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松花江上》觀後感範文

《松花江上》觀後感範文

看完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松花江上》觀後感範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松花江上》觀後感範文

《松花江上》觀後感 篇1

那年,東北的松花江旁,土,是紅的,水,也是紅的……

那年,東北的松花江邊,少了大豆高粱,多了長滿草的墳坑……

那年,東北的松花江上,世代生活的人們,離開了那片森林煤礦……

瀋陽北郊柳條湖附近南滿鐵路鐵軌的炸燬,打響了九一八事變的開頭。我們看到了這開頭,彷彿也想到了這結尾,正是那年,東北的松花江,變了……平靜的江水掀起了波浪,開始奔騰咆哮着……

“多活一個人,就多了一顆革命的種子!”這句話貫徹整個東北大地,在寒冷的冰天雪地中,如星星之火,引燃了東北人民乃至中華人民的希望之火。這句話源自何?源自一位普通東北農民不甘被欺壓之心;源自於一位共產黨人不願讓國家滅亡之心;源於一位中華兒女迫切想要崛起之心。楊靖宇的這句話,無聲地昭示了他作為一位共產黨員的偉大以及將希望留給他人,將危險留給自己的高尚品質或許,正是多了他這樣偉大的共產黨員,中國才會有今天。

那條松花江,注視着日軍殘忍的暴行,也注視着中華人民不屈的反抗!

楊靖宇領導着東北抗日聯軍,與日軍戰鬥在白山黑水中。他細緻入微的關懷,使其他抗日軍民對他心服口服,願與他生死相隨;他機智勇敢的計謀,使日軍的圍剿屢次失敗,傷亡慘重;他捨身為國的偉大,使每個人都注目仰望,將這一英雄的身影,刻在心間。

他們的足跡遍佈東北的每一片土地,渡江,翻山,越嶺;日軍望而卻步的事情,他們都超乎常人想象地完成了。永忘不了,當被叛徒出賣,東北抗日聯軍陷入空前的危機時,楊靖宇支走眾人的瀟灑身影,正是那時,“多活一個人,就多了一顆革命的種子”,這鏗鏘有力的語言,彷彿穿越時空的阻攔,在如今的中華大地上響起。松花江仍在咆哮着,可我已分不清那是對日軍侵華的憤怒,還是對楊靖宇陷入絕境的悲痛。

奮戰六天六夜後,八天未進一點糧食的楊靖宇早已被包圍的無處可逃,他的腳步永遠堅持跑在敵人的前面。在被風雪封鎖的小山上,楊靖宇餓了便吃樹葉、樹皮,渴了便吃雪,以地為鋪,以天為蓋,以月為枕。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在雪地中,那是一種希望支撐着他前進,那是一種渴望全民族解放的希望。在即將被捕時,他沒有被豐厚的條件所誘惑,而是爭分奪秒地銷燬着重要文件,在最後一刻,他依舊頑強地反抗到底。

當楊靖宇被包圍時,餓到開始吃身上的棉絮、棉籽,我哭了,但這不是傷心的淚,這是喜悦的淚。因為我知道他們的努力沒有白費,他們的犧牲不是無價值的,正是在抗戰洪流中的他們,才使得今天的中國在世界上,有地位了,有尊嚴了,它不再是“東亞病夫”,而是一隻“東方雄雞”。我慶幸,慶幸東北在被血淚染紅之時,還有這麼一羣可愛的戰士,用他們的`堅定和忠實在守衞着這片土地,守護着這條松花江。

松花江上,正是曾經日軍的暴行,鑄造瞭如今我們東北人民的錚錚鐵骨!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裏有森林和煤礦,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裏有我的同胞,還有那衰老的爹孃……”

《松花江上》觀後感 篇2

一部好的小説就像一首傳唱不衰的老歌一樣,能夠深深觸動人的心靈,給人以思想上的飛躍和感化,一部好的電視劇也是一樣的,帶着它的環環相扣,帶着它的曲曲折折,帶着它的分分離離,最終向人們展示一種至高無上的或者讓人深思的精神力量。

《松花江上》給我的感觸是:縱橫馳騁,安千秋家國,英雄肝膽照乾坤。策馬揚鞭,定萬世河山,男兒浩氣當平生。

與其説這部電視劇是在揭示一個民族在面對入侵者。

時所表現出的英勇不屈,不如説它是在宣揚一個特殊的時代背景下一羣英雄在面對敵寇時所外露的豪氣和義氣。我認為,這部電視劇塑造人物形象勝過塑造歷史痕跡,鑄造人格魅力勝過鑄造民族靈魂。因為在整個電視劇的劇情中,它不像一些諜匪片一樣注重營造歷史中的複雜局面和戰爭迫近時的緊張氣氛,也不像一些抗日影片注重塑造民族在面臨危亡時所表現的視死如歸的形象,它更注重的是塑造一羣英雄的大無畏形象一羣英雄的人格魅力。

從劇中的反面人物説起,李子奇父子、程子軒、謝久恆等人人物形象代表了那個時代裏擁有一些力量,但對於國家的興亡,民族尊嚴,個人信仰一概不理,他們或者膽小如鼠,或者麻木愚昧,或者匪氣十足,怕失去自己已得的利益、地位,因此當惡狼向自己的同胞亮出獠牙時,他們要麼袖手旁觀,向惡狼俯首稱臣,要麼直接成為幫兇欺壓自己的同胞,甚至在自己的親人被害時,他們尚存的良知仍然沒有改變他們的自私,出賣了靈魂,出賣了信仰,出賣了良心,只為保全自己的一些失去還可以再來的東西,可到了最後才發現,他們失去了更重要的東西,比如説,親情、別人對他們、對他們家族的尊重。在歷史的評定中,他們是狹隘而卑微的。

林家父子的人物形象代表了當時中國大多數的普通老百姓,他們也痛恨入侵的賊寇,希望站在正義之師的這一面,但是他們只是普通的老百姓,只想過普通人的日子,想保護好自己的家庭,寧可折了自己的所有家產,也不願觸碰那些與國家存亡的東西,然而,就是這些與國家存亡有關的東西最終打碎了他們的家庭,對於他們,我們無法去評價,因為他們沒有任何錯,普通的老百姓活着只為了自己有個寧靜的生活和睦的家庭,國家危亡、民族大義對他們來説本來就是一個高度。

電視劇的一開始,便通過三家照全家福的情景來美化程八爺一家,人丁興旺,上下一致,似乎也在宣揚一個道理“行大義者,家昌人旺”。

我覺得作為德高望重義薄雲天的程八爺應享有一句話“看蜀漢,歎燕人張翼德,觀東北,贊龍山程八爺”程八爺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好漢,雖然為人暴躁,形似草莽,但對於民族大義,江湖恩仇都有明確的判定,我可以死,但是我絕不會向你低頭!風風火火的行事,對於親人愛憎分明,在他在隨程子軒等人出逃龍山時,他又折回時向程子軒等人喊:“我要是活着見到你們,我就給你們好好説説你娘,你娘年輕時那個叫個美啊,那個叫個浪。

啊”話雖然粗一些,可是卻讓人聽了心裏像落了一杯好酒一樣的暖和和舒服。剛強而又柔情,正義而又保守,他是一個讓人會心微笑的英雄。

“龍山兒女多奇志,不愛紅粧愛武裝”這句話對於程八奶奶來説當之無愧,她是一個讓人感動和折服的人。欣賞她在危難時揚鞭挎槍,入山擊寇時的豪氣,折服於她在面對關東軍司令部裏盛氣凌人的關東軍將領時的從容鎮定,言語上冷嘲熱諷,行為上從容不迫,最終在氣勢上壓倒川口正雄等人,那時的她是一個指點江山的英雄,而在家裏,她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家,她能讓人程八爺沖天的怒氣雜瞬間平息,能夠輕易地化解程八爺尖刻的冷言冷語給李、林兩人及其他人的不快和尷尬,她是一個擁有豪氣和威儀的巾幗英雄。

“金麟本是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金麟是命運坎坷但是總是險處。

逢生的年輕的彭興華,在她一路的曲折,一路鬥爭中,他逐漸化成一條氣貫長空的龍!不得不對他的博學和決斷歎服,也不得不對他的傲氣和義氣叫絕,但我覺得他在整個劇情中人物形象都不是很鮮明,很有代表意義,前期的他做事周密,事事能與人商量,在處理事情的時候能做到顧全大局,但在抗日勝利後,他的做事就有些剛愎自用,霸道的做事,雖然做事很果斷,可是不懂得如何變通,教訓部下時端着。

領導的架子,甚至在家裏的時候對程八爺發火,因此我認為在這一人形象更多的體現在精神上而不是在做事上,他更像一個放在那裏讓人學習的精神旗幟,一個“品牌”的英雄。

“山河變時我亦變,風雲動時我亦動”,不知是演員對程子轅這一人物形象把握的好,還是我自己被他吸引,我覺得在這部電視劇裏最出色,最英雄的不是飽讀詩書,果敢堅決的彭興華,而是粗通文墨,仗義豪氣的程子轅,彭興華身上帶有太多的書生氣,讓人有一種陰鬱的感覺,程子轅身上更多表現的是匪氣,男人霸氣,他性格開朗,語言幽默,也有很多的缺點,如粗魯,不喜好顧全大局,散漫,對家庭不負責。然而就英雄形象來説,他重情重義,名聲在外可是從來不張揚,對父母一直畢恭畢敬,做事圓滑機智,例如:在謝久恆等人要把它祭旗時,他笑罵道:“謝久恆,你他孃的刀法太次,你想疼死你爺爺啊”然後又向他遠方外甥説:“給我幾個雪彈或者冰溜子吃,涼透了腸子,老子就感覺不到疼了”似乎把死當做是一種談笑間就可以完成的事,但是他真真的目的是拖延時間伺機逃生,因此他可謂之“風雲動時我亦動”懂得變通,堅韌,幽默,大氣,豪氣,他是一個大眾化的英雄。

這就是我對《松花江上》裏的一些主要人物的看法,對於李、林父子我可以理解,因為他們以自己的家產和家庭為重,失去了它們相當於失去了他們的生命,屈服或者逃避只是為了生存,而對於謝久恆等人,他們就太過卑微了,土匪也有高尚和卑賤之分,他們無疑屬於卑賤的那一類土匪。我更傾向於那些英雄,因為他們可以在危難時義無反顧的大步向前,與敵爭存。他們的靈深刻於龍山之上,他們的魂深藏於松花江之中,他們一度的高呼:“龍山城中高峯。拔劍怒吼西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rklgm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