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園林景觀觀後感彙總

園林景觀觀後感彙總

北京園博園觀後感

園林景觀觀後感彙總

北京園博園位於豐台區永定河以西地區,展區佔地267公頃,園博湖佔地246公頃,總佔地513公頃。北京園博會以“園林城市、美麗家園”為主旨,秉承“文化傳承、生態優先、服務民生、永續發展”的理念。園區規劃佈局為“一軸、兩景區、三地標、五展園”,“一軸”即園博軸;“兩景區”即園博湖和錦繡谷;“三地標”即三大標誌性建築:永定塔、中國園林博物館和主展館;“五展園”即傳統展園、現代展園、創意展園、國際展園和濕地展園。

此次園博會吉祥物——園園,“園園”運用北京市市花“月季”為設計元素,糅合了現代手法和傳統的、民族的表現元素,有力展現 “綠色交響、盛世園林”的主題,時尚化、擬人化的設計活潑可愛、富有活力、充滿着自信,集“健康、活潑、開放、動感、時尚、和諧”於一身。此次園博會以“園林城市、美好家園”為口號,體現“和諧、創新、生態”理念,將為北京建設宜居城市、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帶來新的機遇。

我們參觀了全國各地的經典園林景觀,各地園林各有特點。建築色彩江南園林一般以灰白為主色調,而北京園林則以紅黃為主色調。影響最深的幾個園林是北景園、武漢院、成都園,荊門園和嶺南園等園林。首先説一下北景園,北京園展示了四合院風格的居民及中國古老民間建築藝術。武漢園採用無邊框水景像一面鏡子,採用節能減排可循環利用的鋼結構,屋頂也是自然採光,屋頂上有很多的綠色植物,進入室內給人以很清爽的感覺。武漢園區的水都可以循環再利用,還有收集雨水的功能100多個園區,每個展園的風格都具有特色。而成都園是以展示國寶大熊貓為主題的,園中的景觀都具有大熊貓的元素。成都園的造型們區就鮮明的展出了他的特色,造型門是個熊貓的圖案,進入園區,工作人員給我們放映熊貓的歷史卡片,在成都園你還可以看到兩隻特別可愛、很討人喜歡的小熊貓:芝芝和歡歡。而荊門園的設計緊扣“天下農脈,華夏谷源”這一主題。通過古典園林與現代園林相結合的造園手法,再現了距今5000多年曆史的屈家嶺農耕文化在荊楚大地額繼承與發展,荊門園個人覺得最好玩,裏面有扁擔、草帽、耙子等農用工具供參觀者體驗,甚是有趣。而嶺南園以“嶺南謠,故鄉情”為主題,運用傳統嶺南林的造圖手法,通過營造“九@春曉,月照各堂,南國紅豆,雨打芭蕉。粵韻風華,漁歌晚唱,津塘荷風,粧台綺繡,虹雲飛韻,秋水龍吟”十景,傳承嶺南園林的精髓和彰顯嶺南文化兼容、進取、務實和創新的精神。

此次園博會向我們展示了全國各地的園林,讓我們看到了中西文化,南北文化的差異,但又融會貫通的場景,風格多樣,提高了審美觀,設計源於生活,科技園與創新,致力於可持續發展、環保、綠色,設計創新日新月異。

江南園林觀後感

之前,我對江南園林的瞭解,只限於葉聖陶筆下對《園林》自然流露的眷戀和生動的描寫。

江南園林甲天下,園林甲江南,園林以其精湛的藝術造詣聞名全國,乃至香飄世界。園林昔日的主人在傳統思想的影響下,造園、造景必定深思熟慮,使景中有文,還寄寓心志於景觀之中,建成後的古典園林宜靜觀、細賞,耐人尋味。

當我真正踏入個園、拙政園、寄暢園、獅子林、、寒山寺等,我領略到的卻與葉老先生稍有不同;假山、植被、亭台、小橋、流水,造園的確精美,獅子林利用假山、巖洞、石屋設計成盤曲路徑,層次繁複,導遊指引我們要去鑽洞,感受設計人的獨具匠心;學習葉老文章的時候,一再強調的“借景”便是園林特有的建築方式;而我領略的江南園林整體特徵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講究亭台軒榭的佈局。亭台軒榭在佈局上“絕不講究對稱”,設計者將江南園林的佈局與中國傳統建築作比較,以圖案畫與美術畫打比方,説明江南園林具有充滿自然之趣的佈局美。

(二)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假山的堆疊有自然之趣,讓人忘卻其為假山。池沼則“大多引用活水”,是因為活水才有生趣。“有些園林池沼寬敞……往往安排橋樑”,講的是因地制宜,印證了前面所説的“設計者和匠師們因地制宜,自出心裁”。兩座以上的橋樑,決不雷同,講的其實也是避免對稱,講究自然之趣。細處也不放過,如石岸“總是高低崎嶇任其自然”,還佈置幾塊石頭或種上花草。這些安排,使得江南園林中的假山與池沼雖出自人工,卻能宛如天成,這也正是園林中的山水所追求的境界。

(三)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作為造園的四大要素之一,植物在園林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植物配置的是否合理美觀,直接影響到景點的可觀賞性。通過現狀總結出江南園林的植物配置對現代園林的建設具有以下幾個值得借鑑的方面:植物配置考慮生態習性;植物配置與詩情畫意相結合;植物配置考慮季相的變化;運用具有特定觀賞寓意的植物造景。

花草樹木的映襯同樣“着眼在畫意”。先介紹花草樹木栽種的良苦用心:既講究樹木的錯落有致,又照顧到季節的變化。再介紹花草樹木的修剪技巧:取法自然。以“像那樣的松柏”“閲兵式似的道旁樹”作比較,以“古老的藤蘿”作例子,説明花草樹木的栽種與修剪符合中國畫的審美觀。

(四)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巧妙運用花牆和廊子,使江南園林顯得層次多,景緻深,景物不是一覽無餘地展現在遊覽者的面前,而是逐次展露,遊覽者可以領略到移步換景的樂趣,獲得的審美享受也更為深長。

綜上所訴四個方面,觀園後感覺最具代表性的——拙政園通過運用具有不同象徵意義的植物表現不同的意境。以松柏的蒼勁挺拔、蟠蛇古拙的形態,抗旱耐寒、常綠延年的生物特性比擬人的堅貞不屈、永葆青春的意志和體魄,成為正義、神聖、永垂不朽的象徵。在嚴冬時節,唯有鬆、竹、梅傲霜鬥雪,屹然挺立,因此人稱“歲寒三友”,推崇其頑強的性格和鬥爭精神。人們讚譽梅、蘭、竹、菊為“清華其外,淡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態”的“四君子”。此外,還有牡丹國色天香,梅花清致雅韻,玉蘭幽谷品逸,青竹高風亮節,菊花操節清逸,荷花出污泥而不染,楊柳婀娜多姿,合歡纖巧嫵媚,紅豆相思,紫薇和睦等等。把花木的外形與氣質結合起來,突出其神態和風韻,大大增強了花木的藝術魅力。

園林植物景觀的意境美,不僅能使人從視覺上獲得詩情畫意,而且能從聽覺、嗅覺等感觀方面來得到充分的表達。如拙政園的“聽雨軒”、“留聽閣”借芭蕉、殘荷在風吹雨打中所產生的聲響效果而給人以藝術感受;而拙政園的“遠香堂”等景觀,則是借荷花的香氣而抒發某種情感。

江南園林的建設在植物配置方面給我們園林工作者許多的啟示,在選擇植物題材上,有許多獨到之處;現代園林建設中植物的配置在某些方面也可以借鑑園林的建設手法。

植物是有生命力的有機體,每一種植物對其生態環境都有特定的要求,在利用植物進行造景時必須先滿足它的生態要求。同時也要注意植物的種間關係,切不可將不宜配植在一起的植物種在一起。江南古典園林內的植物配置是在限定的範圍內進行,古人根據不同的環境配置相適應的植物,以保證植物在特定的環境中健康生長,這樣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成長後才形成了設計者所想要的植物景觀。不同的植物對光、水、土壤、大氣等環境因子的要求不盡相同,根據植物對環境的不同要求可分成不同的類型,如有抗旱植物、耐水濕植物,有喜光植物、耐陰植物,還有喜酸和耐鹼性土壤的植物,以及抗污染性強和抗污染性弱的植物等。掌握植物不同的類型,可便於應用在不同性質的園林綠地設計中,創造出富有特色的現代植物景觀。

按照植物的季節性特徵及不同花期的特點創造園林時序景觀,是江南園林植物配置的一大特點。春來桃紅柳綠,夏日荷蒲薰風,秋景桂香四溢,冬日踏雪賞梅,這些都是直接利用植物的生長規律來造景。配置的好,不論什麼季節、什麼地方,都能夠獲得一幅天然圖畫;就連一般的落葉樹種,春發新葉嫩綠,夏被濃蔭墨綠,秋葉勝似春花,冬季則有枯木寒林的畫意,也表現了園林季相的變幻。

江南園林的植物配置也相當注重常綠和落葉樹種的合理搭配,如拙政園的浮翠閣景點,上層喬木中既有常綠樹種香樟、圓柏、羅漢松作背景,也有落葉樹種毛白楊、國槐和柿樹作陪襯,這些落葉樹種的葉色隨着季節的變化而變化,形成了富於變化的植物景觀,再加上常綠和落葉灌木的合理搭配,春、夏、秋、冬四季有花可賞,從欣賞植物景觀形態美到意境美是欣賞水平的昇華,不但含意深遂,而且增加了園林的文化色彩,更加豐富了園林的景觀特色。

當然,我也用相機拍下了喜歡的畫面,希望將江南園林佈局設計的細膩,運用到我們的園林佈局意境中:那是一種恬淡的美感,淡而有味,甜卻不膩,它既沁人心脾又讓人回味無窮;是那般的真切,卻又是那般的不可名狀;又是那樣的古樸典雅,那鏤花的窗,古樸的桌,細緻的椅,精美又不顯呆板,雖是“雕欄玉砌”,卻又“朱顏不改”;江南園林總是與文人雅士相提並論,也總能讓人從中感悟滄桑的歷史與深邃的底藴。自我到園林公司以來,在領導和同事的薰陶下學習了不少園林知識,這次更是受益匪淺,不虛此行,學以致用是我們考察學習的目的,我會努力進取的。

蘇州園林觀後感

蘇州是我國著名的歷史名城,山水秀麗,古典園林娥娜多姿,享有“中國十大風景名勝” 之一的美稱,1997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蘇州園林是中國私家園林史的一個縮影。以小巧、自由、精緻、淡雅、寫意山水見長。在佈局、結構、風格上都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其中拙政園、留園、環秀山莊、網師園更是蘇州園林藝術的典型代表,體現了我國古代高超的建築水平和高度的居住文明,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 虎丘古蹟很多,傳説豐富,集林泉之致,丘豁之韻,堪稱“吳中第一名勝”。

虎丘的著名景觀有:斷樑殿、試劍石、枕頭石、真娘墓、千人石、劍池、天下第三泉、孫武亭、望蘇台等。風景幽奇,風光如畫,尤其是虎丘塔,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據説這座這座聳立於虎丘的山巔的千年古塔,已成為古城蘇州的標誌。虎丘很大,由於沒有導遊我玩的稀裏糊塗的,不過還是很盡興! 第二個去的園林是留園,留園位於蘇州閶門外,原是明嘉靖年間太僕寺卿徐泰時的東園。園巾假山為疊石名家周秉忠(時臣)所作。清嘉慶年間,劉恕以故園改築,名寒碧山莊,又稱劉園。園中聚太湖石十二峯,蔚為奇觀。咸寧年間,蘇州諸園頗多毀損,而此園獨存。光緒初年為盛康所得,修葺拓建,易名留園。現全園佔地約50畝,大致可分中、東、西、北叫個景區。其間以曲廊相連。迂迴連綿,達700餘米,通幽度壑,秀色迭出。中部是原來寒碧山莊的基址.中闢廣池,西、北為山.東、南為建築。假山以土為主,疊以黃石,氣勢渾厚。山上古木參天,顯出一派山林森鬱的氣氛。山曲之間水澗蜿蜒,彷彿池水之源。池南涵碧山房、明瑟樓是故園的上體建築,樓閣如前艙。敞廳如中艙。形如畫舫。樓閣東側有綠蔭軒,小巧雅緻,臨水掛落與欄杆之間,湧出一幅山水畫卷。涵碧山房西側有爬山廊,隨山勢高下起伏,連接山頂聞木樨香軒。山上遍植桂花,每至秋日,香氣浮動,沁人心脾。此處山高氣爽,環顧四周,滿同景色盡收眼底。池中小蓬萊島浮現十碧波之上。池東濠濮亭、曲溪樓、西樓、清風池館掩映于山水林木之間,進退起伏.錯落有致。

池北山石兀立,澗壑隱現,可亭亢于山岡之上,有凌空欲飛之勢。 東部重門疊户,庭院深深。院落之間以漏窗、門洞、廊廡溝通穿插,互相對比映襯,成為蘇州園林中院落空間最富變化的建築羣。土廳五峯仙館俗稱楠木廳,廳內裝修精美,陳設典雅。其西,有鶴所、石林小院、揖峯軒、還我讀書處等院落,竹石倚牆,芭蕉映窗,滿目詩情畫意。林泉耆碩之館為鴛鴦廳,中間以雕鏤剔透的圓洞落地罩分隔,廳內陳設古雅。廳北矗立着著名的留園三峯.冠雲峯居中,瑞雲峯、岫雲峯屏立左右。冠雲峯高6.5米,玲瓏剔透,相傳為宋代花石綱遺物,系江南園林巾最高大的一塊湖石。峯石之前為浣雲沼,周圍建有冠雲樓、冠雲亭、冠雲台、佇雲庵等.均為賞石之所。西部以假山為主,土石相間,渾然天成。山上楓樹鬱然成林,盛夏綠廕庇口,深秋紅霞似錦。至樂亭、舒嘯亭隱現於林木之中。臀高望遠,可借西郊名勝之景。山左雲牆如游龍起伏。山前曲溪宛轉,流水淙淙。東麓有水閣“活潑潑地”.橫卧於溪澗之卜,令人有水流不盡之感。北部原有建築早已廢毀,現廣植竹、李、桃、杏,“又一村”等處建有葡萄、紫藤架。其餘之地闢為盆景園,花木繁盛,猶存田園之趣。留園以宜居宜遊的山水佈局,疏密有致的豐間劉比。獨具風采的石峯景觀,成為江南園林藝術的傑出典範。由於導遊風趣的講解,我對留園的印象還是滿深刻的 緊接着是我覺得最漂亮的園林——拙政園,拙政園,位於蘇州婁門內東北側。明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前後,王獻臣用大宏寺的部分基地造園,用晉代潘岳《閒居賦》中“拙者之為政”句意為園名。現在的拙政園經過多次修建,面積約為62畝,分為東區(原“歸田園居”)、中區(原“拙政園”)、西區(原“補園”)三部分。1961年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區的面積約31畝,現有的景物大多為新建。園的入口設在南端,經門廊、前院,過蘭雪堂,即進入園內。東側為面積曠闊的草坪,草坪西面堆土山,上有木構亭,四周縈繞流水,岸柳低垂,間以石磯、立峯,臨水建有水榭、曲橋。西北土阜上,密植黑松,楓楊成林,林西為秫香館(茶室)。

再西有一道依牆的復廊,上有漏窗透景,又以洞門數處與中區相通。中區為全園精華之所在,面積約為18.5畝,其中水面佔1/3。水面有分有聚,臨水建有形體各不相同,位置參差錯落的樓台亭榭多處。主廳遠香堂為原園主宴飲賓客之所,四面長窗通透,可還覽園中景色;廳北有臨池平台,隔水可欣賞島山和遠處亭榭;南側為小潭、曲橋和黃石假山;西循曲廊,接小滄浪廊橋和水院;東經圓洞門入枇杷園,園中以軒廊小院數區自成天地,外繞波形雲牆和復廊,內植枇杷、海棠、芭蕉、竹等花木,建築處理和庭院佈置都很雅緻精巧。西區面積約為12.5畝,有曲折水面和中區大池相接。建築以南側的鴛鴦廳為最大,方形平面帶四耳室,廳內以隔扇和掛落劃分為南北兩部,南部稱“十八曼佗羅花館”北部名“三十六鴛鴦館”,夏日用以觀看北池中的荷蕖水禽,冬季則可欣賞南院的假山、茶花。池北有扇面亭——“與誰同坐軒”,造型小巧玲瓏。東北為倒影樓,同東南隅的宜兩亭互為對景。在這個園林裏我們留下的笑容最多,拍了很多照片,擁有了美好回憶! 最後一個是最小的滄浪亭,滄浪亭,地處城南三元坊。在現存蘇州園林中,歷史最為悠久。全園佈局,自然和諧,堪稱構思巧妙、手法得宜的佳作。與獅子林、拙政園、留園列為蘇州宋、元、明、清四大園林。

此園數易其主,歷經滄桑,但多是建物的傾毀修復,而園中假山,園外池水,大多保持舊觀。全園景色簡潔古樸,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勝,而以自然為美。所謂自然,一是不矯揉造作,不亡加雕飾,不露斧鑿痕跡;二是表現得法,力求山水相宜,宛如自然風景。滄浪亭園外景色因水而起,園門北向而開,前有一道石橋,一灣池水由西向東,環園南去清晨夕暮,煙水瀰漫,極富山島水鄉詩意。而園內佈局以山為主,入門即見黃石為主,土石相間的假山,山上古木新枝,生機勃勃,翠竹搖影於其間,藤蔓垂掛於其上,自有一番山林野趣。建築亦大多環山,並以長廊相接。但山無水則缺媚,水無山則少剛,遂沿池築一復廊,蜿蜒曲折,既將臨池而建的亭榭連成一片,不使孤單,又可通過復廊上一百餘圖案各異的漏窗兩面觀景,使園外之水與園內之山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自然地融為一體,此可謂借景的典範。園內還有五百名賢祠,壁上嵌有五百餘人像石刻,運刀細膩,頗值觀賞。滄浪亭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太小了,感覺沒什麼意思! 結束了一天的遊覽,很是敬佩古人貴族對生活的享受,留下了這麼多美好的事物,當然不僅僅是美麗的景色,還是一門學問,什麼借景,框景,隔景,很有講究,除了感歎就是感慨了,這不是世界文化遺產還有什麼能成為呢?

上海世博園觀後感

我們終於踏上了去上海世博會的旅途。在路上我們有説有笑的,還不斷的幻想上海世博會能夠給我們帶來多少驚喜。6月24日晚上八點半,我們終於到達了上海,來到上海給我們的第一印象是上海真的是太美了。既然這座城市都建設的這麼美,那在這寶地舉辦的世博會那更是舉世矚目的聖會。這天晚上我住在旅館裏總是睡不着覺,老盼着天趕緊的亮起來,這樣我們就能夠早一點看到世博會的風采。6月25日早上八點半我們終於出發了。我們是從浦東進入世博園區的。在高架橋上我們看到了部分世博園內的場館,那場景真是令人驚歎不已。

遊覽的人密密麻麻的,停車場上的大客幾乎停滿了整個停車常進入世博園大門,所有遊客都是井然有序地等候進園。世博園的進入通道設計的很科學,任何人都別想插隊進入園區,進入前還要進行安檢工作。進入後感覺世博園區是那麼的大,展覽館是那麼的漂亮。剛開始我們毫無頭緒,不知如何遊覽,我們15人的團隊也都是意見不統一,所以這一天我們參觀的.展覽館很少。從 心理上有些動搖,總感覺好的展覽館需要排隊等候4到5小時才能進入,這樣下去有些浪費時間,所以就只參觀了遊客少的展覽館。這些小的國家展覽館雖然小,但也有自己的建築特色和人土風情。不過我們也堅持了一個半小時參觀了芬蘭館,總的感覺好館就是好館,排得時間長些也值。6月26日上午九點我們再次進入世博園,這次我們吸取了第一天的經驗,有目的的進行遊覽。這一天我們參觀了很多好館,並且整個世博園區我們基本上逛個遍,總體印象是世博園區內所有建築包括園林綠化和園林小品都非常有特色,值得我們去借鑑和學習。

通過這一次世博會的學習,讓我們對未來充滿了憧憬和希望。讓我們從精神上更加振作,從行動上應該更加努力地去工作,好好地去創建我們共同的家園。遺憾的是時間上不充足,有些好館沒來得及去參觀。不過我相信公司以後還會給我們許多機會去參觀和學習的。

蘇州園林觀後感

12月13日,早上四點鐘我們宿舍的八個女生就早早起來了,打開台燈,我們各自小心而又迅速的洗漱`收拾東西,雖然昨都是睡眠不足但是看起來個個都是精力旺盛的樣子,因為我們今天不上課去蘇州園林遊玩.雖然大家不象以往那樣嘰嘰喳喳的但是看的出都很興奮.四點半左右,全班二十八個人外加園藝學概論代課老師胡老師和勞動課代課老師汪老師準時在北園西大門集合.大概四點五十,我們便踏上路程,開始蘇州遊園之旅.

將近上午九點我們就到達了我們遊覽的第一站----虎丘.虎丘是什麼樣的?都是丘嗎?是不是光禿禿的?帶着這些疑問我們下了車.在進入景點的大門前,我們這些疑問就幾乎消失了,因為首先看到的並不是丘,而是一些建築,看到着我們的好奇心更大了,急於將它看個究竟.但是急歸急,我們還是沒有忘記用帶來的手機相機拍照留念.然後在胡老師家長怕走丟孩子般的催促中跟上大家.

蘇州虎丘是著名的風景區,位於蘇州城外一座僅30餘米高的小山丘上,素以"吳中第一名勝"而著稱。已有二千五百年悠久歷史,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到蘇州不遊虎丘乃憾事也!”的千古名言,使虎丘成為旅遊者到蘇州必遊之地.看來老師之所以帶領大家先來虎丘乃是大眾所趨,從虎丘回來我們真實感受到了這一點.

虎丘,原名海湧山,據《史記》載吳王闔閭葬於此,傳説葬後三日有“白虎蹲其上”,故名。虎丘佔地雖僅三百餘畝,山高僅三十多米但卻有“江左丘壑之表”的風範,絕巖聳壑,氣象萬千,並有三絕九宜十八景之勝。最為著名的是雲巖寺塔和劍池:高聳入雲的雲巖寺塔已有一千多年曆史,是世界第二斜塔,古樸雄奇,早已成為古老蘇州的象徵;劍池幽奇神祕,埋有吳王闔閭墓葬的千古之謎以及神鵝易字的美麗傳説,風鶴雲泉,令人留連忘返.

游完虎丘,我們又隨車來到了第二站----留園。早在沒來之前,胡老師就曾經跟我們説過,蘇州有很多大的私家園林,其中留園就是其中很有名的一個。聽説它還是中國四大園林之一,而另幾座有:北京的頤和園,承德的避暑山莊,另一個還是蘇州的一大私家園林----拙政園。當我們進了大門以後發現隊伍裏多了一個陌生人,看起來比我們也大不了多少得樣子,一問才知道原來是老師為了讓我們更深刻清楚的瞭解園林給我們請的導遊。邊聽導遊詳細生動地解説邊遊覽園林風景建築,我們彷彿置身於主人當年生活的那個年代並深深地為主人在園林設計上的造詣而歎服!

留園位於蘇州閶門外,原是明嘉靖年間太僕寺卿徐泰時的東園。園巾假山為疊石名家周秉忠(時臣)所作。清嘉慶年間,劉恕以故園改築,名寒碧山莊,又稱劉園。園中聚太湖石十二峯,蔚為奇觀。咸寧年間,蘇州諸園頗多毀損,而此園獨存。光緒初年為盛康所得,修葺拓建,易名留園。現全園佔地約50畝,大致可分中、東、西、北叫個景區。其間以曲廊相連。迂迴連綿,達700餘米,通幽度壑,秀色迭出。

導遊帶我們觀完留園餘下的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裏我們不斷穿梭於各個角落拍照留念。出來以後,老師問我們要不要去吃飯,我們最終否決了這個提議,意識因為我們帶了午飯不想再花錢,而是因為難得來一次蘇州,時間那麼緊,我們寧可把更多的時間花費在遊覽觀光上,還有就是我們此刻發現了馬路對過的小店,裏面琳琅滿目的蘇州刺繡等小商品已使我們駐足不前了:買點帶回去送給親朋好友也不枉來一次蘇州啊!不多會女生們紛紛湧了過去,餘下的也就兩個老師和幾個男生。

稍稍休息了一段時間我們又和導遊一起隨車來到了第三站----拙政園。聽説我們要來蘇州,在蘇州讀過書的姐姐曾極力推薦一定要到拙政園,而當導遊也介紹它是蘇州最大的私家園林時我已對它充滿了好奇,想知道它的迷人之處究竟在何處。

拙政園是蘇州園林中的一座,也是最著名的。佔地5公頃,內有遠香堂、香洲、十八曼陀羅花館和州六鴛鴦館、留聽閣 。拙政園始建於明代正德年間,拙政園造景山水並重,水面佔全園的五分之三,總體佈局也以水池為中心,各類建築皆臨水而立,亭樹樓閣倒映水中,相互映襯。拙政園分東、西、中3部分,中部是主要部分,一直沿用拙政園名。園中,首先映人眼簾的是一灣池水,岸線曲折,一株株梧桐、古柏扶岸而立。池水上一架木橋橫跨,可直通遠香堂。站在橋上四面望去,園中景緻,歷歷在目。東南面即為腰門內的假山屏嶂,假山以東有一道起伏的雲牆,牆內閃出亭軒檐角,錯落掩映,西南面則是一條迴廊,沿廊望去,曲橋修閣,高亭遠樹,景物幽遠,層次重疊,縱深感很強。迴廊幾經曲折而伸向北面,與遠香堂西北側的倚玉軒相連。倚玉軒與遠香堂比肩而立,背靠葱鬱的小丘,更襯出它們的輝煌。真如身在畫中!

徜徉在這裏的亭台水榭樓閣之中,我們幾度陶醉,我更有種留連往返,樂不思蜀的感覺,當老師催促着走時我們才依依不捨得離開這個畫一般的地方。

回到車上,我們的心彷彿還留在那裏。

原以為下一站是獅子林,下車後我才發現,由於時間關係臨時改變計劃,我們來到了滄浪亭。站在門口,我只看到一個外似普通建築的大門,不曉得裏邊有什麼可觀賞的地方。走進去以後,我們幾個一致認為,這不和前兩個一樣嗎/都是些亭子樓閣什麼的。

轉了一圈後才知道它也有其有的地方:滄浪亭造園藝術與眾不同,未進園門便見一泓綠水繞於園外,漫步過橋,始得入內。園內以山石為主景,迎面一座土山,隆然高聳。山上幽竹纖纖、古木森森,山頂上便是翼然凌空的滄浪石亭

標籤: 觀後感 彙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m07vg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