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逆光飛翔電影觀後感

逆光飛翔電影觀後感

《逆光飛翔》故事發生在男主角上大學之後,然後在某一天遇上了女主角。本來這類校園題材的電影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愛情,然後是結局,要麼在一起,要麼不在一起。但導演在這方面明顯不安常規出牌,並沒有讓男主角和女主角手牽着手、或者擁抱和接吻這樣的場景出現,他將最後的想象空間留給觀眾去思考。你可以想象他們在一起,畢竟他們親密過;你也可以想象他們不可能在一起,畢竟他們一個屬於正常人,一個卻有着先天性缺陷。

逆光飛翔電影觀後感

逆光飛翔觀後感1000字

《逆光飛翔》不是一部真正意義的愛情片,但真愛比任何海枯石爛、海誓山盟都來得更加純粹;這是一部勵志片,跟隨兩個年輕人追求夢想的心路歷程用詩一般的語言詮釋了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台灣的影片是以情感細膩、聲畫流暢、清新爽人見長的,《逆光飛翔》就是這樣一部影片。影片《逆光飛翔》講述了先天性盲人青年黃裕祥和普通的快餐服務員小潔為了各自夢想,克服生活上重重困難,在生活軌跡上找到交集,互相温暖呵護,鼓勵彼此,終於找回自信,鼓足了頑強生存、實現夢想的勇氣。

阿祥的童年是不幸的,母親生下他三個月才被醫生告知有先天性失明,母親曾一度想拋棄他,可是她衝母親一個微笑,讓母親終於鼓起了養大他的決心。可是母親帶養這樣一個孩子艱辛是可想而知的,影片幾個細節很形象生動。

第一個細節,母親帶着阿祥來到藝術學校學習鋼琴,第一次離開時坐公交,看到其他年輕女人照鏡子打扮,自己表情很是複雜無奈,她的青春為兒子付出太多,沒有時間呵護自己。第二個細節,阿祥由於不想給同學帶來麻煩,想自己鍛鍊從宿舍走到教室。母親意識到兒子的倔強,於是引領着他,告訴他下樓台階十級,下樓十步一棵樹共四棵,數到第八根柱子就到了,那種細緻關愛體現出母子相依為命,母親為兒子的每一步成長都有艱苦付出。但是還有一個細節,當兒子在教室裏熟練的彈着鋼琴為其他同學做示範時,母親在窗外開心的微笑,那是一種滿足,為兒子成長感到驕傲,巨大的付出終於有了片刻的回報。

導演在女主角小潔出場時明顯的使用了對比蒙太奇。小潔酷愛舞蹈,但是高中畢業後因家庭條件不得不去快餐店打工,夢想難圓。她的母親整天宅在家裏胡亂花錢,為化粧品打折樂此不疲。我們不禁感歎,殘疾孩子生活坎坷,夢想難圓,小潔這個健康的孩子卻也因種種原因生活失意,同樣找不到人生的方向和目標。

兩個人的偶然交集讓他們的生活有了不一樣的變化,這種變化更多的是精神層面。小潔的善良、温柔讓阿祥感到開心,心態變得陽光、舒展,為其成功打下一個情感和自信的基礎;而阿祥生活堅強獨立、對藝術的執着追求深深感染了小潔。就這樣,他們的心靈都得到了一個質變,昇華。還記得小潔給阿祥錄的那段聲音麼?我們共同分享一下:

在沒有光的世界裏,踏出的每一步,都需要很大的勇氣。我想每個人的存在都有他的原因,因為有你,讓我相信我的遭遇的一切,並不是在阻擋我的前進,而是讓我下更大的決心,謝謝有你,讓我明白,如果對喜歡的事情沒有辦法放棄,那就更要努力的讓別人看到自己的存在。兩個人的交集彷彿心靈雞湯,鼓勵着他們共同努力,產生了無法估計的正能量,不知道他們未來發展如何,但是這份正能量足以使他們克服一切困難,到達自己生命的光輝頂點,實現人生價值。

《逆光飛翔》最難忘的畫面就是在淡綠色的海灘上,一對青年男女手牽手,赤腳沐着藍藍的海水,周遭飄散的是他們暖暖的笑意,温馨幸福包圍着他們。款款的鋼琴聲伴着輕柔絕美的舞蹈,那是怎樣一個感人的境界。不求更多,一部影片傳遞了温情,送來了温暖,沸騰了我們的血液,愉悦了我們的心情,我們還有何求呢?!

電影《逆光飛翔》觀後感

看了預告片便知道,《逆光飛翔》是個很勵志很勵志的故事,想跳舞的'女孩和彈鋼琴的盲人,這個組合很適合《逆光飛翔》這個片名。陽光就在背後,照向你面前的路,這是個很美好的事情。

我們多多少少都被勵志片打動過,《當幸福來敲門》裏面威爾·史密斯的背水一戰,《翻滾吧!阿信》裏面阿信痛失摯友的傷感,《肖申克的救贖》裏安迪對希望和自由的念念不忘,《阿甘正傳》裏阿甘那股子“只是想跑一跑”的死心眼,《聞香識女人》裏查理對良心的執念,《楚門世界》裏楚門最後出走的勇氣,這都是勵志片的點點滴滴,給了我們強烈的認同感,也給了我們好大的感動。

曾經看過一個泰國的某洗髮水廣告片:一個女孩是聾啞人,收到一個同為聾啞人的街頭老藝人影響,也去拉小提琴,中途受盡了白眼。女孩向老人哭訴的時候,老人依舊平靜的告訴她:“為什麼要在乎別人的感受?閉上眼睛,去享受音樂吧。”比賽的舞台上,聽不見音樂的她,叫評委和觀眾再也聽不進別人演奏的音樂:這是真正用心靈演奏的音樂,純潔,虔誠,無雜念,又帶着一絲倔強。且不説故事本身與洗髮水無關(除了女孩拉琴時頭髮羣魔亂舞),幾分鐘的小故事真的做到了震撼人心,女孩在田間舞動琴絃時美麗的蝴蝶破繭而出,那種感覺難以言表。

《逆光飛翔》的感覺和這個短片很類似。裕翔不也是因為彈鋼琴而受到了太多非議?因為看不見,周圍人對他有太多的想當然。對手説,他看不見,當然會得同情分;同學説,你看不見,當然要一直麻煩別人照顧你;連媽媽都會想,兒子看不見,當然看不見我的不信任。其實裕翔全知道,記在心裏。裕翔的敏感來自他很“奢望”的平等:奢望和其他人一樣,自己走到咖啡廳,坐在靠窗的座位,享受一下午的陽光。其實裕翔還有一樣別人很“奢望”的東西:音樂天賦。裕翔的盲叫他更依賴他的聽力,這更鍛鍊了他的天賦。片中裕翔的幾次演出此次精彩,從巴哈到與B-BOX及小提琴版吉他的組合樂曲,次次叫人聽得一身雞皮疙瘩。

小潔是個舞蹈天使,她更像生活中的許多人,本來還有自己的堅持自己的志向,但是由於種種原因,追夢的路斷了,可是心裏還有夢,還在想,還是差那麼一點點動力。能不能重拾夢想,這個勇氣真的比成功與否來得更可貴。多數時候,我們敗給了現實,敗給了惰性和絕望。小潔邁出了夢想的第一步,才發現自己並不像自己説的那樣跳得不好,“只差一點點”——下次不就是成功了嗎?

裕翔和小潔很幸運,他們的成功,也來自另一個動力因素:有一坨極品屌絲好盆友!裕翔為何比小潔成功?小潔只有一個屌絲裕翔有仨!舍友提出Super Music——SM社的時候,片子第一次打破了沉悶的基調,觀眾們開始爆笑不斷。

在《逆光飛翔》的結局,大家迴歸自己的生活,表面上誰都沒有變。其實每人的心裏都有了新的波瀾,每個人對未來的打算都更清晰、更陽光、更美好:開始的時候,我們都逆光而行,只看見黑暗;到最後,我們終於抬起頭,看看溢滿陽光的藍天,起航飛翔了~~~~

 《逆光飛翔》電影觀後感

“謝謝有你,讓我明白。如果對喜歡的事情沒辦法放棄,那就要更努力的讓別人看到自己的存在。”這是電影結束的時候,一直縈繞在我腦海裏的一句話。

電影裏的裕翔,天生眼盲,他彈得一手好琴,卻不想參加任何比賽。他不希望因為同情獲得肯定。第一次離開家去念書,被排擠的時候,他也只是憨厚地笑笑。他明白這個世界並沒有虧欠他什麼,他所要的,只不過是和正常人一樣在一個陽光美好的午後,在靠窗的咖啡屋裏喝一杯咖啡,聽聽這個世界的聲響。這個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夢想,讓愛跳舞的小潔漸漸地温暖了起來,她漸漸明白生活不僅僅只是母親的不知知足,愛情也不只是跳舞很棒卻沒有把心放在她身上的男友,在她的心裏,那顆對舞蹈無比熱愛的心,漸漸地被温暖的裕翔喚醒了。

他給她勇敢的信念,給他就算逆境也要走下去的堅強。

她給他一雙背後的眼睛,他要去哪裏,她就帶他去。

這個世界,在裕祥的心裏,突然就變得好大。除了不願放棄他的媽媽,原來還有一個人可以這樣真摯地告訴他:“來,把你的手給我。”他和她,為彼此夢想的缺陷裏填補上了最真誠的支持。

我突然明白,那些被我們遺忘了的夢想,總被歸咎為現實,但是太多的祭奠並不是一種英雄主義。夢想不只是説説而已,説得太多,只會忘記去做。有些事你現在不做,永遠也不會做。放棄是一個壞習慣,失敗是一個間歇性的耳光,當時可能很疼,打着打着可能就習慣了。生活的決定權一直都在自己手上,是做一個孬種,還是做一個英雄,有時候就在一念之間。你得接受你不能改變的,改變你可以改變的。事已至此,抱怨是沒有用,那隻會讓你越來越像一個求才不遇的酸秀才。選一種你要的生活,而不是在規劃了半輩子的藍圖,卻在實施的時候發現自己老了。這就是人生最糟糕的狀態,想選擇一條不甘平庸,改變、進取和奮鬥的道路時,卻以一種安於現狀的方式生活,最後抱怨自己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人生。

千萬不要成為那樣的人。

電影的最後有一幕,當所有人因為舞台上四個人的盡情演奏正如痴如醉的時候,舞台突然停了電,那一刻舞台一片漆黑。正是在這樣的漆黑裏,只有裕祥的鋼琴沒有停下。在他的世界裏,並沒有黑暗。正是習慣了這一切,才能忘記周遭的一切,只記得自己是一個彈鋼琴的樂者。人羣漸漸安靜了下來,那些温暖而強烈的鋼琴聲,每一個音符都充滿了撫慰人的力量。他終於獲得了雷鳴般的掌聲,和母親欣慰的眼淚。

那一刻心裏有一種感覺,好像就要滿出來。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的那麼好,但也不會像你想象的那麼糟。“誰説小提琴一定要用拉的,誰説一定要得獎了才能被看見,誰説不能用自己的方式去生活,誰説一定要朝着光飛才有出口。我不想乖乖地照別人的定義去生活,我要用自己的方式去定義這個世界。”

裕祥用音樂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小潔用舞蹈獲得了芭蕾舞團的資格,那麼多的裕祥們在努力,我們還有什麼理由抱怨生活?我們要做的,不過是靜下來,慢一點,再慢一點,聽聽你心裏的聲音。

然後,去做你要做的事,這才對得起夾在期盼與回憶之間那段擰得滴水不剩的青春。

逆光飛翔觀後感800字

這是最近看的最好的電影,名字叫《逆光飛翔》。從小到大,看了太多讓人鼓起勇氣,迎着太陽大踏步往前走的話,再次品味這個名字“逆光飛翔”,不曉得導演是怎麼想的,我喜歡這個詞“逆光”。

為什麼是逆光?逆光能看到什麼?逆光和迎着光有什麼區別?忽然覺得,逆光好處真不少。當我們迎着太陽的時候,光線亮的刺眼,不如逆光舒服,眼睛能睜得很大。逆光能第一時間看到自己的影子,不像迎着且不回頭,有那麼點自欺欺人愛誰誰的意思。還有,逆光,有那麼點靜處看別人的意思,不像迎着光線的主角。

如果逆光,且能飛翔,會不會更舒服,更自由些?

故事很簡單,一個盲童和一個愛跳舞的女孩,因為各自的經歷和外在的條件,都把自己的熱愛(音樂和跳舞)埋在心底,兩個人從對方身上看到了那個自己,勇敢的追求所愛的故事。故事是男主角的親身經歷,我想他描述起來會更簡單:我剛上大學那會,認識了一個女孩,她喜歡跳舞,可媽媽不支持,她只好在冷飲店打零工。我覺得她那麼熱愛跳舞就鼓勵她,後來她考上大學專業學習舞蹈。而我也有勇氣去參加比賽了。

電影的故事就應該是簡單的,兩個小時,難帶還打算説個八十回合嗎。能把簡單的故事拍的不乏味,有韻味,才是好電影。

寫出這個故事大綱,發現電影前面一部分和故事大綱沒多少相干。導演花了很多時間細緻入微的去描繪一個盲童剛入大學的經歷,怎麼認路,怎麼洗衣服,怎麼去吃飯,媽媽如何不放心,又如何放手讓他自己做。每一個細節都接着地氣,就是要讓大家看明白,他--一個盲童,鼓起多大的勇氣,盡了多少努力,就是為了能坐在那個教室裏彈琴。他為這種熱愛付出了多少努力。

這也是打動女孩的地方。眼睛看不見,他能教孩子們唱歌,能組樂團,還想翻窗户進教室彈琴。他是一個盲童,一個走着怕人撞,從來不知道跳舞是什麼的盲人呀,他能這樣,你為什麼做不了,如果你真的熱愛跳舞,幹嘛讓它停在嘴巴上。

正如女主角説的,“……我想每個人的存在,都是有他的原因。因為有你,讓我相信我所遭遇的一切,並不是在阻擋我的前進,而是要讓我下定更大的決心……”

好的電影是活的。裏面的每個人都是活的。不單單是男女主角,還有他們的媽媽,他們的同學、老師、店長、前男友……每個人都是有故事的。有個導演指點我,“你要知道,每一個配角,即使他一句台詞,甚至沒台詞,也是要有人來演的。沒有人喜歡演木頭。”細想這個電影,每一個人都有彩頭,即使只有一句話的女同學:“同學,算命需要安靜的。”

很喜歡前面媽媽帶盲童去學校的戲。事無鉅細的交代,還要顧及孩子的自尊,想替他做,可又不得不讓他自己做。很不放心,卻要裝作很放心。放手的愛最難。心理學家武志紅的一本書上就説,溺愛是最容易的,因為父母懶,不想怎麼樣愛更對更好。把主動權交給孩子,一味的有求必應就好了。

很多父母習慣説,“媽媽幫你哦,你太小了,你太弱了,你看不見,你做不了的。”如果一個媽媽都不相信自己的孩子可以,那孩子怎麼相信自己可以的。

這個媽媽的愛很偉大,她知道“狠心”的放手才是對他最好的,畢竟“他總不能跟我們一輩子”。她把孩子帶上路,揪着心,非常剋制的遠遠地看着他,“不要怕,往前走,媽媽在後面哦。”所以,這個盲童一直對別人説:“我想試一試,我想看看我能做到多少。”

好的電影是有能量的,即使通過大屏幕,它也能傳給你。不過,你能接受到多少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nmmop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