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十二公民觀後感

十二公民觀後感

十二公民從道具和場景上來看,非常簡單。但故事情節去曲折展,跌宕起伏,讓人拍案叫絕。

十二公民觀後感

  十二公民電影觀後感1000字

《十二公民》,戲劇電影。看之前,不由自主地在心裏默默畫圈圈分類,是一齣戲還是一部電影?看完之後,自己找到了答案。嗯,還非得用電影的形式呈現出來才是這齣戲。107分鐘時長的電影裏,主要集中在一個時間場景,看上去很混雜但又不是會議室的學校倉庫,室內雜亂堆砌着消防用品、體育器材、飲水機和電風扇,當然還有一張正好可以坐下12個人的會議桌和12把椅子。

政法高校的西法課程補考,受邀作為模擬法庭上的12位陪審團成員來自各行各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經歷和故事,每個人也都有權利對案件中“持刀殺害親生父親的富二代”裁判是否有罪。陪審團最終結果必須12:0,全票贊同“有罪”或者“無罪”才能有效。只是一場模擬的討論,好像是一個遊戲環節,但因為攸關人命,似乎應該是一場較真的辯論。緣於11:1,那唯一一票“無罪”,陪審團成員中的立場分歧最開始是顯而易見的。但隨着推理辯論過程的深入,基本節奏開始按照一人一自曝的頻率逐點“爆破”,“有罪”和“無罪”的陣營發生了改變,再也不是涇渭分明的簡單是非判斷,12人彼此之間也開始有了針鋒相對的爭執,言語上的拌嘴,肢體上的衝突,但很快就被拉回正常又冷靜的陪審辯論軌道上。在傳統戲劇式樣的結構原則下,開端、糾葛、發展、高潮和結局,被線性地延展開來,好像播放器進度條上的時間刻度,又好像一個鐘錶面上的12個時點,最終又回到一個原點——11:1,只是這個時候,是一票“有罪”。劇中韓童生扮演的3號陪審員,是一位因離家出走兒子而隱忍心傷的出租車司機,在最後一個人的solo裏,聲淚俱下地飆了全場最亮的戲。尤其是最後將額頭深深埋扣在桌上,最後一刻,那股子上上去讓人心疼的孩子氣任性,舉起了贊同“無罪”的手。12:0,完滿。

完滿,是多麼難能可貴的結局,但這其中更多的是不為人知的背後故事。那些有故事的人們——兒子出走老婆離家的出租車司機,與大學生真愛的房地產老闆,蒙冤入獄的紋身男,兒子要補考的醫生老爸,校園外小賣部老闆,被打成右派的老人,不想讓兒子當民工的城鄉結合部房東,想考政法大學的河南小保安……一千人就有一個哈姆雷特,即便是一千個“有罪”亦或是一千個“無罪”,都不是簡單的態度表決,而是每個人各自幸與不幸的表達和呈現。

簡單直接的前情概要,被豐富飽滿的意味層層疊疊包裹起來,好想貪心地將其一片一片剝離下來,展開捋直鋪平,就像片中被揉扔在地上的紙,又重新被撿起來平展地放在桌上。就是這樣的過程,讓我深感一種無力的恐懼。如果真相就是那張紙,重新鋪展開的時候,我們還能在雜亂的線條中一眼看穿嗎?也許陪審辯論的意義並不是還原真相,而是提出合理懷疑。那紙團重新被撿起,就是一個新的可能。在那些曾經因為我們的衝動而被蹂躪遺棄的紙團中,也許就有着等待被發現的合理。

  十二公民電影觀後感1000字

原本以為這部改編自《十二怒漢》的片兒只會叫好不叫座,影院排期也不多,意外的是剛才居然全場爆滿。

劇情簡單來説是十二個爺們兒機緣巧合以模擬法庭陪審團的身份湊一塊兒坐在一屋裏討論了倆小時富二代弒父的案件。全片兒106分鐘裏面起碼100分鐘都是一個場景-眾人圍着一個長條桌爭論、投票,全靠對白和演員的表現力撐起來的。對白很精彩,故事改編的很接地氣很符合國情,人物個性也巧妙的與其背景相結合。

電影裏有些人總是帶着先入為主的偏見對人不對事,比如仇富、比如排外、比如莫名其妙的優越感…只有放下偏見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還有對生命的尊重,任何一個人決定都會關係着一個孩子的生命,所以哪怕有一點質疑都值得“浪費”時間去“吹毛求疵”。還有就是詮釋了司法審判的目標-不是把罪犯繩之以法,甚至也不是追求真相,而是保護公民的合法權利不受到政府的侵犯。(當然不是説抓罪犯和找真相不重要,只是這兩點應該是公安機關要做的事。)

看到國產電影開始出現這裏題材、看到那麼多人願意看這類題材,説明我們在進步,進步總是好的。哦,對了!全片兒最提氣的一句台詞是“我繃會兒!”

標籤: 十二 觀後感 公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xz3ed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