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科教大片《宇宙與人》觀後感

科教大片《宇宙與人》觀後感

《宇宙與人》首部國產科普大片,中科院院士擔當“工作人員”,每秒鐘千元的大製作,趕超國際水平的三維動畫效果,多項國際、國內大獎榮譽,能讓國外大片低頭的科普作品。 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相關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科教大片《宇宙與人》觀後感

  科教大片《宇宙與人》觀後感一:

週日的下午,窗外是一個霧霾天,坐在宿舍看完這部《宇宙與人》,渺小和偉大這兩種感受居然同時湧上心頭。

宇宙,這個概念實在是太大,現在人類也只是對宇宙有了初步的瞭解而已。站在宇宙的角度上來看,地球文明,甚至連太陽系都不值一提,我們人類的歷史就更不用説了。但是不知是宇宙對人類的偏愛還是其他什麼原因,種種對人類有利條件一個個相繼產生了。在銀河系中我們的太陽遠離超新星,在太陽系中我們的地球距離太陽也是處於適中位置,自身的熱核和旋轉阻隔了太陽風對地球表面生命的殺戮,再加上地球上水資源豐富,生命在海洋中艱難生存了下來,在4億年前的某一天,一個海洋生物踏上了陸地,從此生命開始了更高層次的進化,人最終這個最偉大的物種終於出現了。生命是渺小的,但居然也是如此偉大。

作為一個科幻迷和劉慈欣的忠實讀者,宇宙和人總是顯得那麼不可分割。如果宇宙沒有人類,那該會是多麼單調而乏味(不過不排除我們會作為另一個智能物種存在),而人類在不斷的發展中也在宇宙中創造着神奇。登月,空間站等等這些創舉就是發生在一百年之內,而太陽留給人類的時間足足有40億年,我想人類肯定能走出太陽系,走出銀河系,説不定還真能見到“三體人”,當然這些我是見不到了,很是遺憾。

值得一提的是,看到影片結尾一個人沿着時空隧道奔跑的時候我忽然想起來其實我早在上小學六年級的時候就看過這部電影,難怪影片中中國還在研究核電站,冥王星還沒踢出太陽系大行星之列。至於影片中提到的寒武紀生物大爆炸的迷,前幾日正好在economist上面看到一篇文章《Kingdom come》,上面提到中國正在嘗試解決這個問題,也許很快歷史中的這一空白將被填補。

  科教大片《宇宙與人》觀後感二:

星光燦爛的宇宙孕育生命、化演智能,譜寫出一首偉大物質演化的史詩。它是一個沒有知覺的物質系統,卻創造出了能夠理解它的不可思議的生物。從四川三星堆發現的眼睛被誇張塑造的青銅器,到如今我國神舟十號發射的緊張籌備,無不展示了人類對宇宙的執着追求。但在孜孜不倦試圖探求宇宙奧妙的過程中,我們卻似乎慢慢丟掉了對自然的敬畏。

“萬物之生意最可觀”,中國文化自古便含有一種生態美學的意識。大自然(包括人類)是一個生命世界,天地萬物都包含有活潑潑的生命、生意,這種生命、生意是最值得觀賞的,人類在這種觀賞中,體驗到人與萬物統一的境界,從而得到極大的精神愉悦。古人尚有這樣的生態自然觀,我們何以不識萬物生意之美,出現黃浦江打撈出萬頭死豬這種駭人聽聞的事件呢?

恩格斯曾説過,美索不達米亞、希臘、小亞細亞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為了想得到耕地,毀滅了森林,但他們做夢也想不到,今天這些地方竟因此而成為不毛之地,因為他們使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就失去了水分的積聚中心和儲藏庫。我們過分陶醉於對自然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每一次勝利,起初確實取得了我們預料的結果,但是以後和再以後卻發生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預料的影響,常常把最初的結果又消除了。人類和自然界是一體的,如若不認識並承認這點,人類所創造的輝煌文明必將付之一炬。

宇宙把物質智能交給了我們,但是精神的道德準則卻要靠我們自己來建設,否則,文明的級別越高,毀滅的概率也就越大。“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人與自然的和諧是一種美,是一種快樂,無論我們探索宇宙、解密自然的慾望有多強烈,均不應以犧牲自然生命或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

環境創造人,人也創造環境。若人類能在探索宇宙過程中愛護萬物之生意,我想,宇宙自不會辜負我們締造文明的美好願望。

  科教大片《宇宙與人》觀後感三:

作為2004年的科教大片,很多人應該都看過《宇宙與人》,因為當時似乎是作為破除偽科學的任務來進行的,基本所有單位和學校都會組織大家觀看。我看過兩遍,父母單位組織時看過,學校組織時又看了一遍。

也許大家一直對科教片從來就沒有什麼好感,但《宇宙與人》確實讓我耳目一新。一方面因為影片運用了大量三維動畫(長達45分鐘),把宇宙和很多抽象的概念形象地展現出來;在15分鐘內的真實畫面中,編導也煞費苦心,選用了許多色彩豔麗的自然風光及人文景觀,而且大多采用快鏡頭的拍攝方法,與三維動畫相結合,讓人從宇宙的角度看待歲月的流逝、空間的轉移,給人一種時空感、滄桑感。

另一方面,影片中也飽含了作者自己的情感表達,處處體現着一種宇宙與人的關係,體現着一種人文關懷。宇宙孕育了地球,地球孕育了人類。在宇宙中,像地球這樣剛好具備產生生命所有條件的星球是十分稀少的,至今能確切肯定的也只有地球。而在地球上數以萬計的生命中,又只有人類進化出了智能。經過了幾十億年的.發展變化,現在的地球正處於最穩定的運轉時期,是最適合居住的:大氣層擋住了有害的射線,讓温暖的陽光撫摸大地;月亮經過長期的公轉,減慢了地球的自轉,使得地球每天都有24個小時,正如影片中所説“月亮給了我們足夠做美夢的時間”。我們就生活在這樣一個舒適、祥和的時期。作為智能生物,人類是偉大的;生活在地球上,人類是幸運的。

還記得這樣一組畫面:當影片快要結束時,所有的生物,從原始到現代,按時間漸次出現在一級一級的階梯上。階梯不斷旋轉,鏡頭不斷升高,在音樂緩緩達到高潮時,人出現在了階梯最寬的頂層,傲首生靈,眺望前方。頓時讓人感到一種心潮的激昂、熱血的沸騰,這是一種人類的自豪、生命的驕傲。這種感覺並不是人類隨意主宰地球的權利,而是珍惜生命、愛護地球的責任與使命。“more power, more responsibilities”,這也是作者想要通過影片告訴我們的。

其實,科教片、記錄片可以算是很好的電影題材,雖然沒有扣人心絃的情節、令人窒息的絢麗特效,但其內容的豐富是無可比擬的。近年來的題材如《故宮》、《圓明園》等,無不以自己磅礴厚重的歷史底藴征服觀眾,看似緩慢的節奏和娓娓道來,卻帶領我們在宏偉的時空中穿梭。

也許《宇宙與人》的創作初衷並不是與偽科學作戰,僅僅是作者自己的創作流露。但特定的時期賦予了它這個意義,正如影片播放前加上了一個宣傳破除封建迷信的短片一樣,但也一定程度上為歷來就缺乏商業宣傳和炒作的科教類電影推波助瀾了一把。無論如何,《宇宙與人》還是值得一看的:人因為宇宙而生存繁衍,宇宙因為人而更加精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r2mpj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