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電影《長津湖》的觀後感(精選9篇)

電影《長津湖》的觀後感(精選9篇)

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後感。觀後感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電影《長津湖》的觀後感(精選9篇),歡迎大家分享。

電影《長津湖》的觀後感(精選9篇)

電影《長津湖》的觀後感1

今天和女兒一起看了《長津湖》,第一次見女兒看電影看哭了,看完電影,女兒反覆問我的問題是:美國為什麼要打仗,他們是和日本一樣嗎?

我想了又想,美國為什麼要發動戰爭。

我的直覺是,美國和日本不一樣。日本是侵略,美國是什麼呢?想來想去,大約,打仗對美國是一筆生意。畢竟一戰二戰美國因為戰爭發了財。於是,他要延續這種生意。畢竟,美國從未停止戰爭,儘管這些戰爭都是被他安排在別的國家的領土上,哪怕到了2021年,美國也才剛從阿富汗撤軍。

《長津湖》裏,看着美國空中武裝對朝鮮的降維打擊、看着美國吃着肉、蔬菜喝着咖啡,而我們最可愛的人吃着凍得硌牙的土豆、看着美國陸軍的重型裝備,我和女兒都哭了,因為我們都理解了這場戰爭又是難打的戰爭、是代價巨大犧牲巨大的戰爭,是建立在無數先輩的血肉之上的戰爭!

《長津湖》裏,看着美國的飛機射殺我們最可愛的人,我哭了。看着我們最可愛的人在轟炸信號塔那場戰鬥裏奇襲美軍,我也哭了。看到最後的總攻我還是哭了。無論中國人還是美國人,每一名戰士都是有爸媽有家有血肉的個人。本來,我們的戰士該回老家或建房孝養父母或看娃輔導功課,迴歸普通的茶米油鹽。本來,美國的戰士該在老家準備聖誕準備團聚。然而,發動戰爭的美國決策者把美國戰士送到朝鮮戰場,而我們不得不捲入這場戰爭,保家衞國、粉碎美國的野心、粉碎美國接下來長驅直入的幻想。人命是戰爭的燃料!美國決策者的野心是建立在眾多普通士兵的生命之上的,無論是美國士兵還是中國士兵,發動戰爭的美國決策者是有罪的。

《長津湖》裏的戰爭場景格外真實,但我知道,創作者們其實還是弱化了戰場的殘酷,他們隱去了血腥場面,只以講述的方式呈現,也正是這場講述,我發現女兒哭了。我想大約她是害怕的,我也問了她,她是害怕的。我想這害怕也算是一場教育,因為,戰爭就是如此的可怕,甚至於比這個還可怕。

《長津湖》裏,我們最可愛的人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吃不飽穿不暖,他們全憑的是保家衞國的決心,以令人無法想象的巨大毅力,不但已經全然不顧自我的飢寒,竟然還付出了巨大的戰鬥力,對敵人發起了反攻。這是我們中國人的堅韌!正如火車上那場路過長城的場景。綿延的萬里長城,宏偉壯麗且莊嚴,而我們的戰士過了長城過了國界,他們便要化身血肉長城,阻擊敵人於國境外。以生命為我們後輩築起長久的和平!

我邊看電影邊想,今日之安逸,全是先輩以血肉鑄成。所以,我們不光要把“珍惜和平”刻印在骨血裏,還要真的把“珍惜”二字付出實踐,從小事做起,從珍惜食物,從認真工作,從修身立德開始,好好做人,不辱先輩之忠烈!不負和平二字之珍重!勿忘歷史,緬懷先烈,珍惜和平!

電影《長津湖》的觀後感2

今天我和媽媽共同觀看了《長津湖》這部戰爭歷史影片,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當年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的艱難和困苦。

雪地裏埋伏,死傷慘重,血肉模糊,屍體被炸的滿天飛,就這樣他們無所畏懼,勇往直前。

慘烈的戰鬥,無數的無名英雄倒下了。在那麼條件惡劣的情況下,吃着冷冰冰堅硬的熟土豆,穿着薄薄的破棉衣,吃不飽穿不暖的情況下我們的戰士也毫不畏懼。再看看那些美國大兵他們還喝咖啡、吃肉、吃罐頭、吃巧克力,穿着很保暖的衣服,用着先進的武器對付我們的戰士,就這樣他們狂妄計劃着要剷除我們,萬萬沒有想到我們的戰士是那麼的勇敢、強大、戰無不勝。

我們的戰士憑着驚人的執着精神,以及不怕犧牲不怕困難勇於鬥爭的奮鬥精神,讓美國大兵鬥志全無,他們也佩服我們的戰鬥力,還向我們的戰士敬禮,這更證明了我們的戰鬥精神是多麼的偉大。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為祖國、就是保家鄉,我們勝利了。

電影《長津湖》的觀後感3

長津湖是一部講述抗美援朝中,關於長津湖戰役的紀錄片。

它從詹大南先輩的回憶開始,講述了這場在抗美援朝中打的最為艱難的,在中國志願軍第九軍團的三個軍與美陸戰隊第一師和步兵第七師為主力的第十軍在長津湖所展開的震驚世界的戰役。而這次戰役的將是改變這整個朝鮮戰場發展格局的至關重要的一戰。甚至這一戰還讓世界上軍事實力最強的美國軍隊經歷了一場最為慘烈的大敗退。

即便那時無論是軍事武器或是技術和裝備,先輩們都不如美國,可他們對祖國的熱愛和對民族的情深,都比美國人要好上不知多少倍。

先輩們絕對就是那“最可愛的人”。他們穿着單薄的衣服,用意志與零下三四十度的温度對抗;他們拿着最為普通低端的槍械,用生命與坦克、大炮和飛機一決上下;他們藏在皚皚白雪之中,甚至與有些徹底人冰融為一體,再沒醒來。

如此一來,我們現如今的生活又何不是以他們的生命所換回的呢?若是不好好生活的我們,又何不是在踐踏生命呢?先輩們的付出的生命代價,總會起到作用,現在的中華民族共和國,早已不是從前。恥辱會被洗刷,但歷史必將永不相忘!

即便身處於冰雪中,可卻仍抱着一腔熱血,這便是中國的志願軍,這便是中國軍人的精神,也是現在撐起整個中國的民族精神。

電影《長津湖》的觀後感4

今天全家人一起去看了電影《長津湖》。這個電影一句話來概括:“太感人啦!”幸虧我隨身帶了一包紙巾。

這場電影主要是講抗美援朝時候,我軍如何在長津湖一帶阻擊美軍。故事情節感人至深,電影場面宏偉壯觀,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回來的路上,爸爸説,現在我們國家的電影拍得越來越像美國大片啦,我回應到“那是因為我們國家越來越強大了,各個方面,當然也包括影視方面!”是的,確實是這樣,這樣一個和平的國家,繁榮昌盛的時代去,都是革命先烈們用血肉之軀換來的。

我輩當自強。正如片中指導員所説“我們這一代打仗是為了我們的下一代不再打仗,如果這一仗我們不打,那以後就得我們的下一代來打!”

現如今,我們依然在和老美打仗,從未停止,不是用槍彈,而是用科技,經濟等。當然,我們的國家現在的地位,更加不會對老美做出讓步和妥協,必要時候,即使使用武力,我們也有這個資本。希望能夠影響我們的孩子們,讓孩子們明白只有自己強大,才能讓國家更強大,少年強則國強。

回想自己過去的三十幾年,彷彿沒有那麼強烈的要為了國家如何如何的感覺,即使有,可能也是口號之類的,心裏的觸動並沒有那麼的強烈。可是最近幾年,心裏的觸動和感動特別的頻繁。也特別希望孩子能夠比我提前懂得這些道理,這也是為什麼最近總想着帶孩子看這一類型的內容的原因。

去年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今年我和我的父輩,長津湖,峯爆,一系列的愛國主題的電影,是應該要帶孩子好好了解。讓娃娃們從小就知道一些以前的事情。

電影《長津湖》的觀後感5

和朋友約了《長津湖》,結果她今天值班沒空,我就自己去了。

去之前只在包裏撈了幾張餐巾紙,結果開場前喝了一杯拿鐵就被霍霍掉了。整場電影只能用袖子擦眼淚,默默吸鼻涕。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三個場景:火車開過長城,晨光照耀在火車上時;雷公開車那一幕;還有電影最後戰士們被凍在雪地裏的那個鏡頭。

我一直是個感性的人,看紅海的時候流淚,看戰狼的時候也流淚,甚至一度拒絕電影院裏的戰爭片或者苦情電視劇。這幾個場景更是眼淚止都止不住。

《長津湖》比較突出的是羣像戲,雷公那場算是為數不多的單人戲,也拍攝的很好。很多小細節都被給到了鏡頭,值得第二遍觀看挖掘。大場景拍得很漂亮,尤其是埋伏那一塊。鏡頭轉換自然,電影整體完成度很高。

當然也不是説這部電影沒有缺點,因為羣像又是電影因此在人物飽滿度上有所欠缺,有些場面太晃眼看不清,有幾位去世的戰士沒記住名字。有好多鏡頭給到美方戰士被槍打中死去,卻很少單獨給到我方被打中的戰士,其實也應該多拍一點,畢竟我國軍人也並不是鐵打的,他們被子彈打中被炮火擊中也是會死的······

電影還有一個特點是拍攝了美國下層軍人的日常,比如海報歌曲食物…這大概實在表示大家都不想打仗,只想和平安穩的生活吧。

拋開這部電影,抗美援朝勝利真的真的很不容易,不是所有戰士都是主角,有靈光一閃有突出的投擲技能可以大命不死。他們都只是血肉之軀,抗美援朝的勝利,不,應該説中國所有為獨立自主和平進行勝利戰勝,都是人民英雄用筋骨獻血鋪就的。

所有的勝利都來之不易,他們打仗是為了讓下一代人能生活在和平時代。

電影《長津湖》的觀後感6

戰爭電影鉅製《長津湖》在萬眾期盼中終於登上了大銀幕。

特殊的題材、創紀錄的投資、超強的創作陣容,都預示着這將是一部史無前例的重磅影片。

該片的票房預售、想看指數均在同檔期影片中排名第一且遙遙領先,必將在國慶檔期掀起全國觀眾的觀影熱潮。

《長津湖》的上映也將抗美援朝戰爭片創作推到了新的高點。據筆者統計,自1956年《上甘嶺》上映至2019年,正式上映或播映的抗美援朝戰爭片僅21部。而2020年以來包括網絡電影及已立項的電影在內,抗美援朝題材電影在短短兩年內已達12部之多。抗美援朝題材已成為中國戰爭片一個潛力巨大的富礦,抗美援朝戰爭片創作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機遇期。作為第一部表現長津湖戰役的戰爭片,《長津湖》填補了一個題材空白。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東線作戰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九兵團憑藉鋼鐵意志和頑強的戰鬥精神,擊敗了美軍最精鋭的部隊,收復了“三八線”以北的東部地區,打出了令世界矚目的國威軍威,一舉扭轉了戰爭局勢。這段令人蕩氣迴腸的歷史首登銀幕,無疑具有特殊而重大的意義。

《長津湖》的史詩性敍事實現了抗美援朝戰爭片的一次重要突破。該片在同題材創作中首次採用了全景式、文獻式的“正史化”敍事方式,建構了由決策指揮的高層視點、基層連隊的微觀視點以及美軍的他者視點“三線並行”的敍事結構,展現了從作戰決策至長津湖戰役這一段波瀾壯闊的抗美援朝歷史。

影片嘗試以客觀、理性的方式回顧歷史,揭示了抗美援朝戰爭的正義性和勝利的必然性,反映了作為勝利者敍事的高度文化自信。

該片也是具有強烈藝術感染力的英雄主義敍事。千里刀光影,萬里赴戎機,從解放戰爭到抗美援朝,主人公伍氏兄弟前赴後繼奔赴戰場,與雷公、餘從戎、平河等戰友用熱血與生命保家衞國,兄弟情、戰友情感人至深。

與之呼應的是另一個並行故事:

毛岸英向彭德懷主動請纓,毛澤東將兒子送上戰場,而岸英最終將熱血灑在了異國土地上。這些捨生忘死、為國捐軀的戰士們,都是共和國永遠銘記的英雄兒女。

長津湖戰役是抗美援朝最殘酷慘烈的戰鬥之一,志願軍將士在嚴酷的戰場環境中,書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雄壯史詩,創造了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蹟。

影片《長津湖》藝術再現了這場戰役的殘酷悲壯:

鐵道列車被炸的慘烈,亂石陣上的隱忍,通信塔之戰緊張激烈,新興裏戰鬥氣壯山河,指導員梅生退伍了亦重返戰場,老兵雷公壯烈犧牲,楊根思抱起炸藥包與敵同歸於盡,片尾“冰雕連”令敵人亦為之動容……

影片展現了中國人民志願軍不懼強敵、敢於戰鬥、敢於勝利的英雄氣概,英勇無畏、震撼天地的戰鬥精神,譜寫了一曲革命英雄主義的壯歌。

值得注意的是,該片還是電視劇《士兵突擊》的前傳,伍六一向許三多講述的那個“九死一生”的抗美援朝故事,正是《長津湖》中第七穿插連的長津湖戰史,“不拋棄,不放棄”的經典名句也找到了源頭。

新兵伍萬里與許三多之間的關聯,不僅是英雄鋼七連的傳承,也是中國軍隊的精神傳承。抗美援朝是中國人民站起來後屹立於世界東方的宣言書,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重要里程碑。

從《上甘嶺》到《長津湖》,抗美援朝戰爭片始終有着鮮明的愛國主義主題、革命英雄主義的人物模式以及陽剛的崇高美學。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長津湖》重述抗美援朝歷史,無疑有着鮮明的現實針對性和啟示意義,它們仍是作為民族意志、國家立場政治宣示的宏大敍事,是反帝反霸思想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的迴響,發揮的是凝聚人心的精神激勵功能。

《長津湖》的上映説明,這段非凡的歷史,祖國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將永遠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上的精神財富。

電影《長津湖》的觀後感7

昨天,剛上映一部電影《長津湖》,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在新中國剛剛成立的第二年,國家百廢待興、百業待舉。

在朝鮮處於生死存亡、我國安全面臨嚴重威脅的緊要關頭,黨中央政府應朝鮮政府要求,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衞國"的戰略。

電影看完以後,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一幀幀不怕犧牲、奮勇抗敵的畫面浮現在我眼前,讓我再次感受到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是用他們的鮮血築建的。

電影開始,跟隨鏡頭來到伍千里(吳京飾)的家鄉,伍千里作為七連團長帶領剛打完勝仗的戰士回家探親,在和父母見完面後,當晚收到緊急通知停止探親,外出打仗,年邁的父母只能目送孩兒,希望他勝利歸來。為了不要美國軍隊越過“三八線”、跨過“鴨綠江”,伍千里帶領一百多名戰士奔赴朝鮮戰場。

由於美軍飛機不停的在山間巡視,我們的軍隊火車被發現後不得不轉移陣地,保護電台、背起裝備徒步前行。

在前進的過程中,中國士兵不怕犧牲、不怕困難、忍飢挨餓,在嚴寒的冰雪天氣中紋絲不動,隨時觀察美軍的飛機,及時隱蔽,最終把電台送往前線陣營並抵達戰場。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有兩個場景:

一個是伍千里帶領百名士兵徒步前進到達戰場時,為了躲蔽美國的巡查飛機,他們在前後無草無樹無山遮擋的情況下,躺在一堆石頭上面,假裝"屍體"躺在上面紋絲不動。美國人的兩架飛機不停的在上方飛行巡視,由於沒有發現敵人,他們為了一己之樂,便在他們以為是“屍體”的地方投放炸彈。

此時,伍千里眼看着身邊的戰士被炸死,內心十分難受,但為了以少保多不被全軍覆沒,安全抵達戰場,戰士們遵守紀律,只能默認忍受。

另一個是最後的場景,在美國軍隊誤以為是敵人時,他們走近一看,竟然是凍死在山上潛伏的中國士兵。

當我看到那一個個被凍僵的士兵端着步槍趴在雪地上時,在忍受着零下40多度的嚴寒天氣下,他們甘願化成冰雕,也絲毫不願退縮,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全部來自烈士們對於新中國的.熱愛,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因為他們相信中國一定會勝利。

正如電影中美軍首領所説:“面對如此有決心的敵人,我們永遠無法打敗他們”。如今我們生活在國泰民安的和平年代,但永遠不能忘記我們的祖國是那些先輩們用甘於奉獻、無所畏懼的勇氣,拋頭顱、灑熱血替我們打下的。

就像影片中毛主席所説:“這仗真不想打,但為了未來百年的發展,這仗不得不打。打的一拳來,免的百拳來。”所以,那些為了保衞祖國未來拼死戰鬥的戰士,才是我們心中真正的英雄。

何其有幸生於華夏、國家繁榮昌盛,在祖國發展的今天,我們更要勿忘過去、銘記歷史、珍惜今天的來之不易,用我們的決心和努力獻出自己力量,維護祖國美好的未來。

電影《長津湖》的觀後感8

影片以長津湖戰役為背景,講述了一個志願軍連隊在極度嚴酷環境下堅守陣地奮勇殺敵,為長津湖戰役勝利作出重要貢獻的感人故事。

1950年,中國志願軍部隊與美軍在朝鮮長津湖地區交戰,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將美軍1個多師分割包圍於長津湖地區,殲敵1.3萬餘人,扭轉了戰場態勢。

這次戰役收復了三八線以北的東部廣大地區,是扭轉局勢的關鍵一戰,而中國人民志願軍也付出了慘痛的犧牲,在零下三十多攝氏度的極端天氣中,很多先烈是以端着槍的姿勢被凍僵,體現了志願軍戰士服從命令視死如歸、凍成冰雕也不退縮的革命精神。

這便是中國的志願軍,這便是中國軍人的精神,也是現在撐起整個中國的民族精神。

電影《長津湖》的觀後感9

觀看時,我的雙眼在頃刻間不知不覺地濕潤了——這許多鮮活的生命與靈魂,為什麼會無怨無悔地把自己奉獻給異國的災難?這種高尚又偉大的情懷,到底從何而來?“是的,中國與朝鮮是朋友啊!脣亡齒寒——朝鮮沒了,新中國能長久嗎?”爸爸笑着答道,看着五歲的我的好奇的眼睛。現在一想,一定是愛國的精神在支撐着烈士們奮勇殺敵。他們是真的深深地愛着自己的祖國啊!

1950年,中國第九兵團初入朝鮮。當這些英勇的戰士們正沉浸在新中國成立的喜訊中時,需要再一次踏入硝煙瀰漫的戰場的消息又一次傳入了他們的耳邊。這些為我們擋風遮雨的烈士們,在當時,到底是抱着怎樣的心情步入異國他鄉的呢?我想不明白。但是,任何人都清楚,他們如此奮勇、如此拼命地戰鬥,是為了什麼。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忍受着寒冷,端着步槍,在凜冽的寒風中,甘願化為冰雕,也絲毫不願退縮的。這種極其偉大和樂觀的精神,這種無私的奉獻精神,全部來自於烈士們對於新中國的熱愛,和對於大家未來的美好生活的憧憬與渴望。

愛國。是的,就是這兩個偉大卻又十分平凡的字眼,在這些戰士們的心中紮了根。當那許多無名的烈士們,抱着炸藥包,與敵人同歸於盡時,當那許多無名的英雄們在雪地裏凍僵時,正是這兩個簡單的字在他們心中最柔軟的地方發揚壯大的時刻。愛國情懷支撐着他們已近奄奄一息的軀體,一次又一次地擊敗美國的王牌軍團,一次又一次取得近乎無人可及的勝利。

我們,作為新一代的接班人,同樣應當好好學習,奮勇拼搏,才能夠對得起七十年前逝去的烈士們的生命和鮮血。中華民族的崛起,已經成為了我們的任務。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是的,我們一定要如飢似渴地學,吃苦耐勞地做,才會使自己強大,才會使我們祖國的未來強大。身為學生的我們,其實也可以做到“精忠報國”。只要做好自己分內的事,就算是在為祖國分擔。未來的中國,就一定會強大!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已經寄託在了我們的身上。你,準備好為它而奮鬥了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4wplz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