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小學生怎麼寫觀後感

小學生怎麼寫觀後感

無論是小學一二三年級,還是四五六年級,教材總會要求同學們寫某樣事物的觀後感。接下來小編蒐集了小學生怎麼寫觀後感,僅供大家參考,希望幫助到大家。

小學生怎麼寫觀後感

小學生怎麼寫觀後感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電影或電視劇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醜惡現象的抨擊。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範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要寫好有體驗、有見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觀後感,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重點是“感”:

電影的內容以高度概括為主,如需要特別就那一個情節進行描述,那麼字數也要限制在50字以內。因為一旦敍述了太多“觀”的內容,那麼文章的主題必然偏離。我強調學生應以“感”為主,從文字上看,“感”的內容大約佔影片主要內容的四、五倍。文中適當引用影片內容,是為“感”服務的。因此,引用電影內容只要三言兩語,不要具體敍述,更不要什麼細緻的描寫。這樣寫出來的文章就克服以敍述故事為主的毛病了,不僅突出“感”字,而且讀後能感人。

切忌:“觀”的內容寫得很長,總愛把故事情節從頭到尾加以介紹,生怕讀者不知其內容。有的同學寫觀後感,全文只有最後一句“感”,雖然這句“感”的內容貼切,但文章沒抓住“感”這個重點,寫偏了,好像一篇電影內容簡介。

2、離開“觀”的“感”將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我看過的另一種比較多的失敗的後感,是隻在開頭提一下“觀了某部影片後,大有啟發”等字樣,以後就是洋洋灑灑的大篇幅的個人感想,給人感覺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沒有實際意義,讓讀者感覺不到到底哪裏讓人感動?合格的觀後感,需要讓要讓“觀”和“感”相吻合。只有恰到好處地把觀寫清楚,才能讓“感”的內容有的放矢,才能使使文章全文一體,使“感”發於“觀”、“觀”服務於“感”。

3、“感”而有物,切忌空談。

要寫好“感”就該聯繫實際,深入發揮,把自己的“感”寫深、寫透。這裏的實際,不是單指自我實際,還包括他人實際,社會實際(當然要看孩子的年齡和認知基礎)。這裏的實際是你個人能夠把握的實際,即:真情實感。有些文章不能得到高分的原因,就是因為讓評卷老師看了覺得不着邊際,不切實際。一個小小年紀的'孩子的感受就該表現出孩子的年齡特徵,感受不在多麼高深,也不在於多麼高遠。只要是孩子自己真實的感受,都可以成為“感”的一部分。家長們不要過於求成,以成人的眼光代替孩子的思維,過分的包辦代替,只能讓孩子越來越不會寫,越來越沒有“感”。孩子不會説兒童語言,那麼作文也就沒有什麼看頭了!

範例:《平原槍聲》觀後感

今天早上,我觀看了電影《平原槍聲》。影片講述的是抗日戰爭時期冀中平原地區年輕的八路軍幹部馬英在黨的領導下,回到家鄉肖家鎮,率領蘇建梅,王二虎等抗日戰士,依靠羣眾同以中村,楊百順,劉中正為首的日寇漢奸進行殊死搏鬥。他們與地下工作者鄭敬之,秦芳之密切配合,發動羣眾,建立武裝,攻佔炮樓,巧殺漢奸,識破叛徒,粉碎“掃蕩”……一次又一次挫敗了日寇的陰謀,出生入死,前仆後繼,浴血奮戰,終將敵人消滅。

看了這一部影片,我受到了極大的震撼,一股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升。

這一些英勇的平原兒女們,憑着一種信念——民族精神,在家鄉的土地上為解放事業拋頭顱,灑熱血。他們與敵人鬥智鬥勇,用自己的智慧把敵人打得暈頭向。當風雲突變馬英被捕時,蘇建梅等人截糧車,毀電線,拔炮樓,讓敵人誤以為馬英仍在城外;在壯丁訓練所馬英與地下工作者鄭敬之密切配合,救出馬大娘,借敵人之手除掉漢奸吳胖子,馬英等人也脱離虎口。更讓我敬佩的是抗日戰士的意志。當蘇建梅被捕時,敵人威逼利誘,嚴刑拷打,這些都未能摧毀蘇建梅的意志,面對揮起的鞭子,面對那一件件令人不寒而慄的刑具,蘇建梅仍面不改色,對八路軍的任何情況隻字未提……

反之,那些漢奸和日寇更令人痛恨之極,他們的言行正與抗日戰士們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蘇建梅與蘇建才同時被捕,面對美色的誘惑蘇建才心意訪惶,終成了叛徒……

抗日戰士們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波瀾壯闊的民族解放之歌。同時,影片也告訴我們:要記住這段浴血歷史

標籤: 觀後感 小學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0zgez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