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學習如何培養孩子德智體能全面發展觀後感

學習如何培養孩子德智體能全面發展觀後感

  【篇一】

學習如何培養孩子德智體能全面發展觀後感

看了由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于丹老師主講的如何培養孩子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講座,感受頗深。

第一個主題如何培養孩子的孝心。于丹教授講了一個寓意非常深刻的故事---大樹和孩子,我深受感動,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培養孩子孝心的故事。現在的孩子自我意識非常強,尊老愛幼意識薄弱,作為00後家長的我們,即為人子又為人母,我們要隨時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在怎樣對待孩子的爺爺奶奶的方面,要為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

第二個主題如何培養孩子的愛心。孝是基本的,有了孝還要有仁愛心。有了這兩顆心,你才能更好的`融入社會。于丹教授説:“仁”字拆開來看就是兩個人,就是説兩個人相處好了才能體現仁的含義。所以説我們要適當的鼓勵孩子或帶孩子出去玩,多交朋友,自己處理好和小夥伴之間的關係。

第三個主題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自立、自強。孩子自信、自立、自強的習慣,要在日常生活和日常交往中才能培養出來。作為家長我們可以經常鼓勵孩子,有些事情可以自己做主,自己獨立完成。有時候家長的事情還可以問問孩子的建議,不管對錯,都要鼓勵。不要讓孩子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過度依賴性。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幫助別人。一個有愛心、自立、自信的孩子更能融入社會。

第四個主題如何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師、懂得感恩。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文化傳統提倡的行為。要對生活充滿感恩的心,感謝父母,尊敬老師。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內在的一種責任。

只要我們做父母的有心、用心,我相信,我們的孩子將來都是最棒的。

  【篇二】

于丹老師的講座裏主要闡述了三方面的內容。

第一、在德育方面,我們要培養孩子哪些方面的素質?

一開始,于丹教授講述了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小男孩和一棵蘋果樹,蘋果樹很愛這個小男孩,無條件的滿足他。但小男孩隨着年歲的增長,來找蘋果樹玩的時間愈來愈少。最後,在小男孩成為了一個老人的時候,小男孩才懂得蘋果樹對自己的付出。

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是國以人為本,人以德為本,德以孝為本。這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至德要道。所以我們首先要培養孩子的孝心、仁心,讓孩子從小懂得感恩。生活需要一顆感恩的心來創造,一顆感恩的心需要生活來滋養。懂得感恩就是幸福。也要讓孩子學會自立、自強、自信 。

第二、我們為什麼要重視孩子德育的培養?

中國古聖先賢為什麼如此重視人的德行教育呢?這是因為有沒有德行是人區別於動物的根本標誌。我們知道,人的需求有三個方面:第一,求食,以維持生命;第二,求偶,以延續生命;第三,求仁,以光大生命。求食、求偶,人與動物相同。求仁,人以德為本德以孝為本,為人類所獨有,動物是沒有的。人以德為本,是人類社會的自然法則。

于丹教授講述了自己的一次爬山經歷,于丹教授用經歷告訴我們,一個人的一生就像是爬山的過程,我們要學會自立、自強、自信。

第三、我們如何培養孩子的德育素質?

教育孩子,是要增長他的慾望,還是增長他的德行?有好吃的先給孩子,就給了孩子錯誤的示範,他會想到誰最重要?如果有好吃的,先孝敬父母長輩,孩子看到了,他就學會了,我們在他心中就種下了美德的種子。

我們怎樣,孩子就怎樣。和孩子一起學會感恩,學會自信,學會自強,做一個幸福的人。一個人在社會的煎熬歷練下,舒展自己的生命,並用自己的生命去成全社會,這就是我們能期待的最好的相遇方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nxr02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