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黃金時代》觀後感

《黃金時代》觀後感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快來參考觀後感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黃金時代》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黃金時代》觀後感

《黃金時代》觀後感1

上世紀二十至四十年代的中國,那是一個民氣十足、海闊天空的時代,一羣年輕人經歷了一段放任自流的時光,自由地追求夢想與愛情,有人在流離中刻骨求愛,有人在抗爭中企盼家國未來……蕭紅,一個特立獨行的女子,一路流亡,從北方到南方,從哈爾濱到香港,一邊躲避戰亂,一邊經歷着令人唏噓又痛徹心扉的愛情與人生。對生的堅強對死的掙扎在她筆下穿透紙背,她的人生亦是如此。

許鞍華導演的關於女作家蕭紅的《黃金時代》是今年最被期待的電影,就借;三八國際婦女節;之際説點和這部電影有關的或無關的。

先説一個略微殘酷的事實,;國際婦女節;指的是共產國際,是1910年8月召開的第二次國際社會主義婦女代表大會上,由共產國際的德國領導提出的建議,並最終確定3月8日為;國際婦女節;,所以主要是社會主義國家慶祝這個節日。有資本主義國家的女性朋友的.,就不要問人家放不放假,過不過節了哈,她們大概得上班。

言歸正傳,黃金時代。電影之所以最終命名《黃金時代》,源自蕭紅寫給蕭軍信中的一句話;這不正是我的黃金時代嗎?; 折射了1930年代民氣開放、自我意識覺醒,百舸爭流的年代,那是蕭紅這樣的知識分子的黃金時代,也是追求自我的女性的黃金時代。

蕭紅,一個民國女子,經歷了逃婚、未婚先孕、生子後被棄、母子分離、幼子夭亡、顛沛流離、與四個男人發生情感糾葛,這還只是她人生的一部分,真正貫穿她生命的主旋律是以寫作為武器,喚醒更多人的自我覺醒意識。她一生如同動盪塵埃,從未停歇,直到最終客死異鄉,她幾乎經歷了那個時代的女性不敢想象的所有事情。她的文字、她的感情生活和她坎坷的命運,本身就比一部電影還要精彩跌宕。王安憶曾説,有故事有才華的女人很多,蕭紅之所以能被歷史記住,是因為她把自己的熱情轉化為更巨大的東西,去影響其他人。

蕭紅骨子裏有東北女人的熱烈,她和張愛玲都是自我意識覺醒的女性,都忠於自我。北國冰雪中長大的蕭紅活得炙熱投入,燃燒自己,心懷天下;而上海風骨的張愛玲活得冷峻淡然,永遠冷眼旁觀,有一種置身事外的氣度,只活自己的。

《黃金時代》觀後感2

《黃金時代》這部電影其實就是主要講述了蕭紅的一生。整部影片,給我印象非常深的,是幾個句子

“你我的相識就是最好的紀念。”人生中路過的人有那麼多,別人都説你我相見一面就是上輩子修來的緣,所以你我的相識就是給彼此最好的紀念。“有各式各樣的作者就應該有各式各樣的小説。”有1萬個人就有1萬個哈姆雷特。每一個人都有每一個人的個性特點亮點我們不應該沉浸於他人的兩點鐘而是應該發現自己的亮點卻將自己的亮點發揚光大站到屬於自己的舞台上盡情享受短暫的人生美好。

“這不就是我的黃金時代嗎?只不過是在籠子裏。”這是蕭紅在電影裏所説,不過也是現實中的黃金時代是指人生的巔峯。在籠子裏是指被囚禁住了意外演繹軟件。黃金時代我們就應該是站在自己的舞台上,將自己的亮點交給每個人,讓每個人看到自己嗎?可是在籠子裏,又能怎樣呢?人們都説什麼是自由?我想自由是在道德規則之中最大限度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在籠子裏也只不過有那一畝三分地,又能做些什麼呢?與其被困在籠子裏的黃金時代,還不如到一天光陰的大地裏自己去拼搏拼搏出自己的`黃金時代。

“我並不大度。”這是蕭紅在電影裏所説的,只不過因為環境不同,所以我對這句話的理解也不同。我並不難。屬於我的東西,我為什麼要給別人屬於我自己拼回來的東西?我又為什麼要給別人屬於我的幸運,我的機遇我又為何要拱手讓人?對於自己的東西並不代表我看好你,我對你我好就可以給你,而是我的東西我可以給你,但並不是讓你用到的法規來壓榨我。

“不必問自己要什麼,只要自己能做什麼。”為什麼要問別人可以給你什麼好處,而不是你能給別人什麼好處呢?自己的東西自己去拼搏,人家辛苦得來的,為什麼又要給你,人家給你只不過是人家好心罷了。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只有自己自強自立,我們才能夠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只要自己能做什麼,自己先把自己管好做好自己一畝三分地裏的事情再慢慢去影響身邊的人這不就最好了嘛。

的確,這部電影告訴我了很多事實和現實。人生是殘酷的,只有自己自強,把握好自己的東西,做最好的自己才能夠闖出一片天地,而不是籠子裏的金絲鳥。

《黃金時代》觀後感3

故事的發展由不同的人物娓娓道來,蕭紅説道,我是從祖父那裏學來,人生除掉冰冷與憎恨以外,還有温暖和愛。蕭紅,一個呼蘭縣獨立不羈,才華橫溢的奇女子。居無定所的流離,眾叛親離的悲涼,幾番掙扎的婚姻,卻見證了一段黃金時代。在流離中刻骨求愛,在抗爭中企盼家國未來,在唏噓的文字下力透紙背。

去年的五月,正是我在北平吃青杏的季節,今年的五月,我的生活真是有如青杏般的滋味,蕭紅如是寫道。伴隨着第一任丈夫王恩甲的銷聲匿跡,蕭紅落魄不堪,也成為了蕭紅生平中又一個不解之謎。“她一張近於圓形的蒼白色的臉幅,鑲嵌在頭髮的中間,聲音顯得受了驚愕似的微微有些顫抖地問着“,這是蕭軍第一次見到蕭紅的描寫,此時的蕭紅憔悴不堪,挺着大肚子,而蕭軍已然被她美麗的大眼睛折服。 蕭紅問“為什麼我一點力量沒了”,蕭軍説:“愛慣就好了”。也許正是蕭軍這種無所謂的態度,順其自然的態度也讓兩人的感情變得無謂,再激情四溢的生活終抵不過平淡的流年,再固若金湯的感情抵不過殘酷的現實,與其説是冰冷的現狀不如説他們 敗給了那欠的600塊錢。饒是如此,兩人在貧窮與飢餓中度過了一段艱苦而甜蜜的時光。對於現代人來説,最美的時光往往不是那些豪華的遊艇,絢爛的風景這些外在的物質化的享受,而是相濡以沫同甘共苦帶來的兩情相悦。也許只是一粥一飯,在電影裏連半毛錢的豬頭肉

都是奢侈,而在現實生活中呢,人們慾壑難填,想要的還多,更多,慾望膨脹的無以復加。金錢,利益,權利,在那個視之為身外之物的黃金時代已然不復存在。蕭紅在她的作品裏將貧寒與飢窮寫的觸目驚心,其實是在反襯那個時代背景下,人們高度純潔化的.精神世界,連蕭軍自己都承認,自己不會寫賣錢的作品。作家就是作家,用文字把握時代的脈搏,用發人深省的句子重塑青年一代的理想。這種崇高和偉大也是那個時代的特徵,心無旁騖著文章,用自己僅有的一點能量向社會散發光和熱。

“我願意關着燈坐下來,沉默着,就在沉默中,我想,這不就是我的黃金時代嗎?”自由和舒適,平靜而安詳,沒有一點經濟上的壓迫,這就是黃金時代。這是蕭紅遠赴日本寫作時寫出來的。之後,伴隨着與作家端木蕻良的熟識與蕭軍感情的破裂,她嫁給了他。之後在戰火紛飛的年代中,他們這樣一羣人,耗盡了青春,卻懷揣着信念與理想,堅持着夢想與愛情,這樣的大愛與大義,值得我們每一個人為之深思!

《黃金時代》觀後感4

看這部電影的時候,裏面讓我最上心的電影因素有兩點:配樂和色調。

一、配樂

一部節奏如此慢的電影,竟然演了好一會兒了還不見配樂,讓我懷疑導演是不是想整部電影都不用配樂,幸好後來證明是我猜錯了。

第一次出現配樂大概是在蕭紅和蕭軍相遇那一段,是一段比較浪漫的慢節奏音樂,因為一直在注意這個東西,所以當時實在讓我激動了一把;第二次出現是發洪水、蕭紅要從旅館逃生的時候,配樂是很輕快的,預示着蕭紅的命運開始轉折了(在這部電影裏),從這點來説的話,這段音樂用的還是很成功的。

根據我的.記憶,電影中正兒八經的配樂總共出現了四次,前兩次是讓我印象比較深的,後面兩次記不太清楚了。除了正式的配樂之外,電影裏還出現過例如“有人在彈鋼琴”之類的音樂,它們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電影的單調(不過形成這部電影的獨特風格的其中一個因素就是“單調”),但是導演更進一步的意圖我是猜不到了。

二、色調

這部電影色調基本是偏冷的,這跟電影中多是冬天有關,但是我猜想,導演大概也是在暗示主人公們所面對的嚴峻的生存環境吧。在我的印象中,電影的色調有一個分界點,大概就是在發洪水的那時候起(大片的黃色,暖色調)電影的色調不再是單純的白色,而是加入了很多暖色調進,就算是在大雪裏,也要有黃色的牆出現,或者是黃色的太陽光,這時候正是二蕭熱戀的時候,這種色調跟前面的單調的純白形成了很強烈的反差,我覺得是用的比較成功的。

到後面,色調基本上也是一直在根據形勢的變化而變化,但是畢竟沒有前面明顯和令人印象深刻了。

除了這兩點之外還值得一提的是導演的另一個嘗試——像採訪一樣的拍攝,這點是更大膽的一個嘗試,因為它很容易把觀眾從”戲“裏面打出來,而不是帶進,這當然跟它是一部傳記片有關係,但是畢竟這樣一來觀眾是不容易”入戲“的,不過我覺得自己還是看進了,所以我覺得這一點也是比較成功的。

總的來説,這部電影還是拍出了導演自己的風格,而且將蕭紅的一生基本上講清楚了,電影中用了很多打亂時間順序的手法,可能對蕭紅不瞭解的觀眾看起來會有些吃力,但是沒什麼大問題。

最後,其實看這部電影,讓我想到另一部——《南海十三郎》,也是一部傳記類型的電影,我覺得可能在風格上這部《黃金時代》更加有自己的特點,但是在”好看”上説的話,這部可能還比不上那一部。

《黃金時代》觀後感5

縱觀蕭紅的一生,在這部電影裏,剛開始竟有輕鬆之感,越看下去,心頭就會一點一點地沉重起來,到後來竟有一種病態的美,既是那樣的悲慘,也充滿了波折的戲劇性。

蕭紅的父親在她中學未畢業的時,就把它許配給了汪恩甲。可她受不了有惡習的汪恩甲,這個不求上進的癮君子給不了她安全感和未來,相對比陸振舜,蕭紅越來越欣賞她的'這位表哥,於是他離家出走,本以為可以從此和陸振舜獲得幸福,沒想到這一些都是騙局,陸振舜拋棄了她,迴歸了家人的懷抱。

“曾以為堅不可摧的愛情,在現實面前不堪一擊,彷彿北平寒風一個隨意的吹拂,便使其化輕易為齏粉。”蕭紅又找到了汪恩甲,兩人開始同居。誰知騙語接二連三上門。有身孕的蕭紅與汪恩甲在旅館欠下數額食宿費。此時汪恩甲一去了無音訊,留給蕭紅的,只是無盡的折磨與痛苦。

無奈蕭紅只好寫信向文藝週刊發出求救信號。

她寫過一首這樣的詩歌:去年在北平/正是吃着青杏的時候/今年我的命運/比青杏還酸

“二蕭”最終還是見面了,蕭軍很快發現這不是一個尋常女子。“出現在我面前的是我認識過的女性中最美麗的人,我必須不惜代價拯她。”

那時的他絕對想不到。正是他這所謂“大男子主義”,使相愛着的兩人變得不再“合適。”

我想蕭紅一定是愛他的,東渡後的蕭紅仍對他念念不忘,那足足35封長信就是最好的見證,可蕭軍早已不愛她了“愛就愛,不愛便丟開。”蕭紅可以用連自己都覺得可笑的藉口為他辯護,他卻冷笑,在蕭紅病重時,端木不知去向,身邊有駱賓基,但她卻還深深思念着蕭軍。“我愛他,今天還愛……”

端木在娶她那一日。紅豆贈君。“我只想過正常老百姓的生活,沒有爭吵,沒有打鬧,沒有不忠,只有相互諒解,愛護,體貼”。可端木給不了她安全感,重慶被日軍轟炸那一日,端木不在她身邊,反到是駱賓基始終握着她的手“不要怕,我會一直在你身邊的。”

蕭紅在病重時對駱賓基説“我早就該和端木分開了,我要回家鄉去,你不要為我擔心,我不會在這個時候死的,我還有《呼蘭河傳》第二部要寫,我會好起來的。”然後,她衝着駱賓基説:“駱君,到那使你肯娶我嗎?”駱賓基愣在那裏不知道怎麼回答,他深知那一天永遠不會到來了,她之所以這麼説,只是在和這個她摯愛的人世間,委婉的道別罷了……

蕭紅向文藝週刊發的求救信中有這樣一句話:“我曾經有過少女夢想,美麗和青春,可如今這一切都毀滅了……也許人生除了冰冷和憎惡而外,還應該有温暖的愛……”

《黃金時代》觀後感6

"最近喜歡聽歌。很瘋狂地聽歌。

我喜歡半夜戴上耳機,然後聽一些情歌,會讓我有所領悟的情歌。

本來不該是這個時間在這裏打字敲着鍵盤的。至少我昨晚是這樣想的,今晚不能熬夜,我現在剩下的也只有青春了,我要好好保存我的青春,然後漸漸把它送入墳墓,看着他毀滅,看着陽光在它身上流轉,看着它,想着有關它的一切。

昨天看了《黃金時代》。有所感觸。

我不知道票房差的原因。將近三個小時的國產電影確實比較少見,畢竟你要把一個人的一生比較細節地告訴世人,導演一心一意的將這些表現出來。是國人不願意把時間放在一部文藝片上嗎。我不得不説這這年來我看過很多電影,大片還是國產,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我覺得這個《黃金時代》是唯一一部能讓我有觀後感的影片。

如果你對文學有感覺,如果你對蕭紅感興趣,《黃金時代》確實是需要好好看看。覺得電影宂長無聊的觀眾,也許是沒有耐心。在我看來沒有哪一個情節是能讓大家跳過或者説拉過去的。蕭紅和蕭軍的愛情在細節中感受的驚天動地,在貧窮中認識,共患難,每一個笑都像陽光。端木瘦弱的樣子讓人心疼卻用一生只唯一一次的爭執在蕭軍那裏爭取到自己的愛情,而蕭紅也將她這輩子唯一一次婚姻給他了。時間距離以及感情的不同造成了最後的'悲劇。所以蕭軍才會與一個相識三個月的女子結婚卻不願意給與自己在一起共患難的蕭紅一個名分。蕭紅最後生病的時候,在中國的大多數國情來看,男主角這時候會嫌棄或者拋棄。但讓我想不到的是端木與蕭紅的對手戲,在無聲的空間中演繹地淋漓盡致,他對她果真是愛。她對他果真是愛。最後,駱賓基的登場。蕭紅弟弟的朋友。在蕭紅生命中最後的44天,用極其的細心耐心陪伴着。對她的感情絕對是熬過真火。最後駱賓基在蕭紅去世之後,在大街上一邊吃糖一邊哭的情景,極為觸動人心。

沒有單一的旁白。以人物敍述的形式。以不同人物的角度去描述蕭紅獨立剛強自由的一生。這三個小時,我感覺是讀了一本書。這本書,一頁一頁翻來翻去有滋有味。

以獲獎的形式説明沒有為藝術獻身,但是票房差,估計是不符合大眾的口味,但是不能換成其他人的夢想,完成其他人的事情。是吧。

其實。我本意不是想説《黃金時代》。我想説説最近的我。最近的我。想想也沒有什麼要説的吧。困了吧。自己在敲什麼我都忘記。恩。晚安。自己就在自己心中。

《黃金時代》觀後感7

上世紀二十至四十年代的中國,那是一個民氣十足、海闊天空的時代,一羣年輕人經歷了一段放任自流的時光,自由地追求夢想與愛情,有人在流離中刻骨求愛,有人在抗爭中企盼家國未來……蕭紅,一個特立獨行的女子,一路流亡,從北方到南方,從哈爾濱到香港,一邊躲避戰亂,一邊經歷着令人唏噓又痛徹心扉的愛情與人生。對生的堅強對死的掙扎在她筆下穿透紙背,她的人生亦是如此。

許鞍華導演的關於女作家蕭紅的《黃金時代》是今年最被期待的電影,就借&ldqu;三八國際婦女節&rdqu;之際説點和這部電影有關的或無關的。

先説一個略微殘酷的事實,&ldqu;國際婦女節&rdqu;指的是共產國際,是1910年8月召開的第二次國際社會主義婦女代表大會上,由共產國際的德國領導提出的建議,並最終確定3月8日為&ldqu;國際婦女節&rdqu;,所以主要是社會主義國家慶祝這個節日。有資本主義國家的女性朋友的,就不要問人家放不放假,過不過節了哈,她們大概得上班。

言歸正傳,黃金時代。電影之所以最終命名《黃金時代》,源自蕭紅寫給蕭軍信中的一句話&ldqu;這不正是我的黃金時代嗎?&rdqu; 折射了1930年代民氣開放、自我意識覺醒,百舸爭流的年代,那是蕭紅這樣的知識分子的黃金時代,也是追求自我的女性的黃金時代。

蕭紅,一個民國女子,經歷了逃婚、未婚先孕、生子後被棄、母子分離、幼子夭亡、顛沛流離、與四個男人發生情感糾葛,這還只是她人生的一部分,真正貫穿她生命的'主旋律‐‐是以寫作為武器,喚醒更多人的自我覺醒意識。她一生如同動盪塵埃,從未停歇,直到最終客死異鄉,她幾乎經歷了那個時代的女性不敢想象的所有事情。她的文字、她的感情生活和她坎坷的命運,本身就比一部電影還要精彩跌宕。王安憶曾説,有故事有才華的女人很多,蕭紅之所以能被歷史記住,是因為她把自己的熱情轉化為更巨大的東西,去影響其他人。

蕭紅骨子裏有東北女人的熱烈,她和張愛玲都是自我意識覺醒的女性,都忠於自我。北國冰雪中長大的蕭紅活得炙熱投入,燃燒自己,心懷天下;而上海風骨的張愛玲活得冷峻淡然,永遠冷眼旁觀,有一種置身事外的氣度,只活自己的。

《黃金時代》觀後感8

許鞍華執導的《黃金時代》目前正在熱映中。雖然口碑兩極分化,不過片中湯唯飾演的民國傳奇女作家蕭紅的坎坷情路一時間成了影迷們的熱議話題,而她與幾個男人的愛恨糾葛更是令人唏噓不已。其中,宋寧飾演的陸哲舜令她失身,馮紹峯飾演的蕭軍令她失落,朱亞文飾演的端木蕻良令她失望……而袁文康飾演的汪恩甲則令她落魄失魂。這幾位男人中,最令蕭紅刻骨銘心的想必應是蕭軍,但最令其念念不忘的,估計則是汪恩甲。

片中汪恩甲的戲份不多,不過足以令人印象深刻。一方面是因為曾是蕭紅未婚夫的他與蕭紅同居了七個月後,突然拋下懷孕的她獨自離不知所終,成為熒幕內外一個永遠的不解之謎,另一方面是因為袁文康的出演。

首先,就形象上而言,袁文康很符合歷史上的汪恩甲“相貌堂堂”這一條件。其次,上戲畢業的他曾憑藉在馮小剛執導的《集結號》中的精彩演出榮獲第十五屆大學生電影節最受歡迎男演員和第17屆金雞百花電影節最佳新人獎提名,演技自然亦不在話下。此番出演《黃金時代》,他把汪恩甲塑造的冷峻裏不帶鋒芒,儒雅中又不失陽剛,話雖不多,然而眉目之間似有萬語千言,含蓄表達了他對蕭紅的不忍與憐惜,以及對所做抉擇的無奈與彷徨……他這樣的詮釋,令人信服——能令人更好的理解蕭紅對他的`特殊感情,明白為什麼當年甚是叛逆輕狂的蕭紅雖是飢寒交迫、走投無路之下才投靠的他,但之後並未急着離開,而且還心甘情願地跟他同居並且未婚先孕。所以,此男雖不地道,但在袁文康的演繹下,這個令蕭紅失魂的謎樣男子多了一份深情與難言之隱,從而也就不那麼令人憎惡。

作為一位年輕演員,能先後與馮小剛、許鞍華等這些重量級的導演合作,袁文康無疑是幸運的。只是可惜,在蕭紅漫長的坎坷情路上,汪恩甲短暫的如同過客,故而在《黃金時代》裏其也就註定不會有太多戲份,於是連帶着袁文康終未能獲得更大的表演空間,這不能不説是個遺憾。不過好在由他出演新劇《大清鹽商》、《長安三怪探》等已陸續開播,《解憂公主》、《女醫?明妃傳》等也已順利殺青,相信他憑藉在這些影視劇中的磨礪,演技會更加出色,之後會塑造出更多、更生動鮮活的角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ng7l0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