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觀《康熙王朝》後有感

觀《康熙王朝》後有感

清軍主力入關後,大清王朝定都北京。經過明末清初的戰火摧殘,華夏大地急需太平安寧。但就在順治十八年,惡疾天花襲擊皇宮,皇帝愛妃命喪黃泉,順治皇帝痛不欲生,決意遁入空門。危急之際,孝莊太后力挽狂瀾,下令改硃批,行藍批,同時立下詔書:清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七,順治皇帝龍御歸天。公元1661年,在孝莊太后的扶植下,天花大病初癒、年僅八歲的愛新覺羅·玄燁登上了大清皇帝的龍座,稱康熙皇帝。翌年改元康熙。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康熙王朝》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觀《康熙王朝》後有感

《康熙王朝》觀後感一:

高中時候,經常聽胥胥班主任説這部電視劇,他説《康熙王朝》是男人的“甄嬛傳”,但那時候並不明白是怎麼回事。上大學以來,室友對晚清的歷史很感興趣,當然也看了這部電視劇。於是,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我也想看看這《康熙王朝》。

這個暑假,時間還算充足,原本計劃的暑假工泡湯了,時間就更多了。46集的電視劇,不到一個星期就看完了,也還是較快的。

首先,電視劇主要講的是清朝的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一生的主要事蹟。從其八歲繼位前到繼承大統,到繼承大統後的除鰲拜,平定三蕃,到收復台灣,到剿滅葛爾丹。這幾件是康熙在位時的主要功績,也是電視劇的主要骨架情節。至於具體的細節就不再多説。 從電視技巧角度看,整體是很不錯的,但也存在一些小瑕疵。主要體現在時間上,人物對話的時間與實際不符合。有些故事情節太過簡化,讓人覺得不可思議,難以接受。此外,穿幫鏡頭也不少。

該劇的突出優點是人物刻畫十分有力,人物形象鮮明。尤其將官場人物間的各種利益關係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不愧為“為官者必看的電視劇”啊!其實也並不只是為官之道,更是為人處世之道,無論在什麼領域從事什麼樣的職業,都應該看看,在當代這個物慾橫流、利益關係錯中複雜的社會,更應該看看。

圓滑,或許能概括出為官者的共同特徵。但是,這是一個貶義詞,或許能用另一個詞來代替,那就是靈活!

在這個複雜的社會,不靈活應對怎能有立身之地呢?面對各種各樣的關係,我們也只能是靈活應對 ,同社會上的各種人打交道,建立各種人際關係。這個社會,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成功似乎就在向TA招手。靈活,就是説在與各種人交往中,能進能退,使各種關係能“和諧”相處,自己是各種關係的節點,即是一個水池,能收納各種各樣的水。

大概,這就是社會吧!當我們成了那樣一個水池,我們也就被社會化了,是一個完全的社會人,一個有社會環境所塑造出來的社會人。然而,那是的我們,卻忘掉了初心,或者説是將初心壓抑了。

但是,這就是社會,一個真實的社會,一鍋大雜燴!

  《康熙王朝》觀後感二:

我是一個不喜歡歷史的人,這一點讓我在寫這篇文章時,糾結了很久。所以只能看過《康熙王朝》,我去抒發一下個人觀點。 《康熙王朝》是一部譭譽參半的電視劇。準確來講,是支持多於批評吧。喜愛之人,大多為陳道明的演技所折服;而批判之人,則是對其中漏洞百出的歷史問題感到憤慨。舉個例子:第二集中,孝莊對索尼説了一句:“有我孝莊在,這天塌不下來。”懂點歷史的人應該知道,“孝莊”是大玉兒死後,康熙封她的諡號。一個人活着時,如何稱自己的諡號呢?

當然,這些都是跟我的'主題不相關的旁支。就本次的主題,我總歸該講點隱喻、象徵之類的東西。康熙——年少登基,十四歲親政,智擒鰲拜,裁撤三藩,三徵葛爾丹,收復台灣。這樣一個光照列祖列宗的皇帝,小時候也是一樣的與眾不同。

開片就是小時候的玄燁在太監們的伺候下,在湖面上滑冰,看上去很開心,也很“春風得意”,呼喝着奴才們。可是,聯繫康熙親政後一系列的大動作,不難知道,康熙的帝王之路,並不是一帆風順。開片的場景,或許我們可以理解成,這象徵着康熙的“如履薄冰”——在他的前半段帝王生涯中,一路征戰,小心翼翼地應付內憂外患。 緊接着,我們的“孝莊”太后出現了,伴隨着孝莊的出現,讓我感覺到這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女人是怎樣的魅力與魄力。孝莊一邊修剪着花花草草,一邊對着佟妃説:“你呀,別看這些花開得茂盛,那

也是盛極初衰啊。”又説:“你看,那盆花多好看啊,今兒好看,明兒好看,今兒比明兒好看,一天比一天好看。”這盛極初衰的“花”想必就是在暗示董鄂妃命不久矣。染上天花的董鄂妃果真熬不過病魔,撒手歸去,也帶走了順治。而這盆“一天比一天好看”的“花”,或許是指佟妃,也或許是説孝莊自己。因為隨着順治的皈依佛門,玄燁的登基,佟妃順理成章地成了皇太后。沒執掌到鳳印,當個皇太后也不錯。而孝莊也因輔助玄燁,開啟了康熙盛世,流芳百世。作為一個古代的女人,能做到這個份上,確屬不易。孝莊,她修剪的是花草,又不僅僅是花草。在這個王朝,順治管理着朝廷,孝莊“修剪”着後宮。她明裏暗裏地對這些後宮中的“花花草草”提點、打壓着,她修剪得越來越順手。

廷試——試出了玄燁的才華,試出了順治的儲君人選,更試出了玄燁的未來。睡在龍椅上,並且讓龍椅因他而動。這是自前明皇帝起就未移動過的龍椅,卻為了玄燁,打破了這個規矩。或許,是“天之神器”的威力;或許,是“天上星星、地上龍脈”的靈力,總之,這樣做,暗示得不能再明顯了,玄燁——就是大清王朝第三代接班人。

玄燁説,漢人的文化也是天言。這無疑讓順治帝很惱火,可是,玄燁説的難道真的就沒有道理,顯然不是。恰恰相反,正因為玄燁的話擲地有聲,玄燁的“腹有詩書氣自華”,讓行森刮目相看,也讓順治下了立儲之心。“滿漢”,這是一對矛盾又共生的存在。如何才能處理好?我想,玄燁在這裏已經思考着,唯有滿漢文化的交融,才能真正讓人民享受到安定與幸福。這也是康熙生涯的一個重要特徵。

“我本西方一衲子,奈何落入帝王家”。這是順治對自己的評價,也是他最後踏入佛門的根源。行森大師説:“皇上只因塵緣未了??”好一句“塵緣未了”,這唯一的塵緣就是暗指董鄂妃吧。而隨着董鄂妃的仙逝,果然,順治帝了絕塵緣,皈依佛門了。君權與神權的雙重統治,天子是“天之神器”,是神的代表,他的權力就是天在行駛權力。順治帝説自己“前世真的是一名僧人”,那他就真的是了。他就可以藉由這點,不管整個大清王朝,遁入佛門。有人質疑,可是沒有人敢真的做出什麼。這是“神意”,更是“聖意”。

雖説,這部劇中有太多歷史的硬傷,可是仍然不妨礙這部電視劇成為大眾喜愛的對象。想必,除了演員的演技外,劇情的設置也是有其一定的吸引力。

標籤: 王朝 康熙 有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2jmy3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