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大型全媒體直播節目《陽光問廉》觀後感

大型全媒體直播節目《陽光問廉》觀後感

陽光問廉節目聚焦的是為官不為、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損害羣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及發生在羣眾身邊的四風和腐改問題。本站小編整理了《陽光問廉》觀後感,歡迎欣賞與借鑑。

大型全媒體直播節目《陽光問廉》觀後感一:

25年前,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的習主席讀了《人民呼喚焦裕祿》一文,深受感動,揮毫寫下了"魂飛萬里,盼歸來,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膽長如洗。路漫漫其修遠矣,兩袖清風來去。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綠我涓滴,會它千頃澄碧。"深深表達了習總書記對焦裕祿這位"好官"的崇敬之情和他自己愛民為民、責任擔當的堅定情懷。

何為好官?答案不一而足,但好官必是"兩袖清風來去"的清官無疑。清官的核心是清正、清廉、清明,心中裝有百姓。廉政文化在中華文明史上可謂源遠流長。在先秦典籍《周禮》中,古人提出了"六廉"的概念,即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意思是説一個官員必須具備善良、能幹、敬業、公正、守法、明辨是非等基本品格,六個方面均以"廉"為冠。千百年來,百姓對清明政治和清官廉吏的呼喚,幾乎貫穿了一部中華文明史。一個個鮮活的面容,一個個清官的故事,感動着觀眾,震撼着觀眾的心靈。

廉潔方能聚人,律己方能服人,身正方能帶人,無私方能感人。因此,領導幹部必須清正廉潔、公平公正,既要講原則,又要講情義。講情義,就是要有感情、有人情味兒。一個部門或單位,大家走到一起,既是工作需要,也是一種緣分。如果不講情義,單位就沒有凝聚力;如果只講情義而不講原則,單位就難免散沙一盤,失去戰鬥力。同樣,在工作中,面對人民羣眾,我們要把講原則與講情義有機結合起來,真正做到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權為民所用。既要把黨和政府的相關政策落實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中去,又要關心、關愛每一個辦事羣眾。切實做到以人為本,提供優質服務,嚴格落實限時辦結制、首問責任制、責任追究制等制度。

去年"兩會"期間,習總書記在參加安徽代表團審議時提出"三嚴三實",要求領導幹部"既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又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仍舊體現了他的"清官"情懷。縱觀十八大落馬的官員,原因雖各有不同,但細分析之,不難看出,落馬的官員無一不是在"三嚴三實"上放鬆要求,在腐化墮落、追求個人享樂的過程中,貪心漸起,丟掉了清廉,最終把總書記"三嚴三實"的告誡拋之腦後。導致鋃鐺入獄,追悔不已;為了讓官員做"清官",習總書記曾多次告誡幹部:"心無百姓莫為官"。"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看《鑑史問廉》,引人深思,讓人清醒。要想做到"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作為黨的幹部,我們更應把學習作為提高能力素質、推進事業發展的根本之道。同時,學習的目的全在於運用,在於提高,要把學習和實踐結合起來,善於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問題,努力做到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不斷提高領導科學發展和促進社會和諧的'能力,不斷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提高拒腐防變的能力,打牢自己的思想防線,確保自己在任何時候都做到不以權謀私,不濫用職權,不貪贓枉法。一定要守住自己的節操,加強制度建設,真正"把權利關進制度的籠子"裏,這樣才能達到政治清明、國家安寧、和諧向上的治國目的。

大型全媒體直播節目《陽光問廉》觀後感二:

資陽市紀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為解決省委巡視組反饋的資陽為官不為現象比較嚴重的問題,資陽陸續開展了為官不為專項整治、陽光問政等活動,出台了幹部糾錯容錯機制。此次陽光問廉活動也是希望構築權力監督機制的新探索,通過“曝光+質詢+整改+問責”的“問廉”途徑,把問題曝光在陽光下,把整改置於羣眾監督下,最終形成媒體監督、羣眾監督、紀檢問責“三位一體”監督的新模式。

陽光問廉節目聚焦的是為官不為、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損害羣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及發生在羣眾身邊的四風和腐改問題。“直播中不留情面,現場質詢,萬眾注目下讓幹部出出汗、紅紅臉,能起到問廉一個、警示一線、教育一片的作用。”該負責人説。

該負責人介紹,首期問廉的4個案例都是今年7月資陽市紀委、資陽市委宣傳部組織媒體暗訪半個月而來的,這些線索有紀檢機關接到反映的,也有通過媒體向社會徵集而來的。“首期直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們將繼續辦下去。”

大型全媒體直播節目《陽光問廉》觀後感三:

12日19時30分,直播剛開始,現場大屏幕播放的一段暗訪視頻讓現場氣氛頓顯緊張。視頻中,資陽市雁江區東峯鎮東峯村的10多位村民抱怨,他們自2011年起因自建用房申請辦理土地使用證,向當時的東峯國土所所長繳納了耕地佔用税和測繪設計費用,但證遲遲未辦下來。後該所長因詐騙罪入獄,辦證事宜擱置的村民們只得找東峯鎮政府和國土所,卻數次被告知需重新繳納耕地佔用税。然而,村民們再次繳費後,辦證的事依然沒有着落。期間,有少部分村民給了兩三百元不等的“車馬費”後,順利辦理了相關證件。和他們一樣,東峯鎮共有480名左右村民存在類似的辦證難遭遇。

隨後,鏡頭切換至東峯村現場,20位收看直播的村民質問:“為何申請了5年,交了兩次税,一個簡單的土地使用證辦不下來?為何還要給‘車馬費’?”

面對村民的質問及主持人的連續追問,視頻中出現的東峯鎮副鎮長易良明和責任部門雁江區國土資源局局長李德宏幾度語塞。李德宏坦言,主管部門對下屬東峯國土所的管理存在疏忽,他也有責任,並承諾立即着手整改。在直播現場接受問政的資陽市國土資源局副局長蔣廷波做出承諾,將在資陽全市範圍內展開排查,對查實已交費的村民,國土部門將在法定時限內完成辦證;對村民重複繳納的費用,將全部退回;對不該收取的費用,該追責就追責。

類似的尷尬場面也出現在第二個問廉案例中。資陽市樂至縣工業集中發展區的四川順達人造林製品有限公司長年排放濃煙、粉塵,並散發異味,給周邊居民造成諸多困擾。但近幾年,樂至縣環境保護局對順達木業的監測報告均顯示:該企業所有的排放指標均在國家規定範圍之內。然而,資陽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的突擊檢測數據卻大相徑庭,同一天的顆粒物濃度竟相差40餘倍,企業系超標排放。“你們的監測報告都是企業達標排放,為何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的突擊檢測數據又顯示系超標排放?有的數據還相差40餘倍,你們如何看待這兩份檢測報告的反差?”面對主持人的追問,資陽市樂至縣環保局局長李萍有些面紅耳赤,一時啞口。她隨即表示,目前已將企業的監測設備送檢,並要求企業停產整改,不整改到位絕不允許投入生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zkr44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