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如何培養孩子德智體能全面發展觀後感「于丹」

如何培養孩子德智體能全面發展觀後感「于丹」

  【篇一】

如何培養孩子德智體能全面發展觀後感「于丹」

  于丹老師主要講了三個主題:一是如何培養孩子的孝心,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師,懂得感恩:二是如何培養孩子的愛心,正確引導在人際交往中的一些技巧;三是如何培養孩子自立、自強、自信以及抵抗挫折的能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教育與孩子的成長也有關係,俗話説“子不教父之過”教育是一個起點、是一種鼓勵。在人格中學會愛、學會尊敬。這樣一個孩子,不論在社會、在生活中,都有一個成功的生活位置,在等着他的到來。一個人,在社會的煎熬下,舒展個人的生命。

感恩在我們大家中間,是陽光,是雨露,是頭頂永遠晶瑩閃爍的星辰,也是我們首先要教會自己孩子的一種生活習慣。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需要得到精神和物質的回報的。一旦孩子懂得回報了,父母的愛才有積極的意義。我們家長更多的需要精神上的回報。那麼,如何教育孩子學會感恩呢?  首先,將感恩習慣的養成教育滲透於日常生活之中。讓孩子從小就浸潤在感恩的環境裏,真心感受,再通過家長的言傳身教,使之耳濡目染,並內化於人格之中。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契機對孩子進行教育,如:告訴他這件衣服是媽媽給你的,你要感謝媽媽;這本書是哥哥姐姐送你的,你要謝謝哥哥姐姐。時時言感謝,事事存感恩。  其次,要充分利用各種節日作為教育的載體。如:春節時要教孩子熱情接受爺爺、奶奶及其他親屬送給他的禮物,並表示感謝,不管價錢多少,回到家裏都要求孩子妥善保管,學會珍惜別人的情意;教師節,讓孩子親手製作賀卡送給老師,表達對老師的美好祝願;父親節和母親節,給爸爸媽媽説幾句感謝的話語,不一定感謝爸爸媽媽給他們幫了多大的忙,而只需表達生活中感覺很幸福的一點一滴。   不溺愛孩子也是當今許多家長要面對的課題,面對獨生子女,當一個孩子享受那麼多的愛,我們家長更應該讓孩子吃苦,主動地找苦給孩子吃,在生活中培養孩子自立、自強、自信以及抵抗挫折的能力。身教甚於言教,我們家長在生活中要處處做出表率,用自己的行動影響孩子,教育孩子。

孩子是我們的,但更多是國家的,少年強則中國強。孩子寄託着我們家長的希望,更寄託着國家的未來。我們要把孩子培養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才能無愧於社會、無愧於國家。

  【篇二】

我覺得大道理老師和家長都懂,但是一接觸實際就忘了,或者説難於運用到教育孩子當中,如何理論聯繫實際是其中的關鍵!

我覺得於丹老師講的非常好,而且道理通俗易懂。我認為教育孩子是一個系統工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家長則是總工程師,責任重大。在培養孩子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中,我認為做好以下幾點非常重要:

1.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效率是最重要的.過程,成績是最後的結果。比如:通過和孩子一起看電視劇三國演義,引導孩子看三國演義原著;通過看電視百家講壇引導孩子看史記、莊子等中國傳統文化精髓書籍,自然就促進了文言文的學習和對歷史知識的求知慾;

2.博覽羣書精益求精 : 知識是互動的,觸類旁通。特別是英語、語文、歷史是一個長期積累提高的過程,讓孩子看更多的書以增加知識寬度和深度,做到積累提高,先博而後精。

3.心平氣和的解決問題:孩子成長過程中肯定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暴跳如雷,甚至打孩子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一次考試後不是隻看孩子多少分,重要的是和孩子一起回憶做題的過程、思路,找到錯題的原因。

4.發揮孩子的特長:我們的孩子都是好孩子,也都會做好學生,只是平時我們要注意發現孩子的特長。只要我們注意發揮優勢,重點解決弱項,相信孩子一定會揚起學習的風帆,掌握更多的知識!

總之,教育孩子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我們從講道理、教方法開始,自己從認知上不斷提高,瞭解孩子,因材施教,發揮孩子自身的學習能動性;給孩子營造一個好的學習氛圍;和老師一起幫助孩子成長,向共同的美好目標前進;向行家靠攏,向裏手看齊;在交流、總結、探索中不斷提高,實現讓我們孩子成才的共同理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7gkn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