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觀電影《狼圖騰》有感

觀電影《狼圖騰》有感

十年前,我初讀《狼圖騰》這部小説,喜歡和反感並存,我喜歡書中那一個個驚心動魄的故事,把蒙古草原的生活、草原狼講得栩栩如生;我反感書中大量的議論,而且所佔篇幅將近三分之一,充斥着狹隘民族主義思想和歪曲歷史的説法,以及武斷專橫的“文化考證”,乃至蒙古族歷史學家都站出來糾正和批判。在這部小説暢銷的十年間,吹捧它的人大多在“成功學”領域,在那些想賺錢且想一夜暴富的人羣中,這讓我有一種感覺:他們的信仰層面從科學時代急劇倒退,穿越宗教時代和巫術時期,退到圖騰崇拜的原始社會了。

觀電影《狼圖騰》有感

20XX年春節檔的大片中,電影《狼圖騰》脱穎而出,這部由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導演讓·雅克·阿諾執導,蒙古狼、馮紹峯等領銜主演的電影,於大年初一上映,贏得廣大影迷一片讚譽,我也慕名前往欣賞。

電影一開場就在極力證明自己忠於原著,男主角陳陣邂逅狼的場景,與小説一模一樣,他在返回的山谷中遇到一羣狼,急中生智成功脱險,從此開始敬畏狼,研究狼。

電影畫面和小説情節交織在我的腦海,我希望文字和劇情能對上號時,卻發現導演開始把電影的主旨引入了另一個方向。

原著中有大量關於歷史和文化問題的討論,並通過具體事例支撐作者的觀點,電影中,導演完全擯棄這一部分,就事論事,把重點聚焦在草原、草原狼和草原上的人們。

漸漸的,我明白了,導演不是把原著搬上熒幕,而是在原著基礎上進行藝術的二度創作,他用一種高明的手法,把電影展示的舞台鎖定在草原,把影片的主題也鎖定在人、草原和草原狼,跳出了民族主義和歷史文化的桎梏,把主題昇華到更廣闊的空間,探討人與自然的更大命題。

電影的景色絕對是一大亮點,“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畫面十分唯美。劇情舒緩悠揚地漸次鋪開,節奏循序漸進,陳述出原著一個個主要情節,勾勒出以狼為主線的故事,講述了蒙古人從原始遊牧生活方式逐步向現代機械化農牧業轉變的過程。

狼馬大戰是電影的一個高潮,也是電影特技做得最出色的地方,劇組幾乎是一個鏡頭一個鏡頭地精心安排。我想,狼演員和馬演員不知排練了多少次才拍出小説描繪的效果,整體看上去完全不亞於現實世界的紀錄片。

浪漫的法國導演插入一小段感情戲,這是原著中沒有的,男主角和蒙古族姑娘之間含蓄而真摯的愛戀,這美妙的二度創作,為草原放牧生活描畫出温柔浪漫的一筆,相比起原著動輒上升到民族性格高度的論述,這段愛戀很接地氣,很逗人氣。

和小説一樣,貫徹電影始終的是狼逐步被現代化農業打壓直至滅絕的背景,但導演把人類殺狼的動機鎖定在單一而有説服力的地方——人性的貪婪,把小説中的時代背景、政策環境抹去了,讓包主任這個角色扛起反面的大旗,並設計幾個小角色站在包主任一邊。

電影的第二個高潮是吉普車追殺狼羣的片段,它包含了小説中最悲壯的故事,吉普車作為人類工業文明的象徵,無情地碾壓了農牧文明的草原,不論狼羣何等的機智、勇敢、桀驁不馴,也無法阻止歷史滾滾向前的車輪。特別是狼被火燒的場景、狼跳崖自殺的場景,讓我為之震撼,電影也以此表達了對狼的敬畏。

最令我感動的是,電影結束後,字幕中出現的演員表中,赫然出現了一羣狼的名字,是的,參演的每一匹狼都有名字。劇組花了三年左右時間訓養了40多隻狼,請來了世界頂級馴獸師安德魯,製片人王為民花巨資在北京建立養狼基地,並親自撫養帶大了十幾只狼崽。導演説這是動物電影,一點不假,草原狼在影片中的影響力超過了人物演員。

再説二度創作,回家後我又翻開了書架上的《狼圖騰》,查到最後一個情節的三個版本,即小狼的最終歸宿。

電影中,男主角一手撫養大的小狼被放歸大自然,成為一隻真正的草原狼,主角返鄉途中與小狼隔山相望,小狼仰天長嘯,天空的彩雲化為一個生龍活虎的草原狼,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完美畫卷呈現給觀眾,主角把對小狼的憂思寄予天空的彩雲,寓意深長,電影結束,回味無窮。

小説原著中,主角陳陣和其他知青準備返鄉了,小狼長期飽受疾病困擾,不自由的生活已經使它患上憂鬱症。草原狼已是處處被追殺的對象,小狼無法回到草原。陳陣最後終於有了“不自由、毋寧死”的覺悟,幫小狼像個武士一般光榮歸天,用石頭猛砸一下小狼的後腦,小狼保持着仰天長嘯的姿勢猝死,定格於生命的.終點。

故事還有一個搞笑版,在網上流傳。《狼圖騰》的作者姜戎,本名呂嘉民,從不接受媒體採訪,某記者找到了當初和作者同時到內蒙草原插隊的知青,得到了這樣的回答:“我們以前有一個知青(呂嘉民)餵過狼,後來把小狼給打死了。我問他為什麼啊, 他説這小子居然敢對我呲牙,我一棍子就把它打死了……”

在此,我不評判故事的真假、也不糾結故事的內涵,我只探討故事的藝術薰陶作用:如果要弘揚人與自然、人與動物主題,用版本一;如果要弘揚“狼性”,映射民族性格和歷史文化,請取版本二;如果想創造媒體熱點,製造輿論“爆料”,請炒作版本三。

三個版本告訴我們,現實生活只是待發掘的礦,唯有在生活基礎上的二度創作,才能讓我們步入藝術的殿堂!我反對市面上對《狼圖騰》的粗淺解讀,更反對把所謂的“狼性”引入教育、企業管理領域,但我崇尚二度創作,我提倡用愛與智慧去挖掘生活中美好的一面,並把它們展現出來。在草原狼的故事中,作者身份的姜戎描寫狼、歌頌狼,把自己侷限在“狼性”中;導演身份的讓·雅克·阿諾以狼為切入點,描寫大自然,歌頌對生命的熱愛。

在我看來,從企業的視角,導演比作者更具備企業家精神,作者的眼中只有策略、爭鬥和精神,充其量只是職業經理人的境界;導演的境界更勝一籌,他懂得愛與發現,懂得重構和創新,這是導演的偉大之處,也是電影的感人之處,更是企業家創新精神、變革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的有機融合!

國家的轉型升級需要創新,民族的進步復興需要創新。在當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中,我們應該更加珍視二度創作的精神,把好的素材重新整理、加工,並不斷昇華,這不僅僅是在電影或者藝術領域,而應當是在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

二度創作錦上添花的例子很多,譬如,電影《阿甘正傳》,導演把原著中主角玩世不恭的態度全部改編,最終創作出一部勵志而充滿温情的電影,塑造了一個樂觀、向前的阿甘,成為我們心中的一代經典。

生活本來就很殘酷,社會本來就那麼複雜,電影是給人帶來美和藝術享受的。

導演們,請給廣大影迷帶來更多二度創作過的作品吧。

標籤: 狼圖騰 電影 有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4lq00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