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羅馬》觀後感800字

《羅馬》觀後感800字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後,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羅馬》觀後感800字,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羅馬》觀後感800字

2020年由拍攝《地心引力》《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等片的著名墨西哥導演和製片人阿方索、卡隆執導的《羅馬》(Roma),是一部令人讚歎的影片。

這部黑白劇情片,以阿方索、卡隆的童年記憶為線索,多角度地記述了20世紀70年代初墨西哥社會風貌地方方面面,包括當年一箇中產社區的典型家庭生活,原住民與白人家庭的種族與階層隔閡,女性意識的覺醒和困境,1968-1971年的墨西哥奧運和動盪等等。

精良的製作和豐富的主題內容,令《羅馬》成為了2020年全球影壇的大熱門,除了在第91屆奧斯卡收穫最佳導演,最佳外語片,最佳攝影3項大獎和7項提名之外,還斬獲了第75屆威尼斯電影節的金獅獎,第76屆金球獎的最佳導演和最佳外語片,以及英國電影學院獎,西班牙戈雅獎,意大利大衞獎的多個重量級獎項。

這部影片今年5月在國內引進上映後,時間不長就悄悄下映了,似乎也落入了業內叫好而票房不叫座的文藝片常態。

究其原因,作為一部內容博雜的影片,半個世紀前墨西哥往事的時代與國別背景距離國內觀眾實在過於遙遠,而阿方索、卡隆用唯美的黑白色調,和舒緩的節奏娓娓道來的這個故事,將飽含的感情埋藏在影片的處處細節之中,而摒棄了傳統影片的煽情手法和節奏。

因此,相對院線商業電影,這是一部更適合觀眾一個人細細品味的佳作。

影片的結構相當工整,開篇就是一個長達4分鐘的長鏡頭:水一遍遍地流過經年洗刷的磨石地面,如同經過多年歲月洗禮的記憶,一下子就將觀眾帶入到了50年前的時代回憶氛圍之中。

更奇妙的是,地面上水漬反射的'天空中,剛好飛過了一架飛機。而在影片結尾,克里奧沿着高高的樓梯走上天台,院落天空中的那架飛機飛過,緊扣影片開頭,完美地結束了這一場飽含深情的回憶。

作為一部黑白片,雖然過濾了色彩,但是考究的布光和精心選擇的構圖,許多畫面如同明信片般充滿美感,使得影片的觀賞性大大提高,同時也增加了影片主題的歷史感。

一些似曾相識的畫面和主題,令人回想起多部經典的文藝片,比如意大利托納多雷的《巴阿里亞》,小津安二郎的《東京物語》,豐田四郎的《雪國》等等。

影片特別的一點,是導演的運鏡:在拍攝中加入了許多主觀性的鏡頭,非常規的搖鏡,長鏡頭等,似乎刻意讓觀眾意識到鏡頭的存在,從而強化那個看不見的人物的回憶感。

在影片中,阿方索、卡隆通過細節描寫和強烈對比的方式來表達主題,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比如女傭克里奧和全家一起看電視,卻被喚去沖茶水;晚上克里奧安排好了4個孩子的睡眠,再在樓下一個個地關燈;克里奧因為沒有打掃狗屎而被訓斥;雖然被邀請一起出遊,卻不顧小產後未愈的身體為全家提箱子等等,展示了那道橫亙在主人與女傭之間看不到的牆。

《羅馬》最成功的一點,可以説是阿方索、卡隆啟用了非專業演員雅利扎阿巴里西奧來飾演主角女傭克里奧。

雅利扎其時還是一位幼兒教師,卻被阿方索、卡隆選為主角,相當大膽。而雅利扎也不孚導演的重望,雖是本色出演,然而原住民的外貌與真摯自然的感情流露,與影片中的其他人物形成了鮮明的反差,完美地刻畫了這位平凡而真實的女性。

影片上映後,雅利扎阿巴里西奧獲得了第91屆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的提名,可謂實至名歸。

標籤: 觀後感 羅馬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re9ej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