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天堂的孩子》觀後感

《天堂的孩子》觀後感

現在的老師組織同學們看電影,或者看書的時候經常會讓同學們寫觀後感,這讓很多同學頭疼,那麼如何寫觀後感呢?接下來小編為同學們帶來了《天堂的孩子》觀後感範文,觀後感就是你看了之後的所思所想,你的感受,寫了感受之後還要延伸到自己的生活,把感受跟生活相結合,才能寫的入情入理。

《天堂的孩子》觀後感

【第1篇:《天堂的孩子》觀後感】

雖然喜歡看電影,也曾為很多觸動人心靈的鏡頭潸然淚下,但在課上通過這第一次接觸伊朗的電影《天堂的孩子》(又名小鞋子)卻給了我曾未有過的觸動,待屏幕黑盡,那一刻,心中已是百般感受,不華麗的鏡頭,不做作的演出,不華麗的陣容,不煽情的對白,卻在這平淡之中給人以心靈的震撼與感動,讓人在不經意間淚流滿面。

之後私下裏自己又看了一遍這部影片,之中的感動有增無減,“以愛的名義奔跑”足以貫穿全片,這部拍攝於1997年的伊朗電影,用真誠樸實的手法勾畫出了一處純淨、善良、承諾、寬容的心靈壁壘……

電影的故事情節很簡單。哥哥不小心把妹妹的鞋弄丟了,為了不讓父母知道,兩人只好換穿同一雙鞋去上課。後來城裏舉辦跑步比賽,第三名的獎品是一雙運動鞋。哥哥如願進入決賽,並向妹妹許諾,自己一定能跑到第三,然後把獎品給她。哪知道最後,拼命奔跑的哥哥陰差陽錯拿了冠軍。在別人為他送上祝福時,他卻哭了。只不過是因為,冠軍的獎品不是他承諾要送給妹妹的鞋子。這是承諾,是一個哥哥對妹妹的承諾,看到這也讓我想到,有時候冠軍、名譽並不是我們最初的追尋和信仰,而是那份曾經的承諾,沒有比這更令人感動。

這中間還有一個情節,看得人心疼。還是為了不讓哥哥遲到受老師苛責,妹妹提前交卷趕回家。在路上,由於哥哥的鞋太大,其中一支掉進了湍急的溝渠。妹妹跟着漂在水裏的鞋子一直跑,就是怎麼也抓不到。都委屈地哭了。生命如一葉泛舟,總不受凡人掌控。那一瞬,我想,不要再逗這可憐的孩子了,好好讓他們生活下去吧。哪怕一雙破得不能再破的球鞋,也是兩個小孩最奢侈的願望啊。還好,一個雜貨鋪的老爺爺幫了她。這樣,哥哥就穿着一支幹、一支濕的鞋子又跑進了學校,無一例外地,再次遲到了。

城裏舉辦跑步比賽前,學校作了預先選拔。哥哥錯過了預賽後,才知道第三名的獎品是雙運動鞋。覺得虧欠了妹妹太多的他,流着淚乞求老師再給他一次機會,看到這鼻子一酸,拿起紙巾悄悄擦拭眼角的淚,看看旁邊的同學早已是淚流滿面,真的很觸動心靈。好在哥哥的表現讓老師很滿意。於是,校方追加了一個名額讓他參加決賽。比賽前,他信誓旦旦地告訴妹妹,我一定能拿第三,把鞋子送給你。“要是你拿不到第三怎麼辦呢?”“我一定行的。”就是因為這個承諾,當整個電影只剩下哥哥的喘息聲,鞋子拍擊地面的“嗒嗒”聲,才讓人無比揪心,那一刻我似乎也聽到自己心臟的跳動聲,隨着哥哥的喘息聲和鞋子拍擊地面的聲音,影片的感動總是從這些細節之處體現出來。結果,為了得第三的信念支撐到終點的哥哥,卻出人意料地率先跨過了終點線。所有人都為他祝福時,這個9歲的孩子,卻傷心地哭了。他該怎麼面對滿懷期待的妹妹?回到家,阿里坐在池塘邊,將雙腳從鞋底都跑破的鞋子裏抽出來,將它們放入池塘。這個鏡頭特別唯美,給人一種身在其中的感受。由於過度奔跑,他的雙腳都磨出了血泡,塘裏的金魚,一條條圍過來,為他舔舐傷口。安靜的畫面,舒緩的音樂,淡藍的天空,遠處街角父親的自行車後架上隱隱放了兩雙嶄新的鞋子。突然間,覺得無比温暖與恬靜。

影片中體現出的還有“善良”,兄妹倆的善良,是從父親處潛移默化得來的。影片中有這樣一個情節,父親幫寺廟將糖搗碎,病重的母親叫孩子給父親拿糖水。孩子問,爸爸那裏不是有糖麼,幹嘛拿家裏的?然而倔強淳樸的父親卻生氣了,這是寺廟的,怎麼能拿?孩子們只得將家裏所剩無幾的糖塊放進了水壺。或許有人會説,不中飽私囊的人早晚會餓死。但恰恰是這種品格,即使讓他飽受貧窮,卻會讓他無比驕傲地活着。這與貧窮或者富有無關。記起小時候家裏人總是教育我説,善良的孩子最可愛。是啊,善良是這世界上最美的圖畫,擁有高尚的品格,即便再貧窮,依然可以抬頭挺胸無比自信,這高尚的品格與財富、貧窮無關。善良的人兒總是做着他們認為的微不足道的事情,同時也用最默默無聞的行動感動着我們,不管是愛心公益、為震區同胞加油等等活動,也是善良的人們最真實的付出。參加愛心公益、為震區同胞祈福、參加義務獻血,也是這部影片中的那種善良的感動所促使我去做的。也讓我感受到做一個善良的人是多麼幸福,擁有善良的一顆心是多麼的幸福。

其實,生活的美好本不抽象,就像那憂鬱的藍色中突然躍入的一抹亮色,讓人驚喜,讓人久久不能平靜,讓人浮想聯翩……這部影片所帶給我的感動遠不是可以用筆觸詮釋的,那份留在內心深處的感動,久久不能散去……

【第2篇:《天堂的孩子》觀後感】

影片以這樣一個情節開頭:阿里在幫助妹妹取修補的鞋子的時候,路過一個菜攤,不小心碰倒了擺放的蔬菜。老闆的發怒,讓年幼、害怕的阿里不知所措,在老闆的怒火中,阿里來不及撿起妹妹的鞋子就匆匆離開了。

回到家中後,阿里面對着嚴厲的父親,不敢説出妹妹鞋子弄丟的事,而是和妹妹一起隱瞞,答應妹妹鞋子由他們倆輪流來穿着去上學。當看到阿里和妹妹在嚴父面前的那種畏懼與渺小,甚至連交流都是通過書寫進行的時候,我又為阿里和他的妹妹感到一種同情與無奈。這不能怪他們的父親,畢竟父親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這個家庭,為了孩子們。因此,我此刻只能在心中默默的祝福阿里兄妹倆。但是,我又為兄妹倆感到欣慰。俗話説,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懂事的兄妹倆經常幫助父母做家務活,儘量幫助家庭減少負擔,同時也進行着他倆心中的那個祕密的約定。年少的阿里為了讓妹妹能夠正常的去上學,他和妹妹商定,每天早上,先讓妹妹穿着鞋去上課,之後妹妹回來,換掉鞋子,然後阿里再去上課。因此阿里就經常不能避免遲到了。面對教務主任的責問,弱小的阿里不敢説出實情,但是他一直都在努力幫助妹妹尋找一雙新鞋子。每次他放學路過鞋店時,他都會到櫥窗前站很長的時間,為的就是能夠幫助妹妹賣一雙新鞋。看到這裏,我看到了阿里這個小男孩身上作為哥哥的責任。雖然他經常因為妹妹沒有按時趕到約定地點和他交換鞋子而生氣,但是我們還是可以看出阿里對自己妹妹的疼愛和補償。例如,他把老師獎勵給他的鋼筆送給了妹妹,這或許也是阿里對妹妹的一種補償吧。

從阿里稚嫩的臉龐上,有時候也可以看到他作為男子漢的責任。為了補貼家用,同時也為了能夠攢錢為妹妹買一雙新鞋,他跟隨父親進城裏打零工。多次找工作未果之後,阿里在父親的鼓勵下,成功的為父子二人找到了一份修剪花圃的工作。在這裏,阿里為我們展示了作為男子漢的責任與他的聰明與機智。從父親的鼓勵,我們也看到了父親對阿里的疼愛。或許作為孩子,我們有時候會不理解父母的一些做法,

或許我們會反感自己的父母,但是他們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自己的孩子。當家才知柴米貴,養子方知父母恩。或許父母們的一些做法,只有當有一天我們也成為父母時,我們才會明白他們當初的良苦用心。畢竟,隔閡在經歷時間的洗禮之後,終會消除。

為了給妹妹得到一雙鞋子,阿里報名參加了長跑比賽,並且最終贏得了獎品。在阿里的身後,讀懂了他的一種執着,讀懂了毅力與堅持。尤其是阿里咬牙跑完比賽的場景,深深的留在了留在了我的腦海裏。

故事的主人公是阿里。在他的身上,看到了與他年齡不相符的性格與歷經的滄桑、磨練,看到了他和同齡人不同的一種懂事與堅韌,也看到了他作為孩子的一種童真。影片以簡潔、樸實的故事情節,展示了一名伊朗小男孩的真實生活與內心世界,描繪了大多數普通伊朗人家庭的真實生活寫照。同時在阿里一家人的身上,也折射出伊朗這個民族的堅毅與淳樸。

阿里雖然生在一個貧困家庭,但是他獲得了比金錢更為重要的東西,獲得了他一生中的重要財富。或許,只有在真正經歷之後,才能夠體會到一個真正的阿里,感受到他內心深處的那一雙小鞋子。

【第3篇:《天堂的孩子》觀後感】

生活中一直有感動伴我們前行,在老師的安排下,我們觀看了一部影片,名字很好聽,叫做《天堂的孩子》,看完了以後,我被影片中的小男孩和小女孩所感動。

這部影片圍繞着阿里他們家窮困潦倒的生活展開,影片中阿里河妹妹一人一雙鞋,但是很不幸的是妹妹的鞋破了拿去補,偏偏禍不單行,阿里在取回鞋子的途中,將鞋子弄丟了,後來他與妹妹輪流着穿鞋子去上學。而我們似乎就得反思一下,現在的我們,在大學上課的時間相比高中而言少了許多,但是許多同學還是經常逃課遲到,上課睡覺,講話,玩手機。大學為我們創造了良好的學習環境,我們應該好好珍惜,努力學習專業知識,拓展我們的視野,不僅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老師的一種尊重。

影片一個片段是阿里和父親去幫別人修剪樹木,打掃園林,阿里的父親按下別人的門鈴,卻不知道要怎麼説,而阿里則很好的表達了他們此行的目的,最終他們找到了打掃園林的'工作。這也告訴我們在生活中良好的交際能力和表達技巧是必不可少的。其實在大學校園裏,我們需要學會與人相處,與舍友搞好關係,懂得與人為善,虛心向老師請教,同學學習,這就考驗到我們與別人的交際能力,禮貌是必不可少,還要語言通暢,吐字清楚。

從看這個電影我們也看到了貧富差距的懸殊,阿里他們家飯都吃不飽,兄妹兩個要同時穿一雙鞋子,這種形象讓別人目不忍視。而他們做為園丁去幫別人修剪樹木時,足以看出他們的生活水平很高,這樣的現象也難免會讓別人深思。國家應該加大對貧富差距的調整伊朗及中東地區經常爆發戰爭,與貧富差距有很大的關係,百姓連最起碼的生活都沒有保障,更談不上其他的精神追求。於是他們開始抱怨社會,仇視政府,戰爭便不可避免。

影片最後阿里為了給妹妹一雙鞋子,便參加5公里的賽跑,季軍可以獲得一週的旅行和一雙鞋子。阿里跑了冠軍,但是他一點也不開心,因為他沒有做到答應妹妹的事。看着小阿里失落的表情以及他因為賽跑腳磨得到處是水泡,我的心也是揪心的疼,一個小小的孩子,用自己強大的信念與毅力支撐他跑完5公里的路程,也許他曾想過放棄,可是答應了妹妹,他堅持下來,也看出了他是一個言而有信的人。而當今的社會,道德淪喪,言而無信的人和事早已屢見不鮮了,有時候,你是否會拷問自己的靈魂,自己是否一個誠信的人。斗轉星移,不改奇蹟,這是對誠信的忠誠;滄海桑田,不忘奉獻,這是對誠信的承諾;日新月異,不忘本職,這是對誠信的堅守。物慾橫流的今天,我們應該對誠信堅守如初,讓誠信之花盛開,此生不敗。

其實,有些東西不一定要親身經歷,當我們細細觀察身邊的人和物時,也可以獲得一定的經驗。我覺得看電影就是一種很好的方式,電影能夠很好的反映社會現象,發人深省。在生命的長河中,總有一段經歷讓你終生難忘,總有一種力量讓你奮然前行,總有一場電影讓你刻骨銘心,看一場有意義的電影會讓你學到許多為人處事的態度和道理。以前的我,不知道看什麼樣的電影,但現在我知道了,靜靜的坐在電視機旁,旁邊放上一杯茶,看着電影中人物的言語與當時的社會,感受到自己也彷彿身臨其境,那種感覺真好。當記憶的濕潤又一次沾染了西湖之畔的離歌,當朦朧的月色又一次浮動於頻頻過客疏離的神色,當紛雜褪去,你我是否會想起那歌,那淺笑,那場電影……

【第4篇:《天堂的孩子》觀後感】

小時候,總是喜歡穿着大人的鞋子四處跑,這應該是每個孩子童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看着那小小的腳在大大的鞋子裏“划船”很開心,但是當我看到《天堂的孩子》裏的妹妹薩拉穿着哥

哥啊裏那雙大鞋子時心頭有的不是快樂而是一種莫名的揪心,但又不是悲傷,因為只不是一個悲劇。

電影是用一個鞋匠正在修一雙破舊的紅色小皮鞋的鏡頭作為故事的開始。這是故事中的主人公之一,妹妹薩拉唯一的一雙鞋子,但不幸的是它再被哥哥取回家的途中丟失了,於是兩個孩子與一雙鞋子的故事開始了。在這部影片中有太多觸動人們心絃的地方。例如阿里為了不讓妹妹告訴爸爸丟了鞋子的事,承諾一定會把鞋子找回來,還用自己的新鉛筆和因為學習認真老師獎勵金筆作為交換,和他那句“我不怕受懲罰,可是就算這樣他還是沒有錢給你買新鞋子,他還得去借錢買鞋子。”這然我們看到了阿里的懂事,可是這些還不是他這個年齡該有的。這可能就是生活可以讓人成長,而貧困的生活可以讓你成長的更快!不僅這些還有他們的純真,善良也是動人心絃的。雖然他們的生活很艱難但他們並沒有埋怨,沒有對生活失望,沒有逃避現實,而是勇敢的面對困難解決問題。仍然努力生活,依然擁有一顆質樸,單純的心。阿里家的糖用完了,儘管他們家裏放有許多用來祭祀的糖,但是他們寧願和別人賒也不會偷用別人的東西。阿里的媽媽雖然病了,可也不會忘記關心別人,給隔壁一對老人送吃的。這是一種最真實的人性美,他們沒有因為貧困而失去着內心最真實的美。

整個電影都是圍繞着這兩雙鞋子開展的,而最讓我難忘的也是真心對鞋子。首先阿里從沒有放棄尋找丟失的鞋子,可是當妹妹告訴他在學校見到了自己的鞋子要去要回來時,發現那個穿着妹妹鞋子的女孩的父親是個盲人後他們放棄要回鞋子。兄妹兩就這樣用一雙鞋子上學,為了不讓哥哥遲到薩拉每天都要跑着上學。穿着那雙很不合腳的鞋子一直在奔跑。她每跑一步我的心就比平常快跳一下,一邊在想快跑不然阿里又要遲到了,可又在當心鞋子會離開她的腳。當鞋子真的掉下水時,心裏的失望直線加劇,心一直吊在脖子裏想着“怎麼能這樣”直到老人替薩拉撿回鞋子,我的心才重新回到我的肚子裏。但是阿里一直沒有放棄要給妹妹一雙鞋子的夢想,他一直在用各種方法獲得一雙鞋子。和父親去做工,最後一無所獲;去參加運動會,以為第三名的獎品裏有一雙鞋子。為了鞋子阿里努力爭取而且也是隻想爭取第三名,可是屋漏偏逢下雨天,到最後就是因為太努力了,太想得獎,在跌倒後拼命跑,得到了第一。一個他並不想要得第一,因為他許諾妹妹的鞋子沒有了,所以攝影師的相機裏留下的是一個流着眼淚的的冠軍!

從另一個角度看,當阿里和父親進城做工是所見的一切繁華景象呈現了農村和城市的差距也就是貧富差距。其實這個問題也是當今中國和世界的問題,社會在發展,但是貧富差距越來越大。這讓有的人富裕了卻沒有讓所有人過上富足的生活。這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在影片中,他們雖然貧困但是導演的故事中有的卻不是同情而是尊重。沒有安排一個好人或是慈善家來救濟施捨他們。無論是阿里,爸爸還是所有人他們都是一直靠自己的努力來追求自己的目標和夢想,他們沒有埋怨,沒有乞求,他們一直熱愛生活、幫助他人,有自己的夢想。他們是快樂的!所以電影最後是以父親的自行車後放着一雙小皮鞋和一雙球鞋結尾的。

彼岸花一千年開一次,很美,卻在遙遠的彼岸!而幸福不再遙遠的彼岸,就在你身邊在你心裏。兩人共穿一雙鞋子的阿里和薩拉不曾埋怨,所以我相信我和我們都是活在天堂的人,而幸福也一直就在我們的身邊!

標籤: 天堂 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xml8e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