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説明文 >

我的校園説明文三篇

我的校園説明文三篇

篇一:我的校園(説明文)

我的校園,位於的甌海經濟技術開發區旁,佔地總面積大概39443平方米。是一所規模較大、設備較完善的現代化中學。

我的校園説明文三篇

踏進校園的大門,就聞到了撲鼻而來的桂花香,清新淡雅。並不像薰衣草那樣馥郁芬芳。再往前走便是南大廳,大廳的兩旁是一些學校的公告。再往前,一個銀白色的大雕塑映入眼簾。現在,就到了我們學習的地方——教學樓了。教學樓共有5層,現有教學班30個,學生1458人左右,教職工大約105人。把目光左移,就到了我校的圖書閲覽室和圖書室了。圖書館環境清幽,內有藏書3600餘冊,報刊雜誌多達100多種。在擁有這麼多書和報刊雜誌的圖書室內看書,可真大大豐富了我們的知識。

向左走幾步,再順着樓梯往上走,我們的教室在第3層的最西邊。教室長約8.5米,寬約6.5米,高約3米,前後有兩扇門門兩邊都是窗户。教室裏共有48張桌子,我們每天就是伏在這米黃色的桌子上學習的。 在教室的前面,是黑板和現代化的多媒體。上課時,老師可以用多媒體教學,這樣一來,我們的學習就更加方便、輕鬆了。教室的後面,是我們班同學出的黑板報,還有時鐘。時鐘“滴答滴答”地走着,彷彿在提醒我們,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而從黑板報上,我們可以瞭解到更多課本上學習不到的知識。 我們在這教室裏學習。在這教室裏,有我們沮喪的聲音,也有我們的歡笑聲;有我們朗朗的'讀書聲,也有我們考試時刷刷的寫字聲。走出教室,向右走,走到最盡頭,就來到了信息技術室。

信息技術室旁是一塊空地,站在那向鳥瞰我們的操場。那是一個擁有300米標準跑道和佔地大約150平方米的籃球場。 每當體育課和課間的時候,我們都會在這盡情的揮灑汗水, 這個地方也是我們增強體質的地方。

操場裏還有一個長廊,那便成了我們運動後休息、聊天的地方。那裏還爬滿了許多枯藤,我便用一句話形容了那裏——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校園,永遠不應該是樓羣的簡單拼接,也不應該是知識的簡單傳接。它的一棵樹、一朵花、一塊石頭,都應該有自己的故事,不同的故事。

這裏不僅是我們學習的地方,也是把我們青春留住的地方,是留在心靈深處的一份永遠的懷念。

篇二:《我們的學校》説明文

我們的學校

岐山縣第三初級中學位於岐山縣北環路上,這座學校不像其他學校一樣有着悠久的歷史,它始建於二十一世紀,它的前身是岐山縣範家營高中,這座學校對面是岐山縣高級中學,可能是受到它的影響,因此這座學校有着濃厚的學習氣氛。

走進學校,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高大的雕像,它叫“托起明天的太陽”這座雕像矗立在這座學校的中軸線上。雕像的北面是實驗樓和老師辦公樓。東面是一個不大的小賣部,西面是幾座紅牆黑瓦的小房子,聽説這幾座房子還有一個來歷:據説當時是因為幾個外國人來到這裏以後沒地方住,所以才依照他們的喜好蓋了這幾座“洋房”。

經過雕像繼續往裏走,就到了教學樓。教學樓總體分為兩大部分,中間是一個巷道。經過巷道又有一個雕像,這個雕像是兩個人奔跑的樣子,這座雕像栩栩如生,雕刻的人物表情非常嚴肅但卻不呆板。聽説這座雕像叫做“奔向未來”。雕像後面就是學生公寓,公寓下面是一個不大的餐廳。

順着學生公寓右側的一條小路可以到達操場,操場是一個長約100米寬約80米的一個長方形。操場上有各式各樣的運動器械,還有一個弧形的跑道。

這所學校佈局非常合理。老師辦公樓、教學樓、學生公寓樓、餐廳等使人一目瞭然。這所學校也有很深的文化內涵。聖語牆、雕像、牆上的字畫等,總之所有的讓你認為不起眼的地方都可以找出一些富有內涵詩句、字畫或標語出來。

這就是我們的學校,我愛我的學校。

我們的學校

我們的學校 我們的學校是綿陽市第十三中學,位於綿陽科技城西大門——涪城區磨家鎮。這裏環境優美、交通便利、文化氣氛濃厚,是一個理想的讀書的地方。

我們的學校修建於2006年,佔地二十四畝。主要由教學樓、綜合樓和學生宿舍樓構成,每棟各有五層。教學樓每層四間教室,是全

校各個年級同學學習的場所。教室裏窗明几淨,安裝了有線電視和小喇叭,教室前後都是現代化的黑板。每個教室大約有六十多個平方,可以坐上五六十個學生。教學樓的一二三層是小學的各個年級,四五樓是中學的各年級。在綜合樓上有各類實驗室、網絡教室、圖書室和多媒體教室。中小學的教師辦公室、各個行政辦公室等都在綜合樓上。學生宿舍每層大約有24間,四五樓住的是小學各年級的學生,二三樓是初中各年級的學生,一樓是老師的集體寢室。每間寢室大約有二十多個平方,另有一個陽台是學生的洗漱間,每間寢室住宿十個學生。學校有大小兩個操場,安裝了許多健身器材。操場上有兩個籃球場,兩個排球場和網球場,周圍是乒乓球桌。課間課餘同學們在這裏進行鍛鍊和開展各項活動。宿舍樓後面是食堂,是同學們生活保障。

我們學校共有六十幾位老師,他們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水平高,深受同學們歡迎。全校有一千多名學生,主要來自磨家片區,還有部分來自附近的鄉鎮以及務工的子弟。學校實行封閉式管理,學生星期一到校星期五下午才能回家。

這就是我的學校。

我們的學校

我們的學校位於縣城的邊沿,交通方便,環境優美,師資力量雄厚,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你一定迫不及待想看到吧?那就讓我作為嚮導為你們介紹一下吧!

站在學校的入口處,你會看到火紅色的門牆和綠色牙齒形狀的大門,門被一個人字形的校道穿過,組成一個“火”字。進入校門,左邊有一間小店和保安室,校醫就住在小店裏。走到這裏,兵分兩路,順着人字的左腳直走下去,你會看到自行車安置點,最裏邊種着一排針形葉子的塔鬆,再往前走,是一個籃球場,再往前走就是教師家屬樓,樓前邊種着幾棵白玉蘭花樹。花開時,整個校園都瀰漫着花香。靠家屬樓的是宿舍樓,家屬樓與宿舍樓共有三層,高15米,長60多米,寬6米。宿舍樓的一樓是男宿舍,二樓是女宿舍,宿舍樓前面圍着圍牆,形成一個獨立的小院子,院內有一個保安室,夜裏有保安值班,一夫當關,萬“賊”莫開(想偷東西的人注意了,嘻),安全得

很。圍牆前面種着許多花草樹木,在宿舍的入口處旁邊有一棵小羊蹄甲樹,那是宿舍樓最好的標誌。宿舍樓圍牆外有女廁所,旁邊不用猜也是男廁所了(新來的同學上廁所別找錯地方了,呵)。

話説到這裏,回到校門,走人字形的右邊。你會看到一幢教學樓,它是副教學樓。這幢樓高20米,寬6米,長30米。總共有四層,三四樓是大會議室、雜物房和圖書室、化學實驗室,二樓是評課會議室、打字室、單身教師房,一樓是初一級3個班。中間有樓梯通往樓上(這個不用説也知道了吧?),一樓最靠近校門的那個小房間是粉筆間,也是教導室(教導主任專門批評學生的)。且説這些課室,構造大致相同,無非是長9米,寬6米,一個課室可容納50-60個學生(要是硬塞進60個人去,也夠擠的了)。副教學樓前面種着一排榕樹,今年1月25日雪災時全部凍死,目前卻枯木生芽,奇事,生命力真強,嘿。

我們沿道走下去,就會看到主教學樓,共有四層,高20米,長40米,寬6米(當然和課室一樣了)。每層的中間與兩邊都有科任辦公室,一樓除開男廁所,其餘兩個都是初一級辦公室,二樓的兩邊是初二級辦公室,中間卻是校長室(找校長包工程的注意了,嘿嘿)。三樓兩邊是初三級辦公室,中間是教務處(找教務主任推銷作業本的注意了,嘿)。四樓最特別了,只有一個教室有人上課,那是九(三)班,有兩個辦公室,其餘都是雜物間,堆滿破桌子、爛凳子(小心火災)。主教學樓前面也種着一排榕樹(矮種細葉榕)。整個學校的綠化最好的就是靠近主教學樓和男廁的前面那個花池了。原來男廁是屬於主教學樓的最左邊。

這就是我們平凡而又可愛、小巧玲瓏、充滿生機的學校。我愛我們的學校,你呢?

我的學校

在吉首市乾州,從人民路往南行,在大約距吉首城區7公里處的東南方向,有一所歷史悠久的中學,它就是湘西人民引以為豪的省重點學校,我親愛的母校--湘西自治州民族中學,它是孕育了無數人才的搖籃。

學校的建築面積達160多畝,建於1836年,目前正在大規模地擴建中。

學校的大門是精心設計的現代化建築,別具特色,走進校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片寬敞的平地,由別緻小巧的白色、粉紅色小瓷磚鋪墊而成,它是同學們的一處活動場,左側有一個小小報刊亭,供同學們隨心所欲地選擇課內外書籍。平地的正前方是一個小花壇,呈半圓形,精雕細琢的花壇圍欄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另外,多座名人的雕像整齊地排列在花壇裏,莊嚴肅穆,有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有學識淵博的教育家孔子等。他們是我們的榜樣,激勵我們學習。

穿過平地向左拐是運動場的正門,這是一個多功能的橢圓形運動場,400米跑道環繞着寬闊的足球場,綠茵茵的草皮受學校的`特殊管理,男同學們在球場上大顯身手,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運動會等大型活動都在這裏舉行。

站在運動場的中央,按平面圖方向,抬頭向西望去,兩幢樓房佇立在多級台階以上,這裏是學校的靈魂中心--教學大樓,左邊的一幢共有5層,右邊的共有8層,教室的分佈按照年級化分,便於管理,教室高約3米,寬約6米,長為11米,明亮的玻璃窗,嶄新的桌椅,給我們營造了良好的學習環境。

向東望去是高六層的逸夫科技大樓,這裏有生物實驗室、物理實驗室以及高科技技術的多媒體教室、計算機房,大家都認真的完成每一次任務。

科技樓的後面,是美名為桂花園的小園子,桂子花開,十里飄香在這兒體現地淋漓盡致,高大的樹木,青青的綠草,再配上典雅的石桌石凳,好一幅優美的圖畫,幽靜的環境吸引很多同學來此晨讀等,在樹叢茂密處是藝術人類的天地,鋼琴、古箏、吉它……這兒應有盡有,美妙的樂聲傳遍整個桂花園。

學生宿舍緊挨着桂花園,一共有七棟,結構各有不同,女生宿舍的右邊是通往食堂的小路,有我們自己的詩牆,很有文學氣息;還有幾塊小草坪,由鵝卵石鋪成的小道穿插在其中,羅盛教塑像挺立在正中央,我們將永遠記住這位偉大的戰士……

草坪的正前方是新修建而成的食堂,大樓共三層,頭兩層是學生食堂,

第三層則是供老師使用的,設施等還算完善。

當然,以上只介紹了學校的一部分,卻足以體現學校的合理佈置,我相信在這片土地上會誕生更多的棟樑之才。

篇三:我的學校説明文

我的學校,地處風光旖旎的鄱陽湖旁,是一所規模較大、設備較

完善的現代化中學

走進校門,第一眼看到的便是一個半圓形的大廣場。廣場是由米色、藍色的磚鋪成的,兩邊各有一個小花壇。再往前看,就看見一幢很高的小樓,那就是我們學校的觀光樓了。

往裏走進去,右手邊的牆上,貼滿了我校自建校以來歷年所獲得的獎項。

把目光左移,就到了我校的'圖書館了。圖書館環境清幽,內有藏書46000餘冊,全國性報刊雜誌達100多種。在擁有這麼多書的圖書館內看書,可真大大豐富了我們的知識。

走出圖書館,向右轉,走上幾節台階,就到了我們學習的地方——教學樓了。教學樓共有四層,我們的教室便在第四層的最東邊。 教室長約8.5米,寬約6.5米,高約3米,前後有兩扇門門兩邊都是窗户。在教室的前面,是黑板和多媒體。上課時,老師可以用多媒體教學,這樣一來,我們的學習就更加方便了。

教室裏共有48張桌子,我們每天就是伏在這橘黃色的桌子上學習的。

教室的後面,是我們班同學出的黑板報,還有時鐘。時鐘“滴答滴答”地走着,彷彿在提醒我們,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而從黑板報上,我們可以瞭解到更多課本上學習不到的知識。

我們在這教室裏學習。在這教室裏,有我們沮喪的聲音,也有我

們的歡笑聲;有我們朗朗的讀書聲,也有我們考試時刷刷的寫字聲。 從教室的窗子向右望,可以看見2號教學樓,有15個教室。在2號教學樓東面是綜合樓。綜合樓上有實驗室、微機室、音樂史等教室。2號教學樓的西邊,是我們的操場,上有長250米的環形跑道和籃球場。

走下教學樓,來到學校最南端,那裏就是我們學校較為集中地綠化地區了。

在兩片綠草地中間,有一個小的圓形場地。圓形場地和校門口的廣場一樣,也是用藍白相間的磚鋪成的。草地邊還有用石頭鋪成的小路。

圓場中間是一個圓形的大花壇,壇裏種着花和一棵大樹。樹的左邊,是一排成半圓形的石椅。石椅上方,是用木頭做成的架子,架子

上爬滿了藤。我們班人便用一句話形容了那裏:“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諸如此類的綠化還有許多,如食堂邊的規劃從,操場一角的桃花從,2號教學樓邊的石榴樹,都一樣有着自己的故事。

校園,永遠不應該是樓羣的簡單拼接,也不應該是知識的簡單傳接。它的一棵樹、一朵花、一塊石頭,都應該有自己的故事,不同的故事。

這裏不僅是我們學習的地方,也是把我們青春留住的地方,是留在心靈深處的一份永遠的懷念。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shuomingwen/ork37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