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立春觀後感彙總

立春觀後感彙總

“立春一過,實際上城市裏還沒啥春天的跡象,但是風真的就不一樣了,風好像在一夜之間就變得温潤潮濕起來,這樣的風一吹過來,我就可想哭了,我知道自己是被自己感動了。”我感動着你的感動。

立春觀後感彙總

 《立春》觀後感600字

今天是週末,淅淅瀝瀝的小雨從早上就一直在下,在寢室裏待了一天,不過,在細雨連綿的日子裏,泡一杯熱茶,看一部電影,也是一件很愜意的事......

今天看了一部電影,它的名字叫《立春>,是由顧長衞導演,蔣雯麗主演的一部電影,講述的是在一個閉塞的小村莊,一個長相普通卻有着歌唱天賦的老師,熱愛着唱歌,然而在小小的村莊卻每人能夠去欣賞,去理解。她不甘於平庸,一心想要去北京發展,卻屢次受到打擊,終於,有一天以為遇到了一個可以去溝通的人,並且是自己喜歡的人,一個熱衷於畫畫的人,曾經試圖考過五次北京的美院,可是到頭來還是一事無成,然而,到頭來竟然全部都是自作多情,自己愛的人卻不愛自己,還為此幾乎結束自己的生命......

看完這部電影,感覺心情很複雜,但是,這應該是一部不錯的電影,很有內涵的一部電影,電影的整個氛圍給人的感覺是陰鬱的,但是,最後的時候,讓我們看到了希望,一股春天的氣息撲面而來......

感覺感觸很深,電影中的人物形象並不是孤立的,在我們生存的社會中,有無數這樣的人,雖然外形並不出眾,卻並不甘於平庸,渴望擺脱閉塞,渴望擺脱現實的生存狀況,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同,渴望容入到一個羣體當中,一個社會當中,然而現實是殘酷的,每個人的力量在殘酷的現實面前是那樣的脆弱無力,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充滿了無奈,壓抑,矛盾......同時,社會是一個羣體,我們是社會中的一員,只有更好的融入這個羣體,才能獲得更好的發展,我們每一個人又何嘗不希望自己能夠在這個社會中如魚得水的生活,然而,有時候一些東西是自己無法選擇的,縱使一些人有着不凡的才華,卻始終與這個社會水火不容,不被世人所認同,那結局也將是可悲的,就像劇中的舞蹈老師,選擇用那樣的一種方式讓自己得到的解脱,雖然那無異於飲鴆止渴,但或許,只有這樣做,才是最完美的結局吧......

故事發展到最後,雖然沒有看到最完美的結局,但是我們卻看到了希望,猶如早春的第一縷陽光,暖洋洋的灑在身上,讓我們感受到了春天的來臨,或許,我們有自己的夢想,並努力的去追求了,雖然並沒有達到自己所想,春天也不會距離我們太遠吧......

 《立春》觀後感:極致也是一種美

那是一羣鬱郁不得志的文藝青年。以王彩玲為首的一撥拉子為藝術而活而奮鬥而準備獻身的青年,他們在夢想與現實之間,艱難而痛苦地掙扎,在掙扎中,有的沉淪了,有的不惜犧牲自己的名譽,有的徹底臣服於殘酷的現實。而最後的現實,原來是這麼平靜,原來生活不需要哪怕是一點的高調。

其實影片一開始我就猜到王彩玲會愛上黃四寶,從王彩玲透過門框去看獨自在風中投入地玩耍着膠片的黃四寶時就可以斷定。這個孤獨的天真的孩子讓王彩玲動心。一個夢想唱歌劇唱到巴黎去,一個考美院每年都落榜,兩人其實是有點惺惺相惜。而大部分女人都是情感的動物,這樣,只見過一次面的王彩玲主動跑去見黃四寶並對他説:“你要是讓我留下,我可以放棄我的北京户口”這樣的話也就不奇怪了。而王彩玲哪有北京户口呢,她只不過在一次次的虛榮中自欺欺人罷了。那時,王彩玲是斷定自己能夠唱到北京去,唱到巴黎大歌劇院去。能擁有北京户口,能實現自己的文藝夢想的。所以她不惜一切代價,她清高而目空一切地生活在那個小縣城裏,她甚至對周瑜説,我是不會在這個城市發生愛情的。

而醜陋的自戀的大齡文藝女青年王彩玲卻被這個縣城的文藝小青年擊倒。在愛情的天平上,王彩玲並沒有與暗戀她的周瑜產生共鳴,她渴望愛情,嚮往藝術的殿堂,而愛情與藝術這兩者剛好都折射在黃四寶身上,王彩玲也許是同情,也許是欣賞,也許是真的愛上這個男人了。多年的對歌劇藝術的執著和夢想的擱淺,使她將這種情感轉嫁到對黃四寶的愛情上,而王彩玲對於黃四寶來説卻只是短暫地依戀,同樣不得志的黃四寶,只想在精神上與王彩玲彼此取暖。

是的,王彩玲是太醜了。每每看見蔣雯麗穿着土氣而臃腫地提着個黑色公文包,揚着一張長滿黑斑的臉,趾高氣揚地走過來,一口齙牙地説“我馬上就要調到北京口(去)了”時,我總要倒吸幾口冷氣。那副神氣只有活在自己的藝術世界裏的人才敢有。那種醜陋,讓我對蔣雯麗生出由衷地敬佩來。不是敢演醜,而是醜到骨子裏而迸發出了那種精神的美,心靈的超脱和對角色完美的追求。誰又沒有年輕過沒有夢過呢?誰説醜女就不能有理想了,就不能嫁個自己喜歡的男人,就沒有愛情的權利呢。誰説愛情和藝術哪個就更高貴?

但我還是欣賞王彩玲的勇氣,她最起碼敢於在歌劇院辦公室裏放聲大唱,旁若無人;敢於走到黃四寶面前去告訴他,她喜歡他;敢於穿着自制的演出服爬上高塔然後跳下來。這世上,自戀到極致需要勇氣,堅持也需要勇氣,那勇敢的一跳也是需要勇氣的。至死而後生,這一跳,使王彩玲徹底痛悟,人生,大抵沒有歌劇也可以活,不在北京一樣每天能看到太陽升起。

説到芭蕾胡的命運,讓人唏噓,那個世界,説來還是庸俗很更現實。像芭蕾這樣的高雅藝術,尤其是和男性結合,總不免生出一些怪胎般的思想來,何況那是20世紀80年代。你説要是在21世紀,胡老師還用挖空心機地去向王彩玲請求假結婚嗎,還用想出“去調戲女學生來證明自己的性趨向是正常的”這樣的餿主意嗎。正是那樣的時代造就了王彩玲和芭蕾胡這樣的悲劇。在監獄探視室裏的胡,終於可以無拘束地踮起腳尖跳芭蕾,他説,我終於可以自由地跳了。

但芭蕾胡這個男人看上去總讓我感覺彆扭,你跳芭蕾就跳芭蕾好了,執著也行熱愛也好,但無需那麼卑微那般委瑣呀,舉手頭足間簡直就是個同性男的角色,看着不爽。

之前看過顧長衞導的導演處女作《孔雀》,被他那種長鏡頭而吸引,為張靜初的表演而喝彩。一樣的背景年代,一樣的敍述方式,旁白、方言,夢想破滅,到重生,甚至慣用的長鏡頭,這些,都成了顧長衞的標誌。《孔雀》因此而獲得2005年柏林電影節銀熊獎。這部《立春》的女主角,也就是他的妻子蔣雯麗贏得了2007年羅馬電影節影后的桂冠。

“立春一過,實際上城市裏還沒啥春天的跡象,但是風真的就不一樣了,風好象在一夜間就變得温潤潮濕起來了,這樣風一吹過來,我就可想哭了,我知道我是自己被自己給感動了。”寫完再咀嚼這話,發現我竟不可救藥地愛上這難聽的包頭話了。

這樣的夏天,看到一部值得咀嚼的電影,是一種多麼清涼的快樂。而這快樂有時正如一本合味的書,一杯午後的咖啡,也簡單到極致。

原來,極致也是一種美啊。

《立春》觀後感1000字

蔣雯麗扮演的的鄉村音樂老師王彩玲不甘心於現實的平庸,自命不凡,一心想要考國家歌劇院,一次次的跑北京買户口碰釘子,這個一心追求藝術的三十多歲的女人,孤獨一人,在小城鎮裏當然有不少風言風語。走進她生命的第一個男人是小市民周瑜(吳國華飾),為了追求她,周瑜不惜拜她為師,又請他的好朋友黃四寶(李光潔飾)幫忙追求。王彩玲卻愛上了喜歡畫油畫,總想考進中央美術學院,卻每次都是失敗而回的藝術青年黃四寶,黃四寶卻認為王彩玲褻瀆了兩人間的純潔關係,一走了之,面對黃四寶的這一舉動,王彩玲震驚了,於是,她在深夜裏,穿上自己精心縫製的演出服爬上了一座塔樓,毫不猶豫地跳了下去,此時的鏡頭裏一片漆黑,一片寧靜,片刻只見一隻黑色的蝙蝠飛過了鏡頭......對於周瑜,只因“我不想在這個城市發生愛情”,以“寧嘗仙桃一口,也不要爛杏一筐”的“驚人名言”斷送了自己的這份愛情也深深地傷害了這個仰慕者的心 ,心灰的周瑜因為得不到王彩玲的愛,在苦悶中與流氓發生口角,弄瞎了一隻眼睛。

此後王彩玲有遇上了小城羣藝館的胡老師,酷愛芭蕾舞,卻沒人願意欣賞他的專業舞步,被周圍的人們視為怪胎。胡老師曾乞求王彩玲跟他結為名義夫妻,這樣世人才會將這兩個怪人視為正常人。王彩玲又嚴詞拒絕“你是別人喉嚨裏的骨頭,是個怪人,而我只是不甘平凡,有朝一日我累了挺不住了,會選擇妥協,過平凡人的生活”。胡老師哭着回家,在一次舞蹈課上,胡老師悄悄得叫出一位女學生,隨後他從容地走進練舞房,整理了下自己的容貌,打開音樂,跳起了芭蕾,跳着跳着,他笑了......看到這我以為胡老師瘋了,心理變態了,所以越發地噁心這個男人。當王彩玲去獄中看他,聽完他的一席話之後,我才明白這是他故意入獄來自行拔掉了自己這顆眼中釘肉中刺!現在,我內心沒有了厭惡感,卻多了一份同情,一份心痛,一份心酸~···

劇中另外兩位女主角,即董璇飾演的小張老師和張瑤飾演的高貝貝,用蔣雯麗的話來説,“小張老師是一個特世俗、特八卦的人。”她喜歡炫耀,口頭禪是“我老公幾乎每天晚上都有要求”,這個人物的出現是為了反襯王彩玲的孤獨。高貝貝出現在故事後半段,雖然她向王彩玲編造了一個天大的謊言,但王彩玲卻在她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輕時的影子,也很希望能在她身上實現自己未完成的夢想。

這個醜陋的女人總是默默地承受着這殘酷的一切,只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她一次次去北京碰壁,看歌劇,回來到處宣揚自己很快就要調到北京去了,但是再美的虛榮心也是經不起現實的考驗的,直到有一天我們看到失落失望的王彩玲走進了婚介所才隱隱約約地感覺到她 要開始面對現實了。王彩玲過馬路時與那破碎的車擦肩而過,是不是也預示了她夢想的破滅呢?

在新年的飄飄雪花裏,在母親點燃的鞭炮和祝福裏,王彩玲似乎感到生命的冬天也快到了盡頭,雖然春天的温暖還找不到,但是立春了,一切就都不會遠了。她到孤兒院收養了女孩小凡做女兒,在對女兒的教育和天倫之樂裏,重新有了寄託不再孤單。

影片的結尾是她醫好了兔脣養女,在天安門廣場逗她念兒歌。人是要靠着信仰和希望過下去的。尋夢不成總要繼續生活,孩子是個很好的支柱和更為實際的生活重心。只是王彩玲在這條妥協的路上掙扎了太久...影片於王彩玲在國家大劇院的高歌中結束,身着華麗的演出服,有交響樂團的伴奏,她盡情的高唱“上帝啊,上帝,為何對我這般冷酷無情...”這是真的吶?還是又是王彩玲的一個美夢?或許這是對她多年執着的一種安慰吧~···

愛情,她愛的人不愛她;生活,事與願違;理想,在乎近乎遠中拋棄了她......這是現實對理想的衝擊,也是迫使王彩玲向現實妥協,過上穩定生活的一個重要因素。或許理想的越來越遠,正是上天賜予她的另一份厚禮吧。

《立春》觀後感:夢想遠嗎?

“每年的春天一來,實際上也不意味着什麼,但我總覺得要有什麼大事發生似的,我心裏總是蠢蠢欲動,可等春天整個都過去了,根本什麼也沒發生。我就很失望,好像錯過了什麼似的。”她的一生也不甘平庸,期盼着能夠出人投地,但是最終種種無奈下,還是平平凡凡,領養的小孩亦取名小凡。影片最後是鄉村教師帶着小凡在天安門遊覽,小凡也是她的希望,可能會帶給她新的春天。

影片中到處都充滿着無奈,正是反映了這個社會的種種不公平。雖然取名立春,但並沒有給人“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的希望,卻反而讓人覺得“春天近了,夢想遠了”。而這一切都是社會轉型大背景下的無奈。孫阿姨説過本片反映了兩個很重要的字“無奈”,我憑殘存的記憶整理出了一些。

王彩玲(蔣雯麗飾)對於藝術的苦苦追求不被別人理解是無奈,愛情上的屢屢不順是無奈,常常説大話自己即將調往北京也是因為在意別人的看法的無奈之舉。甚至坐在歌劇院門口等開場20分鐘了再買廉價票,花3萬元錢託人辦户口,被劇團一次又一次的拒絕。這些都是讓人心酸的無奈。春天總會到來,關鍵是看以什麼心態面對心中的希望和現實的差距,永不放棄的追求卻又懂得何時放手。

黃四寶也是一個悲情人物,他對美術的追求並不被理解,甚至是家人也不支持,好朋友內心也是幸災樂禍的快感,他一次次考美院,屢試屢敗,在這種逆境下,不知是應該繼續執着的追求下去,還是及早收手。總之,在與王彩玲發生矛盾後他遠走他鄉,最後竟然辦起了騙人的黑婚介,這是多麼令人痛心的沉淪啊!

胡老師無疑也是影片的一大亮點,他自幼喜歡舞蹈,我行我素,卻始終格格不入。演出遭人冷落,個人隱私流言蜚語,內心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他甚至向王提出了假結婚的請求。一個人走在雪裏的鏡頭至今深深的印在我的腦海中,孤獨,抑鬱,無奈。他覺得自己解脱了,被關在監獄中覺得自己不再需要努力去融入那個冷冰冰的社會了。這樣一個藝術的人才竟然走向了監獄,但若非如此也只會讓他鬱鬱而終,錯的時間,錯的地點,對的人……

高貝貝是一個讓人難免怨恨的角色,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的人總讓人毛骨悚然,但仔細想想這也是她的無奈。若非如此又怎能出名呢?本來她的歌聲給了王彩玲一個希望,可以圓她的一個夢想,但是最終給了她無以承受的打擊。讓她終於離夢想出現了不可逾越的鴻溝,於是她選擇了生活,踏踏實實的平平凡凡的生活。

小張老師是唯一一個沒有醜化自己的演員,但是也難逃命運的魔爪,無比信賴的丈夫拋棄了她,一無所有。她的不幸讓我覺得影片中所有的人都在很鬱悶很無奈的生活着,承受着各種各樣的壓力。

最後一幕還是給了王彩玲一個夢想實現的鏡頭,雖然場面華麗,卻更加讓人覺得正部影片的悲涼。當人們高傲的頭顱撞到了現實的牆壁上,該何去何從?

電影《立春》觀後感1000字

《立春》的一大亮點在於他貼近歷史,比如影片開頭的母親,將自己兒子畫的裸體畫摔往地上,並狠狠地踩上幾腳,真實再線封建一代在改革開放後的變化所發生的內心掙扎,這即是對外來事務的排斥,也是對封建傳統的捍衞。諸如此類的細節數不勝數,如80年代末,90年代初流行的呼啦圈,如讓中國人津津樂道的春節晚會,如90後期流行的卡拉OK,如包頭工業化代表大鍋爐,如牽動千家萬户的高考。一切都能讓我們找到曾經的感覺,從而讓我們深刻體會到生活的日新月異。此外,導演還從語言,音樂等方面全方位地詮釋着一個極具立體化的故事。

《立春》發生在萬物復甦的春天,空間定位在小城市包頭,講述了六個人的故事,王彩鈴是一名師範學院的音樂教師,長得醜陋,但是有抱負,她恃才傲物,自視清高,一心向往着能得到北京户口,最大的心願是唱到北京,唱到巴黎歌劇院去。然後,小城鎮不屑於這種藝術,用“英雄無用武之地”來形容她的生活窘境比較貼切。走進她生命的第一個男人是周瑜,緣於她唱的美麗音符,第一次聽到她的歌聲,讓周瑜愛上了這個長着滿臉雀斑黑頭,並配有一幅齙牙的醜陋女人,為了追求王彩鈴更是拜她為師,只是,清高的王彩鈴寧吃仙桃一口也不要爛薪一筐,活活地給了周瑜一個耳光,將他的尊嚴無情地踐踏了一番。走進王彩鈴心中的第一個男人是同樣追求藝術的“竇唯式”憤怒青年黃四寶,只是特定環境下造就着一個特定的他,五年高考沒能讓他走上藝術高校,默默無聞地在一家鍊鐵廠當普通的工人,後來覺得精神上純潔被王玷污地他最後淪落為一個無所不為的騙子。王彩鈴生命中邂逅的另一個男人是一名舞蹈教師,同時他也有另外一個身份,他是一名同性戀者,在小城市裏面,與世俗格格不入的他是一樁醜聞,外人看來甚至自己都覺得不正常的他依然死皮賴臉地活着,扮演着一個所謂的正常人心裏的懸案,做着一個城市習慣他的夢想,但他一直像一根魚刺一樣,紮在正常人的嗓子裏。與王彩鈴為鄰的是一個漂亮的喜歡炫耀的女教師小張,“我老公每天晚上都有要求”的口頭禪反村出王彩鈴的孤獨與理想。高貝貝出現在故事後半段,雖然她向王彩玲編造了一個天大的謊言,但王彩玲卻在她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輕時的影子,也很希望能在她身上實現自己未完成的夢想。

《立春》中演員的表演都可圈可點,尤其是扮演王彩鈴的蔣雯麗,看不到當年《霸王別姬》中帶來驚鴻一瞥的.風塵妓女,看不到帶有母性氣質的母親,看不到《中國式離婚》中的潑婦,也看不到《金婚》中那個典型的傳統中國婦女。從王彩鈴身上,我們看不到蔣雯麗固有的身影,她完全顛覆了一個以往傳統的美麗女人形象。自傲又帶着自卑的表情,眼神中折射的倔強與桀驁不馴,眼淚表達出的無奈與孤獨,女人身體中滲透的温柔與楚楚可憐,無論是用美聲唱法演繹意大利歌曲時以假亂真的表演,還是被騙後釋放出的驚愕與憤怒,蔣雯麗完美地演繹了王彩鈴,與其説王彩鈴成就了一個不同的蔣雯麗,不如説蔣雯麗成就了一個不同的王彩鈴。

“立春一過,實際上城市裏還沒啥春天的跡象,但是風真的就不一樣了,風好像在一夜之間就變得温潤潮濕起來,這樣的風一吹過來,我就可想哭了,我知道自己是被自己感動了。”我感動着你的感動。

 觀電影《立春》有感:青春,丟不掉的是夢想

我們從小懷揣着夢想,曾經也為之奮鬥,究竟是生活戰勝了藝術,還是夢想贏得了現實?《立春》的女主角王彩玲沒有美麗的容貌,上天賜給她唯一的禮物就是一副好嗓子,可這正是讓她歡喜讓她憂的理由。一個對歌劇痴迷的女人,不甘於生活在不起眼的小縣城,一心想擁有一個北京户口,做夢都想在巴黎歌劇院演唱……這樣的女人,這樣的夢想,如此的現實,現實亦不是如此,尋夢的路上到處碰壁。

女人是愛情奴隸,王彩玲這個不食人間煙火的女人也不例外。可是愛情於她終究是無緣,擦肩而過的幾個男人,有愛她的,有她愛的,但正如她所説的那樣“寧吃仙桃一口,不吃爛杏一筐”,不完美的愛情卻讓她懂得什麼是幸福,雖然後來治過臉上的黑斑,去過婚姻介紹所,一度想嫁給一個好男人過平凡的生活,當痴呆的老父親望着自己與領養的女兒玩耍的時候,當自己帶着女兒在天安門前憧憬的時候,她懂得了什麼是幸福。

相繼在劇情中出現的人物最初都是為夢想奔波,卻以最現實的狀態,最普通的生活結局。屢次落敗中央美院的黃四寶,與世俗水火不容的芭蕾舞蹈演員胡金泉,一心想學歌劇的市井周瑜,還有為夢想以身患絕症為藉口欺騙王彩玲的高蓓蓓……春天來了,來的時候我心潮澎湃,感覺春天是帶着希望來的;當春天走的時候,我才明白,原來春天給我講的是一個冷笑話,除了我,全世界的人都笑了,不知是為笑話而笑,還是為我而笑。

痴迷的人都生活在另一個世界,在那個世界裏有他們的知音,他們的藝術也因此才獲得價值。追求夢想的人是走在通往另一個世界的道路上,零星的過路人成為了你的點綴,你成了過路人的故事。他們講述着你的經歷,包括失敗和成功,他們是愛講故事的人,將你的成功視為偶然,把你的失敗寫成足以獲得諾貝爾獎的小説,繪聲繪色,任憑聽者傳播和評論,你便成了他們茶餘飯後的笑話。追逐夢想的人是創造故事的人,輝煌的背後是一段辛酸,沒有坎坷的經歷怎麼會有精彩的故事,沒有堅強的毅力怎麼會有長久的故事,沒有看穿世間冷嘲熱諷的心態怎麼會有讓人難忘的故事。正如汪國真《熱愛生命》所説的那樣:“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不要去想未來是起點還是巔峯,只要堅定夢想,你將被追逐夢想的人稱頌。

人生沒有彩排,每一個實現夢想的奮鬥歷程都是現場直播。每一個星星點點的夜晚,總會揭開那濕漉漉的記憶,我喜歡曾經的異想天開,其實那就是我最初的夢想,憧憬着明天的希望,我心中的那首歌不知多少次在低吟淺唱……我寧願一百次跌倒,一百零一次地爬起來。快樂時可能夾雜着憂傷,失落時也總會有希望,有時候放棄是無奈,但執著總會有希望,青春,丟不掉的正是夢想。

《立春》過後是發生什麼了,萬物復甦,奼紫嫣紅,她確實是帶着希望來的。冬眠的夢想是否也應該在春天這個温暖的季節睜開朦朧的睡眼呢?春天來了,你還在等什麼?

標籤: 觀後感 立春 彙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wopd2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