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南平紅荔》觀後感

《南平紅荔》觀後感

《南平紅荔》雖然是一部主旋律的宣揚政法先進事蹟的電影,卻處處充滿着感情與理性,更留下很多的現實思考。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南平紅荔》觀後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南平紅荔》觀後感

篇一:《南平紅荔》觀後感

今天觀看了一部電影──《南平紅荔》,感慨良多。這部電影是一部以法院題材為主旋律的作品。根據福建南平市延平區法院少年法庭庭長詹紅荔先進事蹟改編而成。該片全面塑造詹紅荔法官傾心幫扶挽救失足少年等生動感人的事蹟,展現新時期法官的精神風貌。

回家後我在網上查閲了關於詹紅荔的事蹟,詹紅荔從事法院工作27年,在少年審判庭工作10多年間,所審結的500多個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無一發回重審、無一錯案、無一投訴、無一上訪,成功感化幫教了1100多名少年犯走向新生,挽救了70多個瀕臨破碎的家庭。

由這部電影我想到了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詹紅荔的工作對象是少年犯,而我們的工作對象是青少年學生。學生每天跟父母和老師接觸是時間是最多的,在兒童時期孩子需要父母和老師是指引才能走上正確的道路。孩子在學校裏面犯了錯誤我們不能一味的指責,而是需要寬容和耐心,我們要讓他們知道錯誤,要讓他們誠心悔改。正所謂“知錯能改,善莫大焉”。青少年學生容易產生逆反心理,我們要像朋友一樣跟他們促膝長談,讓他們認識到事情的本質,而不是小小的懲罰或者嚴厲的批評之後就置之不理。一個成功的老師並不是因為他的學生的成績有多好,而是這個學生離開校園之後能不能做一個好人,能不能融入社會。電影裏講述了一位有盜竊前科的孩子在回到社會後,由於過去所犯的錯誤,被人用有色眼鏡去看待,被貼上了盜竊犯的標籤,餐廳老闆的不信任,去福建之後由於有前科一直找不到工作,最後對社會絕望了,從十六樓縱身一躍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我們在對待學生千萬不能如此,不管學生犯了任何錯誤,都不能讓學生心靈受到打擊,不能用諷刺學生,不能給學生冠上任何不好的名號,這樣會使其他學生用有色眼鏡看他,會讓他心情抑鬱,最後慢慢被大家孤立,最終導致學生不專心學習,對一切事物不感興趣,漸漸走上歪路。我認為老師跟學生的關係可以不用那麼刻板,我們可以多與學生溝通,多瞭解他們心裏所想,給他們“解惑”。記得我們班有個同學經常拿人家東西,有學生向我舉報,我當時叫來了這個學生,並且當着大家的面直截了當的問他有沒有拿人家東西,我並沒有直接説“偷”字,但是事後班上就開始流傳這位同學偷東西的事情。事後覺得我當時的處理方式是有問題的,我們在處理這類事情的時候最好是單獨和學生談,而不是當班上同學的面來説,一方面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另一方面杜絕了其他學生對他的語言上的傷害,畢竟他只是個孩子。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作為老師我們身負重任,請善待每一位學生,讓他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留下任何污點。

篇二:電影《南平紅荔》觀感

有這樣一羣少年,他們徘徊遊蕩在社會邊緣,被囚禁而不己知,被困厄、貧窮、慾望或者虛無的力量所禁錮;他們無力從寬容的社會尋找到寬容,他們絕望、孤獨、無所依靠、走投無路。

有這樣一名法官,她想:“雖然這些孩子犯過錯,但青春最不怕摔跤。”於是她奮起天鵝之舞,救失足孩子於江畔,勤勉工作,只為了送落錯方向的雨滴重新融回海洋。她就是影片《南平紅荔》的主人公。同名人物原型為“全國模範法官”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人民法院少年審判庭庭長詹紅荔。

電影在影評家筆下時常被喻為“夢”,觀賞電影也就順理成章地被看做“白日做夢”。這種説法確有一定道理。試想影院裏周遭一片漆黑,但見一束強光投射過去,巨大的幻象便朝雙目奔襲而來,此時人腦便不自覺地退回到無意識的“洞穴狀態”。影片《南平紅荔》留給觀眾印象最深的莫過於無處不在的那架天平,在法庭上、在墳頭邊、在民心裏處處顯露着公平正義。天平的材質在新任法官小崔那裏是白色大理石,必須堅硬才有力量;在失足少年方超那裏是茶色檀香木,厚重若泰山;在村主任那裏是金色黃金塊,神聖而權威。不過這些理解都不準確,只有在少年法庭法官詹紅荔那裏才至為恰當,原來飽含着公平正義理念的天平應當以温潤東方玉磨製而成,既具硬度又有温度,既敦實又靈動,既堅不可摧又不失之柔和。

雖然世界範圍內建立少年法院的制度歷程不過百餘年,而在我國則是近30年的事,但少年司法制度的主要原則是與東方傳統司法者“少者懷之”和“慈幼”取向的司法政策一以貫之的。詹紅荔法官堅持以玉法之心對待失足未成年人,其事蹟稱得上在致力於調和“國法無情”與“法本原情”之間矛盾的同時折衝尋訪出一條適合當代司法運作實踐的好路子。

詹紅荔的起點是“變壞了的好人”,她毫不懷疑孩子本性良善,具有迷途知返浪子回頭的能力。但同所有法官一樣,詹紅荔深知無論法庭審判如何恰當地定罪量刑,無論司法執行如何適當地引導失足少年重新做人,對於社會甚至對悔過者而言,至多能做“變好了的壞人”。“壞人”的標籤總是如影隨形,似乎無可變更。詹紅荔事蹟的可貴之處就在於迎難而上,努力幫助有過刑事污點的人員轉變成為社會和自身心理接受的合格社會人。為此,她積極推動我國未成年人犯罪隱私封存制度的立法,成果可謂喜人。全國人大今年3月14日通過的關於刑事訴訟法修改決定第275條規定:“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週歲,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應當對相關犯罪記錄予以封存。犯罪記錄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單位和個人提供,但司法機關為辦案需要或者有關單位根據國家規定進行查詢的除外。依法進行查詢的單位,應當對被封存的犯罪記錄的情況予以保密。”

與英美法官凜然不可侵犯的形象不同,詹紅荔的法心又以慈母的面貌著稱,被親切地稱為“詹媽媽”。慈母所給予的司法關懷早已飽溢出訴訟階段,這也極大地拓展了法官的工作畛域,法庭內外、學校、鄉村、管教所,處處留下了她温情脈脈講信修睦,復歸人間失序的身影。據統計,詹法官所判500餘案,“無一錯案、無一投訴、無一上訪”。這組反差強烈的數字已經證明其所具有的“勝亦負,負亦負”境地扭轉為“勝固勝,負亦勝”的強大能動司法意識、能力和熱情。

法心如玉彰顯的乃是高級的法律職業倫理意識,又是閃耀着和諧之光的東方司法傳統智慧的精緻濃縮,更是秉持司法為民堅持社會管理創新的基層法官樸實而崇高靈魂的寫照。然而,就我國當前司法隊伍建設整體而言任重道遠。這就要求各級法院在推選模範法官的同時,加大法律職業共同體倫理守則的宣教實踐,加大對“玉法式”司法作風的宣傳推廣,令所有司法者都能愛惜自己的“羽毛”。

篇三:電影《南平紅荔》隨感觀後感

關於青少年犯罪的電影裏,或許還很多人還記得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播放的一部名為《少年犯》的電影,這是一部描寫少年犯罪份子在學校般的監獄生活中,在“教育、感化、改造”的政策指導下走上正路的故事。影片《少年犯》還採用監獄實景拍攝,選了十八名犯罪少年做演員,以紀實風格的寫實主義手法逼真地再現了少年犯服刑、改造的生活,揭示了少年犯罪的家庭和社會根源。

而今,根據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人民法院少年審判庭庭長詹紅荔為原形改編創作的影片《南平紅荔》,是用電影藝術的手法,以主人公詹紅荔積極探索實踐未成年人輕罪記錄封存制度為主線,生動地再現了詹紅荔同志對失足少年傾注母親般的真情大愛。

但無論是《少年犯》還是《南平紅荔》,對於影片表現的青少年問題、成年人的責任乃至於整個社會,一個避之惟恐不及的地方,濃縮了多少人生的嚴峻。影片無疑宣傳了法制的尊嚴,卻絲毫不去圖解法制的具體條目;而在至力於開掘社會主義法制的人道內容,從法與情、罪與愛的矛盾和統一中組接成電影蒙太奇,使得電影鏡頭裏有了X光的透視了,讓觀眾從理智和情感的交融中去感悟法制的必要。這一點是一種深層次的。

對青少年的成長教育和預防青少年犯罪,猶如電影《南平紅荔》裏面所呈現出來的獨特個性和鮮明特色,就是這部影片的藝術風格,它充分體現着創作者的藝術感覺和審美趣味。影片分別以何剛、李成龍、方超三個失足少年為線索,他們的不同命運構成了影片的核心故事。倘若是在現實生活中,青少年自身存在的普遍生理、心理特點(如機體需要增多、性早熟,和心理不成熟、容易感情衝動、模仿某人、獵奇新事物等),以及我國人口年齡結構總體上偏年輕的客觀情況,使得我國青少年犯罪在整個刑事犯罪案件中所佔的比率較高。

而為削除未成年人氣犯罪前科記錄的不利後果所提及的犯罪記錄封存制度,是刑事訴訟法在未成年人犯罪領域的一次進步。“未成年人前科封存制度”並不等同於“前科消滅制度”,主要考慮到未成年人的犯罪記錄封存的價值是保護未成年人的名譽、促進其儘快迴歸社會,並免受因已經接受過懲罰的犯罪行為再次受到社會的歧視。

電影《南平紅荔》由鄔君梅擔綱女主角塑造詹紅荔形象,濃縮了她身為女人、法官、母親、妻子等多種身份背後,所做的平凡與不凡的事。或者,對於電影《南平紅荔》裏的青少年中,圍繞着家庭、學校、社會的氛圍裏,在這種綴連中揭示青少年不同的犯罪原因和走向自新的歷程。應該説着重清楚在現實生活中對避免青少年犯罪的成長道路,更重要的是恆之以理、動之以情、授之以知識相結合起來。青少年是祖國未來的明天,青少年所面對的是一個更具誘惑力的社會,引導青少年走向正途,是家長、學校和全社會的責任。

篇四:《南平紅荔》觀後感

6月30日,學校組織全體教師觀看了電影《南平紅荔》。

失足的少年就好像活在黑暗的天空下,需要尋找那朵指引着光明的向陽花,而法官紅荔就很好地履行着自身的公平、正義,來為這些曾經犯過錯誤的孩子開闢新的人生。

《南平紅荔》雖然是一部主旋律的宣揚政法先進事蹟的電影,卻處處充滿着感情與理性,更留下很多的現實思考。該片沒有沿用以往宣揚先進事蹟的手法,而採用主線與突出核心相結合的敍事方式來表達,隨着劇情的發展,也推動着法官去深刻思考社會,最終推動確立未成年人輕度犯罪前科封存制度。

影片只要以三個失足少年為線索,以他們不同的命運來構築其核心故事:懵懂無知的很剛在一次打架鬥毆中不慎刺死了另一名少年,兩個家庭遭遇了滅頂之災,但他是幸運的,在多方面愛心的澆灌下,能積極接受改造。新生後的李成龍和方超卻沒有那麼的幸運了,前者因為受到同學的排擠,先是輟學,然後流連網吧,以致翻入銀行的防火牆,觸犯法律,再次鋃鐺入獄。而一心向上的方超,因為老闆戴着有色眼鏡看人,最終遠走福州,卻也沒能逃脱社會這張勢利網的歧視,最終無法忍受他人的排斥,從十六層的高樓上躍下,結束了花季的生命。

三個失足少年的不同結局,其實也在襯托出社會關愛的需要,有了温暖,才能融化人心。就像方超最後所説的,“我認錯了,我後悔了,我改正了,我以為一切都會像沒事一樣,重新開始。”假如我們能去理解,能去包容,或許這樣的慘劇就不會發生,方超也會像向紅荔所保證的那樣當上主管,開起分店了。對於社會弱勢羣體的關愛,就應該向紅荔一樣,在平凡中追求偉大,在平靜中充滿熱情,在平常中增強責任感。

影片中用平靜的語言述説着,卻如同江水在我的心中激盪,大愛無聲,愛的天空寧靜,是因為它有了人間最真摯的感情。影片中一遍又一遍的出現着的廊橋,正是指引人們在工作中要堅持的公平和正義,願我們都做一朵指引着光明的向陽花。

篇五:《南平紅荔》觀後感

在院黨委和團總支的組織下,4月11日我們信息院的青年員工觀看了《南平紅荔》這部青少年教育題材的電影。“少年審判庭就是一座橋,我們要讓這些孩子從這座橋上過去,穿過他們人生的障礙,不掉下水。”庭長詹紅荔同志的這句話一直在我耳邊迴盪着。要讓犯過罪的孩子有好的歸宿,將更多的犯罪止步法庭之外,這是隻有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法官才能做好的事情。

在物慾橫流的今天,詹紅荔法官就像出於淤泥而不染的芙蓉,傾心幫扶挽救失足少年,用自己的職業操守維護了一方少年的心靈淨土,展現了新時期法官的精神風貌。影片故事感人至深,催人淚下,教育意義深刻,全面闡釋了法律無情人有情的大愛涵義。在我心目中,法院一直都是冷酷無情對犯罪嫌疑人懲治宣判的地方,然而詹紅荔法官讓我對司法部門和法官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在充滿敬仰的同時,第一次意識到原來生活中每一個生命都是需要用心去呵護的,就算是犯了罪過的人也不例外。廊橋、山路、村莊、豆腐鋪處處都有詹紅荔法官忙碌的身影。正是詹紅荔法官的無私奉獻與關愛,才讓一個個犯過罪的孩子有好的歸宿,找回一度丟失的自我,將更多犯罪止步法庭之外。詹紅荔法官走過的一座座鄉村廊橋,同時也是她為失足孩子們架起的一座座心靈之橋。

電影《南平紅荔》由鄔君梅擔綱女主角塑造詹紅荔形象,濃縮了她身為女人、法官、母親、妻子等多種身份背後,所做的平凡與不凡的事。或者,對於電影《南平紅荔》裏的青少年中,圍繞着家庭、學校、社會的氛圍裏,在這種綴連中揭示青少年不同的犯罪原因和走向自新的歷程。應該説着重清楚在現實生活中對避免青少年犯罪的道路,更重要的是恆之以理、動之以情、授之以知識相結合起來。青少年是祖國未來的明天,青少年所面對的是一個更具誘惑力的社會,引導青少年走向正途,是家長、學校和全社會的責任。

看過《南平紅荔》的都知道,影片中出現的“糖橋”首尾呼應。辭海中對橋有這樣的解釋——跨越障礙的通道。少年法庭就相當於一座橋,有千千萬萬失足少年走上這座橋,法官就是引路人,緊緊握住他們的手不放鬆,不讓他們掉進萬丈深淵。詹紅荔只是眾多法官中的一個,相信有很多像詹紅荔一樣充滿愛心和責任感的法官,希望你們對犯罪的未成年人不放棄、不拋棄,為迷路的少年指引方向,相信,不久的將來,因為有你們,未成年人犯罪的比例會逐漸下降,我期待看到中國未成年人都健康、快樂的成長。

篇六:《南平紅荔》電影觀後感

電影《南平紅荔》是一部法院題材的主旋律作品,根據福建南平市延平區法院少年法庭庭長詹紅荔先進事蹟改編而成。由鄔君梅擔綱女主角塑造詹紅荔形象,濃縮了她身為法官、母親、妻子等多種身份背後,所做的平凡與不凡的事。電影在一座廊橋,一片青山綠水中展開,一位“法官媽媽”,一羣新生的少年,一段段少年審判實踐中的片斷,還有那厚重的母愛,影片故事感人至深,情節催人淚下,法律和社會教育意義深刻,對詹紅荔精神作了很好的詮釋。

影片主人公詹紅荔,從事法院工作27年,在少年審判庭工作10多年間,所審結的500多個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無一發回重審、無一錯案、無一投訴、無一上訪,成功感化幫教1100多名少年犯走向新生,挽救了70多個瀕臨破碎的家庭。受到當事人和羣眾的高度信賴。她積極探索創新,推動建立了預防未成年犯罪體系和新生少年融入社會機制,傳遞司法温暖,化解社會矛盾,被人們稱為"愛民為民,情鑄和諧"的好法官。

在該影片中主要圍繞詹紅荔與何剛、李成龍、方超3位失足少年的故事而展開。懵懂無知的何剛在一次打架鬥毆中不慎刺死了另一名少年,兩個家庭遭遇了滅頂之災。一方面對喪子之痛,另一方面對鉅額賠償款和獨子的牢獄之災。兩方都是崩潰了的父母,遊走於他們之間忍受歇斯底里的責難和謾罵的是看起來頗有些忍辱負重的詹紅荔,就是這樣簡單的裝束不停地行走在兩個家庭之間……

通過這三個案例的展現,讓觀眾深深感受到,詹紅荔充滿了憐憫與疼愛,總是安慰和幫助那些失足少年及其家人,給他們以生活的勇氣;遇到困難和委屈,她也會困惑和焦急,甚至流淚;同時,她又有作為一名法律人的堅持,面對困難,她選擇相信法治,積極運用法律思維,思考如何運用法律手段去幫助少年們找到一條真正忘記黑暗過去,去勇敢的迎接光明未來的辦法,從而體現了她恪盡職守、鞠躬盡瘁、充滿愛心,時刻以那些失足青年為念的崇高品格的同時,更着力刻畫她作為一個普通法官如何在故事當中經歷了困惑、思索後如何獲得成長,最後用看似微小的力量推動我國法治建設前進的過程。

在短短的90分鐘影片中,從不同的故事和不同人物的命運得到充分的展示。影片結尾的廊橋更給我留下了深刻的思考,對於兩岸的百姓來説,廊橋是一種建築,是跨越河水障礙的工具;對於失足少年來説,少年法庭就像一座橋,這些孩子從我們的橋上走過去,我們一個也不能讓孩子落水;對於我們自己而言,潔身自愛,清正廉潔也是我們必修的課程。

篇七:《南平紅荔》觀後感

未成年人犯罪是世界性的難題,每個國家都很重視,中國也不例外。在中國,有這樣一位法官,她是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法院少年法庭的'庭長,她盡心盡力的幫助失足少年,那些感人事蹟遍佈大江南北,她就是詹紅荔。她從事法院工作27年,在少年審判庭工作10多年間,所審結的500多個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無一發回重審、無一錯案、無一投訴、無一上訪,成功感化幫教了1100多名少年犯走向新生,挽救了70多個瀕臨破碎的家庭。為了傳頌和讚揚詹紅荔精神,根據她的先進事蹟改編了電影《南平紅荔》。

觀看《南平紅荔》之後,我便深深的喜歡上了這部影片。影片帶給我的感動不是一點點。通過對何剛、李成龍、方超3位典型失足少年的描寫,突出詹紅荔在處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方式方法和情感態度,她説過:“少年審判庭有它的特殊性,審判和懲罰並不是目的,面對這個特殊的羣體,法官要多一點愛心,多一點耐心,多一點恆心,多一點責任心,多一點包容心”。她是用“心”在對待這些失足少年,她是所有失足少年的“新媽媽”。她積極幫助失足少年悔過自新,重新做人,她把那些曾經犯過錯的孩子聚集在一起,在舞台上表演節目,讓那些無法抬頭的孩子們重新找回自信,發自內心的認識錯誤,改正錯誤,當看到一個個失足少年笑中含淚的時候,我的心也跟着被感動了。

在工作實踐中詹紅荔與同事們總結出一套頗具特色的“三三九不工作法”:審判前“三個不開庭”;閲卷後對關鍵問題沒有梳理清楚的,不開庭;被告人成長經歷沒調查清楚的,不開庭;沒有與被告人見面,進行一次心理疏導的,不開庭。庭審中“三個不輕易”:被告人沒有真誠悔過的,不輕易下判;有被害人的案件,沒有和解的,不輕易下判;可以判非監禁刑但沒有落實幫教措施的,不輕易下判。庭審後“三個不鬆手”:入監後延伸幫教沒有到位的,不鬆手;迴歸社會後思想出現反覆或問題沒有解決的,不鬆手;發出的司法建議沒有得到落實的,不鬆手。影片中也體現了“三三九不工作法”,在審判何剛的法庭上,因何剛父母沒有到庭而延期,為了何剛的案子,詹紅荔前後18次穿梭在那個寧靜的小山村;李成龍出獄後,不被社會和學校接受,天天泡網吧,最終又走上了犯罪道路,詹紅荔便多次到學校找校長溝通,幫李成龍辦休學,後來又幫他辦轉學,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發自內心的希望李成龍重新做人。

影片中給我印象最深,最震撼我的是方超。方超出獄後,經過詹紅荔的勸説,他決心不再犯錯,重新做人。當他在飯店打工被冤枉拿了顧客的手機時,任憑他怎麼解釋,沒人相信,因為他曾經因偷竊入獄,在別人眼裏,手機就是他拿的。一氣之下,方超決定去福建,他覺得只有離開這個地方,才不會一直戴着偷竊的帽子,他信心滿滿的跟“詹媽媽”説他一定會幹出一份事業的,“詹媽媽”十分支持他,讓他好好的,方超當然明白這句話的意思,只説了一句:詹媽媽,你放心,再也不會了。當詹紅荔再次接到方超的電話時,方超已經站在了16層樓的樓頂,臉上再沒有了往日的笑容與信心,取而代之的是絕望和淒涼。他説:“我只是想聽聽詹媽媽的聲音,在我很小的時候就離開了家,很久都沒有媽媽的關心了,直到遇見了您,讓我感受到了久違的母愛。詹媽媽,我只是好奇偷了一台電腦,只是我沒想到這台電腦這麼貴,貴到我用一生都還不清……”。方超説出這句話後詹紅荔震驚了。詹紅荔的車在高速路上疾馳,但最終慢慢停下了,她想和時間賽跑,想抓緊最後的時間挽留住那個鮮活的生命,但是她的愛心只是根纖細的線,終究拉不過社會這把鋒利的大鋸。那樣鮮紅的生命,那樣花季的少年,最終沒能打敗社會的勢力與無情。從十六樓上跳下去的方超一定想不明白,為什麼社會告訴我們有錯就改還是好孩子,他改了,再也不會了,而社會卻又不認賬了?

方超之死堅定了詹紅荔呼籲建立未成年人輕度犯罪前科封存制度的決心。在她和一大批法官的努力下,十一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七十五條規定:犯罪時不滿十八週歲,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應當對其犯罪記錄予以封存。除司法機關為辦案需要和有關單位根據國家規定進行查詢以外,不得向任何單位和個人提供。

看過《南平紅荔》的都知道,影片中出現的“糖橋”首尾呼應。辭海中對橋有這樣的解釋——跨越障礙的通道。少年法庭就相當於一座橋,有千千萬萬失足少年走上這座橋,法官就是引路人,緊緊握住他們的手不放鬆,不讓他們掉進萬丈深淵。詹紅荔只是眾多法官中的一個,相信有很多像詹紅荔一樣充滿愛心和責任感的法官,希望你們對犯罪的未成年人不放棄、不拋棄,為迷路的少年指引方向,相信,不久的將來,因為有你們,未成年人犯罪的比例會逐漸下降,我期待看到中國未成年人都健康、快樂的成長。

標籤: 南平 紅荔 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kxgzk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