,真的讓我學會了很多,同學之間的團結友愛,師生情,軍民情,好多感情共同發酵,凝成我腦中最美麗的回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309pl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