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胡雪樺導演的《上海王》觀後感

胡雪樺導演的《上海王》觀後感

《上海王》根據作家虹影同名小説改編,講述了20世紀初上海灘十里洋場黑幫勢力的角逐紛爭,紛雜亂世中奇女子筱月桂與三代上海王之間充滿傳奇色彩的愛恨情仇的故事

胡雪樺導演的《上海王》觀後感一:

胡雪樺導演的《上海王》,根據作家虹影同名小説改編,在敍事結構上講述了20 世紀初期中國上海灘的演化,改成洪門三代上海王常力雄、黃佩玉、餘其揚與傳奇女子筱月桂之間的愛恨情仇,形象的來説就是一個女人和三個男人的故事。《上海王》通過跌宕起伏的傳奇故事,向當前觀眾描寫了上海何以成為上海的奧祕,通過李夢和余男飾演的筱月桂的眼睛,我們看到了現代之光。

三代上海王,三種王者風範,因為篇幅宏大,所以《上海王》分為兩部系列跨月連映,2月17日公映的的上部中,主要講述了兩代上海王的命運交割,分別是由胡軍飾演的常力雄和秦昊飾演的黃佩玉,他們從傳統保守的黑幫到與革命和大時代共同前行的近代史。

先説第一代上海王常力雄,他是中國式的草莽英雄,俠肝義膽、瀟灑不羈。常力雄以身作則,得人心、服眾,對待兄弟情同手足,甚至當自己喜愛的女人筱月桂出現在面前的時候,常力雄也是充分尊重她的意願,顯示出男人的大度、氣量。常力雄馳騁於十裏洋場是憑藉的是他的江湖道義和豪俠本色,在他這裏,最重要的就是江湖規矩,所以他很在意黃佩玉壞了規矩登門造訪。然而在這個充滿變數的時代,他的俠骨柔情是顯得如此不合時宜,最終命喪於小人之手。他的個人悲劇正如他在影片中的.自白“看來我與槍無緣,我不是這時代的人”。雖然常力雄最終被巧於心計的第二代上海王黃佩玉的同夥殺死,但常力雄並沒有敗,他的精神、人格魅力長青,師爺、三爺、五爺、阿其、筱月桂等浦江商會的全體還生活在他的影子裏,在他們的心目中常力雄是最值得敬仰的英雄,因而在結尾,第二代上海王黃佩玉也同樣走向了死亡的道路。

再説第二代上海王黃佩玉,他是一代亂世梟雄。他是一個能忍辱負重、有膽有識、聰明能幹、工於心計,卻心胸狹窄、貪婪成性、狡猾陰險的人。與常力雄相比,黃佩玉的智慧與能力不在其之下,他留過洋,眼界開闊,他審時度勢,打破傳統與外國人合作,使得商會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壯大。因此,單純以商會的發展為評價尺度,他是成功的。但他的成功手段有悖於浦江商會的宗旨,他殺人無 數,破壞了道義,違背了良心,失去了民心,他完全是靠暴力和伎倆來獲取利益。為了與常力雄相見,他從宋守備手中苦心救出筱月桂;為了斬草除根免除後患,他不惜殺了軍官的兒子,做事不留餘地,最終陷入到失控的狀態。但在他身上至少還保有道德的負罪感,因而在結尾踩上了死亡的音符。

導演胡雪樺借筱月桂之眼“目睹”了洪門三代上海王的傳奇經歷,以比較、反襯的敍事手法詮釋出了不同人格的魅力,身為上海王的洪門幫主要平衡各方勢力,與幫派、清軍、租界、買辦、同盟會、北洋軍閥展開博弈,在血雨腥風中要能黑白道通吃、隻手遮天。無論誰做上海王,都需要擔當起歷史責任,從近代社會到現代社會,三代上海王終究成就了上海和筱月桂。

胡雪樺導演的《上海王》觀後感二:

剛看完電影回家,本人沒有其他網友想的什麼隱藏劇情解讀,我只是提一下本人兩個感到有漏洞的地方:(原世界我稱為彩,穿越世界我稱為黑白)

1,程在黑白世界醒來,居然沒有換電話的情況下,還是從原來的衣服裏拿出自己從彩世界拿出的電話就接聽。(就算是蝴蝶效應也不會電話號碼一摸一樣吧。)

2,在黑白世界,拉着自己“鐵鐵哥們”,上私人飛機,可惜露餡了,等飛機駕駛員和空乘上飛機後,一個鏡頭,飛機的起落架和輪胎都被鎖在跑道上。

其他的不説的,大家會比我看的清楚,魔鬼藏在細節裏啊!(本來還是滿帶希望去看本片的,感覺是披着奇幻皮的文藝片,還是細節不到位的。唉……)

胡雪樺導演的《上海王》觀後感三:

呵呵,當然,本文開始之時,還是要解釋一下什麼是俄狄浦斯情結:在古希臘神話中有這麼一個預言:底比斯王的新生兒(也就是俄狄浦斯),有一天將會殺死他的父親而與他的母親結婚。底比斯王對這個預言感到震驚萬分,於是下令把嬰兒丟棄在山上。但是有個牧羊人發現了他,把他送給鄰國的國王當兒子。

俄狄浦斯並不知道自己真正的父母是誰。長大後他做了許多英雄事蹟,贏得伊俄卡斯忒女王為妻。後來國家瘟疫流行,他才知道,多年前他殺掉的一個旅行者是他的父親,而現在和自己同牀共枕的是自己的親母親。俄狄浦斯王羞怒不已,他弄瞎了雙眼,離開底比斯,獨自流浪去了。

俄狄浦斯情結在心理學用來比喻有戀母情結的人,有跟父親作對以競爭母親的傾向,同時又因為道德倫理的壓力,而有自我毀滅以解除痛苦的傾向

餘其揚是個孤兒,由辛媽媽一手長大。他説過,他從小一直就把辛媽媽當作自己的親身母親。在浦江商會和一品樓的人看來,常爺和辛媽媽就是一對,雖然他們沒有正式結合。雖然餘其揚沒有説常爺是自己的什麼人。其實我們也容易明白,常爺就相當於是餘其揚的父親,這是餘其揚的身世和常爺在商會的地位以及他與辛媽媽的關係決定的。在劇中,師爺和辛媽媽多次勸餘其揚不要過於兒女情長,英雄氣短,並用常爺的期望來喚醒他振作精神,振興商會,因為説白了,在黃佩玉出現之前,餘其揚就是常爺默認的繼承人。常爺在結婚前,看到餘其揚因為小月桂魂不守舍的樣子,訓斥了他,其實也是他的希望變失望所致。

作為一個孤兒,餘其揚有着很深的戀母情結,隨着年歲的增大,他已經不好再把這份感情明白地表現在辛媽媽面前。這時候,小月桂恰好出現,替代了餘其揚心中辛媽媽的位置。我們看到,小月桂剛剛進一品樓的時候,辛媽媽很喜歡小月桂,因為她的勤快和踏實。後來,小月桂成了辛媽媽的眼中釘,這不僅是因為常爺吃了小月桂做的一碗菜泡飯而引起她的嫉妒,而且還有可能的是,辛媽媽已經意識到小月桂代替了自己在餘其揚心中的位置。

不知道編導選擇袁立出演小月桂出於什麼考慮,但是袁立的形象與餘其揚相比確實過於成熟,至少是在開頭的十多集是如此。的確,不管袁立本人怎麼努力,她都不像一個剛剛從鄉下來到上海的毛丫頭。不過從我們前面分析的餘其揚的戀母情結來看,青澀的餘其揚喜歡上帶有成熟氣質的小月桂曉得反倒是一個很順理成章的事。小月桂和餘其揚的初次相遇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情節:她的巡警的槍口下救下了餘其揚。換句話説,小月桂一開始就是作為餘其揚的保護者的身份出現的。這是一個很有象徵意味的情節,我們都知道,在我們的生命中,母親就是我們最初的保護者。

在沁雲、秦老闆這些干擾因素都被排除或者解決掉後,餘其揚和小月桂的感情路看上去要走上正軌的時,卻偏偏殺出了常爺這個程咬金。這時候,餘其揚的內心產生了極大的矛盾,一個是他敬如父親的恩人,一個是能滿足他戀母情結的女人,無論是從道義、感情還是從實力上講,他都沒有辦法與常爺直接對抗。但是至少在一個瞬間,潛藏在他心中的俄狄浦斯情結差不多要冒出頭了,那就是在常爺舉行婚禮時,混進現場的小劉像魔鬼一樣道出了他心中的兩個慾望:最心愛的女人,最大的權力。在那一刻,他幾乎動搖了,要放下槍了。小劉抓住了這個時機,給了他一槍,直接延遲了救援常爺的時間。或許我們可以解釋,餘其揚這個的猶豫和動搖,正是他的潛意識要留給兇手足夠的時間來完成自己想做而不能的事情,而他在中槍後拼命掙扎,走向婚禮舉行的大廳去做亡羊補牢的工作,正是依道德原則行事的“超我”對依本能行事的“本我”所做行徑的糾正。

常爺的死,消解了餘其揚幾乎要爆發的俄狄浦斯情結。他內心最大的矛盾沒有了,他感到的應是輕鬆和解脱。所以小月桂在多年後與他重逢後,覺得他變了,對誰殺死了常爺再沒有多大的興趣了。這時餘其揚的處境,有些像莎士比亞筆下的哈姆雷特,都是要為“父”報仇。而哈姆雷特一再地拖延報仇行為,有人分析就是因為哈姆雷特的殺父仇人,他的叔父克勞迪斯的所為,正是哈姆雷特小時候想做,而現在潛意識仍然想做的,弒父娶母。克勞迪斯之於哈姆雷特,不正是要娶小月桂,而又殺死常爺的黃佩玉之於餘其揚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ky4je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