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有關阿甘正傳觀後感

有關阿甘正傳觀後感

導語人生就像是一盒各式各樣的巧克力,你永遠不會知道下一塊將會是哪一種,以下小編為大家介紹有關阿甘正傳觀後感文章,歡迎大家閲讀參考!

有關阿甘正傳觀後感(一)

"人生就像各種各樣的朱古力,你永遠不會明白那一塊屬於你。"阿甘母親的這一句話,在影片的開頭就用這句話給了我一個深入的思考每個性命軌跡都在不同的地區存在着,而且是絕無僅有的存在着。

阿甘從小雙腿殘疾,行走不便,常受人欺侮,他心底仁慈,教你變美的100種潮流髮型,他很信任對於他好的人的話,他的母親,她兒時青梅竹馬的玩伴,以及他一塊兒戰役的戰士,創業。為了避免受欺侮他聽了錯誤的話開端了他艱鉅的第一步跑--------使勁地跑。於是在逆境中的被動跑慢慢成了他自動的跑到了他之後愛上了跑,因為跑使他有了健康的體格,有了比別人多的上風,劣勢成為了他的上風,由此他上了大學,成了校隊員,在橄欖球場上他是優良的球員。在戰場上由於他傻,夢幻誅仙35隱藏任務,因為它比別人跑患上快,他躲過了敵人的襲擊,因為他仁慈他救了不少掛彩的戰士的性命使他成為了豪傑。復員後他創辦漁業公司,由於他為了信守和就義戰友的許諾拿着僅有的一點復員經買船捕魚,他徹底依照朋友的籌劃在做魚的產業,在無數次的失敗中,他們持續到了最後,其他捕魚船在狂風中毀滅了,只有他們存活了下來,這靠的是他們不怕艱苦,破風斬浪的豪情以及他的人生哲學-----做任何事情都應當這樣做下往無論成果如何,但結果是他成為了富翁。

機會留給了大膽的人,他們勝利了。從這件事情中能夠看出他勝利幾個要點,1、他有了一個很好的創意,黑人戰友的營銷籌劃。2、好地履行力----阿甘勇往直前的精力。3、好的合作火伴---被他救下的上尉。4、在困境中時刻把握好的機遇的才能。我在想,假如這個打算是我往履行那結果必定失敗,由於我在作決策以前會把患上失的因素斟酌患上太多。

我們不僅僅要學習阿甘的堅忍不拔的精力,而且要學習阿甘待人仁慈的心靈,更要學習阿甘‘傻’的處世方法。當咱們在閲歷每一個首要的人生階段時,當我們為一件主要的事情做決策時,我們不僅僅要有堅韌的精神,要有向善的心靈,更要有傻的態度,不要讓利慾擺佈了眼睛,不要讓自己的得失影響餬口。信任假如你有阿甘的精力再加之比阿甘優勝得智商怎樣不會勝利呢。

阿甘的一輩子是幸福充實的,他在給路人講述他的閲歷時開頭語是“我媽媽常説人生就像一盒chocolate……”,或許他的幸福就來自於他從來就沒品清楚chocolate的滋味與人生有甚麼瓜葛。我也在感慨經常在埋怨自己生涯在煩惱裏,感到工作在懊惱中,身旁總有許很多多懊惱的事情。或許我們的懊惱就在於我們太愛好品嚐餬口的味道,摩托羅拉經典鈴聲,帶着自己的口味往看待每一件事,當碰到分歧口味的事情時就發生了煩惱。或者者或許生涯中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情都不用品的太明確,因為我們常帶着不少附加的尺度,這恰是約束咱們的苦惱起源。當我們用單純的目標,用阿甘式的人生哲理去對於待咱們四周的一切時,骨質增生的原因,繁雜的事情會簡略化,氟塑料磁力泵,牴觸的問題會清楚化,餬口會由此而變得幸福。

總結一句話,做任何事情都會有成果,那抉擇成果的是你做事情的態度以及做事的進程

有關阿甘正傳觀後感(二)

喜歡《阿甘正傳》,最近又看了一遍,又發現了新的東西。這部電影裏面主要有四個人物,阿甘,他的媽媽,珍妮和丹上校。正是這些人物不同的性格和態度讓我們發現了很多東西。

珍妮從小受到家庭的影響,變得很叛逆,但是她的心裏卻總是在彷徨不安,因為她試圖解放自己,使自己變得自由,因此變得癲狂叛逆。她説她和阿甘是不同世界的人,在她看來,她是會思考,會有讓生命怒放衝動的一種人,她試圖擺脱生命給她的枷鎖,對自己懷着恨意地墮落着,同時她覺得阿甘什麼也不懂總是在別人的指導下生活。她做過多種嘗試,最終她也沒有發現她的生命變得充實,她想要的那種感覺也沒有出現,因此她可能有點後悔,在新年之夜,她準備從樓上跳下,她以前問過阿甘,她是否能飛過那座橋。但是在之後,當冷風吹過的時候,她卻沒有跳,回頭了,頗有點浪子回頭的感覺。

之後她過起了理所當然的那種安定的生活,在公司上班,在電視上看到奔跑中的阿甘,阿甘還是像以前那樣生活,而她卻不是以前的她了,之後見到阿甘的時候,她説她以前做的一切都一塌糊塗,她後悔了。珍妮是可悲的,在健康的時候,她癲狂的不珍惜生命,但是當她明白生命不可能總在漂泊中,那也不是真正的自由,最後找到歸宿的時候,生命卻要離她而去了;但是她也是幸運的,在她臨死的時候,還能享受到那種安寧和快樂,還能有愛她的丈夫和孩子陪着自己。或許她逝去的時候心裏是充實和滿足的吧。

珍妮經歷了那麼多之後,卻發現她怎樣也找不到的自由快樂幸福實際上能夠很純粹很簡單。

阿甘的媽媽,是個智慧的女性,她明白怎樣和自己的孩子溝通,阿甘按照普通的標準是不正常的,但是她媽媽卻總能找到適宜的方式讓自己的孩子明白道理。阿甘最常説的話就是媽媽經常説…阿甘的母親讓我覺得,每個孩子最初的知音是自己的母親,對於媽媽來説,自己的孩子都是最好的。確實,每個人都是不同的,但每個人都有共同的地方,我們只是沒有找到和他們溝通的方式。阿甘的媽媽也很豁達,在她快要死去的時候,她很平靜,認為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她要死去,只是因為時間到了,她告訴阿甘説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運,但是隻有那個人自己能夠找到自己的命運,每個人也都有從上帝那裏收到禮物(gift),我們要做的就是盡力把自己的gift發揮出來,命運就像什錦巧克力,在沒有打開包裝的時候,沒有人明白是什麼味道的。

丹上校本來按照他自己想法是會最終戰死沙場的,但是卻被阿甘所救。對於獲救這件事情,他並不覺得是一件好事,殘疾的他不再有可能繼續當兵,丹覺得上帝戲弄了他,因此他不相信上帝。阿甘説他要買蝦船,上校很是不以為然,戲謔説如果阿甘當了一艘蝦船的船長,他願意做他的大副。之後阿甘真的買了一艘船,丹覺得受到了鼓舞,並在某種程度上看到了期望。結果兩人在捕蝦的過程種遭遇了颱風,大家很害怕,但是丹卻很瘋狂,坐在桅杆上朝天叫囂,之後在台風過後,他們的船成了唯一的倖存者。缺了雙腿的丹跳入大海,阿甘説上校最後能夠和上帝和平共處了。之後丹按了義肢,阿甘説是新的腿,神奇的腿。

阿甘是一個很單純的人,按照自己的理解做着別人告訴自己的事情,他媽媽説他把自己的天賦利用的很好,確實如此。當別人對他下一個指令的時候,阿甘就會按照那樣去做,並不關心那樣做的目的,同時可能也並不理解那樣做的後果,阿甘很難理解我們理解的事情,但是我不認為這就是傻,只能説他能理解的符號,不和其他人一樣,但是正如他媽媽説的那樣,每個人都是不同的。雖然很多事情,阿甘不能像其他人一樣理解,但是阿甘卻懂得什麼是愛,這或許説明了情感這種東西是心有靈犀就能夠的。阿甘,一個傻子,總説媽媽以前説的人能夠取得那麼大的成功,很值得我們思索,作者這麼安排劇情是為了説什麼呢?現實生活中會有類似的人或事存在嗎?或許正是因為傻,他才不會心裏想太多,患得患失,也不會有諸多苦惱。或許阿甘才是真正感性和理性分開的人,因為他做事情的時候不會把自己的感情加進去,所以無往不利,所以當他教他兒子打乒乓球的時候,會接不到球,因為應對的是自己的兒子的時候,他就做不到心無旁騖了。最後阿甘説,或許命運不是那樣早已註定,同時也並非完全飄忽不定,兩者都是對的。正像電影裏的那個羽毛。

電影開頭是一片羽毛被撿起,結尾是那根羽毛又飛走。或許我們的命運就像那個羽毛,在隨風飄,方向難定;但是當他被撿起珍藏的時候,或許會有片刻的安定,但是最後還是會飄走,那是另一個生命探險的開始。

阿甘見證了很多美國曆史上的事件,好的和不好的。整個阿甘正傳就像在敍述美國那段充滿變化的歷史。

有關阿甘正傳觀後感(三)

第一次看《阿甘正傳》的時候,驚歎於影片情節與美國眾多歷史事件的驚人巧合,妒忌弱智的阿甘接連不斷的好運氣,對珍妮的頻繁出走感到不解,為阿甘執着的感情所感動。

之後發現香港明珠台重放次數最多的恐怕要數《阿甘正傳》了,央視六頻道也經常重播,昨晚也播了,每次重看,我都會陷入一種油然而生的感動中,有時候即使不看影片,開頭及結尾的音樂一旦響起,總會產生一種莫名奇妙的感動。

《阿甘正傳》原著小説跟影片基本是兩碼事,導演對原著小説的改編十分堅決,幾乎全盤推倒,重新來過。原著小説中,阿甘有着不少人性化的缺點,比如阿甘曾吸食xx,但這些在影片中完全看不到,除了弱智這個缺點之外。

電影跟小説,我認為表現形式上是完全不同的。感人的小説透過文字去打動人,感悟字裏行間的人物語言和行為,而一部感人的電影之所以感動人,則完全取決於畫面和情節如何打動觀眾,坦白説觀眾站在那個角度,支持影片中的哪個主角,具體説就是同情哪一方。

導演將阿甘設計成一個弱智者也就是弱者的形象,目的就是在贏取觀眾的同情心,理解這一點,你對影片的大致情節就會有所理解。但是,簡單是一個弱智者是不能打動人心的,這得看導演和編劇的功力了。

《阿甘正傳》之所以成功和感人,主要還是阿甘和珍妮離離合合的感情故事深深打動觀眾,影片是如何做到這點呢。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

阿甘對珍妮感情的開始,源於小時候第一次做校巴的經歷,在眾多小孩拒絕與阿甘同坐之後,珍妮伸出援助之手,主動邀請阿甘與她同坐。那場戲我一向留有深刻印象,這場戲看似極其普通,資料就是孩子瞧不起弱智的阿甘,不想跟他同坐,珍妮卻願意與阿甘同坐。但我驚訝於為什麼我會一向記着這場戲,甚至多年後,仍然記得這場戲一些台詞。珍妮説,Youcansithereifyouwant

此刻看來,主要是前面的戲鋪墊做得好,阿甘媽媽對兒子的言傳身教和深切關懷之情,以及車上孩子們對阿甘漠視的態度,讓觀眾對弱智的阿甘產生好感和同情心。

個性是臨上公車時,可愛的阿甘跟女司機説,媽媽説不讓他坐陌生人的車,女司機説,但這是校巴。阿甘用最簡單的辦法來解決,先介紹自己的名字,女司機只好説出自己的名字。搞笑的阿甘就説了,這樣我們不再是陌生人了。言下之意就是既然不是陌生人了,我就能夠上你的車了,於是阿甘就上車了。看到這個幼稚得有些可愛的温馨場面,觀眾對阿甘的好感進一步增強。這麼可愛誠實的小男孩居然在車上被其他的小孩子公然歧視,怎能不激發觀眾內心的同情和與關愛呢?影片為什麼要在阿甘上公車之前加這個細節,目的不言而喻,效果也很好,觀眾在不知不覺中對阿甘的好感增強了。

當觀眾的感情積累到必須程度之後,已經不滿足僅僅是阿甘媽媽來幫忙阿甘,迫切需要有別的人來幫忙阿甘,這時候珍妮及時出現,將觀眾的感情變成現實,她與阿甘成為朋友,我們自然會感到由衷的高興。這樣一來,珍妮和阿甘在車上的一舉一動自然受到觀眾的注意,印象深刻就在所難免了。

所以説,一部電影如何感人,打動人心,技巧和細節是很重要的,而觀眾絕對不是冷血動物,影片的細節與鋪墊做好了,沒有讓觀眾挑出毛病和造作,觀眾自然跟着劇情而走,為人物的悲歡離合,或喜或悲。

《阿甘正傳》中珍妮與阿甘兩小無猜的場面也很温馨,兩個人在一棵大樹的樹枝上一齊讀書看星星的情景也是讓人羨慕不已,而在多年以後,影片的結尾,珍妮染上病毒,阿甘也是將珍妮埋葬在這棵大樹下,哭訴對珍妮的感情,更是讓人唏噓不已。童年一齊玩的大樹底下,沒想到居然是珍妮的葬身之地。阿甘的痛哭迴應了童年這些場面留下的伏筆,觀眾前後一聯想,怎能不為兩人不同的境遇感動呢?比較一些電視劇中的人總是動不動,就患上層出不窮的絕症,珍妮的絕症和死是不是更加感人呢?

影片為了表示珍妮與阿甘的深厚感情,特意選取了一些男孩子欺負阿甘的場面,小珍妮和大珍妮都在大聲疾呼,Forrest,RUN,JUSTRUN。這個場次極其重要,除了證明阿甘從小大到都是被人欺負之外,也是表示珍妮對阿甘的照顧與關愛從來沒有變過。觀眾前後一比較,阿甘與珍妮的友情就更加感人了。

等到阿甘上了大學之後,主角變過來了,變成阿甘像個男人一樣要照顧保護珍妮。我數了數,影片中阿甘為了珍妮跟人打架的場次大概有三場,打架的戲各有不同,但起因只有一個,有人欺負珍妮。

第一場打架的戲很是感人,我看了有時候都覺得難過,我想説説為什麼這場戲感人呢?編劇到底是如何讓這場戲看起來情真意切,而又波折重重,結局又異常甜蜜。

影片開頭多次暗示珍妮被父親性侵犯過,上大學後,珍妮因為小時候的心理創傷,已經有濫交的跡象。

這場戲的開頭,阿甘像小時候一樣在珍妮的宿舍外淋雨等着她。珍妮的男朋友開車帶珍妮回來,正準備與珍妮在車上xx,悲哀的阿甘難過地看着這場景。沒想到男朋友不留意弄疼了珍妮,珍妮叫出聲。阿甘二話不説,衝上前,搞笑地探頭進車廂,以相對較慢的出拳頻率,對着車裏的男孩就是一頓老拳,氣得男孩掉頭開車就走。

珍妮大為惱怒,大聲斥責阿甘,為什麼要這樣做。阿甘的舉動和珍妮的反應都在觀眾意料之中,之後讓人感動的一幕出現了。阿甘將手中的巧克力盒遞給珍妮説,這是我買給你吃的,對不起。

觀眾看到那裏,才如夢初醒,原先阿甘在雨中等了這麼久,就是為了送一盒巧克力給珍妮。阿甘不是無所事事就來找珍妮,編劇給阿甘找了一個充足的理由,送巧克力給珍妮,這個理由完全站得住腳,觀眾在這一刻完全被阿甘的痴情與執着所感動。巧克力這個道具解決了阿甘等珍妮的理由,又帶來觀眾視覺上的感受,引發觀眾因巧克力對阿甘的理解和同情,用得恰到好處,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珍妮一怒之下,毫不留情抬手打掉巧克力,弱智的阿甘不明白如何表達自己的感受,只好説我要回學校。這時候,珍妮顯然回醒過來,認識到阿甘送巧克力來的苦心,十分後悔自己剛才的舉動,跟滿身濕透的阿甘説,Forrest,lookatyoueon

想學表演的朋友,能夠看看珍妮表示後悔時的表情和動作,她首先是轉頭看着另一邊,然後看着阿甘,抬手又放下,表情極其無奈。動作加上表情,很好地表現人物的情緒,動作讓觀眾有直觀上的認識,也顯示珍妮真誠的悔意,之後珍妮就拉着阿甘走了。

珍妮帶着阿甘回宿舍,問阿甘是不是沒有碰過女孩子,有意與阿甘xx,沒想到阿甘搞笑地早泄了。兩人事後,温馨地抱在一齊説話。

這個小情節,整個過程分為平靜,與珍妮男朋友衝突,與珍妮衝突,和好,談心幾個階段,編劇將過程簡化,台詞不多,動作居多,使用關鍵的巧克力道具強化人物的情緒,整個過程極具感染力,充分打動觀眾,個性是巧克力道具,完全將觀眾的情緒調動起來,讓觀眾看着巧克力發揮聯想,動腦子思考阿甘這麼老大遠的買巧克力送給珍妮,其中付出多大的努力與耐心,從而深深為阿甘的行為所感動。

第二次打架發生在阿甘當兵後,打架的過程不怎樣樣,僅僅是珍妮被人調戲,阿甘上前推開那幫人,想抱全身赤祼的珍妮離開舞台。倒是兩人離別時的傷感讓人動容。

珍妮提起她和阿甘小時候禱告,期望有一天她能變成小鳥,飛得遠遠的。導演讓珍妮突然站在橋欄杆旁,身體挺直,似乎有跳橋的意思,阿甘的情緒有些緊張了,問珍妮,你這樣説是什麼意思?觀眾也有些緊張了,因為珍妮的這個動作讓觀眾聯想到影片開頭暗示珍妮的童年創傷。這個小動作加強影片的緊張氣氛,也是為接下來珍妮與阿甘的離別預設傷感氣氛,畢竟任何人看着自己的朋友跳橋自殺,是一件難過的事。

珍妮搭上便車要走,阿甘極其不捨,弱智的他又找不到理由阻止珍妮,只好跟她説,自己要派到越南去打仗,兩個人要生死離別。經過前面情緒渲染,觀眾的情緒也起來了。這時候珍妮恰如其分跟阿甘深情地説,如果遇到任何麻煩,不要逞英雄,趕緊跑,只管跑,好嗎?

觀眾彷彿又回到小時候阿甘被人欺負時,珍妮大聲叫阿甘,跑,快跑,回到影片為兩人制造的各種浪漫意境中去。大家都不禁為兩人的再次離別傷感不已。

導演明白單單是台詞不足以調動觀眾的情緒,所以加上人物想跳橋的危險動作,帶動觀眾的緊張情緒,這樣當後面珍妮説起那些台詞時,觀眾的情緒到達高潮。善於透過人物動作或者環境製造氣氛,這是電影藝術之一,是導演卓越功力的體現。

第三場打架,是越戰之後,珍妮和阿甘在白宮前重逢,珍妮被某反戰的學生運動領袖打了一巴掌,憤怒的阿甘將他按倒在地,一輪狠揍。

這次打架,我想提的是,導演很注意根據阿甘的不同歲數和經歷來安排演員的表演,我們能夠看出經過越戰洗禮,飽受傷痛的阿甘這次的'憤怒,跟以前兩次相比,用暴怒來形容一點不為這。大家能夠仔細比較前兩次打架跟這次打架,阿甘的表情有什麼不同,是不是更加憤怒,出拳更加兇狠。

打架之後,珍妮和阿甘的告別也很是感人,我們來看看導演是如何安排這次告別的。

珍妮揹着包要上車走,阿甘跟在後面。上次被打的xx惺惺作態,説要對珍妮好,期望珍妮跟他走。

阿甘小聲對珍妮説,你就應回到格林堡鎮,阿拉巴馬。當説到最後四個字時阿甘情緒高昂,高聲大喊,膽小的xx只好退讓。這個情節設置讓人物之間起到了衝突,也是增加影片的緊張氣氛,調動觀眾的情緒。要不,珍妮能夠單獨走啊?因為不管這個xx在不在場,珍妮都要走的,而且這個xx之後再也沒有出現過,在那裏重複出現也沒有必要。所以這個衝突是導演精心編排的。

果然,在前面氣氛的渲染下,接下來阿甘與珍妮的告別極其傷感。珍妮仍然在堅持她和阿甘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阿甘沒有多説,將他拼死換回來的獎章送給珍妮。這個獎章發揮了極大的作用,透過這個道具,人們再次感受到阿甘對珍妮的深情。以至於珍妮也在問,為什麼你要對我這麼好?阿甘的回答極其樸實,因為你是我的女孩。珍妮的回答更讓人感動,她説,我永遠是你的女孩。觀眾看到阿甘的獎章,聽到珍妮的回答,立刻聯想到影片開頭兩人青梅竹馬的片斷,怎能不為之感動呢?為他們感到高興呢?

觀眾看到那裏心裏油然而生一種欣喜,珍妮最後還是明白阿甘的真情了,雖然她還是不得不離開。在珍妮上車前與阿甘互對微笑,就是對觀眾的觀影情緒最好的表達,觀眾看到那裏也會情不自禁微笑。而看到阿甘看着xx有些生氣的表情,也會覺得好笑。湯姆漢克斯的表演真是出神入化,透過面部表情將人物內心的感受完全表現出來,絲毫不造作,讓觀眾看着是信服和感動。

導演覺得這還不夠,當公車開動,阿甘情緒失落沮喪難過之時。所有的觀眾都極其同情阿甘的不幸際遇,對阿甘關切的情緒到達一個高潮時。珍妮及時出現,敲打車後窗,微笑着變換告別和勝利兩種手勢與阿甘告別,阿甘的情緒變得簡單愉快,觀眾的情緒也跟着簡單愉快起來。在極短的幾個畫面轉接之間,沒有任何的台詞,透過人物動作和表情,導演就讓觀眾如同親自經歷兩種截然不同的情緒變化一樣,《阿甘正傳》的成功也就是理所當然了。

想學習導演技巧的朋友,能夠看看那裏,那段簡單的音樂是在兩人擁抱後,珍妮轉身離開上車時響起,音樂很好地配合兩人當時的情緒,觀眾的情緒也因為音樂而到達一個高潮,讓觀眾明白這次離別是快樂而不是傷感的。

這個情景帶來一種意外,也帶給觀眾一種期望,兩個人還是有機會在一齊的。也與當時觀眾的觀影情緒極好地融合在一齊,讓觀眾從心底感到暢快。阿甘辛苦的努力沒有白費,起碼換回珍妮的微笑和甜蜜告別。觀眾身臨其境般隨着阿甘的喜怒而喜怒,難怪看完之後,都對這部影片印象深刻,阿甘帶着我們去經歷一次別樣的人生經歷啊!

英國著名影片《猜火車》也成功地做到這點,讓觀眾情緒隨着人物情緒變動而變動,有時間的話,我會談談《猜火車》這部電影的問題。

對於珍妮的第三次出走,也就是珍妮突然回到格林堡鎮,跟阿甘共同生活了一段時間,在某天夜裏與阿甘上牀睡覺之後,突然離家出走。這次出走,影片從來沒有交待任何理由,前面我們能夠看到珍妮是由於生活理念不同而出走,這次出走卻理由,甚至連出租車司機也問她,你為什麼要出逃?

對這次出逃我一向百思不得其解,導演和編劇似乎沒有給出充足的理由就讓珍妮逃走了。也許前天夜裏,阿甘説要娶珍妮,是一種催化劑,讓珍妮害怕了,她不想過結婚的生活。但是,這個理由始終不是很充分。因為之後,我們發現珍妮已經改過自新了,在餐廳工作,帶着阿甘的孩子生活。

阿甘説要娶珍妮時的情景也是很動人,我們發現阿甘對着珍妮最後有脾氣了,在珍妮不同意後,阿甘極度失望,轉身出門,雙手叉腰站得筆直,表演很出色,配合肢體語言將人物的情緒完全表現出來。

當第四次阿甘與珍妮會面時,有一個場景很是感人,當珍妮説出孩子是阿甘的時候,阿甘忍住淚水,問珍妮,孩子是聰明還是……,我們深切體會到,阿甘從小大到,從當兵到工作,被人們歧視的境遇,讓阿甘多年積發的感情爆發,他不想自己的孩子也過着同樣不幸的童年和未來。當珍妮説到孩子很聰明時,我們跟阿甘一樣,都感到如釋重負,畢竟重複另一段不幸的童年,讓人難過不已。

當珍妮臨死之前,最後説出我愛你的時候。觀眾最後和阿甘一樣經過幾個小時的苦苦等待,最後等到珍妮説這句話了。

當阿甘強忍淚水在珍妮的墳墓前説出,我想你,珍妮的時候,這個阿甘式感人曲折,歷盡重重艱難辛的感情故事也劃上傷感的句號。

正是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我想再談談《阿甘正傳》裏配角的一些問題。

對《阿甘正傳》這部影片,我想如果影片將阿甘與那些歷史事件的的情節去掉,也是一部相當感人的作品,只是加上那些情節後,引起美國人對那些事件的傷感回憶,渲染了影片的悲重情緒,我想這也是《阿甘正傳》影片獲奧斯卡大獎的一個關鍵因素。

《阿甘正傳》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珍妮和阿甘兩人波折重重,苦難艱辛的感情之路,這也是全片最動人的情節和關鍵所在。但是,在談導演和編劇如何設計情節讓珍妮和阿甘感動觀眾之前,我想説説影片關於配角人物塑造的問題,一部影片能否成功,主角很重要,配角也很重要,有時候配角往往會比主角更加出彩。一名成熟編劇的標誌,就是你把配角的戲想得比主角還多,構思上花的心思更多。因為配角的戲一有,主角的戲就來了,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除非你編的影視劇百分之八九十以上都是主角的戲。

《阿甘正傳》裏面主要有三個配角,一個是阿甘的媽媽,另外一個是阿甘的好戰友巴布,還有一個就是丹中尉。我試着從每個配角開始,談影片對配角的設計。

首先談談阿甘的媽媽,影片一開始就交待阿甘和媽媽相依為命的幾個小情節。編劇為了要讓阿甘媽媽讓觀眾信服和感人,採取的是身教言傳的土辦法,簡單地説阿甘媽媽以實際行動再配合言行去教育和幫忙兒子。

舉個例子,阿甘戴着腿箍跟着媽媽上街時,腿箍被一個小鐵槽夾住,阿甘媽媽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將腿箍拔出來。憤然應對路人對小阿甘投來的異樣目光,大聲質問路人。然後阿甘媽媽開始教育兒子,不要讓別人説比你強,如果上帝是公平的,它會給每人個都戴上腳箍,回到家再次跟阿甘強調,你跟別人沒有什麼不同。阿甘媽媽的行動就是最好的證明,她對兒子強烈的愛護之情透過畫面和行動表現出來了。

比如,阿甘媽媽帶阿甘去見好色的校長,校長不同意IQ低下的阿甘進入正常學校讀書,校長告訴阿甘媽媽,你兒子跟別人是不一樣的,阿甘媽媽強詞奪理,我們都是不一樣的。校長無奈歎氣,拿出一張圖表,上面有IQ指數圖。

這個圖做為道具用得相當好,直觀地讓觀眾瞭解到阿甘的智力之低下,之前透過阿甘媽媽對兒子的重重關照,觀眾已經有所懷疑,這個圖一出來,所有懷疑都變成事實了,以後阿甘被人欺負的事件就應運而生了。

即使校長拿着鐵一樣的證據,堅持阿甘得上特殊學校,不能上正常學校,堅定的阿甘媽媽也沒有認輸,也沒有失去理智。編劇在那裏很注意對人物台詞的編排,首先阿甘媽媽以平淡的語氣講道理,正常意味着什麼?也許我兒子反應是比別人遲鈍一點。當説到最後兩句話時,阿甘媽媽提高聲調,似乎在抗爭不公平的命運,她説,但他有跟別人家的孩子一樣有平等的機會上學,他不會在智障學校跟人學修理輪胎。

看着校長有些屈服了,阿甘媽媽再度軟下來,要求校長充許兒子去讀正常的學校。這段對話給人的印象深刻,小衝突帶出人物性格,對話層次分別,平淡中掀起小高潮。

之後阿甘媽媽還是不得不跟校長上牀睡覺,才讓兒子跟正常孩子一樣上同樣的學校。這就是阿甘媽媽的實際行動,用行動去打動觀眾,讓觀眾深切體會到阿甘媽媽對弱智兒子偉大而堅定的母愛。

珍妮出現後,阿甘媽媽就以半退休的方式退出歷史的舞台了,把照顧阿甘的任務交給珍妮,當阿甘媽媽臨死之前躺在牀上對長大成人卻好運不斷,已經成了百萬富翁的阿甘説Lifewaslikeaboxofchocolates,youneverknowwhatyou’regoingtoget。(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沒打開之前,你永遠不明白裏面裝着什麼),我們怎樣能不為之感動呢?阿甘媽媽就好在暗示,沒生下你之前,我不明白你是個弱智的,既然我生下你了,我就得好好照顧你,盡我所能,讓你跟正常孩子一樣生活。這是我做為媽媽的職責。

阿甘媽媽這個主角是很成功的,短短几場戲就將人物性格勾勒出來,為阿甘在下面劇情的成長和發展起到推動作用。成功在於編劇選取比較能展現人物性格的戲,這些戲又與主角阿甘的戲融匯在一齊,除了烘托主題之外,也為阿甘媽媽以後的出現埋下伏筆。阿甘媽媽從影片一開始到最後的死,給觀眾的感覺都是一個偉大盡職的母親,阿甘媽媽死之後,觀眾就很自然將對阿甘媽媽的感情轉而到同情阿甘,這就是配角所起的作用。與此相類似的有華語名片《甜蜜蜜》,在該片中,曾智偉所扮演的黑幫老大等幾個配角也是起着相同的作用。

演片中另一位配角,阿甘在訓練營認識的戰友巴布,是一位超強的捕蝦愛好者和食蝦專家。影片巧妙地利用阿甘訓練及生活的時間,插進巴布對捕蝦和食蝦的心得,為以後阿甘買捕蝦船埋下伏筆,也很好地反應巴布這個人的性格和背景,這種人一旦做好計劃,永不放下。阿甘與巴布兩個傻呼呼的人湊在一塊就顯得自然。

越戰中,只要與阿甘在一齊,巴布無論何時何地都會説起捕蝦的事,這些戲和對話看似重複,但你細看,還是不一樣的。巴布第一次與阿甘在見面談到到是他們家族捕蝦的經歷,在軍營談到是如何捕蝦,煮蝦的N種方法,用蝦能做的N種菜式,最後在越戰中,才昇華成與阿甘一齊合夥做捕蝦生意。

只有一次是例外的,巴布沒有談到蝦,巴布臨死之前,只是説他想回家。從巴布出場一向到巴布的死,讓人看到一個人從滿懷人生期望和鬥志,到最後只想着回家的全過程。善良單純的巴布最終還是死了,這一死加重了影片的悲涼氣氛,也讓觀眾更加關心和同情阿甘以後的境遇,巴布是個過渡性人物,卻起着很好的烘托作用。

《阿甘正傳》第三位主要配角丹中尉,能夠説是戲分最多的配角。他的出現,起到的作用也是很明顯的。影片透過幾個場次就很好概括了丹中尉的一生,從越戰中的志氣昂揚,到失去雙腿後的極度悲傷,等習慣殘疾後,又開始對生活的極度失望和悲觀,甚至自暴自棄,在阿甘的幫忙下,最後重拾生活信心,找到生活真諦,迴歸家庭生活,他的戲很好地表現當時美國人的現實生活,十年越戰創傷和反戰運動對美國人的打擊。變成殘疾之後,丹中尉的各種瘋狂舉動,增加了丹中尉這一主角的杯具色彩,也為丹中尉以後的重生埋下伏筆,而阿甘對丹中尉親情般的幫忙,讓人們對阿甘的好感進一步增強,起到了配角應起的作用。

影片對丹中尉的出場也是很有講究的,丹中尉對阿甘和巴布兩名新兵從穿着到舉動,細緻入微的忠告,十分有説服力,這表現他是一名關心下屬的好上司,巡邏時風聲鶴唳的舉動,以及在戰鬥中果敢地讓眾人撤退,也是愛護下屬生命的表現,這些情節的設置也為阿甘以後對丹中尉的幫忙起到鋪墊之用。

編劇覺得這些還不夠,還特意加了一場戲,新年之夜,丹中尉找到阿甘,丹中尉找了兩個xx在住所玩,阿甘拒絕與xx上親吻xx,被xx罵是笨蛋傻子。丹中尉異常憤怒,大聲斥責xx,永遠不要叫阿甘傻子,雙方激烈對罵。那裏也是體現丹中尉從軍隊一向延續到此刻對阿甘的兄弟朋友之情。

當丹中尉和阿甘捕蝦成功,賺到大把的錢,也意味着丹中尉的人生也成功了,影片有一場戲是這樣設計的,丹中尉看着正在收網的阿甘深情地説,你救了我的命,我卻從未謝過你。當丹中尉跳進海里暢遊的時候,觀眾感覺到新生命的開始,怎能不為這兩個人的友情而感動呢?

到影片最後,觀眾都為丹中尉歷經苦難和心理折磨最後找到一個未婚妻感到由衷的高興。只是那個未婚妻太醜了,一看就明白是在醜化中國人,弄個漂亮一點的不行嗎?

如果説阿甘是一個呆子,那丹中尉就是一個瘋子。丹中尉參加捕蝦工作之後,由瘋子慢慢轉變成正常人,這是影片帶給觀眾的信息,生活總是有轉機的,努力工作,總會有回報的。觀眾看到丹中尉的最後境遇都會感到欣慰,也將這種欣慰轉而為對阿甘照顧朋友,始終不渝的友情所感動,而丹中尉作為配角的任務也完成了。

影片中三個配角都是很重要的主角,缺了他們或者對他們的塑造不成功,都會對影片的成功蒙上陰影。因為他們出現就是讓觀眾為他們的所言所行感動,而觀眾被他們感動了,從心理上説,就自然會對影片主角產生好感,進而對主角的境遇產生同情和關切,這些配角的戲好了,影片離成功就不遠了。

有關阿甘正傳觀後感(四)

是因為這部影片才喜歡上漢克斯,但很慚愧,第一次看時,我還未到能看懂它的年紀。火車上與陌生路人的偶然交談,才使我轉變了最初對此片的幼稚認識。

在學校待的時間太長,學了太多的形式主義,看什麼都是拿腔拿調的。其實,這部片子所要告訴我們的就是阿甘的母親所告訴阿甘的那樣要對生活充滿信心,每一天都會有不一樣的新奇。

他不聰明,智商只有75,可這點絲毫沒有影響他。甚至,就是因為他的質樸、純善和有些較真的執念,才使他取得了許多常人都無法相比的成就。他對這個複雜世界的看法,天真而簡單,令到我都懷疑自己是否想的太多。

對生活,他懷抱着可貴的用心態度。在他所經歷的那個世界風雲變換莫測的時代,無論何時,無論何地,他都依然如故,説到做到,兑現自己所許的諾言。透過鍥而不捨的努力,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跑,是他最擅長的。兒時他不斷逃跑躲避其他同學的戲弄,又因為驚人的速度而被大學破格錄取併成了橄欖球巨星,受到肯尼迪總統的接見。參加越戰時因為揹負戰友躲過炮火的襲擊而成為了英雄。最後還是因為橫穿美國的跑步壯舉使他再一次成為了名人。

但他的一生決不僅僅僅只是奔跑那麼簡單。跑只是一種表象的直觀體現,是他在生活中執着向前的最好表徵。他不僅僅因跑出色、成名,他一樣能成就其它的事業。為兑現死去戰友的承諾,傾盡所有出海捕蝦,最後成立了全美知名的布巴甘公司;只是因為愛好而打乒乓,竟使他作為乒乓外交的一分子見證了美中外交關係改善這一重要歷史事件。

阿甘一生的數次成功,使我們每個人都不禁感歎,其實成功離我們並不遠!

珍妮是阿甘一生中最好也是僅有的朋友。三十年間,他成為體育明星,戰地英雄,成功商人,公眾偶像,但在他的生命中,有一個因素是始終未曾改變過的,那就是他對珍妮的感情。

從童年時代開始他們就在一齊。珍妮是唯一幫忙而不嘲笑阿甘的同學,直到最後珍妮死在他的面前。他們對生命的態度是很好的對照。珍妮總將生命看得暗淡、灰色,始終沉浸在自我的麻醉之中。而阿甘每時每刻都充滿信念,他相信生命是完美和可造就的。

最終珍妮理解了他。不,就應説珍妮早就理解了他,但是起初並沒有選取他。當影片行將結束,珍妮被她自己所創造的命運奪走生命前,他們最後在一齊了。而珍妮也被阿甘一生不變的樂觀精神所感化。她死時是滿足而快樂的。而這滿足與快樂是她曾奢望,曾自欺而未可得,卻在生命的終點處從阿甘那裏得到了。

這是部生活片,但它絕對是超越了一般生活片的水準。影片中反覆出現一個主題,勸告人們不要對生活失去信心。為何要放下未來還不為人所知的生活呢

整部影片,從阿甘的敍述中開始直到完結,所有的語言都是簡單而生活化的。但卻感人肺腑,好處深遠。尤其能夠從中看出並體會到阿甘母親的人生智慧。

有關阿甘正傳觀後感(五)

“傻瓜也許天真的多,愛的沒那麼做作,愛上了我不保留。”他是別人眼裏名副其實的傻瓜,卻擁有許多“聰明人”不曾擁有的偉大,他是別人眼裏的白痴,卻擁有“精明人”不會擁有的成功。本是被上帝丟棄的孩子,卻毅然爬起來緊跟上帝的腳步。也許,是他締造了神話,讓人們開始懂得每個人都是上帝咬過的蘋果,即使這樣,生命裏還是就應有最美的相信。

《阿甘正傳》運用插敍的手法,以第一人稱的方式借阿甘在給別人講故事的方式將他的經歷為觀眾呈現。《阿甘正傳》講述了一個從小被別人欺負的孩子,因為擁有堅定的信念而最終收穫幸福的故事。意在告訴我們,先天的優勢或者劣勢是我們所無法選取的,我們唯一能做的只是利用我們也許我們並不出色的先天,依靠堅定的相信為我們的生命創造奇蹟。

坎坷的人物,美麗的人生

人物作為支撐影片的基本骨架,在影片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影片的靈魂,阿甘是影片中的主人公,是支撐起整個故事的重要人物,也是給人最大啟示的人物。

在凡人眼裏阿甘是一個智商情商都低於常人的傻瓜,但他卻做出許多正常人難以做到的事。在阿甘很小的時候,就要承受矯正器給腿的痛苦。特寫鏡頭中矯正器異常複雜,暗示阿甘所要承受的痛苦之大,但阿甘沒有抱怨過,因為他執着的相信他不是上帝丟棄的那個。阿甘從小就被別人欺負,但他因此擺脱了矯正器,像正常人一樣奔跑。長大些的阿甘還是用奔跑來躲避別人汽車的追擊,在我們看來這是一種忍無可忍的侮辱,但在阿甘看來這種鄙夷卻是日後讓他走向成功的財富。因為他相信烏雲總會散去,只要耐心等待彩虹總會綻放笑容。

影片中的阿甘雖然從小到大都在受歧視,但他卻從未記恨過別人,他總是把臉面向陽光。越南戰爭中他不顧一切救出那麼多戰友,朋友死後用自己所有的積蓄完成朋友的遺願。一切的一切都在證明阿甘並不是傻瓜。阿甘曾自己説過“做傻事的人才是傻瓜。”沒錯,在阿甘的一生中,他沒有做過什麼傻事,他從來不記恨別人,因為他懂恨越多心裏的愛就越少,因為,他有世界上最美的心,所以,也有了世界上最美的相信,他也就是這樣收穫幸福的。

不光是工作應對感情,阿甘的心裏就沒有放下過她,無論每次珍妮是否在她身邊,他都選取相信她。無論每次珍妮是否選取他,他都選取給她最温暖的微笑,始終在她身邊守護她。也許,情商不高的他不懂得什麼叫感情,但他卻一向懂得什麼叫相信。

影片人物的塑造也跟凡人一樣從親情友情感情出發,卻給人熟而不俗的震撼,同時也透過這樣一個特殊的人,來告訴我們,只要相信,就會擁有和阿甘相同的奇蹟。

雪白的道具,華麗的生命

羽毛從影片的片首從天空飄落被阿甘撿拾,到片末又從地面上升至天空,雖在影片中不曾頻繁出現,卻被賦予深深的含義,雖是一根近乎沒有重量的羽毛,但卻被賦予深深的厚重感。

一方面羽毛像是阿甘的內心,乾淨簡單。也許,因為他的智商沒有常人高,他不會像別人把每件關於愛恨情仇記得如此的清楚,也因此他的內心沒有別人那麼沉重,他的內心就像那根羽毛,乾淨簡單。也因為這樣他比別人,因為他沒有那麼多的城中羈絆他的腳步。對於每個人來説回憶就像是包袱,捨不得放下的包袱和仇恨越多,包袱就越重,前進也就越艱難。只有放下從前,相信未來還有更美麗的東西等着我們去創造。

另一方面羽毛飄下時的第一次阿甘把它作為寶貝收藏,因此,它承載着阿甘所有對幸福的嚮往,特寫鏡頭中羽毛獨自飄落孤單,落寞,象徵此時阿甘的內心失去母親,珍妮也不在身邊。雖然成為捕蝦公司的老闆,卻一向明白錢有時給不了人想要的幸福。然而,當阿甘撿起羽毛也就意味着他把對幸福的嚮往和未來最美的相信寄託在羽毛上,相信幸福會從天而降。而後,阿甘真的得到了幸福。當羽毛從他的夾子中滑落又再次飄向天空時,阿甘已經收穫了幸福。羽毛的緩緩升起表現當時阿甘平和的心理狀態以及期望羽毛也能夠為別人帶來幸福的完美心境。更意在只要相信總會有奇蹟。

雪白的道具,見證了阿甘從一無所有到幸福滿滿的歷程,綜觀全片,羽毛在片中所起的作用於它的重量剛好相反,雖然不起眼,卻被賦予最深的內涵,意在平凡的我們也許在別人眼裏微不足道,但同樣能夠演繹自己華麗的生命,只要相信,一切都能夠。

如果拿橘子比喻人生,一種橘子大而酸,一種橘子小而甜,有人拿到大的就會抱怨酸,拿到甜的又會抱怨小。而有人拿到小橘子的會慶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會感謝它是大的。生命中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稱心如意,也並不是所有的事情我們都有潛力去改變。如果我們無法改變別人,那麼我們唯一能做的就只有完善自己。也許,有一天我們在完善自己做好自己的事的時候,驚奇的發現我們早已不再在意橘子的大小和酸甜。因為,我們早已明白,無論橘子大抑或是小,甜抑或是酸,我們都能夠坦然應對。

有關阿甘正傳觀後感(六)

《阿甘正傳》是最值得男人看的十部電影之一,看了之後真的十分感動。手指放在鍵盤上,真的都無法表達出自己的情緒。轉貼了一篇覺得還不錯的影片,供大家鑑賞。

“人生就像各種各樣的朱古力,你永遠不會明白那一塊屬於你。”阿甘母親的這一句話,向我們闡明瞭每一個人的生命軌跡都是存在,而且是獨一無二的。阿甘,就正是聽着這樣的教誨,一步一個腳印地踩出了屬於自己生活的奇蹟。

從智商只有75分而不得不進入特殊學校,到橄欖球健將,到越戰英雄,到蝦船船長,到跑遍美國……阿甘以先天缺陷的身軀,到達了許多智力健全的人也許終其一生也難以企及的高度。

在影片的開頭和結尾,會看到在廣闊的藍天下,一根輕盈而潔白的羽毛從天而降,緩緩地降落在阿甘的腳下。我想,這,其實正是影片在暗示,在暗示我們這個世界上,如果有人把生命看得像羽毛般純潔、平淡而美麗,那麼,這個人,必須是阿甘。

阿甘天生就註定不是一個出類拔萃的人。但上天又是如此的公平——往往,它會令起點不高的人比天生優越感十足的人更早更深刻地認識到生活中的真實。幼年的阿甘以前腿有殘疾,於是,阿甘的母親就不得不為她心愛的兒子套上一個笨重的鐵架,以輔助其行走。於是,每每放學後,同伴們就會在路上譏笑阿甘、玩弄阿甘,甚至追趕着阿甘扔石頭。往往這時,那位女同學珍妮喊道“阿甘,快跑。”然後,阿甘驚慌,拔腿就想跑,跌倒了掙扎着爬起……漸漸地,鐵架子便不在束縛着他,最後他奔跑如飛了。同伴們追不上他,只能眼睜睜的巴望着而束手無策。這,就應説是阿甘人生中的第一個奇蹟。

跑得快真是好世界。憑着驚人的奔跑速度,阿甘進了橄欖球隊,以後又進了大學並最終順利畢業。不久,他參加了越戰。在越南戰場上,阿甘的部隊中了埋伏,一聲撤退令下,阿甘記起珍妮的囑咐“打但是,就跑。”阿甘於是轉頭就跑。他成了唯一倖免的人。看到那裏,觀眾大概都會發笑。阿甘如果不是跑得快,就不可能之後回到去救出負傷的戰友;阿甘如果不回去拯救戰友,那麼阿甘也就不是阿甘了。

阿甘因戰功顯赫而受到總統接見。這,是導演為我們精心準備的一幕喜劇。但我,卻依然不會為此而覺得誇張又或是可笑。也許,以前,有的人常常會感覺到生活的負擔過重,就因為面前的困難重重,而整天垂頭喪氣、鬱鬱寡歡。阿甘呢,信念是這樣的單純,目標又是這樣的清晰,即使先天不足,甚至是面前有窮山惡水,可愛的阿甘也絕對能夠以一顆絕對平常的心視之,並最終一一跨過。這,絕不是僅僅用“愚人之福”就能夠解釋的。所以,我寧願相信,只有持續阿甘這種生活態度和堅強意志的人,信念才是能夠減輕自己許多關於生命的又或是別的之類的重負,從而到達生命之巔、獲得自己最終的輝煌。

阿甘一生中只有一種愛支撐人生,那就是母愛;阿甘一生只愛一個女孩珍妮,除此他永遠心如止水;他能夠為了紀念死去的戰友巴布,而幹起自己並不熟悉的捕蝦業(僅僅是由於巴布的一句話)……

在生命的每一個階段,阿甘的心中只有一個目標在指引着他,他也只為此而踏實地、不懈地、堅定地奮鬥,直到這一目標的完成,又或是新的目標的出現。沒有單純的抉擇就不會沒有心靈的雜念;而沒有心靈雜念的人,大概才能夠在人生中舉重苦輕。

阿甘的一生的確出現了許多奇蹟,但,這些奇蹟沒有、也絕不可能會引導我去羨慕他。大概,我會的,只有去欣賞與阿甘在一齊的那些歲月、生命和歷史,體味其中的苦與甜,甚至,期盼者“跨越缺陷,完美人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gydyn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