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DCEU電影大作《神奇女俠》觀後感

DCEU電影大作《神奇女俠》觀後感

儘管已經花費了四部電影的時間,DCEU總算還是產出了《神奇女俠》這樣一部優秀的、古樸的超級英雄電影。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神奇女俠》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DCEU電影大作《神奇女俠》觀後感

DCEU電影大作《神奇女俠》觀後感【篇一】

《神奇女俠》拍的好,並不讓我感到意外,派蒂·傑金斯拍出過《女魔頭》這樣的佳片,也拍過《謀殺》這樣的高質量電視劇,作為DC第一部女性超級英雄電影的導演,她很適合。更別説爛番茄,metacritic評分統統爆表,早在點映前就已經口碑在外。

我沒想到的是, 它居然能夠做到秉承DCEU前幾部風骨的前提下還做得好。

就好像斯嘉麗約翰遜和麗芙泰勒都長得漂亮,但斯嘉麗父母都好看,而麗芙泰勒爹長得醜,所以麗芙泰勒漂亮的難度更高,更值得我們多看兩眼。

這樣打比方可能有些過分,畢竟扎克施耐德的電影不是沒有優點。但在《鋼鐵之軀》《蝙蝠俠》《自殺小隊》接連口碑撲街的前提下,依然選擇守住風格基調,沒有去模仿漫威,無論是誰的決定,我覺得都需要一定勇氣和信心。

我所説扎導打下的風格,並不只是慢鏡頭,並不只是暗部藍青色調,並不只是油畫質感打光,而是相比於漫威更為嚴肅,沉重的氛圍,和始終如一的主題:對人類本性的探討。無論是兩部DC還是美少女特工隊,守望者,這是扎導永遠在講述的,也是他賦予給DCEU的獨特調性,他將超級英雄的形象比作神明,《鋼鐵之軀》探討神明對人類社會的必要性,《蝙蝠俠大戰超人》則是人對神明的崇拜與恐懼,若只將眼光侷限在視覺特色,你便是小看了扎克。

《神奇女俠》繼續延展了主題:以神明的純粹視角審視善惡。並將其放在了戰場,這是世界上人性無論好壞的極端面展現的最淋漓盡致的場合, 人類究竟是自私好戰的?還是美好向善的? 最後戴安娜給出瞭解答:人是多面的,你無法去判斷什麼,只能選擇相信什麼。台詞伴隨着神奇女俠從地面上躍起變得具有力量,這份力量使觀眾內心被點燃,使其熱淚盈眶,是DC電影從未具有卻一直渴望的。

在此前,DC電影的所謂“深度”似乎總是與它的其它內容相斥,但《神奇女俠》將主題與人物成長完美融合在一起。人性善惡不再是一個空中閣樓般的裝飾,它的複雜是迫使戴安娜進人類社會的動機,它的本質是戴安娜所追尋的真相。而在戴安娜瞭解人類的那刻,也是代表她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標誌。

不過戴安娜對“大愛”的追求與信念,顯得略有些高大全,這樣主旋律般的人物容易令人覺得虛假。於是編劇將她化為了一個青少年式的性格,衝動魯莽,天真又富有同情心,對世界瞭解單純所以有着理想化的信念。並設計了許多劉姥姥進大觀園式的笑料,將神奇女俠本來高高在上的形象變得親切可愛,也很好的解釋了她的行為動機,誰中二的時候不總幻想着拯救世界呢?即便如此,還是有人説戴安娜是聖母,我也是不知道説什麼了。

《神奇女俠》對主題的利用還不僅於此,藉助主題,電影完美的解決了個人英雄主義故事的一個老問題:依靠所愛之人的死傷讓主角小宇宙爆發戰勝反派。所以星際穿越雖感人還是被嘲“靠愛改變物理”,但女俠並不單純是這樣,史蒂夫的犧牲一方面讓她憤怒悲傷到極致,一方面將搖擺不定中的她推向選擇相信人類好的那邊,這讓她最後的爆發和立場更加可信。僅此一細節,便可看出編劇對人物塑造的用心。

不過就像我上面説的,女俠的主題是從扎克施耐德繼承而來,那為何相比《神奇女俠》而言他的兩部電影説服力和觀賞性卻差了那麼多?難道MOS和BVS的主題不高明嗎?並不,可在我看來,一是扎克施耐德敍事能力的欠缺,另一方面,則是華納過於急躁的策略。 三部DC電影下來,給我一個很深的印象便是:功利十足的消費漫畫角色,急於求成的胡塞海填。眼見漫威續集都好幾部了錢數到手軟,於是如同趕鴨子上架把角色一個個匆忙丟到銀幕前,好趕緊湊一個正義聯盟,也不管出現的是否夠合理。一部片直接從出場演到超級英雄的後職業危機,或者人物多的乾脆像説書人一樣對着觀眾一個個介紹過去。

到了《神奇女俠》,DCEU總算第一次,開始能夠像漫威一樣靜下心來講一個英雄的起源故事了。從戴安娜的身世,到初入人類社會的陌生,到與史蒂文感情的漸進,最後對人類態度的認知變化,完整呈現了一個異族英雄的'成長史詩。 而導演的女性身份更使得她能把握情感中最打動人的部分,決戰前夜的小鎮舞會,筆墨不算多,但派蒂精準的選了幾個能夠擊中人心底柔軟的東西:彈鋼琴的演唱者,飄下的雪花,伴隨輕柔音樂的舞蹈,幾個符號化的元素迅速的烘托出氣氛,觀眾很快便感受到故事所傳達出那份哀傷又美好的情緒。

更別提最後那一串閃回剪輯,在轟鳴中説出無聲的我愛你,説我拯救今天,你拯救世界。這是女性才能想到的Romance情結,太扎心。包括我在內多少人在此被虐哭。

《神奇女俠》具有着超級英雄電影前所未有充沛情感,把故事講出了DCEU前所未有的水平,更講出了MCU永遠也達不到的水平。

與其説流水線,同質化,模板情節,倒不如説漫威電影“不敢冒險”。仔細觀察MCU的電影便會發現很多共同點:角色多,場景多,切換快,節奏非常符合三一律。主題基本不會去涉及什麼大道理,如果涉及了就一筆帶過。

就像一把鋒利又迅速的斧頭,無論動作戲,文戲,耍寶戲,永遠是單刀直入的劈進去又爽快利落的抽出來。鋪陳?渲染?餘韻?這些詞彙不屬於漫威。

如果神奇女俠的故事交給MCU會是什麼樣?看看類似的美國隊長便知道了,剛變完身體就趕緊上演了一出追逐戲。而女俠前三分之二都沒有什麼扛鼎的動作場面,人物存在感全在文戲裏,大段和史蒂文談情説愛的“沉悶”戲份。這種情況絕不會允許出現在漫威電影裏。因為對於MCU甚至對於現在迪士尼的所有電影來説,觀眾的第一觀感是最重要的,他們千萬不能感到疲累和無聊,至於事後怎麼想,反正已經買了票了。

我並不想評判哪種方式更好,至少在商業上已經證明,漫威路線非常正確,它的確做到了保質保量,不會讓作品太低於某個下限,作為觀眾我也覺得看起來很爽。可它永遠無法創造出《神奇女俠》這樣有着濃烈人文色彩的超英電影。

當然女俠也不是沒有缺點,雖然也有好幾場非常好看的動作設計,但整體呈現了一種拼湊感,像是不同人設計的鏡頭用剪輯結合在一起,並不像扎克那樣有着統一的調性。估計是導女演對動作場面調度能力不足,於是將很多工作交給了電影的其他人負責吧。以及故事有一點前慢後趕,第三幕反派不夠給力,不過這些都是小問題,瑕不掩瑜。

但《神奇女俠》的出現是否代表DC電影終於走上正軌?我對此依舊持觀望態度。《神奇女俠》的成功有一定偶然性,依託於一戰背景讓劇本編寫佔有了一定優勢,導演也發揮良好, 到了下一部電影,比如《正義聯盟》,誰又知道會不會打回原形?但願答案是否。

DCEU電影大作《神奇女俠》觀後感【篇二】

神奇女俠點映結束,很出色的電影。超級英雄起源故事其實是比較老套的都能猜到個大概的劇情,但這也正是這部電影的優點,一點也不俗套。

現在回想漫威的《美國隊長1》,真的和《神奇女俠》差得太遠。電影的打鬥非常非常的出彩,慢動作的展示又不缺力量感,女主蓋爾加朵這裏的一些鏡頭確實很美很帥。劇情方面,單線敍事,簡潔流暢無硬傷,內容其實很多但不亂。電影背景設定在一戰時期,內容上也涉及了一點女權,而且這是一部女性超級英雄電影,沒什麼問題。

神奇女俠在這部裏其實是一個傻白甜,最後險些被boss誘導,心中很天真,女俠就是純粹的追求和平,保衞地球,這注定了觀眾無法和她站在一個視角看問題看世界(可以説距離很遠),更何況她還是個半神,但男主很好的解決了這一點,觀眾會很不自覺的把自己和男主的視角一致起來,這樣就不會讓電影缺少代入感。DC和漫威區別還是很大,DC是真的認真嚴肅的講超級英雄故事,主打人性,社會和超級英雄的關係,而漫威主打的還是娛樂性和英雄能力展示,所以如果你覺得超級英雄是ridiculous的,只是僅僅一種entertainment,那麼你也許不適合DC的電影。

然而,電影也有缺點,首先bgm創新不足,沿用蝙超的女俠專屬配樂只不過變奏,沒有什麼新的讓人印象深的音樂,其次,電影前面鋪墊稍長,不過幸好及時的用動作戲彌補了。

有人批評女俠電影的點在於女俠過於“聖母”的性格,個人認為這個角度很沒有必要。事實上,網絡上對“聖母”一詞已經很濫用了,尤其是和“聖母婊”分不清界限。引用一位網友所做的區分:聖母就是看見捱餓的人願意把自己碗裏的分給他,而聖母婊就是要求別人把碗裏的分給捱餓的人的人而自己一粒米都不肯貢獻出來,所以聖母婊就是隻會逼逼道德綁架別人自己啥都不做,而真聖母就是身體力行的自己也在做。

女俠很顯然不屬於後者,而更像前者。首先,女俠受天堂島環境的影響,第一次進入人類世界,按劇情理應如此,其次,聖母不是聖母裱,不是貶義詞,不認同正常,但應該尊重。女俠更像是傻白甜,涉世未深,純真可愛,追求純真的理想的東西,但女俠也在成長,她漸漸的也認識到了很多。

英雄之所以成為英雄,正是因為其獨特的甚至理想化的品質,而我們只能站在史蒂夫的角度看待女俠。女俠的傻白甜與成長並存,接受現實又不忘本心,她純真純粹的追求值得我們尊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0jzlre.html
專題